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5

凉山多业并举壮大集体经济

  • 2020年06月15日 07时2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图为会东县鲹鱼河镇热水塘村贵鸿温泉酒店。凉山州委组织部供图(资料图)   

    近年来,凉山州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接力推动凉山州特别是贫困地区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5月30日,凉山州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梳理出10种路径,推出5条政策壮大农村村级集体经济。

    6月2日,记者从凉山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场推进会上获悉,凉山州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脱贫攻坚、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等工作紧密结合,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机衔接,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会议还明确了凉山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总体目标:2022年凉山全州村级集体资产总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2025年,3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达到10万元以上。

    近日,记者走进凉山三个村,看集体经济发展给乡村带来的变化。

    开发资源抱团发展

    集体增收村民受益

    怎样突破传统烤烟、蔬菜等产业瓶颈,让群众致富路子宽起来,腰包鼓起来?2017年,会东县鲹鱼河镇热水塘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永贵提出了大胆的想法:“鸡冠山脚流淌着的温泉水不能白白流淌。”

    当年7月,围绕“发挥温泉资源优势,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村里展开了广泛的讨论,确定了“村主导+村民入股+投资商投资”发展模式,村级集体产业——贵鸿温泉酒店应运而生。

    “不懂经营”的王永贵专门赴成都、昆明、攀枝花等地的温泉酒店实地考察,探索出“化零为整、抱团发展、共同盈利”的经营模式。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以中央、省州县试点项目扶持资金100万元、村集体资金12万元牵头入股,广泛吸收农户入股78万元,投资商投资700余万元,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以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与村民增收“双提升”。

    2017年10月,集食宿、洗浴、休闲娱乐、康养为一体的热水塘村村级企业贵鸿温泉酒店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8月竣工营业。目前,这个“旅游新村”综合体有可容纳200余人的冲浪池、可容纳130余人的水疗澡堂8间、可容纳100余人的儿童水上乐园、可同时容纳500余人就餐的餐厅,还有占地160多平方米的会议室、客房23间。

    热水塘村将收益进行合理分配,投资商、村集体投资、入股村民、其他村民都得益。村集体股权所得利润的40%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整治环境卫生、资助学生等公益事务,既激发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又让村民得到实惠。

    截至2019年底,贵鸿温泉酒店实现总营业额240余万元,纯利润74万元,村集体获利约15万元。

    流转土地规模种植

    “空壳村”走上致富路

    5月30日,记者来到冕宁县石龙镇双桥村,迎面而来的是一大片整齐的大棚基地,崭新宽阔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小洋楼。村民们说:“双桥村的发展变化,得益于村集体经济的壮大。”

    建档立卡贫困户刘燕一大早就来到村葡萄种植大棚,给新栽种的“阳光美人”葡萄种苗绑枝、摘芯。刘燕是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建设的第一批受益者,土地流转每年有近3000元的收入,她在园区务工每月能挣2000多元。

    以前的双桥村是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传统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2019年3月,村党支部书记李林坤带着村干部10余人到云南考察学习后,决定开发双桥村的农田优势,将土地整理后,实行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发展。

    通过多次动员,双桥村流转了40余亩土地,发展反季节大棚葡萄种植业。

    采取“支部+合作社+专业种植户+农户”合作模式,双桥村实现了经营主体、农户、村集体三方共赢。流转土地的村民每年每亩可获得2400元的租金。专业种植户和村委会签订租赁大棚流转合同,每年合作社可获每亩4800元的大棚租金。村民还可以在基地务工,按每天70元获取用工报酬。

    “今年底把修楼房欠的钱还完,就专心挣钱供娃娃读书了。”刘燕说。

    2019年,双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1.6万元,其中,10%补助贫困户,40%用于维修沟渠道路、环境治理等公益事业,50%用于村集体积累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整合资源文旅融合

    贫困村变“最美村镇”

    昭觉县特布洛乡谷莫村贫困发生率曾高达23.3%,2016年以来,发展特色产业,打造谷莫村产业品牌,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2018年,谷莫村顺利退出贫困村,并荣获“中国最美村镇精准扶贫典范奖”。

    谷莫村农牧业资源丰富,农产品具有原生态、绿色、无污染等特点。在选准了产业发展切入点后,该村大力种植苦荞、花椒、核桃、马铃薯、花魔芋等当地传统特色产业,开展核桃、油菜籽榨油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依托当地的特色乌金猪、阉鸡等发展养殖业,采取“飞地养殖”模式与养蜂专业合作社合作,在德昌县养殖蜜蜂,累计增收6万元以上。

    谷莫村党支部还充分利用良好的文旅资源,打造传统彝族村庄,统一传统民居风貌,发展彝绣工艺品。用好“中国最美村镇”、《索玛花开》原型地两张“金字招牌”,发展乡村旅游业,目前已实现10万元的收入。2020年,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深山的呼唤》剧组已将谷莫村作为拍摄地,预计可为谷莫村带来旅游收入40万元以上。

    为有效整合资源,谷莫村成立了种养、造林和乡村旅游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2016年至201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村集体资产规模达150多万元。(记者 何勤华)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凉山多业并举壮大集体经济

  • 2020年06月15日 07时2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图为会东县鲹鱼河镇热水塘村贵鸿温泉酒店。凉山州委组织部供图(资料图)   

    近年来,凉山州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接力推动凉山州特别是贫困地区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5月30日,凉山州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梳理出10种路径,推出5条政策壮大农村村级集体经济。

    6月2日,记者从凉山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场推进会上获悉,凉山州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脱贫攻坚、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等工作紧密结合,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机衔接,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会议还明确了凉山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总体目标:2022年凉山全州村级集体资产总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2025年,3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达到10万元以上。

    近日,记者走进凉山三个村,看集体经济发展给乡村带来的变化。

    开发资源抱团发展

    集体增收村民受益

    怎样突破传统烤烟、蔬菜等产业瓶颈,让群众致富路子宽起来,腰包鼓起来?2017年,会东县鲹鱼河镇热水塘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永贵提出了大胆的想法:“鸡冠山脚流淌着的温泉水不能白白流淌。”

    当年7月,围绕“发挥温泉资源优势,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村里展开了广泛的讨论,确定了“村主导+村民入股+投资商投资”发展模式,村级集体产业——贵鸿温泉酒店应运而生。

    “不懂经营”的王永贵专门赴成都、昆明、攀枝花等地的温泉酒店实地考察,探索出“化零为整、抱团发展、共同盈利”的经营模式。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以中央、省州县试点项目扶持资金100万元、村集体资金12万元牵头入股,广泛吸收农户入股78万元,投资商投资700余万元,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以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与村民增收“双提升”。

    2017年10月,集食宿、洗浴、休闲娱乐、康养为一体的热水塘村村级企业贵鸿温泉酒店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8月竣工营业。目前,这个“旅游新村”综合体有可容纳200余人的冲浪池、可容纳130余人的水疗澡堂8间、可容纳100余人的儿童水上乐园、可同时容纳500余人就餐的餐厅,还有占地160多平方米的会议室、客房23间。

    热水塘村将收益进行合理分配,投资商、村集体投资、入股村民、其他村民都得益。村集体股权所得利润的40%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整治环境卫生、资助学生等公益事务,既激发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又让村民得到实惠。

    截至2019年底,贵鸿温泉酒店实现总营业额240余万元,纯利润74万元,村集体获利约15万元。

    流转土地规模种植

    “空壳村”走上致富路

    5月30日,记者来到冕宁县石龙镇双桥村,迎面而来的是一大片整齐的大棚基地,崭新宽阔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小洋楼。村民们说:“双桥村的发展变化,得益于村集体经济的壮大。”

    建档立卡贫困户刘燕一大早就来到村葡萄种植大棚,给新栽种的“阳光美人”葡萄种苗绑枝、摘芯。刘燕是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建设的第一批受益者,土地流转每年有近3000元的收入,她在园区务工每月能挣2000多元。

    以前的双桥村是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传统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2019年3月,村党支部书记李林坤带着村干部10余人到云南考察学习后,决定开发双桥村的农田优势,将土地整理后,实行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发展。

    通过多次动员,双桥村流转了40余亩土地,发展反季节大棚葡萄种植业。

    采取“支部+合作社+专业种植户+农户”合作模式,双桥村实现了经营主体、农户、村集体三方共赢。流转土地的村民每年每亩可获得2400元的租金。专业种植户和村委会签订租赁大棚流转合同,每年合作社可获每亩4800元的大棚租金。村民还可以在基地务工,按每天70元获取用工报酬。

    “今年底把修楼房欠的钱还完,就专心挣钱供娃娃读书了。”刘燕说。

    2019年,双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1.6万元,其中,10%补助贫困户,40%用于维修沟渠道路、环境治理等公益事业,50%用于村集体积累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整合资源文旅融合

    贫困村变“最美村镇”

    昭觉县特布洛乡谷莫村贫困发生率曾高达23.3%,2016年以来,发展特色产业,打造谷莫村产业品牌,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2018年,谷莫村顺利退出贫困村,并荣获“中国最美村镇精准扶贫典范奖”。

    谷莫村农牧业资源丰富,农产品具有原生态、绿色、无污染等特点。在选准了产业发展切入点后,该村大力种植苦荞、花椒、核桃、马铃薯、花魔芋等当地传统特色产业,开展核桃、油菜籽榨油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依托当地的特色乌金猪、阉鸡等发展养殖业,采取“飞地养殖”模式与养蜂专业合作社合作,在德昌县养殖蜜蜂,累计增收6万元以上。

    谷莫村党支部还充分利用良好的文旅资源,打造传统彝族村庄,统一传统民居风貌,发展彝绣工艺品。用好“中国最美村镇”、《索玛花开》原型地两张“金字招牌”,发展乡村旅游业,目前已实现10万元的收入。2020年,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深山的呼唤》剧组已将谷莫村作为拍摄地,预计可为谷莫村带来旅游收入40万元以上。

    为有效整合资源,谷莫村成立了种养、造林和乡村旅游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2016年至201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村集体资产规模达150多万元。(记者 何勤华)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