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德阳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对德阳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全市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数量增多、活力增强、素质提高,已成为德阳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活跃市场和催生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1.发展速度加快,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德阳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成为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据工商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2010年我市中小企业总数为13495户,其中国有企业166户,集体企业309户,股份合作制企业28户,个人独资企业2527户,合伙企业246户,有限责任公司10212,其他类企业7户。“十一五”末与“十五”末相互比,全市中小企业增加7436户,增长1.21倍,其中全市公司制企业增幅最大,同比增加了6230户,增幅1.56倍,个人独资企业增幅位居第二,同比增加了1080户,增幅74.63%,企业总数增长显示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十一五末”,全市中小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298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34.08%;完成增加值369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31.91%;实现利润89亿元,同比增长42.6%;税金入库36亿元,同比增长31.62%。
“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9.68%,增加值年均增长32.98%,利润总额年均增长43.48%,入库税金年均增长34.50%。
2.中小企业已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中小企业在实现经济速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改善民众生活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全市近5000户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占4900多户,占企业总数的99.9%;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8%以上;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5%,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就业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中小企业已成为稳定和扩大就业的主渠道。2010年底,全市中小企业从业人员36万人,占全市劳动力的85%以上,中小企业的发展,为提高居民收入和社会消费水平做出了较大贡献。
3.中小企业是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地方财政增收和地方事业发展的基础,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中小企业兴则地方经济兴,中小企业强则县域经济强。从全市目前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中小企业是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县级地方税收的大部分来源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已成为地方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一批具有规模大、发展快的中小企业,已成为全市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增长极。事实证明,哪些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得好,那里的财政收入就多,群众的负担就轻,干群关系就比较协调,社会稳定也有牢固的基础。
4.中小企业技术进一步加快,发展状况差异明显。近年来,全市部分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较好,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个别企业成立了企业集团,但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不大,发展状况差异明显。根据调查,全市不同行业之间,同一行业内部的中小企业发展也不平衡,差异较为明显。医药、食品类企业增速较快,化工、建材、新材料、纺织类企业基本平稳,装备制造业类企业增速缓慢。“十一五”期间,全市开展了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到目前为止,分别有国家、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25家和52家。在全市25户省级技术中心有23户属于中小企业,52户市级技术中心全部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已名符其实地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中小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技术开发等方面呈献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取代“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型”的发展趋势。
5.中小企业已成为产业集聚的重要支撑。全市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分布广、层次分明,共涉及37个行业大类,形成以机械、食品、化工、建材为支柱的行业体系。在二重、东电、东汽、宏华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下,重装产业集群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配套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有装备制造企业1472家,已形成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元工业集中发展区、小汉零部件加工园、广汉石油装备工业园等装备制造业的配套工业园区,聚集了大量的中小装备制造企业,企业间交流协作配套日趋紧密,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及效益增速加快,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二、德阳市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全市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不断的发展中也存在着以下问题与不足。
1.中小企业自身缺陷是发展的重要障碍。发展不足,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高新技术企业少,质量不高是我市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在人才、管理水平、技术装备、自主知识产权、抗市场风险等方面相对较弱。一是核心竞争力不强。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二是产品雷同、低水平过渡竞争的问题比较严重。缺乏“专、精、特、新”的产业特色。三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多。有些企业在环境保护上存在问题,污染重、资源利用率低、安全隐患多、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四是管理水平不高和市场行为不规范,少数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观念不强。五是部分企业家有“小成即满、小富即安”,自我满足,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思想。
2.中小企业融资难依然突出。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普遍固定资产比例偏低,融资难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一是企业资金需求增加。去年以来,原材料、煤、电、气、油、运等生产要素价格上升、价格大幅度波动、企业资金需求量增加。二是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据对部分中小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31.5%的企业在四大国有银行获得了贷款,有59.3%的企业在市商业银行、信用联社和其它银行获得了贷款。有14.8%的企业在银行完全没有贷款,有的只能依靠亲朋借款,甚至高利贷来维护企业运转,部分企业民间借款的月息甚至高达5%,企业生存发展极为艰难。三是中小企业普遍固定资产比例偏低,能通过资产抵押贷款的非常有限。四是中小企业贷款结构矛盾突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多为流动资金贷款,中长期贷款紧缺,制约了企业的扩张和后续发展能力。五是中小企业的资信程度低,与银行的沟通少,银行普遍存在对大企业“争贷”,对中小企业“惜贷”的问题。
3.土地问题制约企业发展。中小企业用地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企业扩建的瓶颈因素。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些企业按当地有关政策办理用地手续,缴纳了各种规费和征地费用,但当地政府部门却又无用地指标,至今未办国有土地使用证。二是一些乡镇为了发展经济,对企业承诺能够办理用地手续,企业入住后也只能实行租用,很长的时间却不能办理征地手续,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三是土地权属变更难。有些企业原乡镇企业改制或购买乡镇企业资产,企业性质已发生变化,但土地性质仍为集体所有,企业只能实行租用,企业没有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不能进入企业资产,给企业运用土地使用权融资造成影响。四是企业扩大规模征地难。由于有的企业原生产能力与设计规模小,随着企业的发展,产品有市场、企业效益好、再扩大生产规模,有项目、有资金,却无法征到土地,导致企业无法继续扩大发展。
4.人才缺乏,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差。中小企业总体水平不高,企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特别缺乏,多数中小企业只能选择投资少、风险小、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领域,科技投入普遍不足,出现产业关联度不高,配套能力差,产品档次偏低,缺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自主品牌”、“优质产品”、“名牌产品”不多的状况。中小企业偏重于临时性、项目式人才需求模式,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中小企业大专以上学历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不足3%和1%,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创新人才缺乏,对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能力带来影响。
5.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金融、财政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更需要政府的政策法规体系的引导和扶持。一是一些职能部门仍然没有转变对中小企业“歧弱”、“轻小”的观念,在管理和服务的重点上对中小企业关注不够。二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行政职能被分割在多个部门,存在着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城市分割,服务不够,没有形成促进企业发展的合力,发展的软环境差。三是社会中介组织从创业辅导、信用评价、技术服务、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市场营销和法律援助等方面服务体系建设仍然滞后。
三、加快德阳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中小企业是德阳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也是长远的发展战略。为此,对德阳中小企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1.提高认识,强化领导,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支撑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切实把中小企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在地方经济的重要位置。一是政府部门要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将行政干预转变为行政引导,做到“放”与“管”的有效结合,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切实落实扶持政策措施,努力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二是结合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根据产业发展导向促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政府应尽快出台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研究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扶持措施和具体办法。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面发展,引导企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和发展。三是大力表彰奖励发展先进中小企业,宣传营造支持、保护、鼓励发展中小企业的社会氛围,壮大龙头骨干企业,支持培育一批重点示范产业集群。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中要制定发展政策,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一是要明确产业政策。要依托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利用大企业、大集团搞产品扩散,搞产业延伸,搞产业梯度等,积极鼓励和发展中小企业。制定专门政策,引导中小企业从事国家急需发展的产业,促进中小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中小企业合理布局。二是要制定禁止垄断政策。要利用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农业资源等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对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三是要完善税收政策。对劳动密集型、微利型企业实行税收政策支持,对贫困地区中小企业适当减免税收。四是要出台就业政策。从财政补贴、低息无息信贷、减免税等多方面鼓励小企业安置就业和再就业人员。
3.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环境。政府在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中,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更好的服务。一是依托行政服务中心、工商、劳动就业、经济开发区等公共部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并进一步减少、合并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审批内容、标准和程序化的公开化、规范化;二是政府职能部门要简化程序、缩短时限、提高效率,为中小企业设立、生产经营等提供便捷服务。要改变过去“只收费不服务、轻教育重罚款”的行为。三是组织引导和健全社会服务组织,引导和鼓励社会对中小企业的中介服务,加快我市信息服务,人才培训,技术交流,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咨询服务,创业辅导,市场开拓、法律维护等服务平台建设。
4.拓宽融资渠道,抓好投资融资工作。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政府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产业发展资金需求的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金融政策,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是要完善中小企业专项贷款运作机制,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贷款资金规模。二是要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增强担保实力。大力鼓励支持会员制担保机构的发展。三是要积极推动民间股权融资,积极推动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的转化,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合伙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进行股权融资,或通过委托贷款等方式解决资金困难。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融资、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等多样化的融资手段。四是推动建立多元化的产业投资体系,成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探索进行股权投资,引进基金投资公司,培育和扶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增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能力。
5.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各级政府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时,要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大力倡导循环经济。一是要把节能减排的着力点放到推广新技术新工艺上来,走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金融、环保、土地产业政策等手段,依法淘汰中小企业中的落后技术和产品。三是要因势利导解决好企业用地问题。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等部门要加快我市工业用地规划的调整,要对中小企业和破产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涉及企业的土地使用和土地征用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切实掌握部分企业发展扩建因用地紧张受制约,而一些企业占地又利用率低下的状况,摸清企业土地使用和土地征用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合理布局的规划,充分用好土地,盘活闲置资源。对原乡镇企业改制后的土地遗留问题,应予以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成套名牌产品、企业信誉度高、经济效益好,以及2003年以来征用土地因当年无土地征用指标,未办土地使用证的企业用地优先安排。
6.自主创新是企业做强做大,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时了解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以采取相应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鼓励和推动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活动。一是以政策激励为主线,强化对知识、人才、资金等各类要素投入的鼓励,激发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二是要引导中小企业着眼长远,努力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养新的产业,推动形成以特色产业或优势企业的产品品牌为龙头,以中小企业专业化合作和协同创新为特色的产业、产品配套链。三是鼓励发明创造和专利技术申报,支持中小企业培育品牌,为特色产业或优势企业的产品提供配套。四是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与激励机制,包括市场快速反应机制,科学决策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增强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