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欢迎您,马局长。我们普通老百姓对气象的了解一般仅仅停留在气象预报上,请马局长解释一下气象到底是什么。
[省气象局副局长马力]:好的,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回答。第一,什么叫气象,第二,什么叫气象学,第三,什么叫气象事业,或者是气象工作,从这三方面来回答。首先我们来说什么是气象。气象是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它是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雷电、光等各种物理状态和物理化学现象的统称。这就是气象。那我们再来说气象学。气象学它是地球科学的分支,它是一门学科。它是做什么的呢?它是研究大气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研究这个规律是为了揭示大气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现象,而这个物理化学现象就是我刚才说到的气象。气象学就是要揭示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揭示这些过程发生发展的本质,并运用之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事业。我们气象学一般研究三万公里以内的大气运动。我们再来介绍一下什么叫气象事业或者气象工作。我们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开始说起,气象法是2000年1月1日期实施,其中规定了“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这是对我们气象事业的定位。它包含气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气象探测、气象预报与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2011-07-09 10:05:45)
[省气象局副局长马力]:为了从法律法规层面上贯彻落实好《气象法》,还立了两部条例,49部地方性气象法规,这里面涵盖了气象工作的职责。在2010年庆祝“新中国气象事业成立60周年”的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发出了贺信,信中指出我国气象事业发展要提升“四个能力”,这是哪四个能力呢?就是预测预报能力、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气候变化应对能力、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应该说这四个能力是根据气象法律法规中规定的气象工作的职责,又结合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应该说是既全面,又高度概括,它为我国气象事业未来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从这里可以刊出,气象工作,不仅仅是天气预报,还包括了很多很多方面。
[省气象局副局长马力]:这四个能力,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来谈预测预报能力。预测预报能力里面包含了监测大气运动,就是大气综合监测系统。这里头包括我们布设了各种各样的气象观测设施,这种观测设施有从空间进行观测,比如气象卫星,有从天上进行观测,比如我们放出的气象探空气球。还有在地面布了大量的各种气象观测站网,如气象自动站站、雷达站等等。他们构成了对气象立体化、全天候、不间断的监测。他们监测了大气中的各种现象和运动状况。在此同时,我们还有庞大的信息传输系统,把这些监测到的信息快速传输上来。我们还要对收集上来的信息进行快速加工处理,提供给预报员进行分析,做出天气预报。由于需要高效率地处理海量的数据,所以,气象上使用的是我们国家最好的高性能计算机。未来做好面向不同用户的气象服务,我们不仅需要作出大家熟悉的天气预报,还要结合各行业受天气影响的情况,做出各种各样的气象服务产品,比如说生活指数,交通气象、旅游气象等等,这都是各种气象服务产品。最后,我们还要把这些信息快速的发布出去,我们大家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打电话、广播、电视、网络、在农村布设的电子显示屏和大喇叭等多种渠道收到看到和听到气象信息。从发展趋势上来看,提升预测预报能力,就是要做到预报精细化,这种精细化是时间和空间的精细化。大家都知道,气象预报经常要说“局部”,这也确实是一个无奈之举。我们目前对天气监测预报水平只限于对一个时段和较大范围的天气状况,而套在其中的“局部”的天气,由于随机性很强,变化多端,有的时候很难捕捉到它的变化规律,所以,预报用语就比较“含糊”。但是我们正在努力做到减少“含糊”用语,精细化预报就是为了逐步来解决这个问题。以后大家会发现我们“局部”的说法会越来越少。在此同时,我们在服务上面,要向着针对性、实用性这个方面来发展,就是针对各种行业的需要和特点,开展气象服务。在气象信息发布这个问题上,气象信息覆盖率逐步在提高,要做到尽可能的广覆盖,我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达到95%以上的覆盖率,最终覆盖到“最后一公里”。再说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已经做了很多年的工作,但是现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个里面包括了开展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评估,现在全国都在开展这项工作,而且要做到比较精细,要到每一个村、每一个乡都能够划出气象灾害的危险地,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要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这个规划要做到县,它用于指导各地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建设一些防灾减灾设施,在建设中躲避灾害的威胁,并利用好气候资源,做到趋利避害。第二方面,我们还要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这方面的工作。第三个方面,要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这方面的工作。比如城市里的排水设施建设,其排水能力的设计与当地的最大降水强度有关。如果一小时下七八十毫米,排水设施一定要建得排水能力更加强一些,如果达不到,就会出现城市内涝--在城市看到“海”。我们成都刚刚经历过“看海”。针对城市里气象灾害防御问题,我们四川容易发生强对流天气,并带来大风、雷电,他们持续时间非常短,就刮那么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的大风,但在现在的城市会带来灾害。城市过去都是小矮房的时候,他们带来的危害并不突出,但是现在的城市就不同了,城市里楼盖得很高,高楼上吹下来一件小东西都会打伤人,城市里的广告牌的抗风强度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应该根据我们城市大风强度来设计。这就都需要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如此例子可以举出很多。第四是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和防雷工程是气象灾害防御的工程性措施。从气象部门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绝大多数都是属于防灾减灾的非工程措施,提前发出气象灾害预警就是非工程措施,此外气象防灾减灾也有工程性措施,比如人工天气和防御工程,就是工程措施,干旱时可以开展人工增雨,空气质量差时,在核实的大气环流条件下,可以通过人工增雨进行“洗天”,实际上就是把这些空气中的颗粒让雨水裹在一起落到地面上,起这么一个作用。防雷工程是气象灾害防御的工程性措施,大家都知道房屋上面都要建防雷设施,保护室内的人和各种设备。现在的电子产品,包括座机电话多起来以后,如果楼上没有防雷设施,他们最容易受到雷电的伤害。第五个方面,我们还要跟保险业合作,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控制这方面的工作。这是下一步要大力推进的一件事情。 第三个能力就是气候变化应对能力。气候变化应对实际上是包含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方面是适应,还有一方面的问题是减排。减排的问题大多是由我们国家管理经济发展运行的负责管理的,通过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来进行控制。那么适应问题,就是我们气象工作需要参与的事情。适应里面大量的问题是气象灾害防御和趋利避害问题。大家知道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了,而且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更加极端了,对于普通的灾害性天气,我们都有应对措施和能力,我们经常应对嘛,就有办法。但是你一极端,就成了过去没有遇到国的事情,我们就有点措手不及。这样的话导致的灾害就特别严重,所以说我们气象工作就是要把这样的极端天气,要把它抓出来,把它诊断出来,并预估其变化趋势,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把防灾减灾工作得更加到位。这是我们气象工作要做的事情。适应问题的话,我们首先要诊断是不是极端气候事件,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要预估预测它的变化趋势。第三点,我们要对它的可能性要作出评价。第四点,我们对社会各界还要提出应对它的对策、建议。现在我们进入到第四个能力,就是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气候资源里面有风能、太阳能,它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四川气象部门正在发改委领导下,开展我们四川的风能、太阳能的详查和评估工作,我们争取能够在最近这几年拿出四川的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规划。这是太阳能和风能开发。还有农业气候资源它的开发利用问题,它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我们的农业目前还是靠天吃饭,所以说利用好农业气候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这需要我们和农业部门合作来做这样一件事情。除此之外,我们气象工作还做了很多专业气象服务,比如能源气象、交通气象、电力气象、旅游气象、能源气象、保险气象、商业气象、建筑气象、城市气象等。我们还要代政府履行气象工作的社会管理职能。我们气象工作归纳起来有9项职能,这里头包括气象探测管理职能、气象预报管理职能、气象灾害防御职能、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职能。应对气候变化和合理开发气候资源职能,行政许可职能、立法和监督检查法律法规实施职能,部分市场监管职能,指导和监督社会实施部分气象行政许可项目职能。因此,气象工作不仅仅只是天气预报,其包含的内容很广很广。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