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4

创新体制机制 “局区合一”助力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建设提速

  • 2020年05月14日 07时2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双流区凤翔湖公园。


    双流国际机场航站楼。


    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天府新区片区双流区块。

       

    近日,压在加德纳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相里麒心头的“大石头”落地了!

    作为一家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企业,加德纳公司2017年落户双流西航港经济开发区,原计划2020年5月份迎接空客国际工业链认证。“原本需要6个月办理完成的土地证、不动产证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办下来了,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相里麒由衷为双流的高效服务点赞。

    而这份高效来自于成都市双流区推行的一项体制机制改革——“局区合一”,即着眼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按照服务企业发展的紧密程度,将涉企部门划分为“主体局、职能局、事项局”,分层次下沉力量和事权到功能区,形成“局区合一”的工作模式,建立起“企业呼叫、园区响应、部门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让企业有事“就近办、一次办”,加快推进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建设。

    整合机构 为产业功能区赋能

    “没有想到,这么多的事情,这么快就搞定了。”说起前段时间的一场设计交流会,四川成都派斯光学有限公司的吴晓燕依然记忆犹新。

    去年,吴晓燕开始负责新基地项目建设。公司跟双流区政府签订协议,投资5.2亿元建设新基地,落在芯谷产业功能区。

    然而,基地建设涉及很多专业事项,“面对标高、航空限高,我是一头雾水。”吴晓燕在不同部门间来回跑了很多趟。由于不清楚办事流程,她一次次到管委会咨询,“工作人员态度特别好,但只能当信息的‘二传手’。”

    芯谷产业功能区是成都统筹布局建设的66个产业功能区之一,位于双流辖区内。

    2017年以来,成都市以产业生态圈为引领,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提出“核心在产业、关键在功能、支撑在园区、机制是保障”的总体思路,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的动力之本、活力之源,进一步鲜明“专业、精准、效率”的导向,加快推进产业功能区管理营运体制机制创新突破。

    根据产业功能区发展需要,双流区此前单独设立产业功能区管委会,统筹负责芯谷的建设发展。然而,在规划、用地、建设、环保、项目投资等方面,双流区相关部门管理权难以精准下放,功能区也不能有效承接。

    如何整合机构统筹调配资源?双流区结合发展实际,按照“主体局办公合署功能区、职能局机构派驻功能区、事项局服务延伸功能区”架构,创新实施“局区合一”体制机制改革,将区发展和改革局、区新经济和科技局、区航空经济局等主管产业发展的“主体局”分别与各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合署办公,通过“主体局”与产业功能区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班子成员交叉使用、部室统筹设置等方式,把“两套班子、两套人马”整合成“一套班子、一套人马”。

    与此同时,双流区把区行政审批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建交通局、生态环境局等与产业功能区发展要素保障紧密相关的区级部门作为职能局,通过设立园区服务机构,实现核心职能下沉功能区;区文体旅游局、国资金融局、人社局、教育局等部门作为事项局,通过设立投资促进机构,实现涉企服务职能延伸功能区。

    改革带来的便利直观可见。房子的外形、色彩、标高有什么要求,大门怎么开,道路怎么建,水电气的接点在哪,申报手续怎么开始……吴晓燕带着团队来到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开了一场40分钟的交流会,有关新基地建设设计问题,都得到了一一解答。

    再下“深水” 区域试点“局区镇合一”

    双流区“局区合一”探索再下“深水”,在区域试点“局区镇合一”,进一步整合政府职能部门、产业功能区管委会、驻地镇街政府部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一盘棋”。

    在双流区与成都高新区共建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很多工人就租住在该产业功能区所在的双流区永安镇凤凰家园小区,但春节后复工,他们刚开始却进不了自己的家门。

    “员工在企业、工厂登记了健康信息,但是在社区没有登记,社区就不让进。”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管委会副主任、永安镇党委书记朱光春说,了解这一情况后,他迅速安排,实现了员工复工信息与驻地社会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这样,员工复工就不用再重复登记“两头跑”了。

    迅速打通信息壁垒,得益于“局区镇合一”试点。“我既是双流区临空服务业管委会主任、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管委会副主任,又是永安镇党委书记,‘三合一’‘一肩挑’能够纵向横向统筹资源,协调推进园区项目建设、驻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利益诉求满足,啃下硬骨头。”朱光春说。

    “局区镇”融合后,通过充分授权,封闭运行,双流区把相关行政审批权限,全部授权给临空服务业管委会,由临空服务业管委会对天府国际生物城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办理。同时,把产业功能区负责的社会管理职能下放给乡镇,为产业功能区减负。

    随着“局区合一”的不断深化,目前双流区4个职能局已派出了25名园区服务科人员,进驻产业功能区管委会,直接面对面与企业沟通,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局区合一”改革不仅让部门的工作、服务走到基层一线,同时在改革过程中,打破了以往行政机关机构布局的限制,紧扣产业功能区需要,统筹设置部室,依职责和工作流程设置“首席+专员”岗位,让不同身份的干部都有机会、有平台,在同一个干事创业的舞台上共同竞技,大家的比拼意识、干事创业激情更高。

    持续推进 改革创新之花美丽绽放

    “局区合一”是双流改革创新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四川传统强县,一直以来,双流不断持续改革创新,尤其作为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推进改革创新。

    今年4月,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迎来三周岁生日。其中,占地34.01平方公里的四川自贸区成都天府新区片区双流区块,涵盖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和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三大功能板块,是四川自贸区面积范围最广阔的核心区域。

    三年来,凭借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不靠海,不沿边”的双流区块这个四川自贸区里的“大块头”,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创新之花”:高质量完成涉及双流的145条、287项改革试验任务,累计形成特色创新案例87个,在全国全省全市有重要影响案例20余个。

    双流始终聚焦空港城市特征、航空产业特色和企业需求痛点,推进改革试验,涌现出了众多具有特色的改革经验、创新亮点。首创“四个转变”政务改革获国务院自贸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肯定,在全国复制推广;成功攻克“租赁飞机不能实际入保税区、综保区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引进设立SPV公司”三大难题,落地飞机(空客A330)租赁全省首单,填补了四川飞机租赁空白;率先在全国获批“境内外保税维修试点”,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力推“综保区保税维修批区域”重大改革,推动航空维修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文鱼“两段准入”通关监管模式获商务部肯定,并进入海关总署最后一道筛选程序,有望纳入全国复制推广;设立全国首个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在全国率先实施“跨境空铁联运”一单制改革。“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在全省复制推广,环川大校院企地合作新机制在成都市复制推广。

    在自贸区的带动下,双流区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201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2亿元,增长8.8%,规模接近千亿台阶,增速迈入成都市中心城区前3位。中国百强区综合实力排名升至第32位,获评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区等荣誉。

    “不靠海,不沿边,走向世界靠蓝天”。回顾过去,双流这块具有改革精神的大地,探索出许多经验和创新亮点;展望未来,伴随“中国航空经济之都”的崛起,它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蓝天,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创新体制机制 “局区合一”助力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建设提速

  • 2020年05月14日 07时2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双流区凤翔湖公园。


    双流国际机场航站楼。


    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天府新区片区双流区块。

       

    近日,压在加德纳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相里麒心头的“大石头”落地了!

    作为一家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企业,加德纳公司2017年落户双流西航港经济开发区,原计划2020年5月份迎接空客国际工业链认证。“原本需要6个月办理完成的土地证、不动产证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办下来了,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相里麒由衷为双流的高效服务点赞。

    而这份高效来自于成都市双流区推行的一项体制机制改革——“局区合一”,即着眼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按照服务企业发展的紧密程度,将涉企部门划分为“主体局、职能局、事项局”,分层次下沉力量和事权到功能区,形成“局区合一”的工作模式,建立起“企业呼叫、园区响应、部门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让企业有事“就近办、一次办”,加快推进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建设。

    整合机构 为产业功能区赋能

    “没有想到,这么多的事情,这么快就搞定了。”说起前段时间的一场设计交流会,四川成都派斯光学有限公司的吴晓燕依然记忆犹新。

    去年,吴晓燕开始负责新基地项目建设。公司跟双流区政府签订协议,投资5.2亿元建设新基地,落在芯谷产业功能区。

    然而,基地建设涉及很多专业事项,“面对标高、航空限高,我是一头雾水。”吴晓燕在不同部门间来回跑了很多趟。由于不清楚办事流程,她一次次到管委会咨询,“工作人员态度特别好,但只能当信息的‘二传手’。”

    芯谷产业功能区是成都统筹布局建设的66个产业功能区之一,位于双流辖区内。

    2017年以来,成都市以产业生态圈为引领,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提出“核心在产业、关键在功能、支撑在园区、机制是保障”的总体思路,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的动力之本、活力之源,进一步鲜明“专业、精准、效率”的导向,加快推进产业功能区管理营运体制机制创新突破。

    根据产业功能区发展需要,双流区此前单独设立产业功能区管委会,统筹负责芯谷的建设发展。然而,在规划、用地、建设、环保、项目投资等方面,双流区相关部门管理权难以精准下放,功能区也不能有效承接。

    如何整合机构统筹调配资源?双流区结合发展实际,按照“主体局办公合署功能区、职能局机构派驻功能区、事项局服务延伸功能区”架构,创新实施“局区合一”体制机制改革,将区发展和改革局、区新经济和科技局、区航空经济局等主管产业发展的“主体局”分别与各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合署办公,通过“主体局”与产业功能区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班子成员交叉使用、部室统筹设置等方式,把“两套班子、两套人马”整合成“一套班子、一套人马”。

    与此同时,双流区把区行政审批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建交通局、生态环境局等与产业功能区发展要素保障紧密相关的区级部门作为职能局,通过设立园区服务机构,实现核心职能下沉功能区;区文体旅游局、国资金融局、人社局、教育局等部门作为事项局,通过设立投资促进机构,实现涉企服务职能延伸功能区。

    改革带来的便利直观可见。房子的外形、色彩、标高有什么要求,大门怎么开,道路怎么建,水电气的接点在哪,申报手续怎么开始……吴晓燕带着团队来到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开了一场40分钟的交流会,有关新基地建设设计问题,都得到了一一解答。

    再下“深水” 区域试点“局区镇合一”

    双流区“局区合一”探索再下“深水”,在区域试点“局区镇合一”,进一步整合政府职能部门、产业功能区管委会、驻地镇街政府部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一盘棋”。

    在双流区与成都高新区共建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很多工人就租住在该产业功能区所在的双流区永安镇凤凰家园小区,但春节后复工,他们刚开始却进不了自己的家门。

    “员工在企业、工厂登记了健康信息,但是在社区没有登记,社区就不让进。”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管委会副主任、永安镇党委书记朱光春说,了解这一情况后,他迅速安排,实现了员工复工信息与驻地社会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这样,员工复工就不用再重复登记“两头跑”了。

    迅速打通信息壁垒,得益于“局区镇合一”试点。“我既是双流区临空服务业管委会主任、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管委会副主任,又是永安镇党委书记,‘三合一’‘一肩挑’能够纵向横向统筹资源,协调推进园区项目建设、驻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利益诉求满足,啃下硬骨头。”朱光春说。

    “局区镇”融合后,通过充分授权,封闭运行,双流区把相关行政审批权限,全部授权给临空服务业管委会,由临空服务业管委会对天府国际生物城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办理。同时,把产业功能区负责的社会管理职能下放给乡镇,为产业功能区减负。

    随着“局区合一”的不断深化,目前双流区4个职能局已派出了25名园区服务科人员,进驻产业功能区管委会,直接面对面与企业沟通,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局区合一”改革不仅让部门的工作、服务走到基层一线,同时在改革过程中,打破了以往行政机关机构布局的限制,紧扣产业功能区需要,统筹设置部室,依职责和工作流程设置“首席+专员”岗位,让不同身份的干部都有机会、有平台,在同一个干事创业的舞台上共同竞技,大家的比拼意识、干事创业激情更高。

    持续推进 改革创新之花美丽绽放

    “局区合一”是双流改革创新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四川传统强县,一直以来,双流不断持续改革创新,尤其作为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推进改革创新。

    今年4月,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迎来三周岁生日。其中,占地34.01平方公里的四川自贸区成都天府新区片区双流区块,涵盖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和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三大功能板块,是四川自贸区面积范围最广阔的核心区域。

    三年来,凭借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不靠海,不沿边”的双流区块这个四川自贸区里的“大块头”,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创新之花”:高质量完成涉及双流的145条、287项改革试验任务,累计形成特色创新案例87个,在全国全省全市有重要影响案例20余个。

    双流始终聚焦空港城市特征、航空产业特色和企业需求痛点,推进改革试验,涌现出了众多具有特色的改革经验、创新亮点。首创“四个转变”政务改革获国务院自贸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肯定,在全国复制推广;成功攻克“租赁飞机不能实际入保税区、综保区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引进设立SPV公司”三大难题,落地飞机(空客A330)租赁全省首单,填补了四川飞机租赁空白;率先在全国获批“境内外保税维修试点”,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力推“综保区保税维修批区域”重大改革,推动航空维修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文鱼“两段准入”通关监管模式获商务部肯定,并进入海关总署最后一道筛选程序,有望纳入全国复制推广;设立全国首个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在全国率先实施“跨境空铁联运”一单制改革。“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在全省复制推广,环川大校院企地合作新机制在成都市复制推广。

    在自贸区的带动下,双流区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201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2亿元,增长8.8%,规模接近千亿台阶,增速迈入成都市中心城区前3位。中国百强区综合实力排名升至第32位,获评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区等荣誉。

    “不靠海,不沿边,走向世界靠蓝天”。回顾过去,双流这块具有改革精神的大地,探索出许多经验和创新亮点;展望未来,伴随“中国航空经济之都”的崛起,它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蓝天,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