办事统计数据: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

首页 > 水利资讯 > 专题报道 > 六化引领激活力 灌区蝶变展新颜 > 灌区征文活动

守正创新 破立并举 推动省直大型灌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时间:2024年03月26日 16:05

四川省玉溪河灌区运管中心 廖卓磊

[摘要]作者自20211月加入四川省玉溪河灌区运管中心,20226月抽调到省直大型灌区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六化专班),倍感荣幸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本文将从这2年来的生活、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对实现省直大型灌区高质量发展进行一些探索,就灌区真正走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作一些思考。

[关键词]守正 创新 高质量发展

引  言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省直大型灌区作为一主四片水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与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区域高度重合,省直大型灌区发展成效、质量高低关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实施、现代化四川建设的成效成色。

一、发展背景

推进灌区高质量发展、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核心区,四川省水利厅于202112月对省直大型灌区进行实地调研,掌握了解省直大型灌区管理工作现状,研判灌区工作面临的形势、分析问题提出灌区改革路径与措施的建议。

(一)灌区发展地位

1.供水情况。全省现有都江堰、玉溪河、长葫、升钟、武引、青衣江6个省直大型灌区,覆盖13个市70个县(市、区),其有效灌面达1485万亩、占全省总数43%,年均生态补水25亿立方米、占全省生态补水量的50%,年均供水122亿立方米、占全省供水总量50%,年均粮食产量1040万吨、占全省总数30%,供水人口达3400万人、占全省总数41%。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农耕发达,是四川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之一。

2.工程概况。全灌区下设基层站75个,省管渠道长度2943.3千米,水闸1483座,泵站328座,水库284座,取水枢纽70个。经多年发展,省直大型灌区已具备较为完善的水源、输配水和调蓄系统,形成人工水循环主要通道、水资源配置骨架系统,基本形成引、蓄、提相结合,大、中、小配套的水网体系。

(二)灌区发展桎梏

1.体制机制不畅。2021年以前,我省大型灌区普遍存在对内分割、对外封闭现象,升钟、武引、青衣江灌区未收归省管、一体化管理,都管局与八个管理处独立运行又松散连接,灌区管理单位与地方政府协作不够,在灌区执法、环保督察、配套资金、水量安排等事项目前只能一事一议

2.工程短板突出。水利工程修建时间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过早、先天不足,属于三边工程,其设计、施工质量差,工程建设标准低,运行时间久、历史欠账多,灌区水利工程险情多发频发,跑冒滴漏现象较为突出,工程基础设施总体薄弱。

3.资金保障不足。大中型水利工程公益性强、建设工期长、一次性投资大、财务收益低等特点,政府供给能力相对不足工程建设成本逐年增加缺乏社会投资导致工程往往由政府投资建设,灌区建设多数是依靠资金自筹,且自筹能力有限。

4.人才培养不够。受历史条件限制,灌区专业人才老龄化严重、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管理、金融、专职水利类等中青年专业人才,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灌区建设不匹配、与灌区高质量发展不适应。

5.技术水平较低。灌区用水计量、工程观测、自动控制等现代设施缺乏,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水平低,运行管理和监管手段落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高。

二、发展成效

按照新时期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3226”工作思路,2022年以来我省大型灌区深入开展以一体化为统领,信息化、 标准化、规范化、企业化、半军事化为抓手的六化建设,守正创新、立破并举,深入推进省直大型灌区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保障。

(一)一体化体制调整圆满收官。黑龙滩、通济堰、武引、青衣江、升钟灌区收归省管、挂牌运行各灌区管理单位深化与地方政府合作,与灌区县(市、区)建立了沟通联络、水资源统一调度协调、水污染防治和水旱灾害防御4个工作机制,破除“对内分割 对外封闭”机制障碍,实现管理“一盘棋”。

(二)信息化建设全面铺开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总要求,都江堰灌区数字孪生建设正加速推进各灌区充分利用中央、省级项目资金,统筹自有资金,结合十四五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开展数字孪生建设,累计投入3.04亿元建成都江堰灌区物联网平台,武引灌区数据、灾备中心升钟灌区可视化展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等,完善计量设施、视频监控、闸控系统等信息化设施1900灌区水网信息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三)标准化管理全面规范因地制宜制定灌区内控、档案、工程、安全管理、计划用水、取水许可、水费收取等制度200余项,都发中心、长葫、玉溪河、武引创成省级标准化管理灌区,积极打造一批扁平化管理、信息化装备的强身健体现代化管理试点站点,构建起具有四川特色具体管用、切实可行的大型灌区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积极推动标准化灌区现代化提升,实现由内及外整体重塑、全面提升

(四)规范化管理有效提升有序推进《四川省大型灌区管理办法》立法工作,指导灌区修订完善财务资产、项目资金、干部人事、议事决策、审计监督等相关制度,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公示公开、风险防控联动机制,构建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多维度、全覆盖的内控制度体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监督格局

(五)企业化理念逐步深入。制定省直大型灌区管理单位绩效考核办法,分灌区建立健全增收节支、创先争优、核定收支、以奖代补等企业化管理制度50余项深入实施两手发力试点,运用“1+3”四方合作机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实施都江堰灌区白井干渠、玉溪河灌区“引玉入丹”等一批两手发力项目,经验总结材料在水利部简报发表

(六)半军事化成效凸显常态化开展多轮灌区作风整顿举办综合素能提升军训班5指导灌区开展技能培训、技能比赛等100余次,制定视觉识别系统标牌3600余处,全覆盖购置灌区工装2200余套实现工装制服、基层站所形象、精神风貌、单位形象展示四统一,增强凝聚力、影响力。

三、感受体会

要坚持守正创新、立破并举,全力推进“六化建设”,做好灌区高质量发展后半篇文章。

(一)灌区层面要坚持守正创新、立破并举

一是要坚持人民至上、水为民利之政。我们始终牢记水利为民造福的历史使命,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需求,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二是守爱党护党、清正廉洁之正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厅党组决策部署,确保省直大型灌区水利事业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安全发展、主责主业之正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工程建设大质量管理深入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有计划、分步骤、高质量实施水源工程、渠系工程、灌排泵站、计量设施等改造提升,补齐蓄、引、提、工程短板全面增强灌区供水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加快完善现代化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精准科学调用用水。

四是创投融资体制机制之新全面推行政银企“1+3”四方合作机制,用好用活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包装发行政府专项债券,建立水利发展基金,创新贷债联动、贷债组合等模式,运用PPPBOTREITs等方式,推行“以水换投入”“以电换投入”,盘活灌区存量资产,导入社会资本,多途径筹集资金,用于灌区现代化建设

五是创人才队伍建设之新深入实施五个一工程,创新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深化选人用人体制机制改革,加大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为四川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六是创现代工程灌区文化之新充分利用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东风堰、通济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等资源,结合灌区实际,深度挖掘灌区水文化,大力建设水利风景区、水情教育基地,打造基层水利站点文化宣传阵地,扩面创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标杆景区,加快建设一批水文化宣传平台载体,树立水文化IP讲好灌区水故事,擦亮灌区水文化“金字招牌

(二)个人层面要坚持守正创新 精业笃行

一是立场坚定、政治合格。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二届次全会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时刻从水利厅层面、大型灌区角度,主动谋划、全面思考,要有主动担当、主人翁意识,做到守土有责不动摇、守土担责不含糊、守土尽责不懈怠,不只盯着一角一隅。

二是自我革命、思想合格。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大局意识,以郑守仁同志为榜样,锐意进取、担当作为,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敢涉深水区、敢闯无人区;二是要严把事前、事中、事后三关,事前要把问题研透、本质看透、性质找准,事中出手要快、效率要高、推进要有力,事后要建章立制、持续巩固、长期见效;三是要分清轻重缓急、辨明主次矛盾,根据不同要求、不同节点、不同情况精准分类,做好时间规划,合理安排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把工作抓实抓细抓好;四是要增强创新意识,解放思想、主动求变,敢于提出、敢于尝试。

三是学以致用、业务合格。一是强化理论学习,积累用水、治水等方面理论知识;二是认真工作纪实,结合工作实际,每日坚持写工作日志,认真思考、深入剖析、积极讨论、反思不足;三是全面广泛涉猎,钻研其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成为生产工作中的行家里手,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灌区高质量发展。

最后,水利厅党组、玉管中心党委领导下,我作为一名党员,作为四川水利一份子、玉溪河的一员,时刻以更严尺子、更高标准要求自己,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补短板、解问题。坚持将初心融进灵魂,把使命扛在肩上,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水利工作做好做优。

  • 主办:四川省水利厅承办:四川省水利厅信息中心
  • 地址:成都市青华路20号邮编:610017 值班电话:(汛期)028-86934999 (非汛期) 028-86935267
  • 备案/许可证号:蜀ICP备2020037701号-1
  •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1 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057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