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消费结构得到改善-“十一五”期间雅安农民收入消费走势浅析
一、“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消费水平稳定提高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829元上升到2010年的5181元,增长了83.14 %,年均递增11.07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2630元提高到4507元,增长71.4%,年均递增11.37 %。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加快,同上年相比增长15.65%,比2005年12.57%的增速提高了3.08个百分点。
二、“十一五”农民纯收入构成变化的特点
“十一五”期间,雅安市紧紧抓住工业富民强市战略机遇,以“工”促“农”,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同时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纯收入构成发了较大的变化。
(一)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是农民增收的主要动力。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274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43.89%,比2005年增长2.31倍,年均增长18.26%。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是“十一五”期间我市瀑布沟电站建设和灾后重建等一大批重特大工程的开工,给本地农村劳动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就地转移劳动力数量大增;二是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本地新增企业数量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明显增强。农民在本乡地域内就业获得的劳动报酬明显增加,农民外出务工劳动得到的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动力。
(二)家庭经营纯收入稳定增长,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十一五”期间我市大力发展茶叶、特色水果等优势农产品的种植,截止2010年末茶园面积为52.3万亩,比05年增长1.28倍,茶叶产量5.58万吨,较05年增长2.14倍,随着红心弥猴桃、汉源大樱桃、石棉黄果柑等特色品种大量栽培,水果品种得到优化,水果产量比05年增长6.54%,加之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拉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我市家庭经营纯收入保持稳定增长。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为2506元,比2005年的1619元增加887元,增长54.79%,年均递增长9.13%,增速相对平稳,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比2005年下降8.86个百分点,为48.37%,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三)财产性纯收入保持平稳,是农民收入的稳定来源。2010年农民财产性纯收入为7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7%,五年间基本持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之间,保持相对稳定。
(四)转移性收入迅猛增长,是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加上家电下乡补贴、汽车下乡补贴、摩托车下乡补贴等政策的实施,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带动了农民转移性收入增长。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转移性纯收入310元,比2005年的151元增加179元,年均递增16.93%。其在纯收入中的比重也呈逐步上升态势,目前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为6.37%,成为农民收入新的来源。
三、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得到优化 生活质量有较大改善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不断进步,农民生活消费结构趋于理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优化,五年间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改善。
(一)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食品结构得到优化。2010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07元,比2005年增长了71.37 %,年均递增11.37 %。2005-2010年五年来农民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的比重在四成以上,农民食品消费支出由解决温饱向趋于营养、美味、可口食品结构方向转变。从食品消费结构看,主食消费量下降,肉、禽、蛋、奶及水产品的消费量增加。2010年农民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45.87,比2005年下降了4.96个百分点。
(二)衣着支出快速增长,成衣化、高档化、品牌化趋势明显。2010年,农民人均衣着支出为316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7%,比2005年增加了1.2个百分点。五年来人们衣着消费支出主要体现在衣着档次的提高和穿着观念的全新变化,人们更加注重服装的质地、美观,单调划一的服装被新颖美观的时装代替,开始追求服装的名牌化、时装化和个性化,成衣化倾向也成为衣着消费的主流。
(三)居住支出平稳增加,生活环境不断优化。2010年人均居住支出达到593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2%,年均增长14.4%。五年来住房面积不断扩大,住房质量档次提高,居住条件舒适宽敞,住宅外道路路面状况等居住条件方面都大有改观。2010年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1.87㎡,并有39.5%的农户居室外为水泥或柏油路;有40.8%的农户饮用自来水。同时居住质量和配套性能不断提高,住房类型中有52.1%的是楼房,钢混结构占住房面积的58.9%。
(四)家庭耐用消费品普及率明显提高,家庭生活设施配套完善。2010年,农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支出304元,五年间年均增长17.8%。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7 %。由于政府实行以财政补贴家电下乡这一政策来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使一些以前农村很少见的大件用品陆陆续续进入乡村,彩电、电冰箱、洗衣机不再是农民生活中的三大件,摩托车取代了自行车,汽车、计算机等高档耐用消费品逐渐成为农村的消费热点。以下是十五末同十一五末相比抽样调查反映的每百户农户拥有耐用商品比较表:
农村居民大型耐用商品拥有量
项目 | 洗衣机 | 电冰箱 | 热水器 | 摩拖车 | 汽车 | 影碟机 | 手机 | 彩电 | 照相机 | 电脑 |
2010年 2005年 |
24 18 |
12 2 |
7 3 |
16 9 |
1 0 |
16 13 |
36 11 |
26 25 |
1 0 |
1 0 |
(五)交通通讯支出持续增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加,信息交流量的扩大,交通和通讯支出成为生活消费支出中的重要项目,2010年占生活消费支出的9.6%。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为221元,2010年增加到432元,年平均增长达到14.3%,购买交通通讯工具和交通费、通讯费的支出均呈较快增长态势。
(六)文教娱乐支出保持平稳,占生活消费比重下降。由于义务教育“一费制”政策执行后,农民负担子女的义务教育费用有了明显减少,文教娱乐支出占生活消费比重下降。2010年农民人均文教娱乐支出366元,比2005增加60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1%,比2005年下降了3.5个百分点。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惠及到大多数农民家庭及其子女。
(七)生活水平提高,农民医疗保健意识大大增强。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334元,比2005年增加175元,年平均增长13.8%。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医疗保健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全覆盖和不断完善,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大幅增加,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也有所增加。但农民就医负担偏重问题也客观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医疗保健的支出。
四、农民增收和消费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资性收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波动较大,影响收入增长
我市这五年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迅速,年均增长18.3%,在农民纯收入中所占比重达43.9%,在农民增收中贡献最大,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关健,但工资性收入受外部环境影响最大,比如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就有很多农民工失业返乡,收入增长受抑,如果增收结构较单一,那么农民收入的波动就会很大。
(二)劳动力素质低下是制约农民增收的根本因素
农民受教育程度严重偏低。农民科学种植技术含量太低,新型种植工具的使用极为少见,“二牛抬杠”式的种植思想阻止了科技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种植发展受到制约。同时由于初中及以下人员占比较大,外出务工的农民大都只能干些粗重的体力工作,工资收入低的现实仍未改变。
(三)农产价格的持续上升,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影响收入的增长
近年来一方面是农资价格持续上升,另一方面是农产品价格巨幅波动,影响了农民的增收。比如生猪价格从06年07年达到高峰,农户认为养殖生猪是暴利,盲目跟风扩大养殖规模,不久生猪价格又出现了暴跌,最低时跌到四元左右一斤,许多养殖户出现较大亏损。由于农民养殖和种植农产品缺乏相应的市场供需保障机制,具有跟风和滞后的效应,极大的影响了农民增收。
(四)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缺乏后劲
就目前情况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农民存钱养老的意识依然较为强烈。虽然手头有钱了,但依然不能放胆消费,大件用品陆陆续续进入乡村,大多是因为赶上儿女结婚、有政府补贴等因素作用的结果,并非完全出于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多数农民的存钱目的一是支出高额的教育费用,培养一个大学生对于农民来说倾付一生的积蓄;二是防病防痛,尽管实施了农村医疗保险,但个人支付比例依然较高;三是在目前养老保障机制不完善的状况下,存钱养老是每个农民的必需选择,也是最终选择。
(五)生活水平提高,不健康的消费理念有所抬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水平断增长,由于钱袋鼓了,不健康的消费理念在农村中有所抬头。农村人情消费过重,婚丧嫁娶互相攀比,封建迷信支出在上升,赌博之风有所漫延,2010年人均封建迷信支出6.89元,赠送农村亲友173元,婚丧嫁娶支出315元,分别比05年增长2.02倍、2.62倍和3.94倍。
四、对提高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建议
(一)对农民增收形成多个增长点,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了让农民增收持续稳定增长,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的单极增长式,形成多个增长点,使农民增收具有抗风险能力,一要坚持大力发展我市的特色农业,比如茶叶、汉源樱桃、石棉黄果柑、草科鸡等特色农产品;二是要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城市化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三是开展多种职业培训,增强农民工就业技能。
(二)进一步推进农村各类保障体系的建设。为了使农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考上大学的可采取措施进行帮助,避免出现农村家庭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老致贫的现象。
(三)树立健康的消费理念。政府要正确引导农村居民消费,在农村中宣扬正确的消费观,对不健康的消费要进行规劝和制止。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