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三场“委员通道”集中采访活动
发展献计 为民生建言

  • 2025年01月24日 15时1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1月23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成都金牛宾馆礼堂举行,省政协委员色准、付少杰、王超、马薇分别走上通道,与记者面对面交流,并围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文化事业发展等话题分享了自己的履职情况和建议意见。

    省政协委员,壤塘县寄宿制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色准:

    民族地区学生搭上教育发展“快车”

    “请问四川民族地区在推进15年免费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以及提高师资水平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成效?”面对记者提问,省政协委员,壤塘县寄宿制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色准介绍,四川在省内民族地区大力推进15年免费教育,使民族地区的适龄学生全部受益。

    色准以阿坝州举例说,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秉持“让学校成为当地最好的环境,让老师成为最受尊重的职业,让学生成为最受呵护的对象”的教育理念,各学段生均教育经费稳步增长。近年来,阿坝州办学条件大力改善,实现互联网千兆到校100%覆盖;2024年,全州海拔2500米以上的学校全部实现供暖。

    针对社会关注的民族地区师资问题,色准介绍,阿坝州全面构建师资队伍五级培训体系,实施“十百千万”名优骨干教师、校园长培养培训项目,这一系列举措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同步提升、助力学科专任教师配齐配强。“我们民族地区的学生们搭上了教育发展的‘快车’。相信随着这些举措的持续推进,四川民族地区的教育一定会更上一层楼!”色准说。

    省政协委员、四川全兴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少杰: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要像农夫种地一样久久为功

    “您对全省目前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有哪些建议?”对于记者的提问,省政协委员、四川全兴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少杰认为,四川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我认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就像农夫种地一样,要久久为功、精耕细作、精心呵护,营商环境好了,经济社会发展也能‘丰收’。”

    对此,付少杰给出四点建议。第一,要优化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鼓励支持经营主体依法平等进入市场,简化注销流程,统筹“破”和“立”,推进“执转破”,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让市场健康发展。

    第二,要全面兑现既定政策承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百米”,切实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

    第三,要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综合查一次”权责清单,为经营主体“松绑减负”,充分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第四,要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推进法律服务资源下沉,向基层和中小企业倾斜,确保经营主体能及时获得专业法律咨询与服务。

    省政协委员、省中医药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王超:

    “三管齐下”做好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

    在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中,四川如何做好川药资源开发与利用?2025年有哪些值得期待的进展?

    省政协委员、省中医药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王超介绍,近年来,我省立足资源优势,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开创了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的“四川模式”。

    王超建议,2025年,应从三方面做好川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

    一是抓源头。从种子种苗入手,开展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优良品种选育、生态种植研究,建设中药材大品种种植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强产业。构建可持续、互协同、共发展的中药大健康全产业链。构建“龙头+链主+企业”的新兴产业集群,筹建院士领衔的天府中医药实验室,拓宽餐饮、茶饮、康养、旅游等“中医药+生活”新赛道。

    三是惠民生。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县域中医医疗次中心、县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培训基层技术骨干,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能看上好中医、用上放心药。

    省政协委员、四川交响乐团副团长马薇:

    利用数字化赋能文化创新和产业发展

    政协委员该如何围绕文化强省建设履职尽责?如何提升四川的文化软实力?对此,省政协委员、四川交响乐团副团长马薇认为,作为文艺界别的委员,应该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急难愁盼”,为优秀中青年艺术人才搭建平台、营造良好环境建言献策,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努力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如何利用数字化赋能四川文化创新和产业发展,是四川各界关心的话题。对此,马薇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马薇认为,首先要推动内容创新,以更富有思想内涵的文化产品,来增强数字文化产品的影响力、表现力和共情力。其次要挖掘科技潜能,集成运用各种新技术,探索音乐、影视、演艺、图书等领域的表现新形式、表达新路径,发展新业态,通过“云端”构筑文化发展新高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最后,要继续办好西博会、金熊猫奖等国际性节会,充分利用各大社交平台等,打造国际传播网络矩阵,绽放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对接情感需求,增进民心相通。(记者 樊邦平 钟帆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三场“委员通道”集中采访活动
    发展献计 为民生建言

  • 2025年01月24日 15时1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1月23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成都金牛宾馆礼堂举行,省政协委员色准、付少杰、王超、马薇分别走上通道,与记者面对面交流,并围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文化事业发展等话题分享了自己的履职情况和建议意见。

    省政协委员,壤塘县寄宿制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色准:

    民族地区学生搭上教育发展“快车”

    “请问四川民族地区在推进15年免费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以及提高师资水平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成效?”面对记者提问,省政协委员,壤塘县寄宿制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色准介绍,四川在省内民族地区大力推进15年免费教育,使民族地区的适龄学生全部受益。

    色准以阿坝州举例说,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秉持“让学校成为当地最好的环境,让老师成为最受尊重的职业,让学生成为最受呵护的对象”的教育理念,各学段生均教育经费稳步增长。近年来,阿坝州办学条件大力改善,实现互联网千兆到校100%覆盖;2024年,全州海拔2500米以上的学校全部实现供暖。

    针对社会关注的民族地区师资问题,色准介绍,阿坝州全面构建师资队伍五级培训体系,实施“十百千万”名优骨干教师、校园长培养培训项目,这一系列举措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同步提升、助力学科专任教师配齐配强。“我们民族地区的学生们搭上了教育发展的‘快车’。相信随着这些举措的持续推进,四川民族地区的教育一定会更上一层楼!”色准说。

    省政协委员、四川全兴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少杰: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要像农夫种地一样久久为功

    “您对全省目前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有哪些建议?”对于记者的提问,省政协委员、四川全兴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少杰认为,四川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我认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就像农夫种地一样,要久久为功、精耕细作、精心呵护,营商环境好了,经济社会发展也能‘丰收’。”

    对此,付少杰给出四点建议。第一,要优化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鼓励支持经营主体依法平等进入市场,简化注销流程,统筹“破”和“立”,推进“执转破”,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让市场健康发展。

    第二,要全面兑现既定政策承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百米”,切实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

    第三,要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综合查一次”权责清单,为经营主体“松绑减负”,充分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第四,要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推进法律服务资源下沉,向基层和中小企业倾斜,确保经营主体能及时获得专业法律咨询与服务。

    省政协委员、省中医药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王超:

    “三管齐下”做好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

    在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中,四川如何做好川药资源开发与利用?2025年有哪些值得期待的进展?

    省政协委员、省中医药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王超介绍,近年来,我省立足资源优势,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开创了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的“四川模式”。

    王超建议,2025年,应从三方面做好川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

    一是抓源头。从种子种苗入手,开展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优良品种选育、生态种植研究,建设中药材大品种种植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强产业。构建可持续、互协同、共发展的中药大健康全产业链。构建“龙头+链主+企业”的新兴产业集群,筹建院士领衔的天府中医药实验室,拓宽餐饮、茶饮、康养、旅游等“中医药+生活”新赛道。

    三是惠民生。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县域中医医疗次中心、县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培训基层技术骨干,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能看上好中医、用上放心药。

    省政协委员、四川交响乐团副团长马薇:

    利用数字化赋能文化创新和产业发展

    政协委员该如何围绕文化强省建设履职尽责?如何提升四川的文化软实力?对此,省政协委员、四川交响乐团副团长马薇认为,作为文艺界别的委员,应该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急难愁盼”,为优秀中青年艺术人才搭建平台、营造良好环境建言献策,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努力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如何利用数字化赋能四川文化创新和产业发展,是四川各界关心的话题。对此,马薇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马薇认为,首先要推动内容创新,以更富有思想内涵的文化产品,来增强数字文化产品的影响力、表现力和共情力。其次要挖掘科技潜能,集成运用各种新技术,探索音乐、影视、演艺、图书等领域的表现新形式、表达新路径,发展新业态,通过“云端”构筑文化发展新高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最后,要继续办好西博会、金熊猫奖等国际性节会,充分利用各大社交平台等,打造国际传播网络矩阵,绽放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对接情感需求,增进民心相通。(记者 樊邦平 钟帆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