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飞机起飞,四川航空产业如何“一起飞”?
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稳稳落地,一个“万亿产业”悄然起飞。
570架,是中国商用飞机责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公布的C919订单数。此前,多家飞机制造巨头发布预测,未来20年单通道飞机市场空间约为8500亿美元,考虑维护升级的费用,总的空间将达到1.5万亿美元。而C919成功进入市场后,总销量有望达到2000架次左右,将开启一个规模达万亿元的产业规模。
“首飞了,离量产又进了一步。”见证首飞时刻,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利想得更多的,却是如何在未来的“万亿产业”中多分一杯羹。他的想法,也正是四川所谋划。如何让四川航空产业跟着国产大飞机“一起飞”?从政府到企业,早已行动布局。
追、赶、超,更多“四川造”与国际接轨
“当务之急,不是突破、超越,而是融入。”在曾利看来,国产大飞机作为市场后来者,奋起直追,主动融入国际航空产业是正确姿态。凭借C919,四川已抢得先机。
无论电科航电参与的通信导航系统、机舱娱乐系统,还是九洲参与的客舱核心系统等,合作方中,都不乏国际巨头身影。“和顶尖高手一起玩儿,水平才会突飞猛进。”曾利表示,以合作为支撑,中国自己的航电系统设计能力正在快速形成。近期即将首飞的国产水陆两栖飞机AG600上,很多航电设备、产品就已是全自主设计、制造、取证。
“很多技术我们是有的,但成熟性、商业性差一些,需要集成磨合。”在他看来,飞机和家电、汽车一样,国产化都需要经过参与、合作、自主研发,逐步吃透核心科技的一个过程,只是飞机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目前,通过与成熟外企合作、授权等方式,一些成熟的技术在共享,一些新形成的技术则是共同所有。而这种方式也为合作新品“走出去”,创造了先天优势。
更高、更深的合作,也在四川和央企之间展开。国产大飞机C919的许多最重要部件来自欧美企业,航空电子设备和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被看作是国产化下一步的关键,四川布局已经开始。
去年,承担打造航空“中国心”的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成立近半月,四川就火速与其签下合作协议,相约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的航空发动机研制基地。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建国表示,目前,公司已在四川建立了研发单位、生产企业和实验基地。四川在国家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两个重大专项中都承担了十分重要的研发、生产任务。
“航空产业带动辐射力强,以C919机头为例,仅机械加工领域,就带动了周边20余家企业参与配套。”中航成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唐建中说,商用大飞机产业将拉动航空发动机、高精数控、航电设备、冶金、新材料等上下游产业发展,经济拉动作用将十分明显。而四川航空产业基础优势明显,是全国四大军民用飞机研制基地之一,航空发动机三大研制基地之一,拥有100多家涉及航空与燃机产业的科研院所、制造企业和试验研究基地等。深度参与C919等国产飞机项目,四川航空产业未来还将“脱胎换骨”全面升级。
造、修、租,全方位布局拉长航空产业链
C919首飞,国际航空市场“ABC”(A320、Boeing737、C919)的竞争格局将慢慢开启。而市场竞争,却早已覆盖到制造、维修、租赁等全产业链。
“飞机寿命一般在25年左右,而C919预计要达到2000架销售规模,未来维修、备件市场很大。”曾利表示,同样是与美国克罗韦尔柯林斯公司合作,一个基于C919、ARJ21等机型的航电设备维修基地正在打造。“两套维修检测设备正在量身定制之中,预计明年6月前,所有维修能力就能形成。”在C919量产之前,,将先进行ARJ21、新舟600的维修工作,未来前景将十分可观。“投入主要在前期,后期每年收入将逐步增加,高峰期年规模将达1亿美元左右。”
对于航空维修,四川的目光不只局限在国产领域。不久前,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获得商务部审批,将在成都双流综合保税区内开展境外飞机发动机维修业务项目。这家由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FM国际公司(法国斯奈克玛公司和美国GE集团共同成立)出资成立的公司,全面建成后,年维修能力达600台,将成为亚洲最大、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
飞机租赁,也是产业链中可期的一环。飞机租赁商通常成批购买飞机,然后将这些飞机一次性租赁给世界航空公司长达数年,而航空公司往往在没有财力购买飞机或希望舰队计划更具弹性时会考虑租赁飞机。与股票、债券市场等传统投资渠道,飞机租赁能产生相对可预测的现金流和稳定的回报。在C919的23家订单客户中,就有大量租赁商。其中,平安金融租赁订单数最大,为50架,其他还有农银租赁、工银租赁、中信金融租赁等。
目前,四川发展全资子公司四川发展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已与渣打银行合作,在全球航空租赁“核心区”爱尔兰都柏林合资设立国际航空租赁公司。“‘走出去’融入国际市场,才能将更多好经验、好做法‘引进来’生根发芽。”在航空租赁刚刚起步的国内,四川也站到了前列。 (记者 朱雪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