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 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廖继兴是四川省建筑机械化工程公司职工,住上套房,是修建了一辈子房子的他梦寐以求的愿望。“原来一家四口住在20多平米的筒子楼里,非常不方便,我们两位老人住一间,女儿住阳台,儿子住过道。”提起当年的住房,廖继兴的老伴陈启珍按耐不住内心的压抑,她说,一家人盘坐在床上吃饭,有时脚盘麻了,起来需扶着走路。更为尴尬的是,家里来了客人,在潮湿的地上打地铺,晚上起来上厕所,不经意会踩到客人身上。
拥有1000多名职工的四川省建筑机械化工程公司地处德阳市闹市区,是上世纪50年代新建建筑企业,职工宿舍多以筒子楼或通阳台单间为主,最上档次的套房也是合用公厕。
德阳虽1983年建市,上世纪中期建在辖区内的中国二重、东汽、东电等央企,外加一些省属企业在德阳设有分支机构,在当年还是县制的德阳,国企职工超十万余人,他们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改善全市国有工矿企业棚户区职工的居住条件!这对“重装之都”德阳来说,并非易事,该市最终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2009年,德阳市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四川省建筑机械化工程公司作为第一批改造项目,无论是选址、规划、设计、施工等,都充分尊重原业主意见,以科学规划为统领,以人为本,改善棚户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为目的进行推进。
“当年建设局的工作人员到我们家里来做拆迁入户调查,我和老伴特别支持这些惠民工程,在看了问卷调查的具体事项后,(内容)都是从我们老百姓的角度考虑,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说起几年前的拆迁意见征询,75岁的陈启珍仍记忆犹新,第一次拆迁工作人员到小区进行宣传后,大家组织了一次居民大会,在支持棚改工作上,大家表现出惊人一致,“主要大家‘窝’在狭小的房间里,太想住上宽敞、舒适的房子了!”
为统筹考虑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德阳市规划部门把棚户区改造与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在原址修建新小区,不改变居民的原有生活圈。
如何破解棚改中的资金瓶颈?“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将棚改项目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以鼓励有条件的产权单位或者业主委员会以及房地产企业代建经济适用住房的方式实施棚户区改造。”德阳市副市长杨震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称,这种方式既能缓减政府棚改资金压力,又能推动项目快速、准确实施,让居民早日住上新房。
2012年10月1日,廖继兴搬进“爱德华庭”刚装修完毕的91平米的新房,两室一厅一书房。“这是我们一家盼来的住房,单凭工资想买这样高品质的房子,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花了2万多一点,就拥有自己的一套称心如意的住房,这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所以我们要选择‘国庆’搬家,用这种方式感恩党和政府!”陈启珍说到自己的新房,难掩内心的激动。
为推动德阳全市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德阳市政府连续几年以政府文件形式下发,要求棚改项目高质、高效落实到位,并将这一工作列为基层政府重要目标考核。
2015年6月,德阳市政府将城市棚户区、城中村、老旧住宅小区、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街、古建筑改造等一并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为让改造区内居民快速住上新房,德阳又在原来单一的拆迁安置的基础上,推出货币安置,只要拆迁户与政府达成意向协议,通过第三方评估公司对拆迁房屋进行市场评估,拆迁户就可以领取拆迁款,按照自己的意愿,进入房产市场购买自己“心仪”的新房,“这种货币安置方式,拆迁户可以拿到现金购买自己喜欢的房屋,避免拆迁安置的等待、摇号分房!拆迁户省心、政府省事,同时加快了棚户区改造的步伐。”总结半年的货币安置的好处,杨震如是说。
据德阳市住建局对外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2年,该市共完成棚户区改造28036户。根据《德阳市危旧房棚户区改造规划》,从2013年至2020年,该市利用8年时间集中改造危旧房棚户区10.45万余户,总投资294.17亿元。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