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0年代中期第一次大熊猫资源调查到1980年代中期的10多年间,大熊猫曾先后两次因主食竹开花枯死遭受劫难,其种群数量、分布区域、栖息地及可食竹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国家林业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1985年2月签署的《中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计划》协议,由中国和基金会共同派专家及科技人员组成联合调查队,在有大熊猫分布的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分别对大熊猫资源进行综合调查,旨在准确掌握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分布环境及可食竹消长变化等情况,以制定切实可行的大熊猫保护管理方案和策略。
大熊猫资源综合调查工作,由林业部委托四川省林业厅组织实施,共有6个单位72名中外专家和科技人员参加。调查队由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队和基金会派来的美国、日本专家组成,从1985年10月至1988年11月,用了3年时间。调查涉及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六大山系的49个有大熊猫分布或可能有大熊猫分布的县(市),其中四川调查35个县,占71%以上。在3年时间内,共实施野外作业调查点2154个,调查点控制面积23.34万公顷,占全国大熊猫栖息地面积的16.8%;调查线路5144公里,雇用民工13984人(次),进行野外作业21315个工作日,全面完成了大熊猫资源综合调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