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举行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五周年新闻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12月22日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杨得瑞、水利部河湖管理司负责人陈大勇介绍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五周年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主要向大家介绍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是: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先生,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杨得瑞先生,水利部河湖管理司负责人陈大勇先生。
首先,我们请魏山忠先生作情况介绍。
魏山忠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2016年10月、2017年3月、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3次亲自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推行河湖长制相关文件和落实情况的督查报告;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发出“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的伟大号召;2020年,主持召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建议,对强化河湖长制作出部署;2021年,主持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河湖长制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2016年、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确定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任务表、路线图。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下,各地各部门真抓实干、狠抓落实,2018年6月底全面建立河长制,2018年底全面建立湖长制,建立完善河湖长履职、监督检查、考核问责、正向激励等制度,探索建立跨界河湖联防联控、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等机制,形成党政主导、水利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河湖管理保护新局面。河湖长制在实践中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河湖面貌实现历史性改变。
一是责任体系全面建立。水利部党组将河湖长制工作摆在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位置,举全行业之力,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省级双总河长,30万名省、市、县、乡级河湖长年均巡查河湖700万人次,90多万名村级河湖长(含巡河员、护河员)守护河湖“最前哨”。各级河湖长积极履职,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河湖乱象有力遏制。水利部组织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全国共清理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四乱”问题18.5万个。以长江、黄河、大运河等为重点,组织实施岸线利用项目、固体废物、非法矮围、取水口、河道采砂等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历史遗留河湖问题大规模减少,重大问题基本实现零新增。
三是资源管控明显加强。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快确立河湖生态流量和保障体系,黄河流域水资源超载地区暂停新增取水许可,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和活动管理,严控河湖水资源和岸线开发利用强度。202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为57.2立方米,与2016年的81立方米相比,降幅明显。
四是生态环境持续复苏。水利部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建设,改善河湖连通性;深入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有效缓解地下水超采局面;持续开展生态补水和生态修复,实现黄河干流连续22年不断流,黑河下游东居延海连续17年不干涸,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据生态环境部监测数据,2020年全国地表水I~III类水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3.4%,比2016年的67.8%上升15.6%。
五是工作基础不断夯实。9个省份出台河湖长制地方性法规;首次完成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名录内的河湖(无人区除外)管理范围划界公告;重要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河道采砂规划加快批复;河湖管理保护逐步实现规范化、常态化。
5年来,河湖长制从建机立制、责任到人、搭建四梁八柱的1.0版本,到重拳治乱、清存量遏增量、改善河湖面貌的2.0版本,目前已进入全面强化、标本兼治、打造幸福河湖的3.0版本。5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完全符合我国国情水情,是河湖保护治理领域根本性、开创性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大制度创新。
下一步,水利部将与有关部门和地方一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美丽幸福河湖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主动作为、团结协作、真抓实干,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完善体制机制法治管理,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快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建设人水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主持人
谢谢魏部长的介绍,大家现在可以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记者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河湖长制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请问五年来,河湖长制取得了哪些经验?刚才发布词也提到河长制已经从1.0版本、2.0版本进入到现在的3.0版本,请问“十四五”期间,将如何打造河湖长制的3.0版本?谢谢。
魏山忠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我来回答这个提问。刚才我已经在发布词里讲到,通过五年努力,我们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的伟大号召,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河湖保护治理难题,深化了对河湖保护治理的规律性认识,积累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宝贵经验。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涉河湖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的热切期盼。河湖长制也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参与河湖保护的热情空前高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地的民间河长和河湖保护志愿者达700多万人。
二是坚持党政主导。各地都建立了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河湖管理保护责任体系,31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双总河长,共同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各级河湖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管理和保护工作,发挥了“领头雁”作用,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是坚持统筹协调。国务院建立完善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召集人。长江、黄河流域建立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七大流域管理机构与各省级河长办建立协作机制,省、市、县级全部设立河长制办公室,建立完善部门协调联动等机制。河湖长制工作广泛凝聚了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我国水旱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这些新老水问题集中体现在河湖上。河湖长制立足不同地区不同河湖实际,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重拳整治河湖乱象,依法管控水空间、严格保护水资源、精准治理水污染、加快修复水生态,有效解决了一大批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
五是坚持系统治理。各地各部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统筹经济发展和河湖保护治理,统筹河湖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保护目标要求,综合施策,整体推进治水、治岸、治山、治污任务,河湖面貌实现了历史性改善。我相信,记者朋友们也能感受到我国江河湖泊面貌发生的根本性改变。
刚才发布词提到,“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着力实现全面强化、标本兼治、打造幸福河湖的河湖长制3.0版本。这个3.0版本到底什么内容,我想再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全面强化。就是在落实河湖管理保护属地责任的基础上,尊重河湖流域性的自然规律,更加注重河流的整体性和流域的系统性,强化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在大江大河流域建立完善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制度,以流域为基础单元,强化最高层级河湖长的第一责任人责任,由最高层级河湖长统领分级分段(片)河湖长,变“分段治”为“全域治”,破解有的河道目前还存在的只治城区不治郊区、只治上游不治下游、只治局部不治整体的问题,做到全流域统筹、点线面结合。
标本兼治。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治标就是以河流为单元,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继续推进长江、黄河、大运河、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等重点流域或区域河湖清理整治,并向中小河流、乡村河湖延伸,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包括农村小微水体,将清理整治从一个点推向整条河、全流域。治本就是完善体制机制法治管理,强化流域规划约束,开展河湖健康评价,滚动实施“一河(湖)一策”方案,严格河湖水资源和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打造幸福河湖。“十四五”期间,通过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各项任务,保障河道行洪畅通,保障河湖水生态空间完整,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健康美丽幸福河湖,助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河湖长制工作实效的唯一标准,让河湖管理保护意识深入人心,使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谢谢。
记者
请问水利部在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方面展开了什么样的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杨得瑞
感谢你提的这个很好的问题。河湖生态流量能否得到保障,是衡量河湖生态是否良好的一个重要标志。推行河湖长制这五年来,特别是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水利部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责,就是对河湖的生态流量、水量进行管理。这几年来,我们在这方面予以高度重视,也强化了顶层设计,推进河湖生态流量目标的确定,强化生态流量保障,取得了许多新的工作进展和成效。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制定完善生态流量的管理政策。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做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明确了河湖生态流量目标确定和保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按照水资源管理权限,分级负责河湖生态流量的确定工作;确定不同的河湖,包括南方的,北方的,一些大河小河,河道,湖泊,根据这些不同的河湖状况,提出了确定生态流量、水量以及水位目标的方法。同时,也提出生态流量确定下来以后,在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改善水工程的生态流量泄放条件、加强生态流量的监测、建立预警机制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动把生态流量管理的政策措施,纳入到已经出台的长江保护法和正在制订的黄河保护法,这样能够做到依法开展河湖生态流量管理。
二是加快推进生态流量目标的确定。组织制定了全国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确定的工作方案,提出从2020年到2022年,用三年时间确定477条重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截至2020年底,水利部分两批公布了90条跨省重点河湖、166个重要控制断面的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各省确定了243条省内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目标。通过今年一年的工作,近期,水利部还将制定印发82个跨省重要河湖的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各省也将印发134个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
三是切实加强生态流量的监管。水利部组织各流域管理机构,逐河制定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逐河明确了保障的措施和责任主体,建立了监管的信息月报机制,逐月通报重点河湖重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的达标情况。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还建立了生态流量监控管理平台,实现了实时预警和动态监控。我们还把生态流量保障情况纳入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从考核的情况看,2020年这些重点河湖的控制断面下泄流量均达到目标要求。
通过这些工作,河湖生态流量管理方面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零散管理转变为系统推进。二是从典型试点转变为全面推开。三是从目标确定转变为在目标确定基础上实施全方位监管。这些工作推动了部分常年干涸或者断流的河流实现了有水,而且水面不断扩大。一些重要的湖泊常年维持在生态水位保障目标以上,河湖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谢谢大家。
记者
我们注意到,从2018年开始,水利部组织开展了河湖“清四乱”等一系列专项活动,请问目前进展和成效如何?谢谢。
魏山忠
这个问题请陈大勇先生回答。
陈大勇
我来回答一下关于“清四乱”的问题。2018年7月以来,水利部组织开展了全国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以长江、黄河、大运河等为重点,依法依规清理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问题,并深入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重要讲话精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水利部组织实施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清理整治,清理整治固体废物1376处;组织开展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整治违法违规岸线利用项目2441个,腾退长江岸线162公里,完成复绿1213万平方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十年禁渔”的决策部署,组织开展长江非法矮围专项整治,对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排查发现的63处非法矮围进行清理整治,拆除围堤59公里,恢复水域面积6.8万亩。水利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开展长江河道采砂综合整治行动、长江河道采砂船舶和采砂行为专项治理,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紧盯人、船、砂关键要素和采、运、销关键环节,切实维护了长江河道采砂管理秩序,坚决防止非法采砂反弹,确保长江防洪、供水、通航和生态安全。
二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对黄河266个生态埋雷、宁蒙河段“乱占、乱建”等重大问题立查立处,督促地方对黄河宫、枸杞博物馆违建等突出问题进行清理整治。组织开展黄河岸线利用项目专项整治、黄河河道采砂专项整治,清理整治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违法违规岸线利用项目1637个,查出非法采砂活动278起。
三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有关水利重点任务,与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联合印发《大运河河道水系治理管护规划》,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
2021年,各地清理整治“四乱”问题2.5万个。2018年以来,共清理整治“四乱”问题18.5万个,拆除侵占河湖的违建4000多万平方米,清理非法占用岸线3万公里,清除河道内垃圾4000多万吨,清除非法围堤1万多公里,打击非法采砂船只1.1万多艘,一大批侵占破坏河湖的“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新增违建、围垦等重大问题得以有效遏制,行洪蓄洪通道得到有效恢复,河湖面貌发生历史性改变。谢谢。
记者
河湖长制全面推行五年了,这五年也是技术突飞猛进的5年,包括像大数据、物联网、5G技术等,请问这些新技术有没有被运用到河湖长制的管理中,能否举一些例子。谢谢。
陈大勇
新技术的应用,在河长制上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家江河湖泊众多、水系发达,我们统计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全国有45203条,总长度是150万公里。我们统计的常年水面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2865个。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河湖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河湖的顽疾得到有效治理,河湖的监管水平明显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卫星遥感、大数据、无人机等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广泛应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重大决策伊始,水利部就着手建立完善全国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国互联互通,充分利用水利一张图及遥感本底数据库,完成了110万公里的河湖划界成果上图,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AI识别等技术,将日常巡查、监管与科技手段相融合,丰富完善河湖的监管手段,河湖监管的效能不断提升,河湖管理保护正在逐步走向数字化、智慧化和精细化。
举两个例子。去年以来,四川全省充分利用卫星高分影像,在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和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采集了2.2万余个疑似问题图斑,通过河湖“清四乱”业务软件和手机APP下发到各市县进行逐一核实。市、县水利部门结合实地核查、日常巡查开展自查自纠,对经核实确认的1500多个问题实行动态化、可视化、规范化管理,目前已经全部整改完成。
再举一个河道采砂的例子。长江干流采砂问题一直是社会焦点,在三峡库区江津段,我们建成重点河段采砂监管平台,这个平台在长江流域几个重点河段都有。以江津段为例,通过现场智能终端组件辅以总控中心人员24小时值守,对禁采区现场进行闭环式远程监控,通过具有“顺风耳”和“千里眼”功能的智能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河道非法采砂行为,做到“人防、物防、技防”三管齐下,构筑起严密的河道采砂监控网,提高了监管执法效率,有效遏制非法采砂反弹势头。
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丰富河湖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魏山忠
我再补充一个案例。最近媒体比较关注16日以来黄河干流韩城段侵占黄河干流河道的问题,媒体已经报道,大家都很关注。媒体报道之后,水利部高度重视,李国英部长3次批示,我18日晚上12点赶赴韩城,19日一大早就看现场、听汇报。我们带了专家队伍和专业设备,迅速监测测量。很快核查出河道内堆放垃圾共167万立方米,侵占了534.85亩河道。同时,通过对比历史遥感资料,发现从2013年开始侵占,迅速拿出技术整改方案,要求地方抓紧整改。我国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5000多条,共150多万公里长,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以及媒体的监督。但真正要把它管住,未来还得更多依靠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谢谢。
记者
河湖长制落地生根的关键在于河湖长履职尽责,目前各级河湖长履职情况如何,下一步将如何促进河长湖长履职尽责?谢谢。
魏山忠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我来回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河湖长的工作职责。一是组织领导。就是各级河湖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牵头组织对突出问题依法进行清理整治。二是统筹协调。就是协调解决河湖管理保护中的重大问题,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实行联防联控。三是督导考核激励问责。就是对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河湖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导,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强化激励问责。
五年来,各地河湖长积极履职尽责。一是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一把手全部担任总河长,亲自抓部署、抓推进、抓落实,召开河湖长会议,签发总河长令,带头巡查暗访,指导督促解决重大问题。二是省、市、县、乡四级河湖长巡河履职,年均巡查河湖约700万人次,组织实施“一河(湖)一策”方案,组织开展破坏河湖突出问题整治行动,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推动部门协调联动、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联防联控。三是村级河湖长(含巡河员、护河员)守护河湖“最前哨”,也是“最后一公里”,及时发现问题、上报问题,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
河湖长制实施5年来,取得显著成效,河湖面貌明显改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河湖众多,很多历史遗留问题还需要逐步解决;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健康美丽幸福河湖的期盼相比,工作中也还存在薄弱环节,需要我们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我们在五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经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部际联席审议通过,今年水利部印发了《河湖长制履职规范(试行)》,进一步细化了总河长、省级河长湖长、市县级河长湖长、乡级河长湖长、村级河长湖长的主要任务、履职方式等。其中,总河长是本行政区域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河湖管理保护负总责,主要任务是组织领导、决策部署。省级河湖长主要任务是牵头抓总、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落实重大政策。市、县级河湖长主要任务是组织实施、整治问题、督导检查等。乡、村级河湖长主要任务是巡河发现问题,劝阻违法违规行为、开展河湖日常管护等。
下一步,水利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强化河湖长制决策部署,指导督促各级河湖长按照河长湖长履职规范要求,进一步知责明职、履职尽责;针对目前各地党政领导换届的情况,加强河湖长培训,促进河湖长提升履职能力;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河湖长制监督检查、评价考核、激励问责,压紧压实各级河湖长和相关部门责任。谢谢。
记者
近年来,水利部强化水资源的刚性约束作用,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实现了突破,请问下一步将采取哪些举措,进一步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谢谢。
杨得瑞
关于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的会议和多次讲话当中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去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议,也明确提出要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我们首先就要问一问,为什么要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因为这个提法还是比较新的。我们认为建立这项制度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我们国家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这是一个基本的水情,总体上面临着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第二,未来我们国家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无论是生活、生产还是生态,都对水资源有比较大的需求,所以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会面临水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
第三,因为历史原因,过去我们对一些自然规律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存在着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问题,导致一些生态损害和破坏,包括河道断流、湖泊萎缩、地下水水位下降,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存在,而且有的还十分突出。今后,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打造幸福河湖,这必然要求我们解决这些突出的水生态问题。
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我的理解,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强有力的约束,把经济社会活动限定在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之内。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发展才可能是高质量的发展,我们的生态才可能是良好的生态,我们的河湖也才可能成为幸福的河湖。
我们怎么样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呢?目前我们也正在研究这方面的工作,初步考虑重点从三个方面来落实刚性约束的要求。
一是建立一系列硬指标。约束,就要拿指标进行约束。这些硬指标包括:河湖生态流量、地下水水位等保护生态方面的指标;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地下水取水总量、各地区可用水量等总量控制方面的指标;还有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强制性用水标准和定额等用水效率方面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严控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提升水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倒逼各地和各行各业都来节约保护水资源。
二是采取一系列硬措施。包括:严格生态流量监管和地下水水位管控,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对水资源超载地区暂停新增取水许可,加快推进水资源超载问题治理,特别要强化监督检查考核。通过这一系列的硬措施,规范全社会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约束和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全面遏制用水浪费现象,改善水生态环境,把刚性约束硬指标落到实处。
三是形成一系列硬约束。通过建立硬指标和采取硬措施,切实落实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真正做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也就是“有多少汤泡多少馍”,推动形成国土空间格局、产业优化调整、城市规划布局等一系列硬约束。
通过硬指标、硬措施、硬约束,逐步实现我国人口、经济与水资源相均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水安全支撑。谢谢。
记者
河湖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请问社会参与河湖管理保护的途径有哪些?民间河长、志愿者、义务监督员等角色在河湖长制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是什么?谢谢。
陈大勇
谢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河流湖泊的管理保护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河湖管理保护,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是中央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明确要求,也是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题中应有之义。民间河长、志愿者、义务监督员是河湖管理保护的重要力量,对推动河湖长制的落实,推动从“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的转变,发挥重要作用。我想从三个方面解读这个话题。
一是各地坚持开门治水、广泛发动,推进河湖长制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招募民间河长,培育河湖管理保护志愿者,企业河长、党员河长、记者河长、河小清、河小禹等活跃在河湖保护一线。根据各地上报数据,目前各地有河湖保护志愿者近700万名。浙江公众护水“绿水币”注册人数近100万名,广东注册护河志愿者65万名,广西发展巾帼志愿者近15万名,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氛围日益浓厚。
二是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我们开展了“寻找最美家乡河”“寻找最美河湖卫士”“逐梦幸福河湖”等大型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报道治河护河故事,展现河湖面貌变化,提高群众参与河湖保护的意识。同时,通过媒体曝光,促进了涉河湖违法违规问题的整改。比如,2018年媒体曝光某私营企业主在洞庭湖下塞湖非法围堤;河南鲁山县以清淤疏浚之名大肆非法采砂案件,也是最早见诸于媒体;2020年媒体曝光某公司以景观绿化工程名义,侵占秦淮河大堤修建餐厅。新闻媒体报道后,有关地区迅速行动、严肃处置、举一反三,对涉河湖违法违规行为形成了有力震慑。
三是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水利部开通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搭建群众反映河湖问题“直通车”,广大群众积极响应。2020年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上线运营至今,共受理涉河湖问题举报359件。水利部实行挂牌督办,要求各地压实责任、核查整改,完成一项、销号一项,推动解决了群众房前屋后的河湖问题。各地积极行动,采取多种方式搭建监督、沟通桥梁。比如,河北等省份开通微信“随手拍”,支持群众实时实地举报投诉河湖问题,建立民间河湖长与党政河湖长沟通联系机制,收集反映民意,监督河湖长及有关部门履职,群众河湖管理满意度稳步提升。谢谢。
记者
请问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哪些作用?谢谢。
魏山忠
谢谢你,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各地都建立健全了乡村河湖管护体系,前面我介绍有村级河湖长90多万名,像四川省雅安市还出台了村级河湖长制条例。这些到底跟乡村振兴有什么关系?发挥了什么作用?我想,乡村振兴无外乎三个目标,一是农业要强,二是农村要美,三是农民要富。河湖长制在这三个方面都能充分发挥作用。
农业要强,显著标志就是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在中国至关重要,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通过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用水效率大幅提高,过去挤占农业和生态的用水都得到归还,许多干涸河湖复苏了,地下水水位回升了,农业稳产高产的保障程度更高。
农村要美。大家童年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家乡的那条河,家乡美丽的河流代表着农村的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村级河长湖长、巡河员、护河员及时制止向河湖乱倒污水、乱扔垃圾现象,及时打捞清理河湖水面漂浮物;各地持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开展水系连通水美乡村试点县建设,推进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河湖面貌得到极大改善,许多美丽的家乡河又重新呈现在我们眼前。
农民要富。以河湖治理保护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优美的河湖生态环境带动了乡村观光度假、休闲农业、民俗体验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更好了、乡村产业的绿色根基更牢固了、农民兄弟的收入水平更高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湖逐步转变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我前不久去了四川、重庆,到两个村进行了调研,给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个我去了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在农民兄弟的院子里开了一个坝坝会,跟大家座谈。我了解到,有一对年轻夫妇,原来在外面打工,两口子每年收入大概五六万块钱。河湖长制推行以来,村里河湖面貌改善了,水生态环境好了,形成了种茶这一特色产业,还有一些民宿旅游,乡村茶旅融合产业快速发展,这对夫妇回乡创业,开起了农家乐,游客络绎不绝,年收入超过30万元。
我再跟大家说一个例子。重庆丰都长江一级支流龙河丰都段推行河湖长制以来,强力整治“四乱”,整治污水偷排、直排、乱排,细化实化河湖网格管护,坚决消灭污染源,龙河面貌明显改善。在当地政府引导下,成功走出了一条绿色崛起的特色之路。在全面提升龙河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集中力量打造出绿春坝等一批网红景点。今年已经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约1亿元,带动沿岸群众增收800万元以上。
我去看了那个村,很偏,整个村基本没有新房子,过去一定很落后,农民比较穷。现在河流面貌改善了、生态环境变好了,把旧房子改造成特色民宿,很有特点,疫情下入住率仍在70%以上。一条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变,给农村带来非常巨大的变化。所以,河湖长制必将对乡村振兴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主持人
谢谢三位发布人,我们期待更多的美丽河湖、幸福河湖。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们,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