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客户端   微博微信   RSS订阅   省政府邮箱   无障碍浏览   | |
 
四川省政府网站 四川省政府网站
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泽波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2011年05月25日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字体: 发邮件推荐给朋友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四川省人民政府在线访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见证、文化的精华、智慧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结晶。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于2011年5月29日至6月1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第三届国际非遗节将继续秉承尊重人类文化多样性,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宗旨,以“弘扬人类文明,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了让网友们了解今年“国际非遗节”的筹备工作以及“非遗节”期间将开展哪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今天请到了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泽波同志就“传承珍贵文脉 重建精神家园”这一主题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欢迎您,泽厅长。

  [主持人]:泽厅长,首先请您给我们的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文化厅副厅长泽波]:各位在线的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代表我们文化厅,给在线的各位网友、各位观众,就我们大家共同关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事项做个交流。
  

  [主持人]:我想我们的很多网友都不太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首先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文化厅副厅长泽波]: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说是世代相传,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形式和文化空间。或者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生存和繁衍过程中的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力、劳动力的结晶。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的财富、个性特点和历史见证,也是一个区域文化的精华和精神的象征。所以,应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个性和特征,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的根脉。

  [主持人]:今年是我省灾后重建的第三个年头,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受到一些损坏的,我们想问一下具体的情况。

  [文化厅副厅长泽波]:好。我们四川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山川秀美的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但是,三年前的“5•12”特大地震使我省八万多同胞失去了生命,上千万的人民群众失去了家园。所以,一是灾区的文化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当时汶川特大地震发生的时候,有12名省级、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遇难,有105个传承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受伤、失踪。灾区非遗方面珍贵的史料和资料损毁非常严重。当时我们省国家级的非遗项目有105项中灾区损毁的大概有20项,将近占五分之一;189项省级项目当中有88项受到严重损失。可想这次地震灾害给我省的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二是非遗的基础设施遭受的破坏也十分严重。据当时粗略统计,有4个非物质文化传习馆、11个民俗博物馆、142个传习所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比如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整个倒塌以后,全部资料被淹没在废墟当中。还有,我省很有影响的德阳绵竹年画传习博物馆被夷为平地,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严重的损毁。三是整个羌族文化受到极其严重的创伤。因为当时的地震灾害的核心地区是汶川、茂县、理县、北川、松潘、平武等地区,主要是我们羌族同胞聚集的地区。所以,在“5•12”地震中,对羌族文化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比如说当时处于半高山、高山的羌族,就被迫离开了家园。它所依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之消失。比如这些地区的碉楼、吊角楼及羌族文化的标志性遗产汶川的罗布寨、茂县的黑虎寨、理县的桃坪羌寨都遭受毁灭性破坏。这些地方包括大禹文化等极具特色的民间传说、民间信仰等具有代表性遗址,也都几近损毁掉了。所以,“5•12”特大地震灾害对我们四川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羌族的文化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毁。

  [主持人]:灾后重建三年以来,我们的重建情况恢复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文化厅副厅长泽波]:你问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应该说,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5•12”特大地震,省文化厅党组和各级文化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强有力的指导下,依靠全国各地的支援和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努力,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这样一个基本要求,牢牢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规律,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是我们在工作机制、投入机制、保护机制上,抓住灾后恢复重建的这样一个战略机遇,开展了一系列的抢救性的保护工作和基础性的建设,整个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获得了令人惊讶的成效和积极的进展,独具魅力的灾区羌族文化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迷人的光彩。四川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以灾后重建为标志,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此我想给网友们报告一下:首先,我们以抓住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活动为支撑,推动灾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个工作。第二,我们紧紧抓住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整体性保护工程,紧紧依靠灾后恢复重建的这个平台,强化了非遗的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当时,我们及时制定了灾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重建的《规划纲要》、《灾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重建的整体规划》,千方百计又不失时机地抢救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后,积极协调、督办、落实,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和当时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积极的策划、申报了一些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活动,力争使涉及非遗的这“三个重大”纳入规划、挤进盘子,尽力和整个灾区经济、社会、文化整体恢复重建统筹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项建设。从现在不太全面的统计来看,三年对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投入大概有数亿元,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传习所等101个项目,其中绵竹年画博物馆、北川民俗博物馆、汶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茂县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等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气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场馆建筑拔地而起,成为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灾后恢复重建过程当中,在省政府领导、省发改委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我省灾后恢复重建的硬件建设以外,投入五千多万元,启动、建设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灾区的羌族精神家园也投入了大量的物资和资金进行恢复。这一系列的建设,应该说对于将来全面提升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共享,推动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卓有成效。第二,我们进行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际上就是灾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重建的重要举措。在文化部的指导下,我们当时制定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规划纲要和规划实施的方案。我们当即纳入了整体性保护的战略,使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成为第四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这几年来在生态保护区各县建立了机构,按照规划,推出了一系列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的具体的项目。应该说整个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从点到面进入了一个整体推进的一个阶段,它也标志着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了一个新的保护阶段,而且成效也非常显著。

  [主持人]:那么不仅仅是在灾后重建当中,其实一直以来文化厅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做了很多的工作。接下来,泽厅长,请您介绍一下省文化厅在保护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文化厅副厅长泽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和文化根脉,也是我们各级文化系统的重要工作基础。这几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创新方式,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的保护工作。应该说,通过全省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广大非遗工作者的艰辛努力,整个我们省的“非遗”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很多方面有创新之处。比如,我们非遗的普查和保护工作有机统一,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机统一、传承与开发有机统一,这样一些创新点,在国内创造了我们四川有特色的一种非遗保护的工作方式。在这当中,我们重点抓了这么一些工作:一个是积极主动的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非遗的重视和领导,同时尽可能的形成在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和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兴趣。比如我们鼓励各地开展活动,尤其是像成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这种已经成为一种全国性的品牌和示范,以此来推动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成为一个热点和亮点。有了各级党政的重视,有了社会各界的帮助,非遗工作就有了强劲的基础。第二,我们着力健全省市县密切联系的工作机制,主要是在队伍建设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本身的一些内部的工作方式上,进行了探索性的努力。各地也非常重视,在整个州县机构改革过程当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新的举措。到2008年底,整个全省非遗保护力量在不断的增强,省里面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不少的市州也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遗保护科、保护处。同时,各级政府在人力上、财力上给予了相应的支持,所以整个发展态势都比较良好,尤其是成都、凉山、泸州等市州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机构,加大了这方面的力度,全省应该说整个工作状态和工作进展都比较好。第三,我们谋划长远,扎实工作、保护措施富有特色。从08年以来,我们抓非遗普查后续性工作,基本摸清了家底,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健全完善了县、市、州、省的各级非遗名录。到目前为止,我们建立了县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概有10000多项,其中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10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460个,这些非遗项目当中,我们将羌年,成功的申报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保护的名录。然后将格萨尔、川剧、彝族火把节相继申报联合国名录的项目。这样,四川的非遗的代表作应该说是从巴蜀大地走了向全国,享誉了全球。四川的历史文化在全球获得了新的一种张扬和活力,得到全球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我们省很多非遗的传承人代表和非遗项目在国外的演出、展览,反响也非常强烈,对于宣传四川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整个人类的多样性文化保护也建立了非常重要的贡献。第四,我们创新方式,大搞一些活动。通过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重视非遗、关注,提升他们对非遗的兴趣,共同来打造社会精神家园的文化高地。这方面我们主要在省内采取展览、展示和一系列群众参与的活动。省内开展活动以外,我们也积极参与国内各种主体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包括刚才前面说到国外的展示、演出。同时,我们采取了一些特别的措施,在国家对传承人建立保护机制的基础上,省里面和一部分市州的非遗传承人保护机制不断的在健全,对于非遗代表性的传承人给予生活补贴,给予他们社会应有的称谓,积极地创造条件让他们进行传承这种传统文化起到了保证作用。另外,我们也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进入社区,进入社团,与社会各界一起来推动这方面工作,使传承得到更加有效的进行。第五,积极推动生态保护区的工作。前面讲了,生态保护区应该说是一种探索性的文化实验区,它带有导向性、开拓性和前瞻性的意义。尽管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但是我们始终是以政府主导、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区的一种工作机制、领导机制,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在原来规划方案和规划纲要的基础上,逐步实施,使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工作在生态保护区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和应用。在示范区范围的项目,推进的力度和推进的效果应该说好于面上,这就进一步显示了整体保护的内在动力和应有的一种示范作用。第六,我们进行积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系列的演展活动,不断的向社会扩大影响,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参与力度,调动全民来参与非遗保护,这是我们近年来的一条主要工作体会。我们认为这也是非遗工作基础和保证。只要人民群众关注,大家广泛参与,历史创造的这种文化、祖先留下来这种遗产,我们相信在全民的这种关怀和支持下,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弘扬。第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机制不断得以建立和完善。一是我们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名录体系,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体系的建设,使整个非遗保护工作已经进入规范化的轨道。所以,整个非遗进入整体性、规范化,提升工作内涵的这么一个阶段。总体讲,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上应该说抓住了一些特色,抓住了一些重点,也探索了可以遵循的一些规律和路子,不断的向深度和广度延伸。

  [主持人]:我们很多网友已经提出了他们的问题,这里有一位网友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肯定是有很多难度的,很多困难存在的,那么您认为这个难点是在哪些地方呢?

  [文化厅副厅长泽波]:难点是:一是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不尽统一,尤其是各级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和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不够深刻,不够统一。二是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在各个区域表现也不够一致。认识好的地方往往工作就好,认识差的地方工作就显得滞后。所以,认识是一个前提,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关键。第二是,具体的保护措施落实难。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一个活态文化,保护的重点在于人。一是发掘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的这些人的聪明才智是第一位的,同时对于他们进行有效的保护是关键。那么这个当中,由于我们认识的问题,由于我们制度的缺陷,包括一些地方投入的缺陷,对传承人的帮助还存在比较多的缺失。所以整体保护方面,都还有很大难度。第三,各地的工作也不够平衡。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事业,它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有些地方得不到有效的投入,非遗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有些方面日趋消失的这些现象在有些领域、有些项目上、少数地方时有发生。所以,这是一个大难点。因此,我在这里呼吁全社会提高对非遗保护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意识。这个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事儿。

  [网一]:如何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动中来?

  

  [文化厅副厅长泽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非常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它是存在于人脑和人的创造性劳动当中。所以,我们应认识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自觉的、主动的融入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业当中,善于发现我们生活当中一些传统的、优秀的一些文化形式和文化空间。实际上非遗在我们生活当中处处皆有。你认为在传统文化当中一些优秀的,有价值的一些文化的形式,通过什么方式保护呢?应该说没有一个具体的统一的一种模式,但是根据它的需要来讲,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首先,我们自己发现了这样一些有价值的非遗以后,积极的参与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第二,活态文化的传承人,尤其现在的非遗传承人,一部分生活困难的主动给他们一些交流,给一些对接,给予一些可能的支持,让这些人提高兴趣,提高积极性,发挥他们的非遗传承作用,这是最好的办法。当然如果你能力大一点,在非遗基础设施建设,非遗其他一些领域能够人力物力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也是最大的一种保护。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传承人是最好的一种关注和保护方式。

  [主持人]:泽厅长,我们知道今年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于5月29日至6月1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请您介绍一下“非遗节”筹备工作的情况。

  

  [文化厅副厅长泽波]: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应该说是我们国家第四个国家级的文化节庆之一。这四个文化节庆,一个是北京的国际音乐节、第二个是上海的国际艺术节、第三个是河北吴桥的国际杂技节、第四个就是我们成都的国际非遗节。国际非遗节在我们成都已经举办了两次了,分别是在07年和09年,今年是非遗节永久落户四川定点成都以后的第一次非遗节。所以,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应该说对于我们四川和成都的文化具有一些更加特别的意义。这些意义在于:一个是我们进入“5•12”地震灾后重建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时刻,进入了十二五规划刚刚启动的一个关键的节点上,同时又是国家颁布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样一个重要时刻来举行,就显得意义更加重大。因此,省委省政府对非遗节非常重视,经与文化部共同商定,本届非遗节将于5月29日到6月11日在成都举行,为期14天。参加本届非遗节的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团,有数十个驻华使节,有72个国家和地区的演展团体成员,外宾共1200余人;加之国内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的文化部门和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代表将出席本届非遗节。整个“非遗节”期间,主要是以弘扬人类文明、共建精神家园这么一个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主要的活动有“开幕式及天府大巡游”、“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论坛”、“全国第25届梅花奖赛事活动”、“中国古琴艺术大展“、“闭幕式和颁奖晚会”,以及省内几十个主题分会场活动等等。同时,这个期间,我们在成都市的主要景区和文化景点设置的有分会场,省内各市州都有围绕着非遗法的宣传开展非遗系列活动,也成为非遗节的一个分会场,在整个非遗节期间,全省各市州以成都为中心,将形成一个非遗的新法规宣传、活态展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性的展示将是一次很好的一次机会,形成一个新的高潮。

  [老百姓]:非遗活动老百姓能不能参与其中呢?上班的人怎么参加、了解非遗节的这些活动呢?

  [文化厅副厅长泽波]:我们非遗节可以说是开放性的。我们有一个理念是叫做争取把“非遗节”办成一个“人民的节日、文化的盛会”。办这个节的目的、宗旨就是满足人们的文化多样性需求。所以开放式的办节,从整个主会场到分会场,除了梅花奖赛事有一少部分演出活动以外,对老百姓是全免费开放的。第二,我们通过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广播等传媒立体的全方位的报道,将会形成一个完整的“非遗节”宣传报道计划,满足人们不能够直接进入现场,又能够领略“非遗节”风采的需求。第三个,我们非遗节分会场设置在大部分群众生活接近的一些社区,让群众也进行互动和交流;同时,还要派小分队巡回演出、巡回展览这种方式,扩大非遗节的效应,满足离市区、离主会场远的这种群众对非遗节参与、观摩的愿望。(2011-05-25 10:36:42)

  [主持人]:刚刚您也提到了,这是第三届非遗节了,那么今年“非遗节”比前两届有什么创新和特色呢?(2011-05-25 10:36:58)

  [文化厅副厅长泽波]:今年的“非遗节”除了刚才提到的这几大背景以外,我们认为还呈现这样五大特点:一个是它的国际性。今年在“非遗节”期间,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为主,大概有来自五大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表演团队,还有近40个国家的专家学者组成的非遗论坛代表团,总共是72个国家的人员参与到本届非遗节当中来。整个外宾人数达到了1200多人,这在国内类似的旅游文化节当中,应该说是国外人数最多的一个。除奥运会、世博会、博螯论坛以外,可能是外宾人数最多参加的国际性盛会。因此它的论坛、演出、展示活动不仅有国外人参观,而且还有国外的项目和国外的传承人代表来参与,可以说是国际共同来办的一个节庆。这样的规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来讲不仅在国内,就全球而言也是首例,所以成都称之为非遗之都,也毫无夸张之嫌。第二是产业性。这是它的一大亮点。今年的非遗节同时举办首届非遗文化博览会,让国内外的项目在这里亮相、竞争,使大量市民和国内游客在观赏文化的过程中进行文化消费,拉动内需,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这方面应该说无论是展示的内容、展销的方式,包括招商引资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前所未有的。第三个就是它的广泛性。整个非遗节国内外联动,除国际的代表以外,国内参与的人数、参与的团队也是超过了前两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启动这个非遗节以来,国内各个省区都纷纷表达积极参加这次非遗节的愿望,从报到的情况看,无论是队伍、项目、展演的内容都超过了往届。所以整个来讲,在非遗节期间,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第四是它的民众性。前面交流时也讲到,为了方便群众、方便市民,在主城区以外,部分县区都设立了活动点、设立了分会场。还有到各个点去巡回演出,力争使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真正贴紧民众、对他们生活有帮助的节日。第五个,同时举办的有中国戏剧梅花奖赛事活动,有20多台精品剧目在这里展演,这也是一个亮点。这一系列来讲都是前两届所不具备的新的特点。(2011-05-25 10:41:12)

  [刺猬]:谢谢,刚刚我们也有网友问到,非遗节能带动哪些行业发展呢?


  [文化厅副厅长泽波]:“非遗节”目的是整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唤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这也是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第二,通过非遗节这种形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绽放出来,也通过这种形式加大对非遗的保护力度。第三是手工技艺类的非遗能够走向市场的,能够进入生产的项目,通过非遗博览会这种形式参与到市场,作为商品进行开发,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是这种新的保护方式。同时,非遗文化含量非常丰厚的,通过跟市场接轨,提供一些新的文化业态和文化产品的产生,满足人们和社会的多元化需求,也是一个重要的目的。

  [主持人]:谢谢。据我们了解,2011年6月1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就要正式实施了,我们很多网友对这个还不是很了解,请您介绍一下这部法律对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以及我们省文化厅将如何贯彻落实?

  [文化厅副厅长泽波]:今年2月25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了非遗法的命令。自颁布以来,就受到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6月1日这部法律将正式生效了。那么,非遗法的出台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其他事业一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去可以说是有政策的支撑、有人们的行动,但是没有法律的保障。现在除有政策、政府主导的基础上还有法律的保障,应该说非遗正式进入了法制化保护的轨道,这将对推动非遗有巨大的作用、有最坚实的基础,非遗法将成为非遗工作新的动力和新的保障。

  随着6月1日的临近,省厅对非遗法的宣传贯彻进行了一系列部署。一个是会议部署,召开专门会议向全省提出非遗法宣传的要求。二是形成专门的文件,汇集专门的资料进行宣传、扩大受众面,第三,实施一系列宣传的具体方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宣传培训、宣传活动,多种方式培养宣讲骨干,培养宣讲力量,为下一步在全省形成宣传热潮做了思想上、队伍上,包括内容上的充分准备。第四个,我们准备借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全省各地形成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宣传活动,整个成都非遗节期间,无论是展览也好、演出也好,都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相关的内容和如何贯彻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导读文图,以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非遗法的宣传。目前看来,正在全省各地都布置和形成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宣传的网络式新格局。据我们了解,21个市州从6月1日到6月11日期间,普遍开展非遗各种活动,围绕非遗法的贯彻,将形成非遗法宣传的高潮。还有,各地政府非常重视,各级人大非常重视。最近省人大专门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宣传的专门座谈会,邀请了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和相关的专家学者,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所以,应该说是政府层面上、社会层面上、文化部门都在对这个法如何宣传贯彻,形成了共识,形成了合力。

  [主持人]:谢谢,谢谢泽厅长的耐心解释,也欢迎我们的网友多关注第三届“非遗节”,“非遗节”期间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感谢今天泽厅长的做客,也感谢网友们的参与,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文化厅副厅长泽波]:再见!谢谢大家!

 
相关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