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川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四川日报
2019年01月25日 09时01分

2019年1月14日在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9年计划草案提请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8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重大战略部署,围绕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认真执行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2018年计划执行情况

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18年12项主要预期目标能够全面完成。

1.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0678.1亿元、增长8%,高于预期目标0.5个百分点。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065.3亿元、增长10.2%,高于预期目标0.2个百分点。

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控制在3%的预期目标以内。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254.5亿元、增长11.1%,高于预期目标1.1个百分点。

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910.9亿元、增长9.3%,高于预期目标1.8个百分点。

6.进出口总额5947.9亿元、增长29.2%,高于全国19.5个百分点。

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3216元、增长8.1%,高于预期目标0.1个百分点。

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3331元、增长9%,与预期目标持平。

9.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左右。

10.城镇新增就业107万人,超过预期目标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控制在4.5%的预期目标以内。

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4‰,符合5‰左右的预期目标。

12.城镇化率为52%、比2017年提高1.2个百分点,高于预期目标0.3个百分点。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经济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大关,首次实现3年迈上一个万亿元台阶。经济总量继续位居全国第6、西部第1。

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强化有效投资对稳增长和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基础设施对投资增长贡献率超过50%。民间投资增长10.2%、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是近4年最好水平。第一、第四季度全省集中开工重大项目3113个,计划总投资1.4万亿元。重点项目扎实推进,7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004亿元。成都轨道交通续建项目、中电子8.6代线等项目顺利投产,宜宾市大学城及科创城项目、普光微玻纤新材料、攀钢高炉渣提钛产业化等项目加快推进,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获得立项批复。加大项目储备,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储备库亿元以上项目2910个、总投资4.4万亿元。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消费活力持续释放。优化提升市场拓展“三大活动”,聚焦重点地区推动川货“六进”,组织9.7万余家企业积极参与。餐饮、文化、家政等服务消费持续提质扩容,加大川菜国际推广力度。旅游业及旅游景区建设提质增效,全年旅游总收入超过1万亿元。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双十一”期间全省网络零售额居全国第6、中西部第1。

对外贸易创新高。实施外贸优进优出“三大工程”,外贸进出口规模接近6000亿元,创历史新高。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增长超过50%。全年新增外贸实绩企业500余家,为近10年最高。眉山、成都、南充、攀枝花、绵阳获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自贡获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2.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三大攻坚战取得新突破重大风险防控有力。严格政府债务管理,实现地方政府债务增减变动动态监控。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和隐性债务风险,全面完成存量政府债务置换工作,全省平均每年节约利息支出300亿元左右。制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年度计划,加强银行不良资产、法人机构流动性等重点领域风险监测,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稳步化解重点企业债务风险。出台房地产市场调控24条措施,着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脱贫攻坚再战再胜。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出台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制定落实22个扶贫专项实施方案、投入资金1331亿元。易地扶贫搬迁建成住房15.5万套,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55.1万人,搬迁入住52.1万人。聚焦深度贫困堡垒,突出凉山彝区这个重中之重,出台34条支持政策,派出5700多名干部开展综合帮扶。务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全年到位浙、粤两省财政援助资金26.3亿元,是2017年的4.9倍;引进两省企业469家,实际投资114.7亿元;干部人才双向交流、贫困群众就业等取得新进展。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深入推进。全年实现104万贫困人口脱贫、3513个贫困村退出、30个计划摘帽贫困县达到验收标准。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力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全省PM10下降7.5%、PM2.5下降10.6%,优良天数率84.8%、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16天。全面推进河(湖)长制,87个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提升至88.5%,10个出川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国家考核标准。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扎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和“回头看”边督边改。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切实加强,编制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三线一单”,推进沿江化工企业搬迁,取缔非法码头,整治河砂非法乱采,建立长江流域首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挂牌。持续推进绿化全川行动,推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加快绿道、市政公园建设,加强生态脆弱地区、地震灾区生态治理和修复,完成营造林1083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38.8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3.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构筑新格局

推进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构建。建立省级层面“领导小组+五大片区联席会议”协同推进机制,研究谋划重大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进实施重大项目,促进区域间、市(州)间形成战略协同和实施协同。出台全省区域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五大片区建设发展实施意见,修订完善五大片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政策和考核办法,以及区域产业布局引导目录,“1+5+5+2”政策支撑体系基本形成。

协同发展态势良好。积极发挥成都主干引领带动作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与省内20个市(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都与德阳、眉山、资阳同城化步伐加快。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市(州)间签署25项合作协议,大力推进开放通道、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协同共建。各市(州)加强协同、主动作为,企业及相关方面积极参与。区域性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天府大道北延线、川南城际铁路、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加快建设,巴陕高速全线通车,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前期工作全面启动。

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双百工程”项目135个,启动公园城市建设试点。新开工地下综合管廊项目27个、97.3公里,16个试点城市建成海绵城市141平方公里。大力实施“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由300个增至600个。住房保障工程顺利推进,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完成25.5万套,农村危房改造完成20.1万户,农村土坯房改造开工62万户。

4.不断深化开放合作,立体全面开放形成新态势开放空间全面拓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出台畅通南向通道深化南向开放合作的实施意见,与广西签署深化川桂合作共同推进南向开放通道建设框架协议及系列专项协议。成都经北部湾至东南亚国际联运班列实现每周6—9列。深化川粤、川浙和川渝合作,与重庆市签署深化合作5年行动计划和12个专项合作协议。建立川港、川澳合作会议机制并全面落实,“川港澳合作周”系列活动产生强烈反响,签署机制性文件和项目合作协议53个,加快推动川港合作示范园落地。开行国际班列2600多列,其中中欧班列(成都)开行量超过1500列、继续保持全国第1。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贸易额增长28%,全省近4/5的对外承包工程布局沿线国家。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赴俄罗斯参加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签署各类合作协议6个。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

开放合作平台加快建设。实施自贸试验区引领性工程,两批共142项省级管理权限下放,累计新增企业5.3万家、注册资本7600亿元,外商投资企业占全省49%。159项改革任务全面启动,提炼47条改革试点经验,其中29条在全省复制推广。开发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134家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居全国第5,其中新增纳入72家、居全国第3。中德、中法、中意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扎实推进。40多家海外机构入驻成都中欧中心。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突破1万亿元,实际到位外资增长10%。来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347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强企业244家,均居中西部首位。加快国际产能合作示范省建设,备案境外投资项目90个、增长2.5倍。省内企业通过境外发行债券等途径融资43.78亿美元、增长3倍。驻蓉领事机构17家,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增至275对,对外交流“朋友圈”越来越大。建成进出川大通道31条,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人次,国际(地区)通航航线达到114条、居中西部第1。成功举办中非民间论坛、第四届中美省州长论坛、西博会、科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重大活动。

5.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5+1”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建立省领导联系指导重点产业机制,出台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文件,培育壮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大力发展16个重点产业,引导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培育壮大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积极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实施加快服务业发展行动,持续推进服务业“三百工程”建设,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50%。成都服务业核心城市地位日益提升,高端服务和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增强,泸州、绵阳、南充、宜宾、达州、乐山、凉山等7个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推动电子商务生态圈建设,网络零售额增长25%。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全年企业降本减负500亿元以上。大力培育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7万亿元、增长9%,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6%、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组建工业云制造、工业信息安全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抓好新能源汽车等示范推广,推动北斗产业加快发展。突出质量强省建设,成功创建2个国家知名品牌示范区。

6.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条件再上新水平铁路大通道项目建设取得突破。与中国铁路总公司签署会谈纪要,对未来一段时期四川铁路建设作出系统布局。成南达万高铁纳入国家沿江高铁实施方案并提前至“十三五”实施,勘察设计一次性总体招标工作顺利完成。川藏铁路建设全线启动,成蒲铁路、川藏铁路成雅段开通运行。成贵高铁成都至宜宾段“复兴号”动车组上线试验,成自宜高铁自宜段开工建设。全省运营和在建铁路里程超过6680公里,运营里程突破4900公里。成都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26公里、在建289公里。

航空公路水运网络不断完善。高标准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加快推进双流国际机场扩能改造,泸州机场迁建完成并通航,巴中、甘孜格萨尔机场完成校飞试飞,达州、宜宾机场迁建工程加快建设,已建成运营支线机场12个。西昌至昭通、马尔康至久治、成都至绵阳(扩容)、绵阳至苍溪至巴中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雅安至康定、绵阳至西充、汶川至马尔康(部分路段)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建成里程7238公里、居全国第2。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4.1万公里,农村公路28万公里、居全国第1,实现99.7%的乡镇通油路和99.6%建制村通硬化路。内河航运能力不断提升,推动乐山港、宜宾港、泸州港整合发展,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达1532公里。

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加快建设。有序推进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江”水电基地建设,乌东德、两河口、双江口等一批大型水电站加快建设,全省水电装机容量7674万千瓦、居全国第1。稳妥发展风电、光伏发电,风电并网装机达到253万千瓦,光伏并网装机达到181万千瓦。建成“四直六交”电力外送通道,额定外送容量3060万千瓦。全年生产天然气310亿立方米、增长9.9%,页岩气产量41亿立方米、增长36.6%。

7.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动能迸发新活力创新驱动步伐加快。全面创新改革试验30项先行先试改革举措完成28项。国务院两批部署推广36条创新举措,涉及我省16条,居各试验区第1。成功获批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军民融合试点省、全国唯一国家技术标准军民融合创新基地。军民融合产业主营业务收入3400亿元、居全国前列。启动科技成果转化“十大行动”,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快建设。实施6个重大科技专项,布局125项重大科技项目。32个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成功举办2018年全国“双创”活动周成都主会场活动,参观人次超过180万、为历届之最,成都创新创业“第四城”影响力不断提升,各市(州)举办的活动各具特色。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108万户,新登记企业增长19.2%。加快创新主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0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突破1000家。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农业农村、国资国企、行政审批、财税体制、商事制度、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89%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达到“最多跑一次”的要求,98.8%的企业投资项目实现“不见面、不跑路、全网办”。电力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重点产业电价支持等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全年为企业减少电费150亿元。全省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低10%的任务如期完成。省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成投用。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推出20条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高规格召开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隆重表彰10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和100家优秀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创造了全省50%以上的经济总量,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拥有90%以上的企业数量,提供了9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

8.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打开新局面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布局。召开全省乡村振兴大会,编制全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6000个以上、村级益农信息社4.5万个。成立全国首只乡村振兴投资基金,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川省庆丰收活动”。

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省粮食总产近700亿斤,油菜籽产量继续保持全国第1。从“泥巴”到“嘴巴”,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不断扩大。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品牌建设“五大工程”,累计培育“三品一标”产品5320个、居西部第1。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率、颁证率分别达到93.1%、90.6%,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实现全覆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全省家庭农场5.27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近10万户。

“三农”基础不断夯实。建成高标准农田400万亩、绿色示范区72万亩。加快建设武引二期灌区、毗河供水一期、大桥灌区二期等纳入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的项目,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5万亩。改(扩)建农村公路2.6万公里。召开粤浙两省川籍农民工座谈会,千方百计为农民工提供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性化关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万人。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5.4万人,创办企业1.5万个,带动就业17.2万人。

9.用心解决“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升

民生改善成效明显。着力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实事,全省财政民生支出占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65.1%。扎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8.7%,帮助31.6万失业人员再就业。稳妥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全面启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持续扩大。加强社会救助和残疾人保障工作,近500万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为73万困难残疾人和101.9万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举办省“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纪念活动。九寨沟灾后恢复重建加快推进,地震灾区重建规划项目开工206个,已完工61个,完成投资超过30亿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实施全面改薄计划,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通过国家认定比例达到90.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6%。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29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新增高职院校10所,建设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200余个。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分级诊疗有序推进,县域内就诊率近90%,在全国率先完成抗癌药品省级集中专项采购、纳入国家降税范围的103种抗癌药价格平均降幅11.4%。稳妥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江口明末古战场遗址”考古发掘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一步实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提升行动计划,稳步推进四川大剧院、四川艺术博览园等项目建设。“四川音乐季”品牌效应凸显。“奥运争光计划”全面实施,第十三届省运会成功举办,成都成功申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全省电视综合覆盖率98.79%,广播综合覆盖率97.84%。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全面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十大专项整治行动,隐患整改率94.97%。成功应对汛期各类洪涝地质灾害,科学处置金沙江白格堰塞湖险情。完成38座尾矿库“头顶库”综合治理工作。深化平安四川建设,抓好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反馈意见整改,黑恶势力违法犯罪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全省刑事案件下降9.4%,人民群众安全感得到增强。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砥砺奋进的一年。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项目标任务。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省人大加强监督、关心支持的结果,是省政协参政议政、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拼搏实干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总体上经济发展质量还不高,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还不充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运行成本过高,民间投资增长乏力;保障改善民生任务繁重,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还需提升;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水平不高。我们将坚定发展信心,突出问题导向,不回避、不懈怠,在全面建成小康的伟大征程中笃定前行,不断将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二、2018年落实省人大决议和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情况

我们始终把落实省人大决议作为重大责任和重大任务,深入贯彻《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四川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计划的决议》,认真落实《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的报告〉的审议意见》,以更大的勇气和担当、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动省人大决议和审议意见落地落实。一是在建设经济强省方面,深入贯彻落实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增速连续9个季度保持在8%以上。二是在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方面,加快培育壮大“5+1”重点产业,着力构建“1+N”政策体系,五大支柱产业营业收入超过3万亿元,全省工业利润增速连续21个月保持20%左右。三是在全方位扩大开放方面,强力推进开放大通道建设,推动民用航空强枢纽、铁路发展提速度、公路网络广覆盖、内河航运扩能力,着力形成陆海互济、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和对外经济走廊。四是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议,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聚力推动一批区域性、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五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召开全省乡村振兴大会,制定出台系列文件,统筹推进“五个振兴”。六是在打好三大攻坚战方面,有效防控政府债务风险,全省政府债务余额严格控制在国家核定限额以内;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人口发生率降至1.1%。

我们始终把办理省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作为转变作风、联系群众、改进工作的重要举措,在提升建议办理质量、增强建议办理实效上下功夫,努力做到让人大代表满意、让人民群众受益。通过当面听取意见、现场调研、专题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和及时回应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监督指导,切实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着落,并将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转化为政策举措,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推动解决了生态环境、脱贫攻坚、教育医疗、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2018年,全省政府系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10件、政协委员提案923件,办结率100%。

三、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

(一)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分析

从国际看,尽管世界经济延续复苏态势,但受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美联储加息、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增长动能正在减弱,世界经济下行风险逐步加大。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风险和困难明显增多,特别是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中美经贸摩擦影响逐步显现,内需增长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调整阵痛凸显,企业亏损面扩大,市场预期不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

从我省看,四川在全国有分量、发展有基础、未来有前景,正处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一系列国家战略、重大政策、开放创新平台在我省交汇叠加,我们要坚定不移抓住用好四川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一是抓住用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的有利条件,二是抓住用好中央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条件,三是抓住用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有利条件,四是抓住用好国家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有利条件,五是抓住用好中央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培育全国重要增长极的有利条件,六是抓住用好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和全面创新改革的有利条件,七是抓住用好打好脱贫攻坚战、中央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帮扶力度不断加大的有利条件。

(二)2019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全面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部署的落实之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深入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等重大部署,着力打造“5+1”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创新能力、培育发展动力、释放内需潜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根据总体要求,综合考虑我省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环境条件,经与省“十三五”规划目标衔接,建议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这个预期目标,是积极的、稳妥的、有支撑的,体现了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考虑了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需要和现实支撑。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继续全力以赴、苦干实干,付出百倍的艰辛和努力。

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预期目标相衔接,建议:——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主要考虑是:近年来,我省农业经济稳定性较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主要农产品生产平稳,政策环境持续优化,这些条件和因素将促进农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5%。主要考虑是:工业方面,国家陆续研究制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我省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培育16个重点产业,为工业经济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建筑业方面,我省积极培育建筑业领军企业,一批重大工程加快实施,为建筑业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条件和因素将促进第二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主要考虑是:2014年以来,我省服务业一直保持领先发展态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升,2018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2019年将加快服务业创新发展,支持服务业核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集聚区建设,服务业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这些条件和因素将促进第三产业平稳向好发展。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主要考虑是:我省着力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和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连续3年实施“项目年”活动成效明显,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三年行动,重点领域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续建项目、新开工项目支撑有力,能够支撑投资保持平稳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主要考虑是:我省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消费层次由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消费形态由物质型向服务型转变,消费方式由线下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同时,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升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能够支撑消费保持稳定增长。

——进出口总额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考虑是:我省全方位扩大开放,积极开拓南亚、东南亚等新兴国际市场,持续推动开放合作平台建设,深入开展投资促进和市场拓展活动,有利于稳定外贸形势。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主要考虑是:近年来,全省财政运行总体平稳,2019年将出台更大规模减税和更为明显降费政策,结合经济运行、政策调整、物价影响等因素,预计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主要考虑是:近年来,我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精准脱贫,有利于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控目标控制在103。主要考虑是:宏观经济走势不确定因素增多,稳定物价的压力有所增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控目标与上年基本一致。

——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主要考虑是:我省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大力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主要考虑是:我省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对扩大就业、稳定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的支撑作用明显。

——人口自然增长率5‰。主要考虑是:我省积极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有利于解决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目标以国家下达为准。主要考虑是:这些目标为约束性指标,要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力争取得更好成效。

(三)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1.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深入落实9个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方案,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有序化解重点企业债务风险。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动态监控各级政府性债务和隐性债务情况,遏制不规范举债行为,有序化解存量债务。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发生。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年度扶贫专项方案,确保50万贫困人口脱贫、1482个贫困村退出、31个贫困县摘帽。扎实推进住房、产业、就业、教育扶贫等攻坚行动。加大彝区藏区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确保藏区贫困县全部摘帽。用好综合帮扶凉山脱贫攻坚34条支持政策和16条抓落实具体举措,统筹推进禁毒防艾、计划生育、控辍保学、移风易俗等重点工作。有序推进20.6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统筹抓好“回头看”“回头帮”。用好“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标识。研究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推进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突出抓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推进沿江化工污染治理,加强沱江、岷江、涪江、嘉陵江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突出抓好沱江流域(内江段)全国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落实城镇污水和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推进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划定并严守“三线一单”,深入开展绿化全川行动,完成营造林90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0.8个百分点。扎实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推进“电能替代、清洁替代”,持续推进省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试点,积极推动绿色出行。扎实推进节能降碳,全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5%以上。

2.精准加力扩大有效需求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完善联动协同推进机制,保障在建项目完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推动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聚焦重点领域分级分类储备重大项目。加快前期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加大向上对接争取力度,抓好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管理,尽早发挥投资效益。用好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建立专项债券项目安排协调机制,保障项目合理融资需求。实施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三年行动,加快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宜宾至攀枝花高速公路、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白鹤滩水电站等重大项目,力争开工建设水电外送第四回特高压通道等重大项目。突出抓好产业投资,促进已入川企业增资扩能。

推动消费提档升级。充分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培育形成强大市场。制定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的实施方案,增加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家政和教育等服务消费供给。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推动实体零售转型,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探索建立省外川货展示展销中心。落实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增强消费能力。抓好成都、泸州、广安国家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全面开展“放心舒心消费城市”创建,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着力稳定对外贸易。实施外贸促进三年行动,抓好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做强做大外向型产业支撑。大力承接国际国内加工贸易订单转移、企业转移、产能整合,推进加工贸易企业集群集聚。深化服务贸易创新试点,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做好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四川交易团工作。

3.深入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五中心一枢纽”建设,提升成都引领辐射带动能力。支持成都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生态圈。支持“总部成都”建设,研究制定推动天府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统筹推进国际空港新城和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支持成都科学有序推进向东发展。

推进干支联动五区协同发展。出台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施意见,落实片区联席会议制度,分片区完善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政策举措,推动各市(州)签订的协同发展协议兑现落实。推动成德、成眉、成资同城化和内自同城化发展,支持四大城市群和7个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加快城市群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谋划推动沿江沿线协同发展。支持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扶持移民库区加快发展。加快构建“总部在成都、基地在市(州),科技研发在成都、生产在市(州),公共服务在成都、配套在市(州)”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召开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制定实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支持政策。深化扩权强县改革,完善扩权县管理体制和财税分享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县撤县设市(区)。启动“小县优城”提升行动。建立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县域经济分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评选一批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先进县和进步县。

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社保等配套制度改革,推动城镇就业农业转移人口加快落户。加快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开展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城市试点。提高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大力推进“9+N”设施建设,培育创建省级特色小城镇。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更新,推进“棚改三年攻坚”计划,改造城镇危旧房棚户区15万套。

4.全力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突出南向推动全域开放合作。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施南向开放合作三年行动。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积极参与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探索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试点示范。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构建长江上游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落实国家推进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政策措施。发挥川港、川澳合作会议机制作用,落实与广东、浙江、重庆、广西、甘肃等地签署的系列合作协议。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对接合作。加快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示范省。

推进开放通道建设。实施综合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成兰铁路等项目建设和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开工建设成自宜铁路成自段、渝昆铁路,力争成南达万、成西和汉巴南铁路开工建设,开工建设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控制性工程,加快西渝铁路前期工作,确保成贵铁路全线建成投运。谋划推进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与双流机场高效协作、一体化运营,推进巴中、甘孜等机场建成通航,完成宜宾机场迁建,开工建设乐山、阆中机场,加快推进攀枝花机场迁建、会东、遂宁机场前期工作,研究论证广安机场纳入国家有关规划布局。加快推动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加快推动成都至资阳至重庆高速公路等进出川通道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内江至大足、宜宾至威信等高速公路。加快岷江航电枢纽建设,建设长江上游(四川)航运中心。提升中欧班列(成都)运营效能,创新“蓉桂新”“蓉桂港”等陆海联运模式。

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强化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推动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探索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持续开展“魅力自贸·开放四川”链动全球系列活动。提升国际合作园区共建水平,推动成都国际铁路港、泸州港、宜宾港建设国家开放口岸。出台促进全省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发展规划,推动开发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办好中国西部(四川)国际投资大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世界川商大会等,举办“5+1”产业专题投促活动。

5.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5+1”重点产业。认真落实省领导联系指导16个重点产业领域和数字经济工作推进机制,加快紫光成都集成电路、一汽丰田新车型、资阳牙科工业园、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京东西南智能运营结算中心、泸州步长生物制药基地、永祥(5+2+2)多晶硅、华鼎国联动力电池、东汽重型燃机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绵阳京东方6代线、吉利BMA乘用车平台、奇瑞新能源汽车等项目竣工投产。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物联网、VR/AR、人工智能、超高清视听、5G等产业,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制定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引导政策。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专项行动,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实施“百亿强企”“千亿跨越”行动,打造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加大梯度培育力度,促进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实施10个重大科技专项、100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20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推进重点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行动,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落实首台首套政策,加大对重大装备和关键产品的支持。

加快服务业创新发展。深化成都和乐山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示范,深入推进服务业“三百工程”。加快研发设计、成果转化、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餐饮、家政、会展等行业提质升级,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等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办好泛美开发银行成都年会。支持四川金控集团发展,筹建四川银行,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

做强做大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召开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加快建设文化和旅游强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生态旅游,命名一批天府旅游名县,建设一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创建一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持续推进旅游投融资“双千亿”工程,深度挖掘“三九大”、大香格里拉、大峨眉、茶马古道、古蜀道等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加快打造十大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打造龙头企业。支持成都建设西部文创中心,加快推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

6.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好“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坚持去产能与优产能相结合,引导企业聚焦主业,纾困帮扶、妥善处置特困企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品质革命和品牌创建。制定实施降本减负工作方案,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各项政策举措,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率,开展高速公路分时段差异化收费改革试点,降低融资、物流、交易等环节成本。

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全面推动电力体制改革16条政策落地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扎实抓好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试点,推进电力交易市场化进程,改进电网成本监管,清理电价附加费。全力保障天然气生产及供应。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力争7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机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健全国有资产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统筹推进产权制度、生态文明、统计体制、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改革。

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高质量完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并深化拓展,大力推广经验成果。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开展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创建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金融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加快建设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成德绵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进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加快转化医学研究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创建国家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试点省。巩固全国“双创”活动周成都主会场活动成果,打造“双创”升级版。

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0条政策措施。切实加强要素保障,用好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建立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挂钩的机制。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问题。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列入重点项目清单,同等享受相关政策优惠、政务服务。建立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工作机制,开展重点领域项目引进民间资本系列活动。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7.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加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考评激励工作。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实施村容村貌“六化”工程,建成“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1.5万个。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农村饮水安全成效,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力度。

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川粮(油)、川猪、川酒、川菜、川茶、川药、川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竹、林、花椒藤椒及调味品产业,培育一批“川字号”农产品品牌。严守粮食安全底线。创建省级星级现代农业园区35个。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天府农业博览园,启动种质资源基因库项目库建设。有效防控处置非洲猪瘟疫情。

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造,继续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担保、有条件转让的有效途径。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支持设立乡村振兴发展引导基金。加快培育并巩固“五支队伍”,积极吸引各类人才流向农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万人。

8.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加大基本民生保障投入,办好30项民生实事,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达到65%以上。加快推进省老年医学中心、天府新区省级文化中心、省妇女儿童中心等社会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制度。加强社会救助,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巩固灾后恢复重建成果,推进“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启动金沙江白格堰塞湖灾后重建工作。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加大药品监管力度。深化“平安四川”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依法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突出抓好就业增收工作。坚持就业优先,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大援企稳岗支持力度,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去产能职工等多渠道就业创业。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推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鼓励支持返乡创业,把政策和服务送上门,切实当好“娘家人”。

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制定落实加快推进四川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增加对学前教育、农村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职业教育等的投入,巩固提升民族地区“一村一幼”和15年免费教育、“9+3”免费职业教育,稳妥有序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加快推进健康四川建设,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和中医药产业发展,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重大疾病防控,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落实全面两孩政策,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三馆”提升计划,办好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展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宽带乡村”“光网四川”“无线四川”等信息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

各位代表,新时代孕育复兴的希望、新思想指引前进的方向、新征程激发奋斗的力量。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省人大的监督,虚心听取省政协的意见建议,认真落实大会的审议意见和决议,以敢为人先的闯劲、一往无前的拼劲、久久为功的韧劲,咬定目标不放松,脚踏实地向前进,奋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