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正心”健康工程如何对症下药?
2022年,四川省启动了“明眸皓齿、正心立身”健康工程试点,旨在解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近视、龋齿、脊柱侧弯等方面的突出问题。2月13日,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专门聚焦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邀请南充市民政局局长宇旻,南充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赵爱华,“正心”健康工程医疗指导专家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振谧,南充市身心医院党委书记刘月光做客直播间,介绍“正心”健康工程在南充试点开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未成年人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南充是四川第二人口大市,目前有未成年人118.6万人、占总人口21.2%,其中不少是留守儿童。宇旻介绍,早在试点工作前,南充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就聚焦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现状,先后开展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科普、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等活动,可以说是为开展“正心”健康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受领试点任务后,在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南充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协调和具体指导下,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组建由34名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高位高效推进‘正心’健康工程,现已经全面进入落地实施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形成一套可供推广、复制的南充服务模式,在全省应用推广,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谈到具体的工作任务,宇旻表示,“正心”健康工程要以机构为支撑,构建“机构+学校+家庭+慈善力量”四方联动服务模式,实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阵地建设、心理健康问题筛查、转介治疗绿色通道建设、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家校共育”、爱心资助、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七大行动”,实现体系建设标准化、机制建立长效化、专业服务网络化、阵地功能最大化、多方联动高效化“五化”目标(简称“475”行动计划),共同防范未成年人因心理问题引发极端事件,有效保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对此,教体方面也积极整合资源,完善课程体系,强化支撑保障。赵爱华介绍,南充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制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项目三年行动,投入配套资金7126万元,并要求各级财政要做好本地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保障;下一步的工作还包括努力健全三级筛查、三级预警机制,每学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强化教医联动,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转介机制,开设绿色通道,提供专业治疗等等。
南充市身心医院(南充市第六人民医院)是“正心”健康工程的执行单位,它是隶属于南充市民政局的国家三级教学医院,是全川有影响力的专科医院,已成为川北医学院的直管附属医院、精神卫生学院分院和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精神卫生中心。“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已经从事心理卫生工作36年的刘月光表示,院方围绕“475”行动计划,已制定启动、准备、实施、评估、验收5个阶段工作,成立“心理测评”“检后服务”“阵地建设”等8个工作组,梳理了89项具体工作任务。“我们对全市中小学校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现已完成全市80余万师生的测评,梳理形成1份《南充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分析报告》、8份县(市、区)心理健康区域分析报告以及800余所学校的团体分析报告,建成南充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大数据平台。在开展转介治疗绿色通道建设行动方面,已建立了包括筛查、访谈、咨询、诊疗、随访和康复管理等在内的服务机制,目前已对131名师生提供了转介治疗服务。”
访谈中,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的刘振谧教授也就试点工作下一步的发力重点做了介绍——一是构建监测模式,实现预防为先;二是构建服务模式,推动标准落地;三是构建保障模式,关注特殊人群;四是构建教育模式,营造“心正”新风。“我们将采用根据四川省未成年人特征设计并已通过信效度检验的调研工具(华西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问卷),及相应的标准化数据采集方式,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做全面收集。项目将采取大筛查,精探索的模式,重点关注从基因、环境到表型的“归因”分析,从而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系统归因关系网络,建立具有四川省地区适应性的、可推广的未成年人心理问题预测预警系统。”她还专门谈到,要进一步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联动机制,对有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的未成年人,建立系统性的支持环境,防止产生污名化的社会氛围。(记者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