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恢复重建“1号工程” 二王庙重新开放
2008年6月30日,二王庙古建筑群灾后抢救保护工程拉开,计划投资1.05亿元。采取“同步勘察设计、同步监理、同步施工”的创新方式进行,经历了清理排危、地质灾害治理、古建筑本体维修、完善防灾系统等几大阶段工程,2010年11月18日,二王庙文物维修工程竣工。紧接着,通过完善配套设施、进一步修复,震后封闭近3年的二王庙终于同游客见面。据都江堰景区统计,截至当日17时,已有6824名游客来到二王庙参观,与震前同期相比游客人数增长86%。
基础加固是最大难题1000多根柱子抓紧玉垒山
在二王庙大殿右侧,伫立着一块刻有“蓬莱仙境”的石碑,石碑上弯弯曲曲的裂痕提醒游客它曾经遭受重创。“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总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的二王庙,严重损毁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除主殿外,戏楼全部坍塌,二殿损毁,一殿出现倾斜,前山门也扭曲变形。
二王庙建筑群位于滑坡带上,基础加固是修复中最大的难题。“因为有滑坡倾向,必须先对山体进行加固,才能让上面的建筑安全。”都江堰市文物局副局长樊拓宇介绍,为使滑坡体形成一个整体,维修施工队采用机械挖孔,沿江边打了72根直径1米、深16-23米的抗滑桩。同时,在古建筑基础下,还打进了141根抗滑桩,把滑坡体牢牢固定在玉垒山上。此外,山体中还打入1000多根直径在0.5米以下的小径桩、树根桩,各类锚杆、锚索650余根,把松散的泥土紧紧抓牢。
100%恢复原样是宗旨70%原构件对号入座
沿蜿蜒的石阶步行而上,曾在地震中纵向断裂成两半的二王庙牌坊又屹立起来。庄严的大殿内,10多米高的柱子笔直挺立,使整座建筑显得格外肃穆。
“真和原来一模一样啊,简直太神奇了。”对二王庙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的都江堰市民黄晓林专程和家人来参观。“若不是仔细看石壁上人工粘和的小裂缝,很难想象这里曾遭受重创。”樊拓宇告诉记者,为了恢复古建筑原貌,抢修人员尽量按照原位置、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加以修复。
为保持古建筑修复的准确性,工作人员在拆卸原构件时,将可利用的建筑构件和材料进行拣选、编号和分类堆放,修补时再对照图纸记载一一对号入座。据统计,修复后的二王庙,采用了70%原构件,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原有历史信息。
单行景观道串起精彩看点
据都江堰景区策划营销处叶欣介绍,二王庙内重新规划了一条单行的景观道,从入口到出口,把戏楼、厢房、52级梯步、照壁、三官殿、观澜亭等景点串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还增设了路标和解说牌,对地震中受损严重的珍贵建筑物进行特别介绍和保护。
“早就听说过二王庙,第一次来就赶上首次开放,这次旅行太值得纪念了。”台湾游客林山富激动地说。(记者 吴璟)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