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坚持“四个强化” 着力打造高效便民基层政务服务环境

  • 2022年03月08日 09时37分
  •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 【字体:
  • 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围绕持续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强基层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推动街道、村(社区)高效便民政务服务质量提档升级。

    一、强化线上“一网通办”能力提升。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强“郫筒街道”微信公众号建设,大力推进“网上办”“指上办”,居民足不出户就可办理高频事项,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一是持续推进高频事项网上办理。对照郫都区镇(街道)公共服务清单,将130项高频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微信“掌上办”平台办理,逐一优化办事流程。二是统一网上办事入口。纵向贯通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蓉易办”平台,横向联结“郫筒街道”与“郫都服务”微信公众号数据端口,使“郫筒街道·政务服务”与“郫都服务·郫筒街道”双端进入,实现统一入口、统一认证、一点登录。三是打通上下办事平台通过数据接口对接将移动端办事平台有关办理数据直接汇聚到“蓉易办”平台,实现常用业务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业务信息资源上下同步、共享互用,解决基础工作人员“重复录入”问题。

    二、强化线下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将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打造成为转变政府职能、发挥综合便民服务作用的重要平台,配强软硬件设施,推动人民群众舒心办事、工作人员高效办公。一是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梳理整合街道便民中心130项办事清单,将社会保障、卫生计生、就业服务、医保服务、民政残联以及水、电、燃气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高频事项下放村(社区)便民服务室,推动实现“就近办”。二是建设标准化服务大厅。新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科学设置等待区、填写区、母婴室、自助服务区等功能区域,为群众提供雨伞、针线盒、医药箱等基本服务;全面完成22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亲民化建设,实现镇村便民服务设施提档升级。针对老、弱、病、残群体,设置帮办代办咨询窗口,配备专门的咨询接待引导人员,及时为困难群众服好务三是全面落实“综窗”改革。按照“集中办公、一窗受理、全程服务”的原则,配齐软硬件设施,在街道便民服务大厅设置排号系统和8个综合窗口和配套设备。启用审批服务专用章和电子印章,建立前后台审批联动机制,一个窗口将多个关联事项办结,实现“多头办理”变“一窗通办”,有效解决群众反复跑、多处找、排长队等问题,实现现场办事“最多跑一次”。

    三、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坚持用流程防险、制度控险、监督查险的制度机制切实规范权力运行,全力打造“阳光窗口”。一是扎实推进窗口制度建设。提出真心、用心、精心、热心、耐心的“五心”服务理念,严格执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一次性告知、服务双岗、去向留言等制度,加强“清廉窗口”建设,每月开展杜绝不文明言行和吃拿卡要等行为自查自纠,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长效服务机制。二是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将相关办事系统与四川省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对接,提供现场按键、二维码等评价方式,积极引导办事群众自愿自主开展真实评价;针对每个差评跟踪整改到位,形成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衔接闭环。三是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将“好差评”评价情况与窗口人员每月绩效发放挂钩,对业绩突出的窗口人员优先推荐参与街道年终评优评先,对优秀的临聘人员采用提升岗位级别方式予以奖励。

    四、强化政务服务队伍建设。重构政务服务组织架构,建设多维度的优质服务体系,打造一支业务素质硬、服务意识强的队伍。一是优化街道综合便民服务岗位设置。根据事项办理要求,配备便民中心主任1名、副主任1名、“窗服长”1名、前台窗口人员8名、后台审核人员4名、“掌上办”运维人员3名,实现队伍统一管理下的专业化发展;二是充实壮大帮办代办队伍。依托各村(社区)网格员志愿服务队、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组织,打造一支由党员、退休干部、退伍军人等组成的帮办代办志愿队伍,上门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三是建立定期培训机制。每月派专人到上级行政审批部门跟班学习,回岗后教会每一个窗口人员;每月邀请业务部门骨干到窗指导,讲解新政策、新要求,确保每一个窗口人员正确办件、熟练办事。


    责任编辑: 许齐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坚持“四个强化” 着力打造高效便民基层政务服务环境

  • 2022年03月08日 09时37分
  •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 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围绕持续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强基层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推动街道、村(社区)高效便民政务服务质量提档升级。

    一、强化线上“一网通办”能力提升。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强“郫筒街道”微信公众号建设,大力推进“网上办”“指上办”,居民足不出户就可办理高频事项,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一是持续推进高频事项网上办理。对照郫都区镇(街道)公共服务清单,将130项高频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微信“掌上办”平台办理,逐一优化办事流程。二是统一网上办事入口。纵向贯通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蓉易办”平台,横向联结“郫筒街道”与“郫都服务”微信公众号数据端口,使“郫筒街道·政务服务”与“郫都服务·郫筒街道”双端进入,实现统一入口、统一认证、一点登录。三是打通上下办事平台通过数据接口对接将移动端办事平台有关办理数据直接汇聚到“蓉易办”平台,实现常用业务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业务信息资源上下同步、共享互用,解决基础工作人员“重复录入”问题。

    二、强化线下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将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打造成为转变政府职能、发挥综合便民服务作用的重要平台,配强软硬件设施,推动人民群众舒心办事、工作人员高效办公。一是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梳理整合街道便民中心130项办事清单,将社会保障、卫生计生、就业服务、医保服务、民政残联以及水、电、燃气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高频事项下放村(社区)便民服务室,推动实现“就近办”。二是建设标准化服务大厅。新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科学设置等待区、填写区、母婴室、自助服务区等功能区域,为群众提供雨伞、针线盒、医药箱等基本服务;全面完成22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亲民化建设,实现镇村便民服务设施提档升级。针对老、弱、病、残群体,设置帮办代办咨询窗口,配备专门的咨询接待引导人员,及时为困难群众服好务三是全面落实“综窗”改革。按照“集中办公、一窗受理、全程服务”的原则,配齐软硬件设施,在街道便民服务大厅设置排号系统和8个综合窗口和配套设备。启用审批服务专用章和电子印章,建立前后台审批联动机制,一个窗口将多个关联事项办结,实现“多头办理”变“一窗通办”,有效解决群众反复跑、多处找、排长队等问题,实现现场办事“最多跑一次”。

    三、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坚持用流程防险、制度控险、监督查险的制度机制切实规范权力运行,全力打造“阳光窗口”。一是扎实推进窗口制度建设。提出真心、用心、精心、热心、耐心的“五心”服务理念,严格执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一次性告知、服务双岗、去向留言等制度,加强“清廉窗口”建设,每月开展杜绝不文明言行和吃拿卡要等行为自查自纠,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长效服务机制。二是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将相关办事系统与四川省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对接,提供现场按键、二维码等评价方式,积极引导办事群众自愿自主开展真实评价;针对每个差评跟踪整改到位,形成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衔接闭环。三是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将“好差评”评价情况与窗口人员每月绩效发放挂钩,对业绩突出的窗口人员优先推荐参与街道年终评优评先,对优秀的临聘人员采用提升岗位级别方式予以奖励。

    四、强化政务服务队伍建设。重构政务服务组织架构,建设多维度的优质服务体系,打造一支业务素质硬、服务意识强的队伍。一是优化街道综合便民服务岗位设置。根据事项办理要求,配备便民中心主任1名、副主任1名、“窗服长”1名、前台窗口人员8名、后台审核人员4名、“掌上办”运维人员3名,实现队伍统一管理下的专业化发展;二是充实壮大帮办代办队伍。依托各村(社区)网格员志愿服务队、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组织,打造一支由党员、退休干部、退伍军人等组成的帮办代办志愿队伍,上门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三是建立定期培训机制。每月派专人到上级行政审批部门跟班学习,回岗后教会每一个窗口人员;每月邀请业务部门骨干到窗指导,讲解新政策、新要求,确保每一个窗口人员正确办件、熟练办事。


    责任编辑: 许齐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