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动态市州动态
  • 索 引 号: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文号:
  • 关键词:革命老区,

巴中:蹚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路

  • 发布时间:2024-07-16
  • 来源:四川日报
  • 浏览:
  • 【字体:
  • 打印

航拍巴中城区。 巴中市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鹏 王怀 殷鹏 蒋君芳 陈秋吉

城市发展历程中,路通业兴的故事,常说常新。

6月27日9时10分,D5133次动车组列车从巴中东站驶出,经过2小时16分后到达成都东站。这标志着巴南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结束了革命老区巴中不通高铁的历史。

这一刻,人们脸上的喜悦,不只是因为交通的贯通。大家期待的,是一个不一样的巴中,是一个提速奋进的巴中。

作为四川唯一的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巴中一直走在奋进路上。今年一季度,巴中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22亿元,同比增长7.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时间再往前,2023年巴中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0.28亿元,比上年增长6.0%,同比增速为2019年来最高。

对于巴中而言,迈入高铁时代,既是圆梦的时刻,更是追梦的开始。提速发展的巴中,锁定新的奋斗目标: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到2026年,巴中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

7月9日至12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组走进秦巴山区,探寻巴中高质量发展路上的奋斗故事。

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路?

从自身资源禀赋出发,从城市发展规律出发

秦巴山深处,生长8年的青冈木,被制作成为70至80厘米高的耳棒,历经打孔、接种、建堂、进堂、排棒等过程,最终开出一朵晶莹剔透的“通江银耳”。

这朵来之不易的银耳,是当地百姓的致富“花”。陈家坝村位于通江银耳的核心种植区范围,村委会委员龙方荣说,目前全村1100余户中有140余户种银耳,年产4万余斤干耳,产值达2000余万元,种耳户户均年增收超过8.5万元。

通江银耳的价值正在扩大。在通江未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平均每6秒便有一碗即食银耳羹走下生产线。相比于鲜银耳,产值增加好几倍。“和其他银耳相比,通江银耳富含蛋白质、多糖体、维生素B等,可提取做食品、美容产品、医药产品等,产值增长空间巨大。”公司总经理岳劲松说。

“世界银耳看中国,中国银耳看通江。”在通江县委书记李玉甫眼中,小小一朵银耳蕴藏着巨大能量,“我们正在按照‘段木银耳强品牌,木屑银耳深加工’思路,以‘三产融合’为路径,坚持园区引领、全链发展、科技赋能、品牌提质,全力打造通江银耳百亿级产业集群。”

把一朵银耳“吃”透,代表着一种选择路径的具体方式。在巴中市委有关负责人看来,巴中通往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的路,一定是一条适合巴中自己的路。“要从自身资源禀赋出发,从城市发展规律出发。”

从自身资源禀赋出发,巴中有什么?

地下——地质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据测算,全市天然气地质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909.5亿立方米,页岩油储量14.8亿吨。此外,全市石墨储量1.15亿吨、远景储量3亿吨以上、居全国第六位,霞石储量600万吨、远景储量1200万吨,碳酸钙储量8亿吨以上。

地上——秦巴无闲草,遍地是灵药。被誉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区重要生物基因库和天然药库的巴中,拥有各类中药材达2400余种,占全国药用植物品种资源的22%。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0余万亩,为全省第一。不仅如此,勤劳的巴中人在这片土地上培育出了南江黄羊、平昌青花椒等10余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从城市发展规律出发,巴中缺什么?

调研中,巴中领导干部毫不避讳提到一组数据:目前巴中三次产业结构为25.0∶22.6∶52.4,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13.3%,明显低于四川省平均水平。“从全球来看,工业化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工业兴市、先进制造强市’的道路。”

把这两句话结合起来,巴中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变得清晰:聚焦能源化工、先进材料、食品饮料、电子信息、医药健康五大主导产业,集中力量打造“两个千亿级、两个五百亿级、一个三百亿级”产业集群。到203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32%以上。

具体而言,就是要围绕巴中油、气、水、风、光等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的资源,着力打造1000亿级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围绕特色矿产资源、林业资源深度转化利用,着力打造1000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围绕生态有机富硒特色农产品价值转化,着力打造500亿级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围绕成渝西电子信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配套,着力打造500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依托优质道地药材资源,着力打造300亿级医药健康产业集群。

培育什么样的营商环境?

保护“眼睛”,让巴中成为容易做生意的地方

无论是千亿级还是百亿级,任何一个产业集群的形成都是企业家参与的结果。巴中如何赢得企业家的投票?

“营商环境不好,企业来了也会走。”这是调研组在巴中市巴州区调研时,四川高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佘怡春的一句话。他讲了一件事。3月6日,巴中市举行2024年第一期“巴商茶间荟”,“面对面”协调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当时我提出,工人吃饭、住宿、交通等不方便。”半个月后,巴州工业园食堂开业,两荤一素一汤,每餐10元。

政府解决问题的速度,让从湖南到巴中投资的佘怡春连连点赞。“不仅要听见企业的诉求,还要解决企业的诉求,这才是好的营商环境。”巴州区委书记余斌说,为佘怡春解决烦忧的“巴商茶间荟”在每月第一周的周三晚上举行,市上四大班子主要负责人轮流参加,已成为巴中营商环境的一张“名片”。

在南江县,企业的烦恼在“企业幸福中心”得以消除。“‘企业幸福中心’办事太快了,仅一周就办好了所有的入驻手续,我们现在已经开始生产了!”四川中钰阀门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叶海龙说,公司今年5月7日签约落地南江工业园,南江“企业幸福中心”组织专门服务团队,当日完成企业登记注册手续,及时协调解决用水用电等问题,让企业足不出园就达到生产条件。

“我们围绕企业需求,在首批市内5个工业园区部署建设‘企业幸福中心’,致力打造企业产业生产生活生态服务综合体。”巴中市营商环境和数据局局长朱晓聆介绍,“企业幸福中心”已成为企业眼中的“金牌保姆”。

“巴中的财力肯定比不过很多地方,拿不出太多资金优惠政策给企业,但我们可以想方设法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企业幸福中心’就是这一逻辑思维的产物。”巴中市委有关负责人说,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今年初,巴中提出重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依法保护好企业家、保护好企业,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好巴中的发展环境”,把巴中打造成“企业容易做生意的地方”。

维护巴中在企业家心中的形象被看得无比重要。今年以来,巴中花大力气做两件事:还账和出庭应诉。今年,当地各级政府已经拿出50亿元用于清偿对企业的欠款,100万元以内的欠款全部按约清偿。

同时,为提升政府形象,巴中市推动行政部门一把手出庭应诉。今年上半年,巴中市共开庭审理行政诉讼案件87件,涉及应诉单位57个。87件案件中,有44件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较2023年同期上升84.25%;1—6月,通过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2件当庭撤诉、7件实质性化解,特别是南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负责人先后4次出庭出声,主动参与庭后调解,长达4年的老难案件得到合理性化解。

企业家做生意,对物流成本十分敏感。来巴中投资,佘怡春看中的是巴中的区位,“我们生产车载显示屏,京东方是我们的上游,巴中离成都、绵阳、重庆距离适中,这3个地方京东方都有布局。刚开通的巴南高铁,进一步降低了我们在巴中做生意的成本。”

从2018年巴陕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到2019年恩阳机场通航,再到今年6月巴南高铁开通,巴中不断提升自我区位优势。“未来巴南高铁还要进一步提速,同时我们还在改造一条物流线路。2026年,成都到巴中的客运时间在1.5个小时左右,巴中到万州的物流时间在1.8个小时左右。”巴中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届时巴中的外部发展条件将得到极大提升,“‘巴山不远’的印象将进一步加深。”

如何用好关键招数?

整合资源,集成能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

巴南高铁的通车,圆了360万巴中人的高铁梦。而巴中人另一个奋斗已久的梦想,似乎也不再遥远。“多年以来,巴中一直在努力创建一个国家级经开区,在更高平台上为巴中发展赋能。”巴中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马军说。

调研组了解到,目前巴中市工业园区中,仅巴中经开区和平昌经开区属省级园区,而全市工业组团数量达17个,单个组团平均规模仅1.17平方公里,不具备规模效应。“过去我们一直以巴中经开区为主体争创国家级经开区。从零起步的巴中经开区经过10余年取得长足发展,但在一些关键指标上,如GDP总量、外贸进出口额等,距国家级经开区还有一定差距。”马军说。

“整合资源,集成能力”成为破题关键。今年6月召开的巴中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集成支持巴中经开区创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如何集成?巴中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波介绍,巴中将以巴中经开区为主体园区,托管清江工业园、恩阳食品工业园、巴中临港产业园、巴中曾口—金堂化工园区,加快做大经济总量,推动巴中经开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经开区,打造市域工业经济主引擎。同时,在市中心城区开发边界内通过调整零星地、存量地、开发边界和土地用途,调增10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整合资源以满足创建国家级经开区需求。

按照相同思路,巴中还将布局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文旅融合发展区,集中打造三次产业的核心增长极和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

巴中市决策层表示,“整合资源,集成能力”将成为巴中破解“发展动力从哪里来、人才作用如何发挥、城市环境怎么营造”等关键问题的关键招数。

看发展动力。作为巴中医药健康产业的核心发展区域,在集成发展思路下,重要项目、重要资源正在向恩阳区倾斜。巴南高铁开通同一天,恩阳区与修正药业集团“牵手”成功,后者计划投资4.2亿元,在恩阳构建“从田间到商铺”的全产业链发展路径。“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医药健康产业,重点发展中药、化学药、生物药、大健康四大细分赛道,加快推动医药健康全产业链发展。”恩阳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到2027年底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63亿元,全面摆脱欠发达县域地位。

以“两瓶酒”著称的平昌县,以集成思路破解白酒产业壮大瓶颈,成立酒业集团,全方位参与白酒生产营销,统筹做好资源整合、基地建设、市场拓展、品牌打造等各项重点工作,全力帮助酒企扩大产能、开拓市场、提升效益。今年该县白酒产业规模稳中有升,上半年销售收入1.58亿元。

看人才作用。“巴中外出人口接近100万人。我们通过详细摸排,从100万外出人口中梳理出1700多位优秀人才,他们是巴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拥有无限潜能。”巴中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何清华介绍,为激活在外百万乡友潜能,巴中从上到下统一打出“巴商回家”品牌。

这张“感情牌”效果如何?作为通江县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通友微电(四川)有限公司2022年落户通江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该公司董事长周晟就是从巴中走出去的企业家。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前景后,周晟在原有电感生产线项目基础上,作出追加投资的决定,将电子器件的精密高端技术材料生产线和研发等项目也落地通江。

用好关键招数的巴中,呈现欣欣向荣之景。今年1—6月,巴中招商引资签约投资1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共计114个、投资额为503.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18.2%。年产10亿颗芯片封装、电子视窗钢化玻璃膜生产等一批重大项目实现竣工投产。

从1993年设立巴中地区,到2000年撤地设市,迈过而立之年的巴中,已踏上新征途,向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目标大步迈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