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记者探访双流国际机场防疫一线——
不漏一处一人 守好四川“空中门户”

  • 2020年04月06日 07时4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在进出港人流密集区域设置多个测温点,配置12台红外测温仪和100余支手持额温枪

    ●随着境外疫情加重,对于国际(地区)进港航班和有入境中转抵蓉旅客的国内航班,机场又设置专用机位、摆渡车辆、旅客通道等,实现与其他乘客100%有效分离

    ●在双流国际机场,每天都有人背着喷洒药箱在机场各处走动。候机楼里,新风机组全力运转,天窗每天开启4次。数千名员工和志愿者共同守护着机场近50万平方米的广阔区域

    4月3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由于仍在疫情防控期间,机场平均日航班量跌至往年的一半,但即便如此,也连续10余天在全国各大机场保持第一。

    作为全省唯一航空入境口岸,双流国际机场如何守好四川“空中门户”?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测温

    筛查每一名进出港旅客

    当天下午6时许,T2航站楼25号行李转盘附近的体温检测点,完成工作交接的王冬梅终于能坐下来休息。作为机场医救中心职工,值班一整天下来,她的声音已有些嘶哑。

    1月21日,双流国际机场开始对武汉进港航班旅客实施体温检测;1月24日,检测范围扩至所有进港旅客;仅1天后,范围扩至所有进出港旅客。王冬梅也和同事们进入了“无休”模式。

    在进出港人流密集区域,机场设置了多个测温点,配置12台红外测温仪和100余支手持额温枪。随着境外疫情加重,对于国际(地区)进港航班和有入境中转抵蓉旅客的国内航班,机场又设置了专用的机位、摆渡车辆、旅客通道等,实现与其他乘客100%有效分离。对于可能存在风险的国内航班,医救中心则会进行登机排查。

    刚开始几天,王冬梅忙得团团转。“经常有几个航班同时到达,要不断重复提醒旅客排成一列,同时注意仪器是否提示异常。”王冬梅说,相比体温检测点,登机排查更累、更难。她的同事李雪曾一天出诊50余次,防护服一穿就是好几个小时。

    好在不断有志愿者前来支援。1月24日以来,超过300名机场党团员志愿者活跃在防疫一线,成为守卫“空中门户”的补充力量。截至3月29日,他们共为超过146万人次的进港旅客检测了体温,保障进港航班超1.7万架次。

    消毒

    风险路径上不间断作业

    背着20多公斤的喷洒药箱来回走动,李旗林显得毫不费力。身为空港建设公司有害生物防治服务质量监督员的他,平时主要负责“四害”防治。1月21日凌晨,李旗林所在团队8人接到通知,因防护、消毒经验更足,由他们负责重点区域消毒工作,包括国内远机位到达旅客通道和发热旅客滞留点及其行经路线。

    刚开始的几天,航班数量还未明显回落,旅客依然很多。从早上8点到次日凌晨3点最后一趟航班结束,李旗林都要不停进行消毒作业。“时间久了,闻到消毒水味都不觉得刺鼻了。”

    3月中下旬开始,机场的国际(地区)进港区域和国内航班境外旅居史旅客排查移交点变为重点消毒区域。从旅客落地乘坐的摆渡车到途经的专用通道、专用休息待检区域等,都需要李旗林和同事们进行消毒。“工作量没有减少,难度还增加了。”李旗林说,由于直接接触发热旅客的几率增加,现在他们需要穿上专门的隔离服。

    T1航站楼、T2航站楼、卫星厅、重点通道……在双流国际机场,每天都有人背着喷洒药箱在机场各处走动。候机楼里,新风机组全力运转,天窗每天开启4次。数千名员工和志愿者共同守护着机场近50万平方米的广阔区域。

    群防

    兜里随时揣着备用口罩

    “往前走,一百米就能到。”T1航站楼B区安检处,安检员郭鲁悦正为旅客作指引。除了维护待检区的秩序,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就是及时发现工作区域内需要帮助的旅客。疫情以来,他又多了一个关注点:口罩。

    疫情防控期间,机场一线员工几乎都遇到过旅客因各种原因未佩戴口罩的情况。

    郭鲁悦回忆,有一次,他在待检区发现一位排队老人未佩戴口罩,立即上前询问。得知老人不会网购,药店也买不到口罩。郭鲁悦便把自己的两个备用口罩让出,并联系其他班组成员,又为老人凑了5只口罩,送到他手中。

    同样,在进行日常巡视的候机楼管理中心员工郭磊,兜里也随时揣着几只口罩,以备不时之需。“几乎所有部门的同事都这样做,口罩是自己省下来的,或找亲戚朋友支援的。”郭磊说,大家都在千方百计为机场防疫做力所能及之事。(记者 蒲香琳 王眉灵)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记者探访双流国际机场防疫一线——
    不漏一处一人 守好四川“空中门户”

  • 2020年04月06日 07时4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在进出港人流密集区域设置多个测温点,配置12台红外测温仪和100余支手持额温枪

    ●随着境外疫情加重,对于国际(地区)进港航班和有入境中转抵蓉旅客的国内航班,机场又设置专用机位、摆渡车辆、旅客通道等,实现与其他乘客100%有效分离

    ●在双流国际机场,每天都有人背着喷洒药箱在机场各处走动。候机楼里,新风机组全力运转,天窗每天开启4次。数千名员工和志愿者共同守护着机场近50万平方米的广阔区域

    4月3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由于仍在疫情防控期间,机场平均日航班量跌至往年的一半,但即便如此,也连续10余天在全国各大机场保持第一。

    作为全省唯一航空入境口岸,双流国际机场如何守好四川“空中门户”?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测温

    筛查每一名进出港旅客

    当天下午6时许,T2航站楼25号行李转盘附近的体温检测点,完成工作交接的王冬梅终于能坐下来休息。作为机场医救中心职工,值班一整天下来,她的声音已有些嘶哑。

    1月21日,双流国际机场开始对武汉进港航班旅客实施体温检测;1月24日,检测范围扩至所有进港旅客;仅1天后,范围扩至所有进出港旅客。王冬梅也和同事们进入了“无休”模式。

    在进出港人流密集区域,机场设置了多个测温点,配置12台红外测温仪和100余支手持额温枪。随着境外疫情加重,对于国际(地区)进港航班和有入境中转抵蓉旅客的国内航班,机场又设置了专用的机位、摆渡车辆、旅客通道等,实现与其他乘客100%有效分离。对于可能存在风险的国内航班,医救中心则会进行登机排查。

    刚开始几天,王冬梅忙得团团转。“经常有几个航班同时到达,要不断重复提醒旅客排成一列,同时注意仪器是否提示异常。”王冬梅说,相比体温检测点,登机排查更累、更难。她的同事李雪曾一天出诊50余次,防护服一穿就是好几个小时。

    好在不断有志愿者前来支援。1月24日以来,超过300名机场党团员志愿者活跃在防疫一线,成为守卫“空中门户”的补充力量。截至3月29日,他们共为超过146万人次的进港旅客检测了体温,保障进港航班超1.7万架次。

    消毒

    风险路径上不间断作业

    背着20多公斤的喷洒药箱来回走动,李旗林显得毫不费力。身为空港建设公司有害生物防治服务质量监督员的他,平时主要负责“四害”防治。1月21日凌晨,李旗林所在团队8人接到通知,因防护、消毒经验更足,由他们负责重点区域消毒工作,包括国内远机位到达旅客通道和发热旅客滞留点及其行经路线。

    刚开始的几天,航班数量还未明显回落,旅客依然很多。从早上8点到次日凌晨3点最后一趟航班结束,李旗林都要不停进行消毒作业。“时间久了,闻到消毒水味都不觉得刺鼻了。”

    3月中下旬开始,机场的国际(地区)进港区域和国内航班境外旅居史旅客排查移交点变为重点消毒区域。从旅客落地乘坐的摆渡车到途经的专用通道、专用休息待检区域等,都需要李旗林和同事们进行消毒。“工作量没有减少,难度还增加了。”李旗林说,由于直接接触发热旅客的几率增加,现在他们需要穿上专门的隔离服。

    T1航站楼、T2航站楼、卫星厅、重点通道……在双流国际机场,每天都有人背着喷洒药箱在机场各处走动。候机楼里,新风机组全力运转,天窗每天开启4次。数千名员工和志愿者共同守护着机场近50万平方米的广阔区域。

    群防

    兜里随时揣着备用口罩

    “往前走,一百米就能到。”T1航站楼B区安检处,安检员郭鲁悦正为旅客作指引。除了维护待检区的秩序,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就是及时发现工作区域内需要帮助的旅客。疫情以来,他又多了一个关注点:口罩。

    疫情防控期间,机场一线员工几乎都遇到过旅客因各种原因未佩戴口罩的情况。

    郭鲁悦回忆,有一次,他在待检区发现一位排队老人未佩戴口罩,立即上前询问。得知老人不会网购,药店也买不到口罩。郭鲁悦便把自己的两个备用口罩让出,并联系其他班组成员,又为老人凑了5只口罩,送到他手中。

    同样,在进行日常巡视的候机楼管理中心员工郭磊,兜里也随时揣着几只口罩,以备不时之需。“几乎所有部门的同事都这样做,口罩是自己省下来的,或找亲戚朋友支援的。”郭磊说,大家都在千方百计为机场防疫做力所能及之事。(记者 蒲香琳 王眉灵)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