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9

成都成为国内轨道交通“第四城”

  • 2020年12月19日 08时1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12月18日,正在运行的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12月18日,成都轨道交通9号线车厢内的乘客。记者 杨树 摄

    “盼了好久。”12月18日上午,家住成都建设北路的王毅坐上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前往郫都区看望父母和孩子。出门步行不到5分钟就是地铁站,中途无需换乘,“和家人的距离似乎更近了。”

    当天,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一二三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18号线三岔站(不含)至天府机场北站段五条线路同步开通初期运营。

    从2005年成都地铁首条线路1号线开工建设,到如今线网里程达558公里,轨道交通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成为引领成都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五线齐开后,成都轨道交通线路将发生哪些改变?线路规划与站点选择有哪些特点?将给城市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看线路

    持续优化轨道交通线网

    随着新线开通,成都轨道交通网络更高效密集:以天府广场为中心,在环线7号线范围以内,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8号线等多条线路交织成网;向外,轨道交通线路延伸向城市的各个方向,有9号线、10号线、17号线、18号线以及有轨电车蓉2号线。

    记者从成都轨道交通集团获悉,截至今年11月,成都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累计突破60亿乘次,单日地铁最高客运量达555.25万乘次。

    在成都轨道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文华看来,这张交通网络的意义不仅在于便捷,更重要的是改变城市交通结构。

    为破解交通拥堵等问题,成都提出中心城区机动化出行占全方式出行的70%、公交出行占机动化出行的70%、轨道交通出行占公交出行的80%的交通结构目标。“目前,成都轨道交通的公交出行分担率已超过50%。”王文华透露,但离80%仍有差距。

    新开的五条线路就是要补差距。新开线的站点图上,东至龙潭寺、西至郫都主城区、南至中和老城,绝大部分此前人群密集但不通地铁的点位都已覆盖。

    6号线从郫都主城区出发,贯穿成华区建设路,再到中和老城与天府中央商务区,串联起郊区、老城、新区与城乡接合区。8号线串联了双楠、攀成钢、四川大学两个校区与理工大学等,填补了航空港、龙潭寺两处地铁空白区域;9号线全程13座车站中8座是换乘站;17号线连接温江、双流与武侯,进一步密切成都市内各区的交通联系;18号线直通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五线齐开后,成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558公里,意味着成都平均每万人拥有0.35公里地铁。

    看速度

    建设规模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

    近日,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副董事长朱俊平睡得踏实了。他主要负责地铁建设工作,“2015年成都提出轨道交通加速成网,项目建设要高效又要安全,每天都高度紧张,现在顺利开通了才敢舒一口气。”

    在成都修地铁是个艰苦活。施工工艺复杂、管线迁改耗时长、密集人口区地下施工、富水砂卵石地层盾构掘进安全风险高工效低……每一个都是“拦路虎”。

    轨道交通建设强度及建设规模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连续8条线路以最高标准通过专家评审后开通。新线开通后,成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一次性新增160公里,成为国内轨道交通“第四城”。

    这是如何做到的?朱俊平想起了一次冒险。成都是冲击形成的平原,地下有40多米深的富水砂卵石,给盾构机作业带来极大困难。“高富水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是世界性技术难题,一开始,盾构机刀头严重磨损,隧道挖掘月均进度只有50米。”朱俊平急白了头。

    必须换刀。要在盾构机基础上重新排布刀头,又要配合掘进效率,成都地铁建设者决定在地下“带压换刀”。由于内外压力不同,在带压环境中进仓换刀,施工人员面临巨大危险。“一开始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只能慢慢摸索。”朱俊平说。

    中国铁建昆仑集团成都地铁6号线一二期工程指挥长闫利鹏说,项目建设共有512项重大和特大危险源,“平均不到2天就会有1项重大或特大危险源被攻克。”

    胆大心细、敢冒风险、不断积累,到现在,成都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地下盾构技术已经很成熟。17号线一期、18号线一二期设计时速140公里,两条线路盾构区间均采用开挖直径8.6米的大直径盾构机,是中西部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开挖直径最大的盾构机,最高月掘进达到452.5米,是最初的9倍多。

    高峰时期,成都轨道交通在建工点达480余个,同时掘进盾构170余台,现场参建人员5万余人。根据《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成都还有8个轨道交通项目,“已经在建的有178公里,我们会积极稳妥推进。”朱俊平说。

    看发展

    把轨道交通跟城市发展紧密结合

    “我们去东京一家公司,对方告诉我们,公司2000多人上班,只有两个人是开车通勤。”王文华说,轨道交通线的延伸,引领着人的流动与汇聚,将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变化。

    成都在交通体系规划中提出“三铁融合”,构建国铁干线、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相互融合、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便捷换乘的综合轨道交通运输体系。“这是非常领先的设计理念。”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宝明评价。

    韩宝明认为,把轨道交通跟城市发展紧密结合,可为城市的功能优化提供更加有利的平台。“城市越大、人口越多、车辆保有量越高,往往就需要更宽的路,占用地面资源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开发强度。”韩宝明说,大力发展地下交通,为城市地面空间利用“留白”,对城市来说意义重大。

    这也需要更加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思路。放眼全球,成都对标东京,提出以TOD综合开发改变城市形态,“和其他城市不同,成都将TOD综合开发作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抓手,并将其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王文华透露,未来,成都将对轨道交通远期线网规划的700多个站点、75个车辆基地进行统筹开发,结合站点情况布局不同功能,打造出各具特色的TOD项目。

    此外,成都还提出轨道交通要服务产业功能区建设,持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十四五”期间,成都轨道交通将力争覆盖绝大多数产业功能区,以更高的通行效率,让优势产业快速集聚,城市分工更细。(记者 程文雯)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成都成为国内轨道交通“第四城”

  • 2020年12月19日 08时1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12月18日,正在运行的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12月18日,成都轨道交通9号线车厢内的乘客。记者 杨树 摄

    “盼了好久。”12月18日上午,家住成都建设北路的王毅坐上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前往郫都区看望父母和孩子。出门步行不到5分钟就是地铁站,中途无需换乘,“和家人的距离似乎更近了。”

    当天,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一二三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18号线三岔站(不含)至天府机场北站段五条线路同步开通初期运营。

    从2005年成都地铁首条线路1号线开工建设,到如今线网里程达558公里,轨道交通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成为引领成都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五线齐开后,成都轨道交通线路将发生哪些改变?线路规划与站点选择有哪些特点?将给城市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看线路

    持续优化轨道交通线网

    随着新线开通,成都轨道交通网络更高效密集:以天府广场为中心,在环线7号线范围以内,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8号线等多条线路交织成网;向外,轨道交通线路延伸向城市的各个方向,有9号线、10号线、17号线、18号线以及有轨电车蓉2号线。

    记者从成都轨道交通集团获悉,截至今年11月,成都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累计突破60亿乘次,单日地铁最高客运量达555.25万乘次。

    在成都轨道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文华看来,这张交通网络的意义不仅在于便捷,更重要的是改变城市交通结构。

    为破解交通拥堵等问题,成都提出中心城区机动化出行占全方式出行的70%、公交出行占机动化出行的70%、轨道交通出行占公交出行的80%的交通结构目标。“目前,成都轨道交通的公交出行分担率已超过50%。”王文华透露,但离80%仍有差距。

    新开的五条线路就是要补差距。新开线的站点图上,东至龙潭寺、西至郫都主城区、南至中和老城,绝大部分此前人群密集但不通地铁的点位都已覆盖。

    6号线从郫都主城区出发,贯穿成华区建设路,再到中和老城与天府中央商务区,串联起郊区、老城、新区与城乡接合区。8号线串联了双楠、攀成钢、四川大学两个校区与理工大学等,填补了航空港、龙潭寺两处地铁空白区域;9号线全程13座车站中8座是换乘站;17号线连接温江、双流与武侯,进一步密切成都市内各区的交通联系;18号线直通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五线齐开后,成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558公里,意味着成都平均每万人拥有0.35公里地铁。

    看速度

    建设规模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

    近日,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副董事长朱俊平睡得踏实了。他主要负责地铁建设工作,“2015年成都提出轨道交通加速成网,项目建设要高效又要安全,每天都高度紧张,现在顺利开通了才敢舒一口气。”

    在成都修地铁是个艰苦活。施工工艺复杂、管线迁改耗时长、密集人口区地下施工、富水砂卵石地层盾构掘进安全风险高工效低……每一个都是“拦路虎”。

    轨道交通建设强度及建设规模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连续8条线路以最高标准通过专家评审后开通。新线开通后,成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一次性新增160公里,成为国内轨道交通“第四城”。

    这是如何做到的?朱俊平想起了一次冒险。成都是冲击形成的平原,地下有40多米深的富水砂卵石,给盾构机作业带来极大困难。“高富水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是世界性技术难题,一开始,盾构机刀头严重磨损,隧道挖掘月均进度只有50米。”朱俊平急白了头。

    必须换刀。要在盾构机基础上重新排布刀头,又要配合掘进效率,成都地铁建设者决定在地下“带压换刀”。由于内外压力不同,在带压环境中进仓换刀,施工人员面临巨大危险。“一开始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只能慢慢摸索。”朱俊平说。

    中国铁建昆仑集团成都地铁6号线一二期工程指挥长闫利鹏说,项目建设共有512项重大和特大危险源,“平均不到2天就会有1项重大或特大危险源被攻克。”

    胆大心细、敢冒风险、不断积累,到现在,成都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地下盾构技术已经很成熟。17号线一期、18号线一二期设计时速140公里,两条线路盾构区间均采用开挖直径8.6米的大直径盾构机,是中西部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开挖直径最大的盾构机,最高月掘进达到452.5米,是最初的9倍多。

    高峰时期,成都轨道交通在建工点达480余个,同时掘进盾构170余台,现场参建人员5万余人。根据《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成都还有8个轨道交通项目,“已经在建的有178公里,我们会积极稳妥推进。”朱俊平说。

    看发展

    把轨道交通跟城市发展紧密结合

    “我们去东京一家公司,对方告诉我们,公司2000多人上班,只有两个人是开车通勤。”王文华说,轨道交通线的延伸,引领着人的流动与汇聚,将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变化。

    成都在交通体系规划中提出“三铁融合”,构建国铁干线、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相互融合、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便捷换乘的综合轨道交通运输体系。“这是非常领先的设计理念。”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宝明评价。

    韩宝明认为,把轨道交通跟城市发展紧密结合,可为城市的功能优化提供更加有利的平台。“城市越大、人口越多、车辆保有量越高,往往就需要更宽的路,占用地面资源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开发强度。”韩宝明说,大力发展地下交通,为城市地面空间利用“留白”,对城市来说意义重大。

    这也需要更加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思路。放眼全球,成都对标东京,提出以TOD综合开发改变城市形态,“和其他城市不同,成都将TOD综合开发作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抓手,并将其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王文华透露,未来,成都将对轨道交通远期线网规划的700多个站点、75个车辆基地进行统筹开发,结合站点情况布局不同功能,打造出各具特色的TOD项目。

    此外,成都还提出轨道交通要服务产业功能区建设,持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十四五”期间,成都轨道交通将力争覆盖绝大多数产业功能区,以更高的通行效率,让优势产业快速集聚,城市分工更细。(记者 程文雯)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