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浔江,从桂湘交界金紫山南麓一路奔袭,与桂江交汇成西江,素有广西“黄金水道”之称。
4月10日,浔江之上,“蛟龙”凌空。随着最后一颗销钉敲入预定位置,由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投资建设的在建世界最大跨径独柱式三塔空间缆悬索桥——苍容浔江大桥历时941天顺利实现合龙,向着苍梧至容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迈出关键一步。
苍容浔江大桥全长1688米,采用中央独塔设计,索塔全高108.9米,是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为在建世界最大跨径独柱式三塔空间缆悬索桥、中国首座主跨超500米的三塔空间缆悬索桥。
这座“世界级”桥梁位于广西藤县,大桥中塔为全桥唯一水上主塔,采用14根直径3.5米、长29米大直径桩基础,所在水域水深超过20米,河床无覆盖层,坚硬的板岩如同天然的“青石板”。
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项目建设者们摒弃传统钻孔工艺,敢于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大桥建设过程中,创新优化钢护筒设计,采用350吨浮吊船配合冲击锤精准沉设,不仅将钢护筒下放精度控制在毫米级,还大幅提升施工效率,成功在“青石板上扎针”。
大桥主梁为分离式钢箱梁,共计7种类型、71榀,左右幅采用5米连接箱进行连接。由于吊装的钢箱梁重量大,且处于水运繁忙的西江航运干线,施工作业又成为一大难点。
为此,项目指挥部多次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议,精心研究专项施工方案,反复推演全过程吊装流程,确保各施工环节衔接紧凑。大桥主索鞍采用双深槽鞍结构设计,在中塔索鞍上同时设计两对背索,采用抗滑索鞍隔板,并通过研发主缆限位装置,确保主缆在吊装过程中不发生滑移,为大桥建设注入了智慧力量。
而作为一座千米级的桥梁,苍容浔江大桥主缆采用空间缆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和独特的造型特点。
大桥两根主缆总重达3458吨,相当于70节高铁车厢的重量,每根主缆由37根索股编织而成,单根索股长约1505米。为攻克空间索面线型控制难题,建设过程中在中跨设置5道横撑,将主缆顶推为上下游两部分,既确保受力均衡,又赋予大桥独特的视觉张力。
一个个“含金量”满满的创新工艺,让大桥更加安全可靠。目前,项目已累计完成学术论文10篇、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被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列入《广西重点研发计划》。
更令人惊喜的是,大桥建设与生态保护接连碰撞出“和谐火花”。
面对传统锚碇基础需大规模开挖和回填的情况,苍容浔江大桥在国内首次应用大直径桩墙组合免开挖锚碇基础结构,每个锚碇基础有3列平行的地连墙,顶部与承台及锚体相接,整体呈现“插头”形状,牢牢扎进“插座”——岩层之中。
数据最具说服力:该锚碇基础通过成孔作业与二期槽施工协同推进,避免“挖山填海”式施工,减少土方开挖4.8万方,节省混凝土3.6万方,缩短工期7个月,从源头上践行减碳目标,为绿色基建树立了新标杆。
“苍容浔江大桥顺利合龙为苍容高速建成通车奠定坚实基础。苍容高速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广西高速公路网,对提升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两湾’联动,将广西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的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苍容高速项目指挥部指挥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