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总理示范如何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
内容摘要
3月16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会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的记者会上,共有17位记者提问,其中多个问题与经济有关,其他问题涉及外交、民生、简政放权、台湾问题、中日关系等。总理的精彩回答,为2016年中国发展指明了道路。
对17个问题的回答,体现了总理一贯的STYLE,干脆直接,数据信手拈来,佳句脱口而出,直面问题,不避尖锐,回应焦点,传递信心,有态度有温度,既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大国总理的民生情怀和深刻洞见,也看到了这个“国务院第一新闻发言人”身上的媒介素养。
总理一直在敦促部长们当部门第一新闻发言人,在回答央广记者所提的政务公开问题时,他也提到了他对部长们的要求:可不能记者一发问你就拱拱手一走了之,要把嘴巴张开,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
当部门第一新闻发言人――总理不只是这么要求部长,而首先对自己有这样的要求。这一场记者见面会,就让舆论和公众看到了,总理自己首先当“国务院的第一新闻发言人”,坦诚回应公众的关切。对17个问题的回答,体现了总理一贯的STYLE,干脆直接(时间有限,就单刀直入吧),数据信手拈来,佳句脱口而出,直面问题,不避尖锐,回应焦点,传递信心,有态度有温度,既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大国总理的民生情怀和深刻洞见,也看到了这个“国务院第一新闻发言人”身上的媒介素养。
总理在很多问题的回答都值得新闻发言人借鉴,这场记者见面会堪称一堂生动的发布技巧培训课,给部长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1
巧妙的起承转合
对一个问题的回答,就是一篇小文章,有清晰的起承转合,才能向受众清晰地传递信息。比如对第一个问题的处理,起承转合的逻辑就非常清晰。路透社记者问到了金融和股市问题。李克强回答:请你问第一个问题,你就把股市汇市等金融市场问题当“当头炮”,不过也可以理解。因为许多金融问题的表现往往早于经济问题的发生。
这就起承得很巧妙,很好地通过一语双关的“当头炮”说法,把问题引到了自己的观点:许多金融问题的表现往往早于经济问题的发生。――很多新闻发言,缺乏这种起承转合,不管记者的提问,只是说自己想说过,缺乏交流感和自然的过渡,记者觉得答非所问,旁观者也觉得很生硬。
2
善用“新闻标题句”
一个熟练的新闻发言人,在发言中要学会站在媒体角度总结、归纳和提炼,说一些媒体可以直接拿去当新闻标题用的语句。这样既能让自己的表达有中心,有效把握发布会,也能起到很好的舆论引导效果――你说的中心意思直接被媒体当标题,避免媒体自我提炼过程中的信息丢失和观点扭曲。
总理显然了解这一点,他说的很多话,媒体都可以直接拿去做标题。比如“实体经济不发展,是金融最大的风险”、“保护好投资者合法权益,否则要拿你是问”、“困难和希望并存,从底盘和大势看希望大于困难”、“用减权力的痛,来换得群众办事时的爽”等等。一个发言人能把握现场的表现之一就在于,发言中很多“新闻标题句”被媒体直接引用。
3
幽默调节现场氛围
这场记者见面会,有很多干货,现场氛围也比较活跃――很多都是总理的幽默所带来的。
比如调侃新华社记者今年只说了一个头衔,比如“一石三鸟”的妙解等等。这种幽默,既能拉近官员与记者的距离,让人感受到亲切感,也能化解一些尖锐问题带来的紧张,还能传递解决问题的自信。
当然,幽默也能化解一些尴尬。比如路透社提的“深港通”问题,开始总理可能忘了回答,后来经主持人提醒后补充回答时,总理自黑地调侃了自己的乡音。
4
善用第三方数据
官员坐在新闻发布台上,很容易进入一种自说自话的状态,谈自己做了多少工作,起到了多大的效果,做出了什么样的成绩。成绩当然要说,但怎么去说呢?以什么样的方式说出来才能让人接受呢?一味地自说自话,只会让人觉得是自夸。
总理的处理方式就很好,借用第三方数据来谈政府的工作成绩。比如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关于简政放权问题时,总理说:我曾经明确表示过,本届政府减少审批事项要达到1/3,现在这个目标已经提前实现了。根据第三方评估,多数企业和群众对这样做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与此同时,确实还存在许多问题,有更高的期待。
你看,总理就没说“根据政府部门评估”,而是说“根据第三方评估”,群众是比较满意的。这样就很有说服力了。
5
善用“过渡句”
可以发现,总理回答每一个记者提问时,基本上都会有一两句“过渡”,经由这个过渡句过渡到自己的想法。比如“我怎么记得去年新华社记者提问不光代表本身,还打了其他头衔,今年只有一个了,你可是问了一个大问题”、“你提的这个问题的确很尖锐,如实告诉你”、“你问问题的时候很严肃,让我略有沉重。”、“谢谢你对国务院常务会议议题的关心。本来你这问题可以由我们的秘书长来回答”、“首先要感谢你们运用网络投票的方式来了解民生的难处,给政府出题”等等。
这种过渡句对于信息传播是很重要的,第一,体现交流感,与记者的交流,我听懂了你的问题,你的问题意思是――而不是不顾记者的提问。第二,表达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态度,这种回答问题前的“第一态度“很重要。第三,拉近与记者的距离,很多发言人的过渡句基本上是程式化职业化的“谢谢记者的这个提问”,而缺乏有针对性的过渡,而没有人格化的元素。
从现场直播中能看到总理的交流感很强,回答问题时一直会用眼神与提问的记者交流,而不是自说自话。
6
善于以故事说理
总理的一个特点是,善于讲故事。讲故事是最能够让人听得进去的信息传播方式,比如谈放权时,总理就讲了自己的经历:前几天我到一个代表团去参加审议,就有代表说他们要办一个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群众很欢迎,但是这涉及到养老机构准入、医保定点、收费审批等,要跑多个部门,关键是这些部门的标准还不统一,所以让他一头雾水,像你讲的都找不到门了。这本身就束缚了产业的发展,也抑制了群众消费的需求。
回答台湾记者的提问时,总理讲到:我记得去年我到福建考察,曾经开了一个台商座谈会,不少台商对大陆出的经济举措很敏感,很多人都担心对台湾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会不会改变,我们听进去了,回来就发了文件,明确对台湾投资企业已有的优惠政策不得改变,要给定心丸。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我们是同胞啊。
娓娓道来的故事,而且是亲身经历,很容易让人感受到情怀,有效激起共情感。
延伸阅读
下面,我们梳理出你最关心的10个问题,看总理是怎样说的。
养老:老有所养不会、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
确实有个别地方发生了养老金发放困难的问题,但这是一地之难、一时之急。中国现在实施的是养老金省级统筹,省级政府有责任、也有能力通过多方筹集资金,来保证养老金的发放,确有突出困难的,只要地方政府尽力了,中央政府是会给予补助的。
这里我想做个“安民告示”,从全面长期来看,中国政府对中国公民保证养老金发放是没有问题的。可以肯定地说,老有所养不会、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
医保:下决心推进全国医保联网
政府下决心要推进全国医保联网。要在今年基本解决省内就医异地直接结算的基础上,争取用两年时间,使老年人跨省异地住院费用能够直接结算,使合情合理的异地结算问题不再成为群众的痛点。
我们执政的目的是为什么?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为了改善民生,就是要让群众对民生的呼声和要求,倒逼我们的发展,推动和检验我们的改革。
五险一金:适当调整缴存比例
在参加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和委员也提出来可以考虑适当地调整“五险一金”的缴存比例,党中央国务院对此事高度重视,国务院去年就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实际上已经下调了缴存比例。
当然,“五险一金”从总体上看还是有适当调整的空间,各地情况不同。社会保障基金是充裕的,在国家规定的统一框架下,可以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阶段性地、适当地下调“五险一金”的缴存比例是可以做的。
经济: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就不会“硬着陆”
中国经济本身在转型,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在凸显,所以说下行的压力确实在持续加大。但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地区和行业的走势分化。中国经济是困难和希望并存,如果从底盘和大势来看,希望大于困难。
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就不会“硬着陆”。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当中,还会有小幅的、短期的波动,但是如果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我们有创新宏观调控的手段,可以稳定中国经济的运行。
经济转型:发展“新经济”要培育新动能
我们说要发展“新经济”是要培育新动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传统动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减弱是规律。这个时候就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来适应产业革命的趋势。而且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提升改造结合起来,还可以形成混合的动能。
可以这么说,如果把亿万群众的创造力、积极性调动起来,可以形成投鞭断流的气势,再加上背水一战的意志,就可以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而且促进经济的转型。
金融:金融机构绝不能脱实向虚
金融首要任务还是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不发展,是金融最大的风险。去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像降息、降准、定向降准等措施,这不是量化宽松,主要还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的成本。所以金融机构还是要着力去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绝不能脱实向虚。
完善和改革金融监管制度是一个过程,各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守土有责,绝不能有任何的松懈,还要总结经验和教训,保护好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否则可就要拿你是问!
股市:要瞪大眼睛,练就一双加强监管的“火眼金睛”
去年中国股票市场发生了异常波动,有关方面采取综合性稳定市场的举措,实际上是要防范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一点是做到了的。
下一步怎么办?不论是股市、债市、汇市这些金融市场,本质上是市场,还是要推进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当然,政府有监管的责任。
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分层负责,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置,防止苗头性的问题蔓延,当然也不能容忍道德风险。总之,还是要瞪大眼睛,练就一双加强监管的“火眼金睛”。
去产能:在去产能、促发展、稳就业之间达到平衡
我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改革和发展是不矛盾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的确产生了一些比较严重的过剩产能,主要是在重化工领域,现在我们已经选择了钢铁、煤炭这两个领域在去产能上先行突破,与此同时要避免出现大规模的下岗潮。
中央已经建立了1000亿元主要用于转岗安置的专项资金,如有需要还可以增加。当然,地方政府相应配套要跟上。
简政放权: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换企业、群众办事的“爽”
简政放权必须一以贯之,哪里遇到问题、碰到阻力就要设法去解决,这是削减部门利益的事情。
我们就是要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今年要下决心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而且直接放给市场,即使是需要审批的也要简化手续。
要推进标准的统一。对那些于法无据影响群众的创业热情,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合理文件要坚决进行清理,该废除的废除。
政务公开:要像扫二维码一样一览无余
该公开的应该全部公开。公开是惯例,不公开是例外。尤其是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措施,财政预算收支情况等,都应该加大公开的力度,让群众像扫二维码一样清清楚楚、一览无余。
政府的权力清单要上网,权力的运行也要上网,要留下痕迹,这样可以减少自由裁量的空间。此外,要及时回应社会的关切。今年两会“部长通道”中部长的表现就广受记者们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