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统计数据: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
今年以来,安州区以绵阳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为契机,通过新时代治水路径探索实践,充分发挥广大群众主体作用,扎实推进沟、渠、田、塘堰、道路全面配套及农业基础设施完善。
如今,一座座水库、一条条水渠、一片片灌区织密水网,润泽着安州大地,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水利建设掀热潮
绘就农田好“丰”景
记者近日走进花荄镇九合村柑橘现代农业园区看到,滴灌系统宛如大地的血脉,将清澈的水流精准地输送到每一棵果树的根部。园区的另一侧,穿村而过的安江干渠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九合村党委书记卿官松表示,项目建成投用后,九合村将彻底告别“靠天取水”的历史,解决当地农业生产供水短缺的问题。
据介绍,安江干渠安州段全长9公里,是安州区单项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项目建成投用后将改善灌区2.11万亩农业生产用水条件,有力保证安昌河左岸黄土、花荄片区农田用水,实现安昌河左岸骨干水利工程“从无到有”的跨越。
随着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的启动,安州第一时间吹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的集结号。“2024年,安州区共谋划22个建设项目,总投资21.57亿元,目前已经开工项目16个。在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采取强有力的工作举措,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贡献安州力量。”区水利局水利股副股长谢甜说。
“三方共治”机制
群众实现“家门口”增收
安州区探索实施三方共治机制,共建共治农村水系,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前,安州投入各类资金2.8亿元,开工建设农田水利项目16个,实现群众“家门口”增收5000余万元。
“三夏”时节,安州区秀水镇石红村一派忙碌景象。“我们赶在主汛期前做好了周家堰以及附近河道的清淤和除草,共计用工200余人,让百姓在家门口挣到钱。”村党委书记邓伟表示,区上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村上也顺势成立了秀水镇佳翔劳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村级劳务服务平台,成为解决村民就业的好帮手。
安州区坚持“谁受益,谁负担”原则,推行“政府奖励补助+经营主体投入+群众就近务工”三方联动,制定《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奖补方案》《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促进群众增收指导意见》等6项政策,落实以工代赈、工程确权入股、土地流转增值、管护基金四项工作举措,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建设。
据安州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州在扎实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中,探索建立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群众增收这个核心,既确保了灌区农业丰产增收,又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平台,增加了村民收入。其中,2024年计划投资4.3亿元,实现农村劳动力出工近35.7万人次,支付劳动力工资近9000万元,有力提升群众稳定增收能力。
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网格化管理落实责任
7月10日,天蒙蒙亮,安州区黄土镇芋河村13组组长李正就出门了,接连的降雨让他这个水利网格员放心不下。他骑着电动车来到田里,一丝不苟地逐一查看沟渠、涵管等农田水利设施。
作为芋河村的管护员,李正的主要工作是确保农田设施完好、良性运行。“老百姓也很支持,时常自发参与到清淤以及垃圾清理工作中来。”李正说。
安州区大力推行农田水利网格化管理,建立起了管护长效机制。实行“行业监管+群众管理+专业养护”,结合田长制划定农田水利责任区100余个,落实网格管护员300余人,特别是明确新型经营主体“水管家”责任,选聘国有金顺达公司进行专业化维护,推动农田水利“建、管、用、维”一体化。
“不仅让老百姓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同时还要参与到整个管理体系中来,让更多老百姓参与‘治水、管水’,为安州的现代水网体系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安州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