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官方回应凉山“悬崖村庄”:将建一钢筋梯道

  • 2016年05月25日 08时24分
  • 来源: 新京报
  • 【字体:

  • 5月14日,15个孩子走崖壁,爬藤梯,大约用了2个小时,到达“悬崖村”。 (摄影/记者 陈杰)

      解决群众安全出行问题;力求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制定道路开辟和旅游开发规划,带动当地脱贫

      昨日,新京报以《悬崖上的村庄》为题,报道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一事,引起广泛关注。昨晚,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林书成表示:先施工一条钢筋结构梯道,解决群众出行安全问题,接下来马上组织论证彻底解决方案。

      昨晚,昭觉县委相关人员称,当地交通部门此前已有修路计划,正初步实施中,并多次前往阿土勒尔村查看天梯安全情况。“想将道路规划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在修建过程中尽量维持当地自然风貌”。

      昭觉县委书记子克拉革表示,悬崖村此前已纳入县重点工程规划。他说,最近县乡干部和旅游扶贫帮扶单位正密集调研,也外聘了地质学家杨勇对旅游和道路规划进行科学评估,力求在保护好当地宝贵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制定道路开辟和旅游开发规划,带动当地脱贫。

      他说,昨晚县领导已经带领工作组,攀爬天梯进入村子里开展工作。

      据凉山州消息,目前该州已成立工作组,今日将带领施工、设计单位,进入“悬崖村”,应急解决天梯的道路安全问题,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此外,乡村干部和村民称,未发生学生死亡事件,为保障学生安全,乡里和学校都制定了护送方案,通常是村干部带队,和家长到山脚下,按预案带领孩子上山。

      ■专家说法

      建议未来不单纯发展旅游

      地质学家杨勇说,自2005年以来,他和团队考察发现,凉山深处仍隐藏着很多景观,如大峡谷、大裂缝、山顶平台等,有着广袤的原始森林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阿土勒尔村的悬崖由石灰岩、玄武岩、变质岩等构成,建设工程难度太大,一定程度上也会破坏自然景观”。杨勇说。

      此外,凉山州的扶贫空间大、任务重,精准扶贫落地是未来的发展重点。除昭觉县外,比较贫困的几个县都有着高品质的资源,对旅游、康养度假产业有很大作用。

      对于悬崖村庄的未来发展,杨勇建议,不单纯是发展旅游产业,还要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包括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和旅游产品等的发展,让彝族群众参与到旅游当中。此外,集体验、探索、公益、观光于一体,结合生态环境,推动彝族村寨新农村建设。

      ■现场

      村民每周下山赶集一次

      “悬崖村”从东到西长约一公里,宽数百米,东高西低,大概相差200米。

      村庄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爬17条藤梯:有些几乎垂直90度的藤梯里面嵌入钢筋焊接的钢梯,有些则是嵌入粗木桩。往下看就是悬崖,几乎没有任何遮挡。

      村民陈古吉说,藤梯历史悠久,随着风吹雨淋日晒,加上上下攀爬,藤梯会不断损坏,哪儿坏了,就修哪儿。

      村庄分布着数百亩田地和72户人家。房屋是土坯墙体,一部分屋顶是彩钢瓦,一部分是就地取材的木头屋顶。

      村组长俄的长江家的情况相对较好。彩钢瓦屋顶,约40平米的屋内,地面是不怎么平整的土地,一个老式的带烟囱的锅台,两张床之间有个土坑,用来烧水和天冷烤火用。唯一的家具就是靠着一面墙的窄柜子,上面放个20多英寸的廉价液晶电视,也“很少打开看”。

      村民进出村子,平时就是山下藤梯,一般每周下山赶集一次。种植的花椒和核桃丰收时,他们就背到离山脚几公里远的莫红小集镇交易。

      “一些收购商知道我们是悬崖村的,断定我们不会再把东西背回山上,故意压低价格。”村民们说。

      大件物品,村民是不会买的,因为无法上山。大多数赶集,是下山买些日用品,还有生产工具及肥料。

      此外,村里养的牛、羊和猪,都没有办法运到山下交易,所以,都是自产自销。

      村民生病是个麻烦事,年纪大的基本上都靠村里有医术的老人用土方解决。如果年轻人病重,尤其是女人,年轻力壮的男人就把她绑在身上,前后几个人协助背下山进医院治疗。

      焦点1

      孩子为何需下山上学?

      山上面积太小,修建学校不太现实

      阿土勒尔村有15个6至15岁的孩子在山脚下的勒尔小学上学,每次上下山,家长们都会轮流接送。

      孩子们背着书包,里面塞满了书和作业本,分量不轻。他们爬山动作娴熟,在家长的保护下,行动非常有节奏,一旦有掉队的,家长会控制队伍速度。有孩子累了,家长就安排其在相对安全的地方休整。

      “孩子们就读的勒尔小学位于牛觉社,靠近公路,比山上的基础条件要好,起码能保证有水有电”。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皮几体告诉记者,孩子们一个月放两次假,需要家长下山接送。因为吃饭和住宿都在校园,每学期需交300元费用。

      阿皮几体称,政府一直在努力,保证乡里学生都有学上。虽然阿土勒尔村孩子们上学路辛苦些,但除一名生病孩子及一名残障孩子外,都已入学。

      昭觉县委办公室秘书吉克劲松表示,政府部门曾在山上建过学习点,但“山上面积太小,修建学校不现实,只能搬到山下”。

      焦点2

      村民有无整体搬迁可能?

      或失去生活来源,而城内生活成本高

      吉克劲松介绍,若要对村庄进行整体搬迁,首先要说服老乡们离开自己成长、生活的地方,多数人是舍不得的。

      “搬出去可能要失去自己的土地、甚至失去生活来源,村民搬到就近城市,也只能选择劳动型的苦力工作。”吉克劲松称,如若在城内收入不高,则很难面对高额的生活成本,一次性几万元的安置费也无法完全保证他们今后的生活。因此,搬迁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阿皮几体曾考虑过村子搬迁问题,但凉山可耕种土地本来就稀缺,安置的地方很难找,而且,“悬崖村”土地种植条件比较好,弃之可惜。

      阿土勒尔村山上植被茂密,水土适宜,农作物产量高,村民能自给自足,且脱贫并不困难。“山上土壤适合种植青花椒和核桃,产量高、品质好”。吉克劲松说,2007年左右,当地政府想了很多办法,在附近的雷波县和金阳县引进优质的脐橙和花椒苗子,在河谷、公路旁边种植,产量可观。

      温饱基本没有问题,但交通严重限制了村庄的发展。尽管丰产,但农作物输送不出去,全靠人工背下山。吉克劲松表示,同样是青花椒,但悬崖村的村民卖不到好价钱。购买者知道他们不可能再背回山上,“就压价,别人卖100元,可能只给他们三四十块。”

      焦点3

      村里修路究竟难在哪儿?

      地质结构复杂,打通需要五六千万

      吉克劲松称,其他村庄能享受到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阿土勒尔村民无法享受。“以前路不通可规避战争和危险,但现在限制了村庄发展。”

      修路难在哪里?吉克劲松介绍,悬崖村的道路规划最早上溯至上世纪90年代末,但由于缺口资金无法保障,只能把规划放到施工较好的地区。

      此外,当地地质结构复杂,是导致收费高的一项原因。吉克劲松说,崖体结构为玄武岩等,在崖壁上面开凿道路难度很大。同时悬崖比较垂直,如果通路,要将附近的依沃阿觉村及树主村一起算进去开通,打通费用高达五六千万元。

      高额的公路筹建费,村民自己筹钱不太现实,当地政府亦无法承担。阿皮几体表示,昭觉县的收入几乎都来自个体商店,然而县里商户并不算多,政府收入也不高。2004年、2007年都曾有过相关规划,但是县里能拿出来的修路款项也就20多万元。

      “目前大家迫切需要解决交通问题,其次是整体发展规划,在旅游开发中寻找机遇,从长远的保护性、试探性地开发。”吉克劲松称。 (记者 陈杰 记者 李相蓉 陈媛媛)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官方回应凉山“悬崖村庄”:将建一钢筋梯道

  • 2016年05月25日 08时24分
  • 来源: 新京报

  • 5月14日,15个孩子走崖壁,爬藤梯,大约用了2个小时,到达“悬崖村”。 (摄影/记者 陈杰)

      解决群众安全出行问题;力求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制定道路开辟和旅游开发规划,带动当地脱贫

      昨日,新京报以《悬崖上的村庄》为题,报道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一事,引起广泛关注。昨晚,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林书成表示:先施工一条钢筋结构梯道,解决群众出行安全问题,接下来马上组织论证彻底解决方案。

      昨晚,昭觉县委相关人员称,当地交通部门此前已有修路计划,正初步实施中,并多次前往阿土勒尔村查看天梯安全情况。“想将道路规划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在修建过程中尽量维持当地自然风貌”。

      昭觉县委书记子克拉革表示,悬崖村此前已纳入县重点工程规划。他说,最近县乡干部和旅游扶贫帮扶单位正密集调研,也外聘了地质学家杨勇对旅游和道路规划进行科学评估,力求在保护好当地宝贵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制定道路开辟和旅游开发规划,带动当地脱贫。

      他说,昨晚县领导已经带领工作组,攀爬天梯进入村子里开展工作。

      据凉山州消息,目前该州已成立工作组,今日将带领施工、设计单位,进入“悬崖村”,应急解决天梯的道路安全问题,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此外,乡村干部和村民称,未发生学生死亡事件,为保障学生安全,乡里和学校都制定了护送方案,通常是村干部带队,和家长到山脚下,按预案带领孩子上山。

      ■专家说法

      建议未来不单纯发展旅游

      地质学家杨勇说,自2005年以来,他和团队考察发现,凉山深处仍隐藏着很多景观,如大峡谷、大裂缝、山顶平台等,有着广袤的原始森林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阿土勒尔村的悬崖由石灰岩、玄武岩、变质岩等构成,建设工程难度太大,一定程度上也会破坏自然景观”。杨勇说。

      此外,凉山州的扶贫空间大、任务重,精准扶贫落地是未来的发展重点。除昭觉县外,比较贫困的几个县都有着高品质的资源,对旅游、康养度假产业有很大作用。

      对于悬崖村庄的未来发展,杨勇建议,不单纯是发展旅游产业,还要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包括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和旅游产品等的发展,让彝族群众参与到旅游当中。此外,集体验、探索、公益、观光于一体,结合生态环境,推动彝族村寨新农村建设。

      ■现场

      村民每周下山赶集一次

      “悬崖村”从东到西长约一公里,宽数百米,东高西低,大概相差200米。

      村庄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爬17条藤梯:有些几乎垂直90度的藤梯里面嵌入钢筋焊接的钢梯,有些则是嵌入粗木桩。往下看就是悬崖,几乎没有任何遮挡。

      村民陈古吉说,藤梯历史悠久,随着风吹雨淋日晒,加上上下攀爬,藤梯会不断损坏,哪儿坏了,就修哪儿。

      村庄分布着数百亩田地和72户人家。房屋是土坯墙体,一部分屋顶是彩钢瓦,一部分是就地取材的木头屋顶。

      村组长俄的长江家的情况相对较好。彩钢瓦屋顶,约40平米的屋内,地面是不怎么平整的土地,一个老式的带烟囱的锅台,两张床之间有个土坑,用来烧水和天冷烤火用。唯一的家具就是靠着一面墙的窄柜子,上面放个20多英寸的廉价液晶电视,也“很少打开看”。

      村民进出村子,平时就是山下藤梯,一般每周下山赶集一次。种植的花椒和核桃丰收时,他们就背到离山脚几公里远的莫红小集镇交易。

      “一些收购商知道我们是悬崖村的,断定我们不会再把东西背回山上,故意压低价格。”村民们说。

      大件物品,村民是不会买的,因为无法上山。大多数赶集,是下山买些日用品,还有生产工具及肥料。

      此外,村里养的牛、羊和猪,都没有办法运到山下交易,所以,都是自产自销。

      村民生病是个麻烦事,年纪大的基本上都靠村里有医术的老人用土方解决。如果年轻人病重,尤其是女人,年轻力壮的男人就把她绑在身上,前后几个人协助背下山进医院治疗。

      焦点1

      孩子为何需下山上学?

      山上面积太小,修建学校不太现实

      阿土勒尔村有15个6至15岁的孩子在山脚下的勒尔小学上学,每次上下山,家长们都会轮流接送。

      孩子们背着书包,里面塞满了书和作业本,分量不轻。他们爬山动作娴熟,在家长的保护下,行动非常有节奏,一旦有掉队的,家长会控制队伍速度。有孩子累了,家长就安排其在相对安全的地方休整。

      “孩子们就读的勒尔小学位于牛觉社,靠近公路,比山上的基础条件要好,起码能保证有水有电”。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皮几体告诉记者,孩子们一个月放两次假,需要家长下山接送。因为吃饭和住宿都在校园,每学期需交300元费用。

      阿皮几体称,政府一直在努力,保证乡里学生都有学上。虽然阿土勒尔村孩子们上学路辛苦些,但除一名生病孩子及一名残障孩子外,都已入学。

      昭觉县委办公室秘书吉克劲松表示,政府部门曾在山上建过学习点,但“山上面积太小,修建学校不现实,只能搬到山下”。

      焦点2

      村民有无整体搬迁可能?

      或失去生活来源,而城内生活成本高

      吉克劲松介绍,若要对村庄进行整体搬迁,首先要说服老乡们离开自己成长、生活的地方,多数人是舍不得的。

      “搬出去可能要失去自己的土地、甚至失去生活来源,村民搬到就近城市,也只能选择劳动型的苦力工作。”吉克劲松称,如若在城内收入不高,则很难面对高额的生活成本,一次性几万元的安置费也无法完全保证他们今后的生活。因此,搬迁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阿皮几体曾考虑过村子搬迁问题,但凉山可耕种土地本来就稀缺,安置的地方很难找,而且,“悬崖村”土地种植条件比较好,弃之可惜。

      阿土勒尔村山上植被茂密,水土适宜,农作物产量高,村民能自给自足,且脱贫并不困难。“山上土壤适合种植青花椒和核桃,产量高、品质好”。吉克劲松说,2007年左右,当地政府想了很多办法,在附近的雷波县和金阳县引进优质的脐橙和花椒苗子,在河谷、公路旁边种植,产量可观。

      温饱基本没有问题,但交通严重限制了村庄的发展。尽管丰产,但农作物输送不出去,全靠人工背下山。吉克劲松表示,同样是青花椒,但悬崖村的村民卖不到好价钱。购买者知道他们不可能再背回山上,“就压价,别人卖100元,可能只给他们三四十块。”

      焦点3

      村里修路究竟难在哪儿?

      地质结构复杂,打通需要五六千万

      吉克劲松称,其他村庄能享受到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阿土勒尔村民无法享受。“以前路不通可规避战争和危险,但现在限制了村庄发展。”

      修路难在哪里?吉克劲松介绍,悬崖村的道路规划最早上溯至上世纪90年代末,但由于缺口资金无法保障,只能把规划放到施工较好的地区。

      此外,当地地质结构复杂,是导致收费高的一项原因。吉克劲松说,崖体结构为玄武岩等,在崖壁上面开凿道路难度很大。同时悬崖比较垂直,如果通路,要将附近的依沃阿觉村及树主村一起算进去开通,打通费用高达五六千万元。

      高额的公路筹建费,村民自己筹钱不太现实,当地政府亦无法承担。阿皮几体表示,昭觉县的收入几乎都来自个体商店,然而县里商户并不算多,政府收入也不高。2004年、2007年都曾有过相关规划,但是县里能拿出来的修路款项也就20多万元。

      “目前大家迫切需要解决交通问题,其次是整体发展规划,在旅游开发中寻找机遇,从长远的保护性、试探性地开发。”吉克劲松称。 (记者 陈杰 记者 李相蓉 陈媛媛)

    责任编辑: 刘化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