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8

村民思路宽了、劲头足了
农村集体经济带来的不仅是收益

  • 2020年08月28日 07时2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8月19日,阿坝县高原中低温食用菌基地内,农牧民在采摘食用菌。记者肖雨杨摄

       

    一县一策

    太阳刺破晨雾,一轮金光洒在贾洛镇合拉玛村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草场上,草肥牛壮。

    阳光中,麦尔玛镇阿布洛村村级联建光伏扶贫电站源源不断向外输送着电力。

    阿坝县高原中低温食用菌基地里,一筐筐姬松茸运出大棚,送往机场。

    ……这些兴旺的经济体都指向一个名词:农村集体经济。在阿坝县,农村集体经济已有110个。

    受历史、地域等因素影响,阿坝县农牧民群众生产、发展意识不强,商品意识淡薄。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当地脱贫攻坚的重要章节。8月19日-20日,记者前往阿坝县,感受集体经济对村民带来的变化。

    思路宽了

    曾经的贫困户如今成了老板

    3层楼的藏式房屋,屋内木雕家具透着淡淡的香味。走进索郎扎西家,大家甚至讨论起这是不是曾经贫困户的家。索郎扎西有些腼腆地说:“房屋是新装修的,现在有钱了。”

    索郎扎西所在的阿坝镇尕休村曾因产业弱,被认定为贫困村。该村村支书拉曲说,村上脱贫乏力,村组织也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连招呼村民开会都稀稀拉拉的。

    对这样的贫困村,阿坝县采取“自主、联合、委托、折股量化”等经营方式,推进生态农业、资源开发、特色旅游、商贸服务“四型”经济发展。

    尕休村整合资金,建立了村集体经济,入股阿布洛村村级联建光伏扶贫电站等两个项目。“两项投资均实现收益。”拉曲介绍,有了收益,村上进行公益性建设有了本底,招呼村民也有了底气。“村上组织村民参观投资光伏电站,大家都觉得未来更有奔头。”去年10月,村集体经济分红,村民一早就等在村委会坝坝里,都仔细地听政策宣传、讲来年打算。

    去年,索郎扎西一家分到4000元。村集体经济的投资方式,也启迪了索郎扎西。分红加上之前的积蓄,他预付部分资金,盘下一间县上的小旅馆。不到一年,小旅馆盈利3万余元。“生意好时一天能挣1200元。”

    劲头足了

    形成了食用菌产业“联合体”

    在麦昆乡沃朗村,一片占地400亩的食用菌大棚引人注目,里面不时走出一些村民,拿着装有新鲜姬松茸的篮子。每天从这些大棚里要发出2-3吨食用菌,销往成都、广州等地。

    这些大棚是哇尔玛乡铁穷村、安斗乡派克村、麦昆乡沃朗村等5个村的希望,也体现了当地“顶层设计+援建帮扶”的模式。

    2013年,依托德阳援建的技术人才管理经验,阿坝县利用德阳援建资金600万元和三州开发资金200万元注册成立公司,并租赁土地,建成高原中低温食用菌基地。基地探索“飞地经济+企业托管”新模式:政府出资建基础设施,业主配套生产设施,公司通过租赁等方式陆续收回成本,继续将资金投入到产业发展中。

    沃朗村等5个村,都曾是产业不发达的贫困村,县上将食用菌基地的60个棚分给这5个村发展集体经济,采用企业出技术、包销售,村集体出劳务、包管理的合作方式经营,且收益保底、按股分红。

    因缺少种植经验,基地还引进民兴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并与之签订10年合同,按第一年280元/亩,之后每年上提20元的价格租赁土地。去年基地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不仅如此,基地还解决贫困农牧民就业200余人,使5个村年集体获益55万元,其中80%用于各村村民分红。

    走进大棚,记者看见村民们都忙着采姬松茸。对他们而言,这些姬松茸意味着每天90元的打工收入和年底的分红收益,也意味着发展的希望。(记者 何涛 徐中成 肖雨杨)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村民思路宽了、劲头足了
    农村集体经济带来的不仅是收益

  • 2020年08月28日 07时2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8月19日,阿坝县高原中低温食用菌基地内,农牧民在采摘食用菌。记者肖雨杨摄

       

    一县一策

    太阳刺破晨雾,一轮金光洒在贾洛镇合拉玛村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草场上,草肥牛壮。

    阳光中,麦尔玛镇阿布洛村村级联建光伏扶贫电站源源不断向外输送着电力。

    阿坝县高原中低温食用菌基地里,一筐筐姬松茸运出大棚,送往机场。

    ……这些兴旺的经济体都指向一个名词:农村集体经济。在阿坝县,农村集体经济已有110个。

    受历史、地域等因素影响,阿坝县农牧民群众生产、发展意识不强,商品意识淡薄。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当地脱贫攻坚的重要章节。8月19日-20日,记者前往阿坝县,感受集体经济对村民带来的变化。

    思路宽了

    曾经的贫困户如今成了老板

    3层楼的藏式房屋,屋内木雕家具透着淡淡的香味。走进索郎扎西家,大家甚至讨论起这是不是曾经贫困户的家。索郎扎西有些腼腆地说:“房屋是新装修的,现在有钱了。”

    索郎扎西所在的阿坝镇尕休村曾因产业弱,被认定为贫困村。该村村支书拉曲说,村上脱贫乏力,村组织也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连招呼村民开会都稀稀拉拉的。

    对这样的贫困村,阿坝县采取“自主、联合、委托、折股量化”等经营方式,推进生态农业、资源开发、特色旅游、商贸服务“四型”经济发展。

    尕休村整合资金,建立了村集体经济,入股阿布洛村村级联建光伏扶贫电站等两个项目。“两项投资均实现收益。”拉曲介绍,有了收益,村上进行公益性建设有了本底,招呼村民也有了底气。“村上组织村民参观投资光伏电站,大家都觉得未来更有奔头。”去年10月,村集体经济分红,村民一早就等在村委会坝坝里,都仔细地听政策宣传、讲来年打算。

    去年,索郎扎西一家分到4000元。村集体经济的投资方式,也启迪了索郎扎西。分红加上之前的积蓄,他预付部分资金,盘下一间县上的小旅馆。不到一年,小旅馆盈利3万余元。“生意好时一天能挣1200元。”

    劲头足了

    形成了食用菌产业“联合体”

    在麦昆乡沃朗村,一片占地400亩的食用菌大棚引人注目,里面不时走出一些村民,拿着装有新鲜姬松茸的篮子。每天从这些大棚里要发出2-3吨食用菌,销往成都、广州等地。

    这些大棚是哇尔玛乡铁穷村、安斗乡派克村、麦昆乡沃朗村等5个村的希望,也体现了当地“顶层设计+援建帮扶”的模式。

    2013年,依托德阳援建的技术人才管理经验,阿坝县利用德阳援建资金600万元和三州开发资金200万元注册成立公司,并租赁土地,建成高原中低温食用菌基地。基地探索“飞地经济+企业托管”新模式:政府出资建基础设施,业主配套生产设施,公司通过租赁等方式陆续收回成本,继续将资金投入到产业发展中。

    沃朗村等5个村,都曾是产业不发达的贫困村,县上将食用菌基地的60个棚分给这5个村发展集体经济,采用企业出技术、包销售,村集体出劳务、包管理的合作方式经营,且收益保底、按股分红。

    因缺少种植经验,基地还引进民兴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并与之签订10年合同,按第一年280元/亩,之后每年上提20元的价格租赁土地。去年基地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不仅如此,基地还解决贫困农牧民就业200余人,使5个村年集体获益55万元,其中80%用于各村村民分红。

    走进大棚,记者看见村民们都忙着采姬松茸。对他们而言,这些姬松茸意味着每天90元的打工收入和年底的分红收益,也意味着发展的希望。(记者 何涛 徐中成 肖雨杨)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