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创新改革试验21条“四川经验”是如何诞生的?
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不到两年
21条“四川经验”是如何诞生的?
改革试验一年多后,四川出炉了第一批成果——21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
它们有何特点?如何探索形成的?又将如何在省内推广?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
看成绩:
“四川经验”闪耀全国
21条经验,是“优中选优”的结果。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我省总结形成了超过60条储备经验。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1条经验是在此基础上筛选而成的,大多首创于基层,也有部分来源于行业主管部门。筛选标准有三:经验成果的普适性、转化的影响力和推广的可操作性。
看领域,21条经验中约四分之一(5条)涉及军民融合发展,是经验涉及数量最多的领域。其余16条经验分散在科技成果转化、财税金融创新、知识产权管理改革、人才引进和培养、政府管理创新5个方面。
看质量,21条经验中有8条有望在全国推广。这8条经验分别是:地方与科研院所大型国防科研资源跨军民、跨行业、跨地区开放共享模式;军民两用技术联盟股权合作新机制;军工企业带动民口企业“小核心、大协作”机制;以核心企业带动为特点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新模式;国地税联合办税;专利权质押融资新模式;“平台化、市场化”运营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科技创新券模式。
据介绍,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适用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等经验,虽未被纳入上述“名单”,但也获得国家部委认可并已在全国铺开试点。
看过程: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
一个细节值得玩味:21条经验中,有5条既不属于国务院授权的30项重大改革任务,也不属于《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实施方案》,而是由政府机关、企业等主体在一线实践中为解决相关问题自主探索出来的。
“计划外”的探索之所以能成为经验,源于“基层探索发现、地方归纳总结、专家提炼概括、省和部委确认”的经验总结提炼机制。省全创办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一机制充分发挥了基层能动性和专家智库功能,让新思路、新尝试能迅速得到提炼,成为经验。
“自下而上”的总结,是与“自上而下”的探索相结合的。
我省还创造性编制“9张清单”,明确改革试验的重要内容、期量进度、牵头单位和成果形式,实行挂图作战;同时科学统筹试验布局,在国务院要求依托成德绵地区,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举措的先行先试基础上,自加压力,将试验拓展到天府新区和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各市州也积极对接成德绵先行先试的经验和做法,寻求在当地推广和复制,形成“3+2+N”的试验布局。
看推广:
分三种推广类型
21条经验如何在省内推广?四川的答案是:并非简单复制,而是分出三种推广类型:全省范围复制推广、省内扩大试点、省内学习借鉴。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和不同经验的不同特性有关:全省范围复制推广的10条经验,是经验本身和推广条件都已成熟;省内扩大试点的6条经验,是推广条件、经验效果都还不完全成熟,需进一步试点验证;省内学习借鉴的5条经验,则是因其具有示范意义,但不适合强制推广。
省全创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第一批21条经验基础上,我省还将有更多批次的经验推广,也包括其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取得的相关经验。 (记者 熊筱伟)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