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四川PM10降10% 4市被扣治霾金激励金900万

  • 2016年01月20日 08时2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1月19日,好消息从省环保厅传来:2015年四川PM10年均浓度76.1微克/立方米,比考核基准年(2013年)下降10.0%,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十二五”以来,四川以治污还绿、以造林添绿、以改革催绿,生态建设长足发展,生态资源“家底”更厚实,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一条力促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推进我省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生态建设新路良性延展。

      激励约束双向推进 治污环境质量逐年改善

      受各类污染物排放和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四川盆地近年来灰霾污染严重,水环境质量也不容乐观。“十二五”期间,四川改革创新治理体系,以激励约束机制双向推进污染治理。

      用好经济手段促进环境监管,四川奖罚分明。2011年9月起,我省实施岷江、沱江流域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2011-2015年省本级共扣缴20437万元,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水环境治理责任明显强化,经济手段用于环境监管的内在动力显现。2015年,对市(州)实施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激励制度,省级财政对市(州)各发放500万元治霾激励金,未完成PM10浓度控制目标的扣收激励金,眉山、广安、资阳、达州被扣收激励金共计900万元。

      解决“心肺之患”,四川不遗余力。2013年3月,省环保厅启动“四川盆地大气污染防控及对策研究项目”,相关科研报告提出了成都及周边地区的生产布局、城镇化布局、交通组织方式、能源消费方式等大气污染中长期防治战略。针对主要大气污染源,主要采取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五大措施开展大气污染源管控。

      2013年10月起,省环保厅每月公布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形成了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比拼态势。攀枝花投资8000余万元对攀钢6号、新1号烧结机脱硫装置升级改造;成都2014年起每年安排5亿元治气;绵阳关停城区热电厂……经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四川形成强大的大气污染治理压力传递机制,逐年改善的环境空气质量回应了群众关切。

      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改革,四川大胆探路。2014年底实施的《四川省环境污染防治改革方案》,指明了污染防治突出源头预防、强调过程控制、污染治理市场化等新方向。28项重点改革,重点解决空气、水、土壤和辐射环境污染防治问题,将有效促进环境质量改善,推进我省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其中,探路举措亮点频现:成都、绵阳2014年以来开展农村环保所建设试点,在摸清污染源情况、强化日常巡查、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15年底出台的“四川水十条”,确立了环保、住建、水利、农业等44部门共同治水的新格局……

      根据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四川到“十二五”末,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比2010年削减7.0%、8.0%、9.0%、6.9%。据省环保厅初步核算,我省有望全面完成“十二五”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护住生态资源“家底” 深化改革惠林农

      2015年4月初,申请理赔四周后,崇州市道明镇红旗村村民李松达领到1680元赔付金。他说,从2011年参加政策性森林保险以来,理赔时间从过去的4个月缩短到如今的4周,定损、赔付越来越精确。

      这是“十二五”四川林业改革的缩影。经济林木(果)权证试点、非国有公益林赎买、林权抵押贷款改革、政策性森林保险改革、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试点……过去5年,四川深化林业改革,护住生态资源“家底”。

      深化林业改革,四川一开始就走的护“家底”与惠林农双赢之路。2011年,四川林业改革第一枪在政策性森林保险领域打响,68个县(市、区)试点森林保险,面对火灾、冰冻或病虫害,农户们有了底气。第二年,四川启动“集体林改回头看”,把涉及林农切身利益的产权纠纷化解在基层。针对确权后林地流转难、价格低等现实,四川明确,在森林资产评估时推广“量价分离”,即先对被评估林地进行森林资源实物量调查,再评估其价值量。

      随着发展的进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浪潮一直在澎湃。2014年,四川首次划定林地、沙区植被、湿地、物种四条生态红线,圈住四川生态资源的“家底”。当年12月10日,四川宣布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2020年前全省要完成334.65万亩还林任务。新一轮退耕还林中,农户不必再纠结退耕后林地的性质,可根据自己意愿选择树种。

      2015年,“十二五”收官之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湿地生态补偿试点、非国有公益林赎买试点、经济林木(果)权证试点……改革力度之强,前所罕有。

      改革的步伐不会因成绩的取得而停止。“十三五”,四川林业将奔向新目标:全省林地面积不低于3.54亿亩,森林面积不低于2.7亿亩;湿地面积不少于2500万亩;治理和恢复植被的沙化土地面积不少于1320万亩;珍稀野生动植物种有效保护率不低于95%。 (记者 刘宇男 王成栋)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PM10降10% 4市被扣治霾金激励金900万

  • 2016年01月20日 08时2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1月19日,好消息从省环保厅传来:2015年四川PM10年均浓度76.1微克/立方米,比考核基准年(2013年)下降10.0%,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十二五”以来,四川以治污还绿、以造林添绿、以改革催绿,生态建设长足发展,生态资源“家底”更厚实,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一条力促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推进我省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生态建设新路良性延展。

      激励约束双向推进 治污环境质量逐年改善

      受各类污染物排放和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四川盆地近年来灰霾污染严重,水环境质量也不容乐观。“十二五”期间,四川改革创新治理体系,以激励约束机制双向推进污染治理。

      用好经济手段促进环境监管,四川奖罚分明。2011年9月起,我省实施岷江、沱江流域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2011-2015年省本级共扣缴20437万元,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水环境治理责任明显强化,经济手段用于环境监管的内在动力显现。2015年,对市(州)实施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激励制度,省级财政对市(州)各发放500万元治霾激励金,未完成PM10浓度控制目标的扣收激励金,眉山、广安、资阳、达州被扣收激励金共计900万元。

      解决“心肺之患”,四川不遗余力。2013年3月,省环保厅启动“四川盆地大气污染防控及对策研究项目”,相关科研报告提出了成都及周边地区的生产布局、城镇化布局、交通组织方式、能源消费方式等大气污染中长期防治战略。针对主要大气污染源,主要采取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五大措施开展大气污染源管控。

      2013年10月起,省环保厅每月公布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形成了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比拼态势。攀枝花投资8000余万元对攀钢6号、新1号烧结机脱硫装置升级改造;成都2014年起每年安排5亿元治气;绵阳关停城区热电厂……经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四川形成强大的大气污染治理压力传递机制,逐年改善的环境空气质量回应了群众关切。

      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改革,四川大胆探路。2014年底实施的《四川省环境污染防治改革方案》,指明了污染防治突出源头预防、强调过程控制、污染治理市场化等新方向。28项重点改革,重点解决空气、水、土壤和辐射环境污染防治问题,将有效促进环境质量改善,推进我省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其中,探路举措亮点频现:成都、绵阳2014年以来开展农村环保所建设试点,在摸清污染源情况、强化日常巡查、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15年底出台的“四川水十条”,确立了环保、住建、水利、农业等44部门共同治水的新格局……

      根据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四川到“十二五”末,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比2010年削减7.0%、8.0%、9.0%、6.9%。据省环保厅初步核算,我省有望全面完成“十二五”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护住生态资源“家底” 深化改革惠林农

      2015年4月初,申请理赔四周后,崇州市道明镇红旗村村民李松达领到1680元赔付金。他说,从2011年参加政策性森林保险以来,理赔时间从过去的4个月缩短到如今的4周,定损、赔付越来越精确。

      这是“十二五”四川林业改革的缩影。经济林木(果)权证试点、非国有公益林赎买、林权抵押贷款改革、政策性森林保险改革、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试点……过去5年,四川深化林业改革,护住生态资源“家底”。

      深化林业改革,四川一开始就走的护“家底”与惠林农双赢之路。2011年,四川林业改革第一枪在政策性森林保险领域打响,68个县(市、区)试点森林保险,面对火灾、冰冻或病虫害,农户们有了底气。第二年,四川启动“集体林改回头看”,把涉及林农切身利益的产权纠纷化解在基层。针对确权后林地流转难、价格低等现实,四川明确,在森林资产评估时推广“量价分离”,即先对被评估林地进行森林资源实物量调查,再评估其价值量。

      随着发展的进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浪潮一直在澎湃。2014年,四川首次划定林地、沙区植被、湿地、物种四条生态红线,圈住四川生态资源的“家底”。当年12月10日,四川宣布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2020年前全省要完成334.65万亩还林任务。新一轮退耕还林中,农户不必再纠结退耕后林地的性质,可根据自己意愿选择树种。

      2015年,“十二五”收官之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湿地生态补偿试点、非国有公益林赎买试点、经济林木(果)权证试点……改革力度之强,前所罕有。

      改革的步伐不会因成绩的取得而停止。“十三五”,四川林业将奔向新目标:全省林地面积不低于3.54亿亩,森林面积不低于2.7亿亩;湿地面积不少于2500万亩;治理和恢复植被的沙化土地面积不少于1320万亩;珍稀野生动植物种有效保护率不低于95%。 (记者 刘宇男 王成栋)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