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9

代表委员热议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搭好转化平台 建好“试验田”

  • 2021年03月09日 08时0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两会聚焦

    “必须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勇看来,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只是一种表象,根源在于未能构建起产业创新生态,技术与市场之间没有实现协同。

    今年全国两会,“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成为四川代表和委员口中的热词。在他们眼中,未来四川应该如何确保科技成果转化更加顺畅?

    判断哪些成果值得转化尚缺一个平台

    “首先要区分哪些科技创新成果能转化,具有转化价值。”全国人大代表、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识别事业部副总经理陈琳说,缺乏科技成果市场化、产品化应用前景评价,是当下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拦路虎”。

    陈琳认为,此前探索开展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定程度扫除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能不能、谁受益”等制度层面阻碍,但从市场角度掂量科研成果的分量,仍缺乏高效的评价体系。而这,也影响了科研成果转化的顺畅程度。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院长蒋小松。“技术好不好,某种程度上是学术评价;能不能转,则是市场和价值判断。”蒋小松说,从实际来看,科研人员因为不直接面对市场,并不了解需求,无法扮演“推销员”的角色。

    怎么解决?“打通信息和服务的壁垒。”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认为,构建高校及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对接机制,不妨建全省乃至川渝两地的区域性平台,让企业这个市场主体来给各类科技成果做判断和评价。

    平台的作用,不只是完成新技术的评估。许强说,科技成果转化涉及产权、法律、金融、税务、工商等方方面面。而这些,也可以由前述平台来完成。

    “等待转化的科研成果本身就是商品,构建平台就像房地产交易中介一样,可以提供科研成果初步核对与价值评估,以及下一步转化中的配套服务。”代表委员们表示。

    把“青果子”催熟还需一块“试验田”

    即便有了评估和服务平台,但科技成果距离转化成功还有“最后一公里”,即新技术的产品化。

    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铿看来,科技成果还只能算是“青果子”——一般而言,技术研发,指向的是“高精尖”,但市场化的产品追求的是稳定与成熟。二者之间的转化,还需要一块“试验田”来过渡。

    “好的产品都是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修改出来的。”全国人大代表、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对此深有体会。他举例,在农业领域,一项新技术从研发到最终产品定型,往往需要七八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而在这期间,试验是最重要的环节。

    怎么建好这块“试验田”?“在一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高的国家,不少教授的实验室、办公桌都是放到企业里去的。”全国人大代表、海特集团董事长李飚向记者透露了一组数据:去年海特集团在集成电路领域取得258项专利,其中一半以上是发明专利。这些专利中,有三分之一左右是跟国内各大高校合作完成。

    李飚认为这依然不够,“四川在科技创新领域有非常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应该在政策上支持引导企业更好地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跟项目对接,建立起一条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供应链。”

    “这是一个很专业的过程,需要科研院所和企业密切配合。”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认为,还应继续给科研人员“松绑”。

    侯蓉表示,不少科研人员碍于高校和科研院所身份、管理制度等问题,在参与产品转化时仍存在诸多不便。她建议,应从制度层面明确科研人员参与产品转化过程中的“权”与“责”,为技术最终变成产品“扶上马、送一程”。(记者 徐莉莎 王成栋 付真卿)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代表委员热议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搭好转化平台 建好“试验田”

  • 2021年03月09日 08时0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两会聚焦

    “必须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勇看来,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只是一种表象,根源在于未能构建起产业创新生态,技术与市场之间没有实现协同。

    今年全国两会,“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成为四川代表和委员口中的热词。在他们眼中,未来四川应该如何确保科技成果转化更加顺畅?

    判断哪些成果值得转化尚缺一个平台

    “首先要区分哪些科技创新成果能转化,具有转化价值。”全国人大代表、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识别事业部副总经理陈琳说,缺乏科技成果市场化、产品化应用前景评价,是当下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拦路虎”。

    陈琳认为,此前探索开展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定程度扫除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能不能、谁受益”等制度层面阻碍,但从市场角度掂量科研成果的分量,仍缺乏高效的评价体系。而这,也影响了科研成果转化的顺畅程度。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院长蒋小松。“技术好不好,某种程度上是学术评价;能不能转,则是市场和价值判断。”蒋小松说,从实际来看,科研人员因为不直接面对市场,并不了解需求,无法扮演“推销员”的角色。

    怎么解决?“打通信息和服务的壁垒。”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认为,构建高校及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对接机制,不妨建全省乃至川渝两地的区域性平台,让企业这个市场主体来给各类科技成果做判断和评价。

    平台的作用,不只是完成新技术的评估。许强说,科技成果转化涉及产权、法律、金融、税务、工商等方方面面。而这些,也可以由前述平台来完成。

    “等待转化的科研成果本身就是商品,构建平台就像房地产交易中介一样,可以提供科研成果初步核对与价值评估,以及下一步转化中的配套服务。”代表委员们表示。

    把“青果子”催熟还需一块“试验田”

    即便有了评估和服务平台,但科技成果距离转化成功还有“最后一公里”,即新技术的产品化。

    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铿看来,科技成果还只能算是“青果子”——一般而言,技术研发,指向的是“高精尖”,但市场化的产品追求的是稳定与成熟。二者之间的转化,还需要一块“试验田”来过渡。

    “好的产品都是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修改出来的。”全国人大代表、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对此深有体会。他举例,在农业领域,一项新技术从研发到最终产品定型,往往需要七八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而在这期间,试验是最重要的环节。

    怎么建好这块“试验田”?“在一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高的国家,不少教授的实验室、办公桌都是放到企业里去的。”全国人大代表、海特集团董事长李飚向记者透露了一组数据:去年海特集团在集成电路领域取得258项专利,其中一半以上是发明专利。这些专利中,有三分之一左右是跟国内各大高校合作完成。

    李飚认为这依然不够,“四川在科技创新领域有非常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应该在政策上支持引导企业更好地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跟项目对接,建立起一条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供应链。”

    “这是一个很专业的过程,需要科研院所和企业密切配合。”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认为,还应继续给科研人员“松绑”。

    侯蓉表示,不少科研人员碍于高校和科研院所身份、管理制度等问题,在参与产品转化时仍存在诸多不便。她建议,应从制度层面明确科研人员参与产品转化过程中的“权”与“责”,为技术最终变成产品“扶上马、送一程”。(记者 徐莉莎 王成栋 付真卿)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