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
信息来源:司法厅 | 【字体:大 中 小】 |
保护视力色: |
![]() ![]() ![]() ![]() ![]() ![]() ![]() ![]() |
分享到: |
“访转复”高效衔接
近年来,达州市深入落实信访工作法治化要求,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探索行政复议与信访协同化解行政争议新路径,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2024年以来,全市信访导入行政复议案件55件,办结52件。
一 健全制度 构建权责明晰的衔接新机制
印发《达州市行政复议与信访衔接协作化解行政争议办法(试行)》,明确行政复议机构、信访部门及行政机关的职责分工,导入范围从信访部门扩展至所有具有信访职能的行政机关,并统一衔接文书格式,形成“分工明确、协作高效”的工作机制,实现行政复议与信访的双向衔接。
建立“正负面清单”制度,将15类属于行政复议范围的事项(如行政处罚争议)纳入正面清单,17类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的事项(如民事纠纷)划入负面清单,为行政机关甄别案件性质提供标准化依据,既避免了程序空转,又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行政争议“该转必转”。
二 优化流程 打造“访转复”高效衔接新模式
信访部门在受理事项时,若发现属于行政复议范围且未超期,主动告知信访人行政复议渠道,并通知行政复议机构快速介入,实现“访转复”无缝衔接。如,胡某等人因房屋拆迁补偿安置问题到某县政府办进行信访,县政府办甄别后发现该事项属于信访导入行政复议正面清单,随即告知胡某等人向复议机构提交复议申请,并通知复议机构快速审查受理,复议机构举行听证会并组织行政复议委员会专家进行论证,最终责令县自然资源局履行补偿安置协议,胡某等人的诉求得到妥善解决。
对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或当事人拒绝导入的,则依法引导至其他法定途径解决。
此外,全市设立13个行政复议基层联系点,覆盖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司法所、矛盾调解中心等,打通线下导入渠道,同步开通线上受理通道,形成“线上+线下”立体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少跑腿、快维权”。
三 强化协作 形成多元协同化解争议新格局
行政复议机构、信访部门及行政机关指定专人担任联络员,负责案件研判、信息共享及联合调解;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通报工作进展,共研难点问题。
同时,将调解贯穿行政争议处理全过程,通过“行政争议化解中心”等平台,协同做好矛盾化解与维稳工作,推动“案结事了、政通人和”。2024年全市行政复议案件调撤率达36.3%。如,黄某不服某县社保局拒收其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到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进行信访,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审查认为该事项符合导入行政复议的条件,在与复议机构取得联系并征询意见后,引导黄某向复议机构提交行政复议申请。复议机构受理后将案件交由行政争议化解中心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版权所有:四川省司法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司法厅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上翔街24号 邮编:610015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151000000828313XE
备案序号:蜀ICP备20021399号-3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5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