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抓实基层便民服务体系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深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宜宾市围绕为民、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做好摘帽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巩固提升工作,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梦贡献力量。
一、加大硬件投入。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和“幸福宜宾”便民服务提升工程为抓手,将高县、兴文县和屏山县17个项目纳入“后半篇”文章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提升改造计划,11个项目纳入“幸福宜宾”便民服务提升工程。项目总投资3847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368万元。高县庆岭镇、落润镇、沙河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主体完工,兴文县麒麟乡便民服务中心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是加强人员配置。所有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全部按副科级机构设置,选配副科级及以上干部任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选优配强摘帽县镇村便民服务工作人员。目前,摘帽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共有579名窗口工作人员,1599名村级便民服务代办员,通过“定点办”“预约办”“上门办”“掌上办”等代办方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统一服务标准。一是印发《宜宾市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手册的通知》。在优化整合便民服务平台、统一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规范便民服务事项清单管理、提升便民服务能力和加强信息系统支撑方面提出明确工作要求。二是规范便民服务事项。要求社保、民政等12个部门应进必进;全市统一梳理出30项“一件事”参考目录,各摘帽县在参考目录基础上,结合实际增加“一件事”事项,并完善办事指南;积极梳理乡镇(街道)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和高频服务事项,提升群众在办理相关事项时的获得感满意度。三是积极推动综合窗口改革。推行“综合受理、分类审批”服务模式,加快实现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推动服务管理智能化,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统一审批服务印章和办事流程。四是完善服务制度。建立健全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一次性告知、服务双岗、去向留言、信息公开等便民服务制度,加强日常管理。
三、强化示范带动。积极开展镇村便民服务体系“三化”建设试点工作,印发《宜宾市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试点方案》,筠连县5个乡镇、46个村(社区)纳入镇村便民服务体系“三化”建设省级试点;高县、珙县6个乡镇、41个村(社区)纳入市级试点;兴文县、屏山县和珙县10个乡镇、69个村(社区)纳入县级试点。通过打造示范点位,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摘帽县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为群众办事提供一个便利、亲民的办事环境,提高群众满意度。
四、打造多元服务。一是创新便民服务方式。推行“政务+金融”“政务+邮政”综合服务,引导生活服务入驻摘帽县镇村便民服务中心;探索“政务服务+”服务方式,如高县来复镇创新成立便民服务小骑手,聚焦群众办事远、办事难问题,提供上门代办服务,全覆盖,零距离为民办事。二是设置“办不成事”受理窗口。整合乡镇信访接待、监督举报等岗位功能,由业务骨干“坐诊”,集中受理群众“办不成事”相关业务咨询、投诉,积极协调帮助群众“办得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