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门户网 | kaiyun.com网页版 | 繁體 | English  
 
 
 
 
 
App客户端 政务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浏览 kaiyun1234 kaiyun.vip
 
 
 
 
kaiyun.com网页版 | kaiyun.com | kaiyun.co |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政务服务 | kaiyun(中国)体育 | kaiyun.app
kaiyun.com网页版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省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习
田园综合体的内涵与实践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18-08-2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也指出,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要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示范县、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田园综合体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收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载体。

  一、田园综合体的内涵与构成


  (一)田园综合体概念的由来


田园综合体的概念首先由张诚(东方园林产业集团总裁)于2012年提出。张诚在其北京大学EMBA的毕业专题报告《田园综合体模式研究》中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概念、模型,主张以休闲旅游引导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并在“中国水蜜桃之乡”无锡市阳山镇实践了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无锡田园东方”。

20171月,田园综合体作为发展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20175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201729号),在全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公布了18个省份作为试点单位(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201765日,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田园综合体试点工作的意见》(财农201771号);613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补充通知》(国农办201718号),两个文件对18个试点省份做了分工,明确提出了试点要求。至此,田园综合体建设在试点省份全面展开。四川参照财政部的办法,在成都市、绵阳市、广安市、达州市启动了省级试点。目前,四川的国家级和省级田园综合体试点分别在都江堰市和新津县、绵阳市涪城区、武胜县、开江县组织实施。

  (二)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内涵


2017年的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概念后,多方都对此进行了解读。从其内涵和外延上来看,田园综合体并不是一个新词,它是在原有的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

从主体上看,田园综合体强调要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农民能够充分参与和受益;是以旅游为驱动,以原住民、新住民和游客等几类人群为主形成的新型社区群落。

从业态上看,田园综合体强调产业融合,以农业为主导,以科技支撑和文化创意为两翼,融合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生态循环、科普会展、教育培训、休闲观光、文化创意等多个相关产业,是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产业综合体。

表1  田园综合体与休闲农业园区、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对比



从地域上看,田园综合体是基于乡村地域空间的概念,更多地是从地域空间开发和农村发展角度提出的对乡村资源的合理性开发,是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地域综合体。

从商业模式上看,田园综合体是基于一种商业模式方法论,是主张以一种可以让企业参与、带有商业模式的顶层设计、城市元素与乡村结合、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田园综合体的经济技术原理就是以企业和地方合作的方式,在乡村社会进行大范围整体综合的规划、开发、运营。

  (三)田园综合体的特征

1、功能复合性。现代农业是田园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在此基础上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从单一产品到综合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升级,从传统住宅到田园体验度假、养老养生等为一体的休闲综合地产的土地开发模式升级。田园综合体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将现代农业生产空间、居民生活空间、游客游憩空间、生态涵养发展空间等功能版块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

2、开发园区化。田园综合体类似于园区,选址、产业之间关联度、项目之间如何共存、运营模式、物质循环、产品关联度、品牌形象都需要考虑。田园综合体作为原住民、新移民、游客的共同活动空间,在充分考虑原住民的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还要保证外来客群源源不断的输入,既要有相对完善的内外部交通条件,又要有充裕的开发空间和有吸引力的田园景观和文化等。

3、主体多元化。田园综合体的出发点是主张以一种可以让企业参与、城市元素与乡村结合、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一方面强调跟原住民的合作,坚持农民合作社的主体地位,农民合作社利用其与农民天然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不仅参与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过程,还能享受现代农业产业效益、资产收益的增长等。另一方面强调城乡互动,秉持开放、共建思维,着力解决“原来的人”“新来的人”“偶尔会来的人”等几类人群的需求。

  (四)田园综合体的理论支撑

认识新事物,人们习惯于从理论上去找答案。怎么从理论上去分析田园综合体,还是一个尚未引起足够关注的问题。回到一些理论常识,可以给我们一些帮助。

1、城乡融合论。较早提出城乡融合思想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指出了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大方向。现在,城乡融合发展思想已经得到实践的检验,成为人们的共识。一般认为,城乡关系的发展、演变,大体要经历一个由同一到对立、最终走向融合的历史过程,主张“城市和乡村必须联姻”,并且断定这种城乡的有机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城乡之间的互动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不同阶段的情形是不一样的。大体上,到城镇化50%左右的时候,城乡之间开始融合,乡村也随之开始复兴,这应该带有规律性。因此,田园综合体符合发展规律,正是“城市和乡村联姻”迸发出的一种“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

2、农业多功能论。人类很早就认识到农业具有多种功能,但是对农业多功能的系统归纳和明确阐述是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尽管对农业多功能的认识曾经因为国际农业贸易问题而引起一些抵触,但事物内在的客观性是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更不会在争论中消失。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对农业多功能性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共识。在我国,十年前已经把开拓农业多种功能写进中央1号文件。今天,人们普遍认识到,不能再用狭义的纯粹的经济产业的观念来定位农业,而应当用更广义的经济与社会、物质与非物质、生态环境、文化传统等全新的视角来定位农业。现代农业不仅具有农产品供给、劳动就业等传统功能,还有着文化传承、观光休闲、生态保育等多种新功能。农业多功能,特别是其新功能,正是田园综合体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的基础。

3、乡村价值论。英国在20世纪初就开始重视乡村价值,并且兴起对乡村文化、田园风光、自然景观的保护。近年来,我国学者逐步重视对乡村价值的系统研究。人们越来越发现,乡村在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精神文化、生态环境等多方面,都具有城市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乡村生产,无农不成村,农业直接或间接同动植物、微生物打交道,多样性、鲜活性、微妙性、随机性,其乐无穷。乡村生活,宁静、诗意、浪漫,演绎出一曲曲田园牧歌。乡村环境,以自然为底色,贴近自然、友好自然、融入自然,呈现出天人合一景象。乡村文化,淳朴、互助、和谐,带着浓浓的乡愁。城市和乡村因各自独特的“同等重要的价值”而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当然,这些价值要在城市化进入相当水平且城市病充分暴露之后,才能逐步展现。田园综合体,正好把城市和乡村各自独特的多种价值有机结合起来了。

4、“新田园主义”。“新田园主义”倡导十大主张,如:强调用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来实现乡村发展的理想;鼓励与三农发生关联,实现三农富强美的发展目标;鼓励城市人来乡村消费、创业、旅居、定居;项目必须包含教育和文化设施,容纳对接并且开展社会公益事业;项目模式载体是田园综合体,必须对原住民、新移民和旅居的人带来真正的价值;田园综合体产品是人文性质的,是一种强烈的、一贯的人文主义品牌下的产品体现。目前,“新田园主义”主张还缺少讨论。不过,无论“新田园主义”成立与否,都会对田园综合体建设有所启迪。

掌握城乡融合论、农业多功能论、乡村价值论以及“新田园主义”,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思维空间,不断深化对田园综合体的认识,让我们更好地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

  (五)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内容

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建设内容上,要重点抓好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运行体系等六大支撑体系建设。

1、生产体系。集中连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田园综合体区域内“田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金完善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游客集散、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条件。

2、产业体系。围绕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稳步发展创意农业,强化品牌和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培育区域农业知名品牌,构建支撑田园综合体发展的产业体系。

3、经营体系。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方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增加农业效益。

4、生态体系。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环保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资源的节约化、农业生产残余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再利用,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整治。

5、服务体系。通过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集聚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推动城乡产业链双向延伸对接,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6、运行体系。妥善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农民三者关系,确定合理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形成健康发展的合力。

  (六)田园综合体的区域划分

1、景观区。通过景观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依托观赏型农田、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示、湿地风光、水际风光等,使游人身临其境地感受田园风光和体会农业魅力。

2、休闲聚集区。为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而创造的综合产品体系,使游人能够深入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乐趣,包括农家风情建筑(庄园别墅、小木屋、传统民居)、乡村风情活动场所(特色商街、主题演艺广场)等。

3、农业生产区。让游人认识农业生产全过程,在参与农事活动中充分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

4、居住发展区。通过产业融合与产业聚集,形成人口相对集中居住,是农民、工人、旅行者等人口相对集中的居住生活区域,以此建设居住社区,从而构建城镇化的核心基础,是田园综合体迈向城镇化结构的重要支撑。

5、综合服务区。为综合体各项功能和组织运行提供服务和保障的功能区域。基于城镇化的金融、医疗、教育、商业等支撑功能服务于农业、休闲产业,由此形成一体化的服务,具有城镇化支撑功能。

表2  田园综合体的常见形式



  二、田园综合体的背景与重大意义


  (一)田园综合体提出的背景


1、经济新常态下,农业发展承担更多的功能。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地方经济增长面临新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逐步开展,对产业发展方式提出更高的“质”的方面要求,农业在此大环境下既承担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功能,又承担生态保护的功能。

2、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需要乡村更快发展起来。田园综合体的提出决不是单纯地考虑农业发展问题,而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为整体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提出的一个创新发展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乡村要发展起来,城市要反哺乡村,最终实现乡村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在美丽乡村实现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多产业的综合,田园综合体就是这种综合的有效实现形式。

3、传统农业园区发展模式固化,转型升级面临较大压力。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村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农业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科技带动能力及发展模式与区域发展过程中条件需求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农业园区新业态、新模式的转变面临较多的困难,瓶颈明显出现。

4、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资本高度关注农业。经过十余年的中央1号文件及各级政策的引导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产业布局逐步优化、市场个性化需求分化、市场空间得到拓展,生产供给端各环节的改革需求也日趋紧迫,社会工商资本也开始关注并进入到农业农村领域,对农业农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也期望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从事农业生产之外的二产加工业、三产服务业等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模式。

5、土地承载压力越来越大,寻求综合方式解决发展问题。随着经济新常态,国家实施了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的“双控”,严格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先后出台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对土地开发的用途管制有非常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的发布,更是将该要求进一步明确,使得发展休闲农业在新增用地指标上面临着较多的条规限制。

  (二)建设田园综合体的重大意义


1、田园综合体是城乡一体化的新支点和新引擎我国城镇化必须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在广阔的农村地区找到新支点、新平台和新引擎。具有多元集聚功能的田园综合体恰好可以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优良载体。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2、田园综合体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突破口近年来,我国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转化“三农”发展动能的主要抓手,进行了多项改革尝试,特别是在“提质”和优质农产品供给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下一步,如何将现有改革项目集聚、联动,形成精准发力、高起点突破的新引擎,在进一步“提质”的基础上做到“增效”,让农民充分受益,让投资者增加收益,将是“三农”领域改革面临的新挑战。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新第六产业”,实现现有产业及载体(农庄、农场、农业园区、农业特色小镇等)的升级换代。

3、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振兴的新样本我国农村幅员辽阔,要实现“农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生态优”的综合效益,应该选择聚居模式。但以往部分地区“赶农民上楼”的聚居模式,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宜居愿望,也不符合中国乡村自古以来的田园居住特色。依托田园综合体,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聚居模式,既保持田园特色,又实现现代居住功能。借助聚居功能,田园综合体也将成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佳空间。

4、田园综合体是农民脱贫的新模式精准扶贫最重要的是赋予农民及其从事的产业自主“造血”的功能。田园综合体集聚产业和居住功能,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路径。各种扶贫政策和资金,可以精准对接到田园综合体这一“综合”平台,释放更多红利和效应,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让“三农”有可持续发展支撑,让农村真正成为“希望的田野”。

  三、田园综合体的实践与典型案例


  (一)国外经典案例


  1、意大利


总体特征:意大利农业旅游区的管理者们利用乡村特有的丰富自然资源,将乡村变成具有教育、游憩、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生活空间。这种“绿色农业旅游”的经营类型多种多样,使乡村成为一个“寓教于农”的“生态教育农业园”,人们不仅可以从事现代的健身运动,还可以体验农业原始耕作时采用的牛拉车,甚至还可以手持猎枪当一回猎人,或是模仿手工艺人亲手制作陶瓷等。

典型案例:意大利现有1.15万家专门从事“绿色农业旅游”的管理企业,它们管辖的景区主要分布在中部的托斯卡纳、翁布里亚、马尔凯大区,南部的坎帕尼亚大区以及北部的威尼托、特伦蒂诺和利古里亚大区。这些景区为不同的游客提供了类型不同的个性化服务。目前,这些景区中70%以上都配有运动与休闲器械,供那些喜欢健身运动的游客使用;55%的景区为游客提供外语服务,为外国游客解决语言不通的困难;50%以上的景区提供包括领养家庭宠物在内的多种服务项目。

可借鉴之处:意大利人喜爱“绿色农业旅游”,这与该国政府重视环保,发展生态农业不无关系。尤其是近几年间,意大利的生态农业发展很快,生态农业耕地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2、美国


总体特征:美国市民农园采用农场与社区互助的组织形式,参与市民农园的居民与农园的农民共同分担成本、风险和赢利。农园尽最大努力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格的农产品,市民为农园提供固定的销售渠道,双方互利共赢,在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之间架起一座连通的桥梁。

典型案例:美国Fresno农业旅游区由Fresnocity东南部的农业生产区及休闲观光农业区构成。区内有美国重要的葡萄种植园及产业基地,以及广受都市家庭欢迎的赏花径、水果集市、薰衣草种植园等。采用“综合服务镇+农业特色镇+主题游线”的立体架构,综合服务镇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商业配套完善;农业特色镇打造优势农业的规模化种植平台,产旅销相互促进;重要景点类型全面,功能各有侧重。

可借鉴之处:采用资源导向型的片区发展模式,产业强者重在生产销售,交通优者重在综合服务,生态佳者重在度假;做足体验性,同时把握重点人群需求,针对青少年家庭市场做足农业体验,针对会议人群做强硬件设施与配套娱乐等;通过丰富的节庆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3、法国


总体特征:自从法国推出“农业旅游”后,以农场经营为主的休闲农业得到较快发展。这些农场基本上是专业化经营,其中主要有农场客栈、点心农场、农产品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和露营农场九种形式。

典型案例: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是法国最美丽的乡村度假胜地,特色植物薰衣草几乎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其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合薰衣草的成长,不仅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欣赏花海,还带动了一系列薰衣草产品的销售。除了游览,其特色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也享誉世界。还有持续不断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

可借鉴之处:法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得益于多个非政府组织机构的联合,各行业协会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制定相关的行业规范和质量标准,推动以农场经营为主的休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二)国内经典案例


  1、江苏无锡田园东方


2012年,在“中国水蜜桃之乡”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的大力支持下,田园东方产业集团落地实践内地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无锡田园东方。田园东方综合体分三部分,农业、文旅和居住,同时包括内在的复合业态。田园东方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产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新时代下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产业体系: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通过公司化、规范化、科技化运作,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当地社会的基础性产业;规划打造新兴驱动型产业——文旅产业,以生态自然型多样的旅游产品和度假产品组合;开展田园社区建设,服务原住民、新住民和游客,最终形成的是一个新的社区。



1田园东方产业体系

经营机制: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民。农民以农村土地入股村集体公司和乡村运营平台,定期分红,同时成为企业员工获取劳动报酬,另外也可获取土地及地上附着物的一次性补偿。



2田园东方经营机制

  2、山东临沂朱家林田园综合体


  山东沂蒙山区开建“田园客厅”。项目区内有农民合作社31家。项目区水土资源、产业基础、配套设施等条件较好,并初步打造了特色鲜明的乡村创客基地,建立了高效顺畅的运行管理机制,项目建设具有独特的有利因素。同时项目建设与6个省级贫困村脱贫致富相结合,将助力沂蒙革命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区位条件:水土资源、产业基础、配套设施等条件较好,并初步打造了特色鲜明的乡村创客基地。

建设规模:总规划面积4.3万亩,其中村庄道路水域林地1.3万亩,耕地1.6万亩,荒山荒地1.4万亩,核心区约5000亩,辖10个行政村,23个村民组,总人口16000人。

产业体系:融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田园社区于一体。规划“二带二园三区”七个功能分区,包括小米杂粮经济产业带、特色经济林带、创意农业园、农事体验园、田园社区、乡建培训区和电商物流区。以现有林果业发展和有机小米为基础,推动土地规模利用和三产融合发展;以青年创客中心为基础,改造提升现有民居,实行“旅游+”和“生态+”等模式,探索开发农业发展的多种功能和模式。



3朱家林田园综合体运营形式

另外,山东在全国率先发布了田园综合体建设标准体系,主要包括《田园社区建设规范总则》《田园社区建设规范》《田园社区建设规范编制指南》《乡村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规范》等四项标准。“山东标准”对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了系统全面的规范,旨在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为推动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引领规范。

据了解,“山东标准”首先对田园综合体的概念进行了规范。即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要载体,以自然村落、特色片区为开发单元,以实现乡村振兴、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为目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全面加强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形成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田园社区等要素于一体的复合体。

建设好田园综合体,必须坚持标准先行。山东发布的四项地方标准,指明了田园综合体建设需具备的基础设施、运行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等六大基本要素,明确了田园综合体的农业产业区、生活居住区、文化景观区、休闲聚集区、公共服务区等五大功能区建设,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规划编制、乡村“双创”平台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的基本要求。

“山东标准”综合提炼了省内沂南县朱家林、昌邑县潍水、莱西市后山人家等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典型做法,并充分借鉴浙江、江苏等外省的有效做法,经系统提炼后制定,是我国第一个田园综合体地方标准体系。下一步,山东将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国家田园综合体建设标准化示范推广平台,探索形成山东省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成功经验,为全国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3、浙江安吉鲁家村田园综合体


  鲁家村以家庭农场为核心、加速农村三产融合,开拓村庄的经营新模式,建立起全新生态农村的创新创业环境,是没有名人故居、没有古村落、没有风景名胜、没有主要产业的“四没有”地方。目前,“田园鲁家”综合体有18个家庭农场,每年为当地村民增加工资收入超过2100万元,村民在旅游区中利用自己的住房开设民宿、农家乐,农家乐每年产值预计可达3000万—5000万元。2017年,鲁家村集体资产从2011年的不足30万元跃升至近1亿元,集体经济年收入从1.8万元提升至2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5万元增至3.28万元。

建设规模:鲁家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东北部,占地16.7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200人,其中有610户为农户。“田园鲁家”扩展到以鲁家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的南北庄、义士塔、赤芝3个村,构筑“1+3”格局,项目规划范围总计55.78平方公里。

产业体系:2013年,鲁家村开始推行集体土地流转,因地制宜打造了18个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鼓励本村现有农户扩大产业,比如种植白茶、铁皮石斛,饲养野猪、野山羊等;同时引进社会资本,打造花海世界、百亩竹园等景观。一条4.5公里的观光小火车游线,将村里鲜花农场、葡萄农场、灵芝农场、牡丹农场等在内的18个不同主题的家庭农场串联了起来,初步形成了全域景区化。

经营机制:鲁家村引进安吉浙北灵峰旅游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安吉乡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吉浙北灵峰旅游有限公司鲁家分公司、安吉乡土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前者负责串联游客接待场所、交通系统、风情街、18个家庭农场等主要场所,第二家公司负责营销宣传,第三家公司主要为鲁家村民、村干部、创业者、就业者提供乡村旅游方面的培训。三家公司均由鲁家村集体占股49%,旅游公司占股51%。采用“公司+村集体+家庭农场”的模式共同经营,三方共同建设并实现利益共享。在农场的投资运营层面,鲁家村引入外部资本对农场进行项目投资和运营管理。鲁家村建立了合作分红机制,由村集体、旅游公司、家庭农场主按照约定比例进行利益分配,村民再从村集体中享受分红。



4鲁家村田园综合体运营形式

  (三)我省田园综合体的实践与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总结过去多年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探索,坚持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与全面小康目标相衔接,注重“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和“不落下一户一人”,全面开展“四好村”创建,大力实施扶贫解困行动、产业提升行动、旧村改造行动、环境整治行动、文化传承行动“五大行动”,走上了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的新路子。截至2017年底,全省已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3160个。中农办调研组认为,四川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理念和做法,或许就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返璞归真”,可能就是今后新村建设的“理想模样”,《人民日报》头版称赞:《四川:四好村棒棒哒》。

与田园综合体相似度极高的是幸福美丽新村中的新农村综合体。早在20108月,我省就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要求,基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两化”互动发展加速期和新农村建设进入成片推进新阶段的新判断,在总结“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农村灾后重建经验、推进全省新村建设时,受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启发,从区位条件优、经济基础好的场镇周边入手,探索建设新农村综合体。2012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出台了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指导原则、建设重点和保障措施,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新农村综合体2000个。

我省在建设新农村综合体中,创造了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小组微生”建设模式。小规模聚居,控制建设规模。坚持尊重农民意愿、方便生产生活的原则,合理控制建设规模,新村规模一般30户至300户不等,防止脱离农村实际搞大集中、赶农民上楼。组团式布局,优化空间形态。遵循原有村落格局,形成若干510户的小组团,既适当组合集中,又各自相对独立,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相辉映、层叠环绕的新村格局。微田园指向,彰显乡村特色。规划出前庭后园,让老百姓在房前屋后和其它可利用空间,因时制宜种植瓜果豆菜,既方便群众生活,又优化土地利用,更体现农村特色和乡土味道,深受老百姓欢迎。生态化建设,保护自然环境。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建设理念,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严格保护优质耕地、保护林盘,打造林院相依、院田相连、山水相融的田园风光。

对新农村综合体,各方面的认识不尽一致。一般认为,新农村综合体是指以一定的乡村聚落空间为基础,将村落民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建设等各种生产生活要素集约配置在一起,聚居适度、产业优化、城乡融合、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一种新型农村社区。具有人口的聚居性、设施的配套性、功能的复合性、产村的相融性、城乡的融合性等特征。相关人士认为,新农村综合体是新村的高级形态,是新型城乡体系的一个新环节,自然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有的地方曾经掀起新农村综合体大会战。也有人把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同大拆大建联系起来,表示担忧。近几年,各地对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认识趋于冷静。目前,全省各地都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农村综合体。

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幸福村的幸福田园,正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新农村综合体。同被称为“第一个田园综合体”的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田园东方相比,他们都借鉴了城市综合体的一些理念,综合了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是综合性建设发展模式;都注重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了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和大融合,乡村旅游都发展成为他们的主导产业;都体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既做到把城市公共服务和文明生活延伸、辐射到了农村,又有效保护了乡村的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不同的是,田园东方是东方园林产业集团投资建设的,第一期预算投资50亿元,其运作是典型的商业模式;幸福田园则是幸福村村民采取以“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微生”建设模式,自主发起、自主筹资、自主建设、自主管理的,充分展示了四川特色,体现了农民主体。

我省都江堰市“天府源田园综合体”是首批15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之一。我省在都江堰市和新津县、涪城区、武胜县、开江县,开展了省级田园综合体试点。新农村综合体同田园综合体一样,都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探索。我省应当根据中央的有关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精辟论述,用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理念、思维、要求来审视新农村综合体,完善“小组微生”建设模式,探索建设具有鲜明四川特色的田园综合体。

  1、都江堰天府源田园综合体


20177月,经过四川省财政厅竞争立项、财政部批准,都江堰市获批建设全国15个、四川省首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

区位优势:项目区位于成都国家中心城市“西控”区域,都江堰国际旅游名城田园生态发展区,是成都平原水系最为发达、农业生产条件最佳的都江堰精华灌区核心区域。

投资建设规模:项目区涉及胥家镇、天马镇13个社区133个村民小组,人口1万余户2.9万余人,幅员面积3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达3.2万亩,建设用地面积7300亩。该项目从2017年至2020年分三个年度实施,计划总投资21亿元。

产业体系:项目按照“坚持以农为本、共同发展、市场主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胥家镇和天马镇的13个村(社),围绕“四园、三区、一中心”(“四园”即红心猕猴桃出口示范园、优质粮油(渔)综合种养示范园、绿色蔬菜示范园、多彩玫瑰双创示范园,“三区”即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区、川西林盘康养区,“一中心”即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布局,将田园综合体建设成美丽乡村展示区、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农村改革先行区和绿色农业典范区。

经营机制:建立“管委会+投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建设管理运行体系,明确各主体之间的权责,形成管委会统筹指挥、投资公司建设运营、合作社入股管理、农民持续受益的利益链接机制。

创新点:通过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的股份化改造,构建了各实施主体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5都江堰天府源田园综合体的运行体系建设

  2、成都多利农庄


投资建设方:成都多利农庄由上海多利全资子公司“多利(成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2013年入驻郫都区红光镇。

区位优势:优质的生态资源禀赋在成都近郊中极具竞争力,具有集优质有机蔬菜种植、美丽乡村建设、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区打造为一体的潜力和优势。

投资建设规模:成都多利农庄围绕打造国际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在郫都区红光镇、三道堰镇等6村连片规划建设多利有机小镇。计划总投资150亿元,总规划面积约2万亩,其中规划建设52万平方米农村新型社区、63万平方米家庭农庄和上万亩的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5万亩有机生态农业发展。

产业体系:打造集农业休闲康养于一体、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六次产业全链条增值的乡村田园综合体和“宜业宜游宜居”的都市有机农业小镇,形成产村相融、三产互动、城乡统筹的综合示范效应。在农业生产方面,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已建成600亩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区、12000平方米温室大棚和分拣包装中心。同时,作为依托于高端有机农业发展的田园综合体,这里还是成都市为数不多的农业“双创”园区之一。在文创方面,2000平方米文创空间的农业双创载体平台,通过设立都市农业双创基金、提供全程双创孵化服务等支持政策,相继引入了创客咖啡吧、家庭农场等30多家市场主体,28个农业创业项目相继入驻园区开展现代农业创业创新。在休闲旅游打造方面,作为第一个入驻中国乡村的全球性度假酒店,法国LUX酒店管理集团以运营管理乡村酒店方式,打造乡村旅游度假新体验,带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目前,已启动一期4000平方米LUX主题酒店建设,酒店配套的LUX咖啡吧已对外开放。

经营机制及土地利用:总规划面积约2万亩,其中集体建设用地约2900亩,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用地约1000亩,特色小镇和家庭农庄建设用地约1900亩,其余主要为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作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之一,农庄正积极探索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开发路径。

创新点:成都多利农庄项目实施中,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并确保了“5个合法”即项目合法、用地合法、规划合法、程序合法、物业合法;项目实现了利益共享,土地整理项目收益和农民股东利益分配。




6多利农庄的经营机制

  四、加快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原则与举措


  (一)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基本原则


目前,田园综合体发展仅仅处于初级阶段,绝大部分田园综合体项目处于“做做样子阶段”,产业链延伸的空间十分有限,基本上围绕着主要农产品的观赏、品尝、休闲、购买等,仍须从各种农业、农村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进行充分挖掘。在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时,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宜试点示范,不宜遍地开花。田园综合体应当是一种有质量、有品位的有效供给,且投入很大。因此,不是所有农村都要建田园综合体,千万不可大干快上、遍地开花,宜试点示范,否则就会流于一般化。

2、宜优选区域,不宜降格以求。从供给适应需求的角度出发,在一定的乡村区域范围内选择那些“得天独厚”的地方建设田园综合体,如城市郊区或者景区附近,既最大程度发挥所在区域的比较优势,也最大程度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

3、宜重在田园,不宜大搞建设。建设田园综合体始终不能偏离展现田园之美的方向,其核心产业是农业,要坚决防止大拆大建,更不能借机搞变相的房地产开发,毁了田园的原汁原味之美。

4、宜精心规划,不宜放任自流。必须坚持规划先导、规划引领、规划管控。通过规划来确定田园综合体的功能定位、风貌特征和实际内涵等,并把规划控制在一定的尺度范围内,这样才能建出一个好的田园综合体。

5、宜彰显特色,不宜过于同质。建设田园综合体应注重保护和发扬原汁原味的特色,而非移植复制、同质化竞争,搞“千村一面”。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特色的设计和打造以展示个性。

6、宜市场主体,不宜行政指令。在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来开展工作。不能搞指令性计划和拉郎配,把市场行为变为政府行为,任意大建大造田园综合体,造成执行政策的偏差和失误。

  (二)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主要举措


  1、完善创新政策支持体系


一是要切实解决农村新产业的用地问题,建立新增建设用地的保障机制,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园区的发展;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二是整合有关农业、科技、财政、金融相关政策,通过政策鼓励金融机构给予田园综合体等支持,以解决资金难题,争取最大限度的支持。

  2、强化产业基础

一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为基,充分运用现代科技、艺术、文化,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事体验、乡村康养、民宿度假等新产业、新业态。二是要正确处理好现代农业产业和田园综合体的关系,通过农业生产将产业、生态、文化进行深度融合,做到产业优势明显。三是田园综合体是新技术、新业态的展示窗口,要运用当下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如第一产业的好品种、好技术,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智慧农业等,第二产业的加工水平,第三产业中对“互联网+”等技术的运用等,都要体现新技术、新业态及其发展趋势。

  3、做好规划设计

田园综合体是在特定的空间环境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农、林、牧、渔的生产,充分利用农田景观的独特性,将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有效开发的一种新的综合体形式。因此,建设田园综合体不仅要有创新创意,更要坚持和突出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实现个性化发展,防止千篇一律。田园综合体的规划不是单一的农业园区规划,而是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多规融合,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协调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将当地的人文美与自然美有机统一,将农民的生产生活真正融入田园综合体建设中,增强田园综合体的活化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要尽快建立完善田园综合体的地方标准,对田园综合体做出全面的规范,探索形成四川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成功经验。

  4、凸显农户的主体地位

农民深度参与和切实受益,是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的目标,不能把农民丢到一边。农民也是专业合作社的主体,应鼓励和引导有商业头脑、有致富能力、有经营水平的农民领办或创办农民合作社,成为建设田园综合体的生力军。田园综合体建设要统筹考虑当地原有农民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尊重农民的生活习俗,建设具有“农”字特点的田园综合体,不能走大拆大建式发展路子,为田园综合体长远发展预留空间。利用好农民合作社这一载体,通过土地流转,对土地经营进行中长期产业规划,打好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基础。

  5、深入挖掘传统文化

要坚持以文化为灵魂,下功夫挖掘独特、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把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培育转化成为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挖掘不同田园综合体的乡村文化内涵,将蕴藏于田园综合体“母体”中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乡规民约、家风家训、民俗习惯等挖掘整理出来。同时,游客参与田园综合体活动中,能够切身体验传统农业的苦乐,感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厚重和礼仪,以文化陶冶性情,进而实现教育人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目的。在保护乡土建筑和历史景观的同时,深入实施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保护和挖掘乡村历史记忆、地方戏曲、手工制作、乡规民约等宝贵财富。

  6、坚守法律和政策的底线

田园综合体的谋划和建设要恪守底线思维,要坚守法律和政策的底线。农业的基础仍十分脆弱,来不得半点马虎。从这些年农村建设发展中反映出的带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看,必须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把“农”字写活,防止农用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非农化。田园综合体建设切忌走向单纯的旅游开发、变相的房地产开发,偏离农业主线。必须强化集体建设用地的管理,严禁借开发利用之名,违法违规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庄园会所。必须依法依政策保护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利,特别是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防止集体资产被外来资本控制。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