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8

泸州探索“特聘村主任”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老总”下乡 比比干了多少事

  • 2020年06月08日 07时5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先行者经验

    “特聘村主任”主“外”

    负责引入发展项目,壮大村集体发展造血功能

    地方政府对“上”

    积极争取发展配套、涉农资金项目,向“特聘村主任”招引投建项目倾斜

    村“两委”统“内”

    搭建“特聘村主任”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积极协调群众参与本村项目施工等

    6月7日,泸州市纳溪区牧滋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纳溪区大渡口镇凤凰湖村“特聘村主任”刘洋行色匆匆、赶回泸州,之前他前往自己当过十多年兵的西藏,待了10天,邀请了8名文旅、地产领域的老板来看村里的文旅项目。

    像刘洋这样“主外”的“特聘村主任”,泸州共有655个,多数是民营企业家。

    今年1月,泸州市探索“特聘村主任”模式,旨在解决乡村振兴人才不足、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不畅、干部服务能力水平不高、集体经济发展遭遇瓶颈等问题。

    5月29日,泸州市乡村振兴“特聘村主任”工作现场会在纳溪区上马镇黄桷坝村召开,现场会上泸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拿出一组数据:截至5月底,泸州市有647个行政村聘任了655名“特聘村主任”,覆盖了56.6%的行政村,将力争在2021年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老总”为何愿下乡?

    三大原因:情怀、责任、机遇

    截至目前,已有上千名优秀人才报名“特聘村主任”。而根据泸州市制定的办法,“特聘村主任”履职范围包括参与村基层治理、提供智力支持、推介招引项目、搭建致富平台和鼓励直接投资。“特聘村主任”实行聘任制,不占村“两委”职数,不参与村上日常内部事务,也不在聘任期间领取任何报酬、报销费用。

    不计回报的“差事”,为何能吸引大批优秀人才下乡入职?记者随机采访几名“特聘村主任”后发现,吸引人才“回流”主要原因有三——

    家乡情怀。“我是泸州人,常年在北京打拼,看到乡村振兴发展政策持续向好,想回家乡做点事,尽一份力。”泸州鼎立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纳溪区上马镇黄桷坝村“特聘村主任”曾敬平说。

    社会责任感。“村民有困难,不能看着不管。”从村支书岗位退休3年后又再度“出山”的曾玉才,是泸州年龄最大的“特聘村主任”,今年71岁的他说:“我也纠结过要不要报名,但当我看到村民种植的2000亩真龙柚不开花、不结果,确实坐不住了。”

    还有更多人才看中的是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机遇。在曾敬平看来,黄桷坝村植被、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康养和旅游产业,和他的事业发展规划不谋而合。目前,他打造的集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已正式开园。

    时间冲突咋解决?

    设代理人:专人对接村务工作

    早在去年10月,纳溪区就在泸州市率先探索了乡村振兴“特聘村主任”模式,聘用53名民企老总下乡履职。半年多的探索过程中,该区“特聘村主任”制定发展规划55个,帮助招引项目18个,直接投资项目12个,总投资额达1.5亿元,成功引导村民筹资投劳5.5亿元,撬动和引导社会资金45亿元。

    “我就近培养技术工人200余人,牵头推动企业、村集体公司、村民土地共同入股打造金茗茶园示范园。”“我计划投资50万元入股合作,建设八角仓战斗纪念馆和接待中心。”5月上旬,纳溪区举办了一场乡村振兴“特聘村主任”创新创业项目路演大赛,15名“特聘村主任”带来项目路演展示。

    通过路演一览履职成效,是积极推进该模式的方法之一。但纳溪区委组织部部长潘浩坦言,推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半年多来,出现了部分民企老总“档期”难调问题。“尤其是身在外地的老总,回来一趟很不容易,村务工作和自身事业时间存在冲突。”潘浩说,经过协调沟通,想出设立紧急代理人的办法——专门派副总或办公室主任对接村务工作和项目进展,以缓解档期问题。

    纳溪区还明确了地方政府、村“两委”与“特聘村主任”三方分工关系。即“特聘村主任”主“外”,负责引入发展项目;地方政府对“上”,积极争取发展配套、涉农资金项目,向“特聘村主任”招引投建项目倾斜;村“两委”统“内”,搭建“特聘村主任”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积极协调群众参与本村项目施工等。

    为何要“全覆盖”?

    集聚人才:起到人才振兴的鲇鱼效应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分别仅为13.12万人、7600人,分别只占泸州总人口的2%和0.1%。”现场会上,泸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拿出一组数据,坦言农村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问题十分突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该负责人说:“‘特聘村主任’对泸州乡村振兴将起到人才振兴的鲇鱼效应、集聚效应。”他进一步解释,“特聘村主任”是先进生产力引领落后生产力的探索和尝试;企业需要拓展市场和找到新的盈利点,农业农村大有可为;农民需要致富增收,发展好产业、建立好利益链接机制是最根本途径。

    根据泸州市的相关计划,将力争在明年实现“特聘村主任”行政村全覆盖。在泸州市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廖亮看来,这一模式形成一种正向竞争关系,大家要比拼的不再是“我赚了多少钱”,而是“我为村里干了多少事”“我带动了多少人发展”,将正向引导大批优秀人才回流,带动乡村“造血”。记者 魏冯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泸州探索“特聘村主任”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老总”下乡 比比干了多少事

  • 2020年06月08日 07时5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先行者经验

    “特聘村主任”主“外”

    负责引入发展项目,壮大村集体发展造血功能

    地方政府对“上”

    积极争取发展配套、涉农资金项目,向“特聘村主任”招引投建项目倾斜

    村“两委”统“内”

    搭建“特聘村主任”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积极协调群众参与本村项目施工等

    6月7日,泸州市纳溪区牧滋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纳溪区大渡口镇凤凰湖村“特聘村主任”刘洋行色匆匆、赶回泸州,之前他前往自己当过十多年兵的西藏,待了10天,邀请了8名文旅、地产领域的老板来看村里的文旅项目。

    像刘洋这样“主外”的“特聘村主任”,泸州共有655个,多数是民营企业家。

    今年1月,泸州市探索“特聘村主任”模式,旨在解决乡村振兴人才不足、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不畅、干部服务能力水平不高、集体经济发展遭遇瓶颈等问题。

    5月29日,泸州市乡村振兴“特聘村主任”工作现场会在纳溪区上马镇黄桷坝村召开,现场会上泸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拿出一组数据:截至5月底,泸州市有647个行政村聘任了655名“特聘村主任”,覆盖了56.6%的行政村,将力争在2021年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老总”为何愿下乡?

    三大原因:情怀、责任、机遇

    截至目前,已有上千名优秀人才报名“特聘村主任”。而根据泸州市制定的办法,“特聘村主任”履职范围包括参与村基层治理、提供智力支持、推介招引项目、搭建致富平台和鼓励直接投资。“特聘村主任”实行聘任制,不占村“两委”职数,不参与村上日常内部事务,也不在聘任期间领取任何报酬、报销费用。

    不计回报的“差事”,为何能吸引大批优秀人才下乡入职?记者随机采访几名“特聘村主任”后发现,吸引人才“回流”主要原因有三——

    家乡情怀。“我是泸州人,常年在北京打拼,看到乡村振兴发展政策持续向好,想回家乡做点事,尽一份力。”泸州鼎立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纳溪区上马镇黄桷坝村“特聘村主任”曾敬平说。

    社会责任感。“村民有困难,不能看着不管。”从村支书岗位退休3年后又再度“出山”的曾玉才,是泸州年龄最大的“特聘村主任”,今年71岁的他说:“我也纠结过要不要报名,但当我看到村民种植的2000亩真龙柚不开花、不结果,确实坐不住了。”

    还有更多人才看中的是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机遇。在曾敬平看来,黄桷坝村植被、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康养和旅游产业,和他的事业发展规划不谋而合。目前,他打造的集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已正式开园。

    时间冲突咋解决?

    设代理人:专人对接村务工作

    早在去年10月,纳溪区就在泸州市率先探索了乡村振兴“特聘村主任”模式,聘用53名民企老总下乡履职。半年多的探索过程中,该区“特聘村主任”制定发展规划55个,帮助招引项目18个,直接投资项目12个,总投资额达1.5亿元,成功引导村民筹资投劳5.5亿元,撬动和引导社会资金45亿元。

    “我就近培养技术工人200余人,牵头推动企业、村集体公司、村民土地共同入股打造金茗茶园示范园。”“我计划投资50万元入股合作,建设八角仓战斗纪念馆和接待中心。”5月上旬,纳溪区举办了一场乡村振兴“特聘村主任”创新创业项目路演大赛,15名“特聘村主任”带来项目路演展示。

    通过路演一览履职成效,是积极推进该模式的方法之一。但纳溪区委组织部部长潘浩坦言,推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半年多来,出现了部分民企老总“档期”难调问题。“尤其是身在外地的老总,回来一趟很不容易,村务工作和自身事业时间存在冲突。”潘浩说,经过协调沟通,想出设立紧急代理人的办法——专门派副总或办公室主任对接村务工作和项目进展,以缓解档期问题。

    纳溪区还明确了地方政府、村“两委”与“特聘村主任”三方分工关系。即“特聘村主任”主“外”,负责引入发展项目;地方政府对“上”,积极争取发展配套、涉农资金项目,向“特聘村主任”招引投建项目倾斜;村“两委”统“内”,搭建“特聘村主任”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积极协调群众参与本村项目施工等。

    为何要“全覆盖”?

    集聚人才:起到人才振兴的鲇鱼效应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分别仅为13.12万人、7600人,分别只占泸州总人口的2%和0.1%。”现场会上,泸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拿出一组数据,坦言农村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问题十分突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该负责人说:“‘特聘村主任’对泸州乡村振兴将起到人才振兴的鲇鱼效应、集聚效应。”他进一步解释,“特聘村主任”是先进生产力引领落后生产力的探索和尝试;企业需要拓展市场和找到新的盈利点,农业农村大有可为;农民需要致富增收,发展好产业、建立好利益链接机制是最根本途径。

    根据泸州市的相关计划,将力争在明年实现“特聘村主任”行政村全覆盖。在泸州市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廖亮看来,这一模式形成一种正向竞争关系,大家要比拼的不再是“我赚了多少钱”,而是“我为村里干了多少事”“我带动了多少人发展”,将正向引导大批优秀人才回流,带动乡村“造血”。记者 魏冯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