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物系统灾后抢救保护工作总结大会在成都召开
会议由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关强主持,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彦蓉在大会上致辞,来自对口援助省份、文物保护工程技术援建单位的代表分别在大会上做了发言,四川省文物局对三年来文物遗产保护工作做了总结性报告。
会议指出,四川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物资源的大省,但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给四川文物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和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严重受损;8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81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受到不同程度损毁;65处博物馆、文管所文物库房和办公、管理用房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毁;大量珍贵的馆藏文物受损。在巨大灾难前,四川文博系统没有被灾难压垮,而是发挥了巨大的能动力,不畏艰险,克服苦难,取得了文物保护的巨大胜利——列入国家规划的153处不可移动文物得到了抢救保护,3,176件(套)可移动文物得到了及时修复,46座博物馆和文物管理所得到了加固或重建。截至目前,全省39个重灾县245项灾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项目已全部开工,已完成和即将完成的项目208项,完工率为84.89%,其余项目将于2011年内完成。
会议强调,抗震救灾中文物保护取得的成绩,既是全省文博系统工作者不惧艰辛,努力奋斗的结果,又同全国文物系统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组织了全国一流的文物修复专家和技术人员投入了四川文物抢救和保护的工作中去,保证了四川的重要文物能够得到妥善的保管和转运。
同时,会议也对四川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做了总结,指出在开展抢险支护,编制完善规划,健全工作机制,精心组织施工,加强技术培训几大措施的保障下,民众生活在重建过程中得到了改善,文物古迹的社会作用在灾后重建中得到了提升,人才队伍在艰苦的工作中得到了锻炼,生态环境也得以重新修缮,四川文化工作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经验和财富。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