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中共四川省委明确提出要集中资源、精准发力,全力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刚才翟厅长也简要提到了这一计划,能否请您具体谈一谈?
答:谢谢您的提问。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医药健康六大产业,是我省基础最优、前景最好的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工业行业,构成了我省工业经济的四梁八柱。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对支撑实现2027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八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九万元等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们正围绕省委的决策部署,逐个产业制定专项实施方案,明确每个优势产业具体目标、主要领域、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确保既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也又实现“量的合理增长”。
其中,电子信息,是我省总量最大、增速最快、贡献最多的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总体考虑是要新型显示打造成世界级产业,培育集成电路、智能终端、软件与信息服务业3个国家级产业,壮大先进计算和存储、卫星网络、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量子信息、第三代半导体、6G通信、车联网和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建成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装备制造,是工业的心脏和国民经济的生命线。我省是全国重要的动力设备制造基地、航空装备研制基地、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未来五年,我们重点打造清洁能源装备、航空航天、汽车及动力电池、轨道交通等世界级高端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机器人、智能检测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技术应用装备等国家级新兴战略研发应用高地,培育节能环保装备、现代农业装备、应急产业装备等西部领先行业特色装备研制基地,构建国家级“装备+服务”深度融合先行地。
食品轻纺,是重要民生产业,也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未来五年我们的考虑是,着力培育1个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打造优质白酒、粮油加工、新型竹产业、肉制品加工、纺织服装、家具制造、调味品制造、预制菜、川烟等千亿规模产业,形成一批营收超百亿企业和国际国内知名品牌。
先进材料,我省在钒钛、锂电、晶硅光伏、稀土等领域特色优势明显。未来五年我们重点是要做大钒钛、稀土、锂电、晶硅光伏等特色优势材料,做强先进钢铁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化工新材料、有色金属材料等先进基础材料,做精新型显示材料、半导体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布局3D打印材料、智能材料、纳米材料、量子材料等前沿新材料,打造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材料产业高地。
能源化工方面,我们已经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全国最大的现代化天然气(页岩气)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化工生产和研发基地。未来五年,我们重点围绕清洁能源、绿色化工、节能环保三大领域,着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战略基地、全国能源化工产业践行新发展理念创新实践区,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能源化工产业先进制造集群。
医药健康方面,成渝医药健康产业圈是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的第四大医药健康创新发展集聚区。下一步,我们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高端化药、高性能医疗器械、核医药等特色优势领域,加快发展智能健康装备、特色健康产品、高原健康用氧、新型医药流通等新兴领域,建成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医药研发创新体系,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问题二:刚刚翟厅长在介绍中提到了推动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能否请您再具体谈一谈?
答:谢谢您的提问。
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两个历史进程的交汇与创新,也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集中体现,更是数字经济时代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扣合点。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单一企业的转型发展,又涉及产业链的优化升级,还涉及产业结构的整体重塑。对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长期性、战略性的决策部署。以两化深度融合引领“四化同步”发展,已成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主战场,是我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动力。
近年来,四川以两化深度融合为本质特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更加宽广、步伐更加坚定、成效更加显著。两化融合快速发展、发展水平年均增速居全国第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4.6%、80.9%,五年内分别增加8.3、16个百分点。通过升级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企业1236家,数量居全国第4。宜宾宁德时代等3家企业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打造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36个,上云企业超34万户。工业互联网国家顶级节点启动运营,全省标识注册量、解析量分别超62.9亿个和53.3亿次,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未来五年,我省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将迈入全面扩展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要提速晋位,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64%,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突破90%,通过贯标评定企业达到4000家。打造300个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推动超过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50万家企业上云。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两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以六大优势产业为突破口,释放信息化动能,全面提升四川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点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数字赋能优势产业提质倍增。电子信息产业,推动设计、制造、检测等设备和能力的平台化汇聚与共享。例如,四川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带动区域实现经济增量超20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构建面向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系统。例如,全球大型发电装备行业的首个定子冲片无人车间,人均产出已提升620%。先进材料产业,推进生产过程数字化监控及管理,加速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工业数据集成共享。能源化工产业,推动资源能源全过程安全监控、智能炼化生产和优化管理。食品轻纺产业,加强数字营销、生产制造、质量管控,建设自动化、连续化、柔性化生产系统。医药健康产业,在病毒溯源、新药筛选、防控救治等方面拓展信息技术应用,助力药品研发优化。
二是建强工业互联网支撑体系。开展数字新基建提升行动,支持工业现场“哑设备”进行网络互联能力改造,打造5G全连接工厂,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应用。例如,全国首个标识解析白酒行业节点在川上线,帮助供应链企业融资超190亿元。开展平台体系升级行动,实施“工业互联网行业领航者计划”,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例如,建成了全国首个“钢铁大脑”,单个试点生产线降损增效达1700万元。开展安全保障强化行动,推进工业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优化升级省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平台。
三是培育数字化转型新模式。围绕数字化管理,注重打通企业数据链,提升智能决策、精益制造和精准服务能力。例如,我省企业搭建的能源大数据平台为试点工厂1年降低电力成本200万元。围绕平台化设计,推动设计和工艺、制造、运维的一体化,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围绕智能化制造,推动智能制造单元、智能产线、智能车间建设,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例如,我们打造了面向智能燃气表生产的创新平台,燃气表一次性合格率提升至99%以上。围绕网络化协同,促进企业间数据互通和业务互联,提升制造资源配置效率。围绕个性化定制,发展客户需求分析、敏捷产品开发设计、柔性智能生产等系统,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和高效匹配。围绕服务化延伸,推动工业企业产品供应和服务链条的数字化升级,实现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