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五城”建设 全力打造南充市南部县现代生态大城市

  • 2011年12月14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在当今世界城市发展进入国际化、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城市作为全球的战略节点,其变化与影响日益重要,全球城市进入新的发展格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经济在整个地方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城市经营就成为政府管理城市和推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战略。在南部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南部县委政府提出了“推进‘五城’建设,打造丘区强县,把南部建设成为现代生态大城市”的奋斗目标。对此,我们就南部建设现代生态大城市作如下思考:    

      一、南部建设现代生态大城市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南部县抓住了重大发展机遇,围绕“城市化”文章,使得南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从而带动了南部县整体经济的发展。但面对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和谋求更大更广的发展,面对“城市绿色革命”的蓬勃兴起,面对省政府提出的“两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的新型城市经营理念,面对市第五次党代会发出了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和“有条件县城向大中城市迈进”的号召,南部就必须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生态大城市。    

      (一)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需要。城市竞争力综合反映了城市的生产力水平、生产要素的积聚能力、社会全面进步的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城市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这个城市区域经济的活力和繁荣程度。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一个城市能否把资源特色尽快转化为经济特色、产业特色、市场特色以及经济效益和财政居民收入,最终转化成为城市的竞争优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环境及城市形象、城市品牌成为城市竞争力中的主要元素。城市经营作为城市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份,其目的就是实现城市的持续增值和发展。南部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更快更好发展,首先要通过城市经营的手段对自然地理环境、文化资源等地域优势资源进行仔细研究和充分挖掘,依托优势资源强化支柱产业,提升城市价值;其次要通过城市经营的手段为南部县“五城”建设的有序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和发展空间,进而利用技术创新、技术外溢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实现南部经济快速增长;最后要通过城市经营的手段打造南部独有的、最有价值和创造力的城市品牌,建设一批具有南部特色的大型标志性建筑,并利用这一品牌或标志性建筑物带来的影响力来提升南部的影响力和南部城市的市场竞争力。   

      (二)城市发展方向的需要。建设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明三位一体的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设亲水、亲绿、亲田园,文明、和谐、可持续的生态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新潮流和人类追求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同时,从经济可持续发展来看,经济的发展不仅仅看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还要综合考虑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因素。从自然环境看,生态环境好,能吸引大量的外来投资,也能吸引大量的人口移居进来,生态环境是评价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因此,南部建设现代生态大城市是南部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    

      二、南部建设现代生态大城市的可行性    

      加快推进南部现代生态大城市建设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南部具有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和人口优势。南部县城有风景秀丽灵云山和火峰山,有远近闻名的“桂花博览园”,有生态保持最好的长江第二大支流嘉陵江,自古以来因水而兴、宜水而居。南部县自然山水资源丰富,山水相依,独具特色魅力。同时,南部有130万人口,南部建成区有28万人口,从总人口来看,居南充市第一名,四川省前十名,而现代大城市发展首先就是要居有一定的人口规模,而南部正好具有这一优势,因此,南部在南充九县市区中,具有率先迈入50万人口的现代生态大城市的资源优势和人口优势。    

      (二)南部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南部县属于该《规划》范畴,与成渝经济区中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呈等边三角形。同时,纵横交错的兰渝铁路和广南高速、成南(部)高速、南(部)巴高速将在南部十字交叉开通,使南部具有“1小时南充、2小时成渝、5小时西安”的优势,再加上日益完善的县乡村交通网络,这为南部建设现代生态大城市发展奠定良好的区位优势。    

      三、南部城市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南部县城市发展历程    

      从建国以来,南部城镇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前,1978年南部县城镇化率仅3.77%。1978年至1998年近20年间有了较快的发展,到1998年南部县城镇化率达到10.8%。1998年至2010年,南部县城镇化水平提升最快,2010年南部县城镇化率达44.43%,12年间提高了33.6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8个百分点。 

      (二)城市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拉动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南部县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南部县地方生产总值2010年达到145.43亿元,占南充市经济总量的17.6%,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5%,是1978年的85.3倍,翻了6番多,年均增长9.6%。从人均地方生产总值上看,人均地方生产总值大幅提高。2010年人均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5594元,是1978年的101.3倍,翻了6番多,年均增长10.1%。    

      2、财政收入显著改善。近十年来,南部财税部门积极开辟财源,强化征管,有力保证了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综合财力明显提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由2000年的1.8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1.05亿元,是1999年的16.4倍,年均增长3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0年的0.8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46亿元,是2000年的4.2倍,年均增长15.5%。    

      (三)房地产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1、房地产业健康发展。2000年南部仅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0家,到2010年共有资质等级以上的房地产开发企业28家,商住房施工面积达10.7万平方米,销售面积29.3万平方米。南部县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5亿元,比10年前增长469.0%;房地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达2.79亿元,房地产增加值占南部县地方生产总值(GDP)的1.92%。房地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    

      2、房地产业拉动大量外来人口入住南部县城。据统计,2000年,南部县城人口15.8万,到2010年,达到28万,增加12.2万。外来人口主要为本县农村人口65.0%,外县农村人口20.0%,外地城镇人口15.0%。城市人口的增加,带动了南部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南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由2000年的9.4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3.27亿元,年均增长16.5%。    

      (四) 南部工业化水平所处现状    

      1、从城镇化率来看,南部工业化水平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城镇化率是一个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从城镇化水平来看,在工业化前期,城镇化率比较低,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到后工业化阶段,城镇化率稳定在75%左右。2010年南部县城镇化率为44.43%,根据表一评价标准,南部工业化水平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南部县城镇化率发展滞后,与全国有较大差距,拖了工业化的后腿。因此,这种判断与南部实际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存在一定差异。    

      表一:经济发展各阶段城镇化率标准
      
    经济发展阶段 城镇化率
    前工业化阶段(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30%
    工业化阶段 初级 30%-50%
    中级 50%-60%
    高级 60%-75%
    后工业化阶段(发达经济阶段) >75%
      
       2、从工业化率看,南部工业化水平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工业率是一个地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率。1978年,南部县工业化只达12.8%,2000年,上升到22.5%,2008年南部县工业化突破40%,达43.4%,到2010年就达到46.8%。由此可以看出,南部县工业化程度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三次突破。而根据表二工业化发展阶段评价标准,目前,南部县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因此,通过表一和表二的标准来看南部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南部的城镇化滞后工业化,按“两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来看,南部县应大力发展城镇化,加快大城市建设,并以新型工业化的快速提升来带动城镇化,推动城乡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    

      表二:工业化发展阶段评价标准 
      
    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率
    前工业化阶段(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20%
    工业化阶段 初期 20%-40%
    中期 40%-60%
    后期 >60%

      (五)“五城”建设大力推动南部城市经济发展。   

      2010年,县委、政府强力推进“五城”建设,南部经济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拉动县域经济取得历史性新突破。一是工业“三城”全力拉动城市经济增长。工业“三城”就是指以饮品制造业为主的“饮品城”、以木材加工业为主的“板材城”和以机械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机电城”。2011年1-10月份,“饮品城”中的企业实现工业产值8.365亿元,增长268.89%,占南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65%;“板材城”中的企业实现工业产值8.55亿元,增长27.01%,占南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80%;“机电城”中的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0.169亿元,增长37.21%,占南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03%。“饮品城”、“板材城”和“机电城”共计实现工业产值37.087亿元,增长56.48%,比南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平均增幅的51.62%高出4.86个百分点,占南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9.47%,有力地拉动了南部县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二是“桂花城”和“钓鱼城”大力提升南部城市文化底蕴文化底蕴和城市品牌。近年来,南部完成了县行政中心的搬迁和市民公园、城西客运站、110千伏变电站、50万方天然气管道等重大项目,特别是建成了升钟湖国家4A级旅游景区、600亩全国最大的“桂博园”、3000公里的“立体绿色景观通道”、35公里桂花长廊,创造了“全国钓鱼城市”、“中国桂花城市”等品牌。同时连续举办了三届钓鱼桂花旅游文化节,邀请国内外明星助阵,邀请国内外钓鱼高手和爱好者参加中国升钟湖钓鱼大赛。在此期间,国内外各家媒体的新闻记者都陆续到南部进行采访报道,从而都大大提升了南部的城市品牌和文化底蕴。    

      四、南部县近年来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农民进城,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有序转移和农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是农村与城市的对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根本改变;城镇化还涉及区域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体系的优化与构建;是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同步推进和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    

      (一)城市发展缺乏创新意识。    

      近年来,南部县城市发展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城市的发展还停留在九十年代末期那种维修(新建)几条街道或市场之类。而周边城市都在飞速发展,并取得很好的成绩,其原因就有南部城市发展缺乏创新意识,不能观念上进行更新和改进。南部县城市发展没有自身特色,没有竞争优势,从根本上制约了城市发展,导致南部落后于周边城市。    

      (二)城市基础建设力度不够,公共交通有待改善。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镇化的硬件,也是推进城镇化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近年来,南部县城建设规划很难落实,建筑“见缝插针”,建筑节能工程和路灯节能工程开展滞后。老城区与新城区发展严重脱节,“老城区不老,新城区不新”。城区内许多街道很窄,单行道很多、断头路多、三叉形的街道也特别多,就是一些主要街道在规划上都严重不合理。同时,城市中公共交通运行存在很多问题,公交车、出租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和职业道德,从而引发城市交通混乱,经常堵车,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城市居民对此意见很大。    

      (三)城乡二元结构较为突出。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7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4955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2%,仅三分之一多点,还不到一半,城镇和农村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城乡二元结构较为突出。同时,由于城镇化明显滞后工业化,第三产业的发展缓慢,城镇吸纳人口和就业容量受到限制,不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严重影响了城镇化的进程。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    

      根据钱纳里和西蒙·库兹涅茨等经济学家的实证研究,其结果表明,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具有一定规律。当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60%时,工业化进入中期。其中还有两个重要转折点,当第一产业比重降低到20%以下时,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高于第三产业, 这时候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当第一产业比重再降低到10%左右时,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工业化就进入后期阶段,此后第二产业比重转为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2010年南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7:56.5:21.8,第一产业比重大于20%,且第一产业比重小于第二产业,通过表三的标准可以说南部工业化处于初级阶段,而通过表一的标准评价南部工业化也得于初级阶段,但通过表二的标准评价南部工业化处于中级阶段,由此说明南部的产业结构极为不合理,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太快,但没能有效地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南部三次产业结构偏离了合理的发展轨迹,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而发展第三产业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壮大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城市生态经济。由此也证明了南部提出打造现代生态大城市的科学性。    

      表三:经济发展各阶段三次产业结构标准 
      
    经济发展阶段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
    前工业化阶段(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一产>二产
    工业化阶段 初级 一产>20%,且一产<二产
    中级 一产<20%,且二产>三产
    高级 一产<10%,且二产>三产
    后工业化阶段(发达经济阶段) 一产<10%,且二产<三产

      (五)准城市居民意识尚待转化    

      南部县常住人口为92.9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就有51.67万人,农村人口的比重达55.57%。2010年,南部县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78.3%,而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5.65%。在城镇人口中有60%仍然是农民,他们在农村有承包地,居住在城乡结合部,主要从事第一产业,从某种角度讲,这一部分人还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城镇人口,尤其是他们的受教育程度、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与现代城镇文明还有不小的差距。 

      五、南部建设现代生态大城市的思考与建议    

      (一)统筹布局,加强规划引导,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与公共政策属性,加强各项规划对接与协调,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县委第十二届党代会提出的“四规合一”、“多规衔接”,构建以“一城六区”的空间发展结构,形成“县城、乡镇、居民点”相连接的城乡统筹发展布局为指导,以区域综合化、用地集约化、产业高新化、环境生态化等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系统的规划。做好“五年有规划、年度有计划、季度有安排、月月抓落实”;进一步深化创建生态大城市综合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山体江河保护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历史风貌保护规划、城市风格体系规划、新农村家园行动规划等专项规划,并将推进现代生态大城市建设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十二五”规划,为创建规划的全面实施提供有效的管理依据。今后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创建现代生态大城市这个总目标,适应和服务于这个总目标。
       
      (二)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建设现代生态大城市。    

      城市经营,就是把城市当作特殊商品的对待,运用经营手段,将城市纳入市场运作,通过市场无形的力量,提高城市的区域价值,从而强化城市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物资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城市经营来发展城市在国内外很多成功先例,因此我们必须将城市经营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管理建设的全过程,以经营的手段建设城市,以经营的方式管理城市,以开放的经营提升城市品位,从而实现南部现代生态大城市发展的奋斗目标。首先以经营的手段建设城市。我们要树立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的思想,使其步入良性循环。对南部的城市资源、资产以经营的手段进行重组整合、盘活和营运。以构建现代生态大城市为目标,经营手段要高起点、高质量建设城市,增强服务重大项目的承载力、对外开放的吸引力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用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市场化手段,对南部城市公用设施加大有偿使用力度,并且形成长效机制。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统一归口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使用的配套工作,逐步完善政府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和建设机制,形成良性的滚动资金发展城市建设。其次是以经营的方式管理城市。我们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新理念,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等多种方式进行城市管理,从而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生态效益的综合优化。另外,各级政府及相关的职能部门要在全面规划、统一管理、特许经营、有序放开和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以经营的方式管理城市。最后是以开放的经营提升城市品位。城市的发展需要对外开放,城市的建设也需要对外开放。解放思想、开放搞活是加快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南部县应在城市经营中进行全方位开放,要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经营领域、要素市场,凡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的领域,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领域都要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参与经营,最大限度地借助各种机遇和外部资源资金推进城市经营,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中以开放的理念构建现代化大都市的大气、壮气的风格,从而提高城市竞争力、吸引力,确立南部县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地位。 

      (三)不断优化现代生态大城市发展环境    

      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的自然条件、市容市貌、历史文化底蕴、市民的素质、社会的治安状态、经济发展的宽松度等。搞好现代生态大城市发展就必须切实改善城市发展综合环境。    

      1、建设和谐南部,打造平安城市。平安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安全保障的发展,搞好城市经营就没有牢固的社会基础。要紧紧围绕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切实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预警应急机制,切实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2、要以“绿”为重点,用现代意识建设“生态大城市”。“桂花博览园”是南部城市的一大景观,要紧紧以“桂花博览园”为中心,注重向周边辐射,通过路、景、轴线等渠道将绿色贯通至城市各个角落。所有建设项目都要实行项目未动,绿色先行的做法,做到城市绿化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要突出抓好城市主要出入口的绿化工作,让进入南部的人们处处能见到绿树红花,使南部真正实现“现代生态大城市”。    

      3、以“美”为标准,努力提高南部生态品位。一是以“桂花城”为依托,积极营造街景环境。重点抓好以桂花为城市特色,建设南部特色路、专业街。二是要全面注重城市色调的搭配。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时,要全面城市格调,注重每条街、每幢建筑的色彩的搭配。三是要全面提升建筑品位。不求每幢建筑都成精品,但每幢建筑都要与城市相协调,这样整个城市就成了精品,形成一街一种景致,一路一个风格。四是要努力提高设计水平。一个城市美不美,设计至关重要,没有好的设计,再大的投入也是浪费。    

      4、培育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活的灵魂,是一个城市最具魅力的个性特征。尤其是南部目前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更需要用一种精神来凝聚南部县人民,为南部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城市精神可向南部县人民征集,最后由专家讨论通过。    

      5、着力营造城市现代气息。要从城市环境生态上加强对市民现代意识的引导,大规模搞好城市亮化工程,重点是城市入口处,繁华地段、公园及广场。既要让城市亮起来,又要让城市亮得好看,要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的声、光、电、色和电脑、机械,创造出具有动感、美感的亮化作品,做到面貌新、亮点多、环境美,展现现代生态大城市的气息。    

      6、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和投融资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满足人民不断增加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要防止单纯追求赢利而对城市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防止低级庸俗的商业炒作。通过优化城市环境,加快提高南部县城市发展的综合能力和管理水平。    

      (四)依托“五城”建设,提升城市品牌,彰显城市品位。    

      城市品牌是城市的风格和个性,它凝聚和体现着城市的功能、整体价值取向和对外的辐射力、对内的吸引力。树立南部独特的品牌形象,可以提高知名度,增加资本的含量,提高资本的利用率。城市品牌建设,就是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的资源,把独特的城市特色做足做优。南部的特色城市文化品牌在“桂花城”的建设和“钓鱼城”的打造,特别注重每年钓鱼桂花旅游文化节机会,全面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位和名气。目前,南部的“桂花城”、“钓鱼城”、“板材城”都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商标,这就成了南部的三张名片,以后可以以此打造成城市品牌。同时我们要充分保护、挖掘、开发好一些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要重视把特色文化建设纳入城市经营规划,把这些文化体现出来,挖掘出来,以此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为建设现代生态大城市提供条件。比如我们可以深度挖掘“升钟起义红色旅游”、“国宝醴封观”、“古居民宋家坪”、“禹迹山”等历史景观景点,集中进行包装、推介、扩散,把南部真正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湖光山色景观、桂花流彩景观、千年大佛景观”旅游品牌。    

      (五)依托“五城”建设,彰显城市“山水田园桂花”的特色,构建生态框架体系。    

      严格保护自然山水资源,优化生态网络,打造生态南部,是建设现代生态大城市的根本。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中国桂花城市”品牌创建活动,加快桂博园二期工程建设及沿铁路、高速路、国道、省道等“13215”工程,加强城市街道、小区各具特色的桂花苑建设,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城市生态景观。同时我们要建设一批具有南部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继续抓好南部“母亲河”嘉陵江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灵云山绿化建设,继续实施嘉陵江四岸江滩景观建设与防洪工程,全力推进升钟湖5A级景区及桂博园4A级景区建设,从而形成“一山(灵云山)一水(嘉陵江)一园(桂博园)一湖(升钟湖)的现代生态大城市格局,构建南部绿水青山的生态框架体系。    

      (六)以“两化”互动为主导,加快推进城市建设。    

      2007年,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工作思路,并以此作为当时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省工作的战略重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今年省委再次强调“两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的对加快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在历史进程中,工业化和城镇化历来是相辅相成、互动互融的。为了实现南部建设现代生态大城市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两化”互动为主导,即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近年来,南部工业化快速提升,南部工业园区迅速壮大,一批大型工业企业入驻南部,从而拉动了南部城市人口的增加,提升了南部二三产业就业比重。2005年,南部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只有40.32%,到2010年,南部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就达55.65%,五年时间就上升了15.3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3.11个百分点。2005年南部城镇化率为27.49%,2010年就达44.43%,5年时间上升了16.9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3.39个百分点。因此,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使工业经济在拉动农村经济的同时,把大量农民工引进城市的工业企业,从而进一步提高南部城镇化率,进一步推进南部大城市建设。二是以新型城镇化推动新型工业化。城市是生产要素的聚集地、人流物流的集散地和地方经济文化中心,对区域经济有着强大的辐射推动作用。只有把城市这张名片做好了,才会有更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南部;只有南部的生态环境、投资环境等条件成熟了,才能有更多的企业向南部投资,从而推动南部工业经济的发展,提升南部工业化水平,促进南部地方经济跨越发展。    

      (七)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提高南部发展大城市的竞争力。    

      城市发展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没有经济发展和产业支撑,就不会有城市的繁荣和城市的扩张,就不可能实现城市化。发展城市经济,要大力培养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发展城市经济,还要抓好经济结构调整:一是加强宏观调控,优化生产力布局。要制定和完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规划指导和宏观调控实现产业聚集。二是要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要对民营企业实行“国民待遇”,通过减少限制、降低门槛、行业开放,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造,经营城市公用事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三是要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大中城市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淘汰落后生产力,不断壮大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同时,通过大力发展金融、商贸、服务、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建好中心商务区,不断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小城镇要在发展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产业上下功夫,促进中小型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主动接纳大中城市转移出来的普通制造业和传统加工业,不断壮大自身“块头”;以治散为重点,大力集聚乡村工业,走集约型工业发展之路。四是以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要淘汰落后产品,降低粗加工产品比例,扩大适销对路产品生产,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在省内外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高、附加值高的名牌产品。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依托“五城”建设 全力打造南充市南部县现代生态大城市

  • 2011年12月14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在当今世界城市发展进入国际化、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城市作为全球的战略节点,其变化与影响日益重要,全球城市进入新的发展格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经济在整个地方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城市经营就成为政府管理城市和推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战略。在南部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南部县委政府提出了“推进‘五城’建设,打造丘区强县,把南部建设成为现代生态大城市”的奋斗目标。对此,我们就南部建设现代生态大城市作如下思考:    

      一、南部建设现代生态大城市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南部县抓住了重大发展机遇,围绕“城市化”文章,使得南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从而带动了南部县整体经济的发展。但面对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和谋求更大更广的发展,面对“城市绿色革命”的蓬勃兴起,面对省政府提出的“两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的新型城市经营理念,面对市第五次党代会发出了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和“有条件县城向大中城市迈进”的号召,南部就必须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生态大城市。    

      (一)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需要。城市竞争力综合反映了城市的生产力水平、生产要素的积聚能力、社会全面进步的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城市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这个城市区域经济的活力和繁荣程度。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一个城市能否把资源特色尽快转化为经济特色、产业特色、市场特色以及经济效益和财政居民收入,最终转化成为城市的竞争优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环境及城市形象、城市品牌成为城市竞争力中的主要元素。城市经营作为城市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份,其目的就是实现城市的持续增值和发展。南部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更快更好发展,首先要通过城市经营的手段对自然地理环境、文化资源等地域优势资源进行仔细研究和充分挖掘,依托优势资源强化支柱产业,提升城市价值;其次要通过城市经营的手段为南部县“五城”建设的有序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和发展空间,进而利用技术创新、技术外溢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实现南部经济快速增长;最后要通过城市经营的手段打造南部独有的、最有价值和创造力的城市品牌,建设一批具有南部特色的大型标志性建筑,并利用这一品牌或标志性建筑物带来的影响力来提升南部的影响力和南部城市的市场竞争力。   

      (二)城市发展方向的需要。建设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明三位一体的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设亲水、亲绿、亲田园,文明、和谐、可持续的生态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新潮流和人类追求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同时,从经济可持续发展来看,经济的发展不仅仅看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还要综合考虑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因素。从自然环境看,生态环境好,能吸引大量的外来投资,也能吸引大量的人口移居进来,生态环境是评价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因此,南部建设现代生态大城市是南部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    

      二、南部建设现代生态大城市的可行性    

      加快推进南部现代生态大城市建设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南部具有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和人口优势。南部县城有风景秀丽灵云山和火峰山,有远近闻名的“桂花博览园”,有生态保持最好的长江第二大支流嘉陵江,自古以来因水而兴、宜水而居。南部县自然山水资源丰富,山水相依,独具特色魅力。同时,南部有130万人口,南部建成区有28万人口,从总人口来看,居南充市第一名,四川省前十名,而现代大城市发展首先就是要居有一定的人口规模,而南部正好具有这一优势,因此,南部在南充九县市区中,具有率先迈入50万人口的现代生态大城市的资源优势和人口优势。    

      (二)南部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南部县属于该《规划》范畴,与成渝经济区中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呈等边三角形。同时,纵横交错的兰渝铁路和广南高速、成南(部)高速、南(部)巴高速将在南部十字交叉开通,使南部具有“1小时南充、2小时成渝、5小时西安”的优势,再加上日益完善的县乡村交通网络,这为南部建设现代生态大城市发展奠定良好的区位优势。    

      三、南部城市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南部县城市发展历程    

      从建国以来,南部城镇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前,1978年南部县城镇化率仅3.77%。1978年至1998年近20年间有了较快的发展,到1998年南部县城镇化率达到10.8%。1998年至2010年,南部县城镇化水平提升最快,2010年南部县城镇化率达44.43%,12年间提高了33.6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8个百分点。 

      (二)城市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拉动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南部县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南部县地方生产总值2010年达到145.43亿元,占南充市经济总量的17.6%,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5%,是1978年的85.3倍,翻了6番多,年均增长9.6%。从人均地方生产总值上看,人均地方生产总值大幅提高。2010年人均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5594元,是1978年的101.3倍,翻了6番多,年均增长10.1%。    

      2、财政收入显著改善。近十年来,南部财税部门积极开辟财源,强化征管,有力保证了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综合财力明显提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由2000年的1.8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1.05亿元,是1999年的16.4倍,年均增长3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0年的0.8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46亿元,是2000年的4.2倍,年均增长15.5%。    

      (三)房地产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1、房地产业健康发展。2000年南部仅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0家,到2010年共有资质等级以上的房地产开发企业28家,商住房施工面积达10.7万平方米,销售面积29.3万平方米。南部县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5亿元,比10年前增长469.0%;房地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达2.79亿元,房地产增加值占南部县地方生产总值(GDP)的1.92%。房地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    

      2、房地产业拉动大量外来人口入住南部县城。据统计,2000年,南部县城人口15.8万,到2010年,达到28万,增加12.2万。外来人口主要为本县农村人口65.0%,外县农村人口20.0%,外地城镇人口15.0%。城市人口的增加,带动了南部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南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由2000年的9.4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3.27亿元,年均增长16.5%。    

      (四) 南部工业化水平所处现状    

      1、从城镇化率来看,南部工业化水平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城镇化率是一个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从城镇化水平来看,在工业化前期,城镇化率比较低,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到后工业化阶段,城镇化率稳定在75%左右。2010年南部县城镇化率为44.43%,根据表一评价标准,南部工业化水平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南部县城镇化率发展滞后,与全国有较大差距,拖了工业化的后腿。因此,这种判断与南部实际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存在一定差异。    

      表一:经济发展各阶段城镇化率标准
      
    经济发展阶段 城镇化率
    前工业化阶段(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30%
    工业化阶段 初级 30%-50%
    中级 50%-60%
    高级 60%-75%
    后工业化阶段(发达经济阶段) >75%
      
       2、从工业化率看,南部工业化水平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工业率是一个地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率。1978年,南部县工业化只达12.8%,2000年,上升到22.5%,2008年南部县工业化突破40%,达43.4%,到2010年就达到46.8%。由此可以看出,南部县工业化程度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三次突破。而根据表二工业化发展阶段评价标准,目前,南部县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因此,通过表一和表二的标准来看南部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南部的城镇化滞后工业化,按“两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来看,南部县应大力发展城镇化,加快大城市建设,并以新型工业化的快速提升来带动城镇化,推动城乡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    

      表二:工业化发展阶段评价标准 
      
    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率
    前工业化阶段(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20%
    工业化阶段 初期 20%-40%
    中期 40%-60%
    后期 >60%

      (五)“五城”建设大力推动南部城市经济发展。   

      2010年,县委、政府强力推进“五城”建设,南部经济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拉动县域经济取得历史性新突破。一是工业“三城”全力拉动城市经济增长。工业“三城”就是指以饮品制造业为主的“饮品城”、以木材加工业为主的“板材城”和以机械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机电城”。2011年1-10月份,“饮品城”中的企业实现工业产值8.365亿元,增长268.89%,占南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65%;“板材城”中的企业实现工业产值8.55亿元,增长27.01%,占南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80%;“机电城”中的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0.169亿元,增长37.21%,占南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03%。“饮品城”、“板材城”和“机电城”共计实现工业产值37.087亿元,增长56.48%,比南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平均增幅的51.62%高出4.86个百分点,占南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9.47%,有力地拉动了南部县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二是“桂花城”和“钓鱼城”大力提升南部城市文化底蕴文化底蕴和城市品牌。近年来,南部完成了县行政中心的搬迁和市民公园、城西客运站、110千伏变电站、50万方天然气管道等重大项目,特别是建成了升钟湖国家4A级旅游景区、600亩全国最大的“桂博园”、3000公里的“立体绿色景观通道”、35公里桂花长廊,创造了“全国钓鱼城市”、“中国桂花城市”等品牌。同时连续举办了三届钓鱼桂花旅游文化节,邀请国内外明星助阵,邀请国内外钓鱼高手和爱好者参加中国升钟湖钓鱼大赛。在此期间,国内外各家媒体的新闻记者都陆续到南部进行采访报道,从而都大大提升了南部的城市品牌和文化底蕴。    

      四、南部县近年来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农民进城,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有序转移和农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是农村与城市的对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根本改变;城镇化还涉及区域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体系的优化与构建;是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同步推进和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    

      (一)城市发展缺乏创新意识。    

      近年来,南部县城市发展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城市的发展还停留在九十年代末期那种维修(新建)几条街道或市场之类。而周边城市都在飞速发展,并取得很好的成绩,其原因就有南部城市发展缺乏创新意识,不能观念上进行更新和改进。南部县城市发展没有自身特色,没有竞争优势,从根本上制约了城市发展,导致南部落后于周边城市。    

      (二)城市基础建设力度不够,公共交通有待改善。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镇化的硬件,也是推进城镇化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近年来,南部县城建设规划很难落实,建筑“见缝插针”,建筑节能工程和路灯节能工程开展滞后。老城区与新城区发展严重脱节,“老城区不老,新城区不新”。城区内许多街道很窄,单行道很多、断头路多、三叉形的街道也特别多,就是一些主要街道在规划上都严重不合理。同时,城市中公共交通运行存在很多问题,公交车、出租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和职业道德,从而引发城市交通混乱,经常堵车,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城市居民对此意见很大。    

      (三)城乡二元结构较为突出。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7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4955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2%,仅三分之一多点,还不到一半,城镇和农村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城乡二元结构较为突出。同时,由于城镇化明显滞后工业化,第三产业的发展缓慢,城镇吸纳人口和就业容量受到限制,不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严重影响了城镇化的进程。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    

      根据钱纳里和西蒙·库兹涅茨等经济学家的实证研究,其结果表明,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具有一定规律。当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60%时,工业化进入中期。其中还有两个重要转折点,当第一产业比重降低到20%以下时,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高于第三产业, 这时候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当第一产业比重再降低到10%左右时,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工业化就进入后期阶段,此后第二产业比重转为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2010年南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7:56.5:21.8,第一产业比重大于20%,且第一产业比重小于第二产业,通过表三的标准可以说南部工业化处于初级阶段,而通过表一的标准评价南部工业化也得于初级阶段,但通过表二的标准评价南部工业化处于中级阶段,由此说明南部的产业结构极为不合理,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太快,但没能有效地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南部三次产业结构偏离了合理的发展轨迹,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而发展第三产业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壮大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城市生态经济。由此也证明了南部提出打造现代生态大城市的科学性。    

      表三:经济发展各阶段三次产业结构标准 
      
    经济发展阶段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
    前工业化阶段(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一产>二产
    工业化阶段 初级 一产>20%,且一产<二产
    中级 一产<20%,且二产>三产
    高级 一产<10%,且二产>三产
    后工业化阶段(发达经济阶段) 一产<10%,且二产<三产

      (五)准城市居民意识尚待转化    

      南部县常住人口为92.9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就有51.67万人,农村人口的比重达55.57%。2010年,南部县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78.3%,而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5.65%。在城镇人口中有60%仍然是农民,他们在农村有承包地,居住在城乡结合部,主要从事第一产业,从某种角度讲,这一部分人还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城镇人口,尤其是他们的受教育程度、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与现代城镇文明还有不小的差距。 

      五、南部建设现代生态大城市的思考与建议    

      (一)统筹布局,加强规划引导,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与公共政策属性,加强各项规划对接与协调,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县委第十二届党代会提出的“四规合一”、“多规衔接”,构建以“一城六区”的空间发展结构,形成“县城、乡镇、居民点”相连接的城乡统筹发展布局为指导,以区域综合化、用地集约化、产业高新化、环境生态化等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系统的规划。做好“五年有规划、年度有计划、季度有安排、月月抓落实”;进一步深化创建生态大城市综合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山体江河保护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历史风貌保护规划、城市风格体系规划、新农村家园行动规划等专项规划,并将推进现代生态大城市建设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十二五”规划,为创建规划的全面实施提供有效的管理依据。今后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创建现代生态大城市这个总目标,适应和服务于这个总目标。
       
      (二)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建设现代生态大城市。    

      城市经营,就是把城市当作特殊商品的对待,运用经营手段,将城市纳入市场运作,通过市场无形的力量,提高城市的区域价值,从而强化城市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物资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城市经营来发展城市在国内外很多成功先例,因此我们必须将城市经营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管理建设的全过程,以经营的手段建设城市,以经营的方式管理城市,以开放的经营提升城市品位,从而实现南部现代生态大城市发展的奋斗目标。首先以经营的手段建设城市。我们要树立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的思想,使其步入良性循环。对南部的城市资源、资产以经营的手段进行重组整合、盘活和营运。以构建现代生态大城市为目标,经营手段要高起点、高质量建设城市,增强服务重大项目的承载力、对外开放的吸引力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用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市场化手段,对南部城市公用设施加大有偿使用力度,并且形成长效机制。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统一归口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使用的配套工作,逐步完善政府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和建设机制,形成良性的滚动资金发展城市建设。其次是以经营的方式管理城市。我们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新理念,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等多种方式进行城市管理,从而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生态效益的综合优化。另外,各级政府及相关的职能部门要在全面规划、统一管理、特许经营、有序放开和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以经营的方式管理城市。最后是以开放的经营提升城市品位。城市的发展需要对外开放,城市的建设也需要对外开放。解放思想、开放搞活是加快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南部县应在城市经营中进行全方位开放,要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经营领域、要素市场,凡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的领域,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领域都要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参与经营,最大限度地借助各种机遇和外部资源资金推进城市经营,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中以开放的理念构建现代化大都市的大气、壮气的风格,从而提高城市竞争力、吸引力,确立南部县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地位。 

      (三)不断优化现代生态大城市发展环境    

      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的自然条件、市容市貌、历史文化底蕴、市民的素质、社会的治安状态、经济发展的宽松度等。搞好现代生态大城市发展就必须切实改善城市发展综合环境。    

      1、建设和谐南部,打造平安城市。平安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安全保障的发展,搞好城市经营就没有牢固的社会基础。要紧紧围绕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切实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预警应急机制,切实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2、要以“绿”为重点,用现代意识建设“生态大城市”。“桂花博览园”是南部城市的一大景观,要紧紧以“桂花博览园”为中心,注重向周边辐射,通过路、景、轴线等渠道将绿色贯通至城市各个角落。所有建设项目都要实行项目未动,绿色先行的做法,做到城市绿化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要突出抓好城市主要出入口的绿化工作,让进入南部的人们处处能见到绿树红花,使南部真正实现“现代生态大城市”。    

      3、以“美”为标准,努力提高南部生态品位。一是以“桂花城”为依托,积极营造街景环境。重点抓好以桂花为城市特色,建设南部特色路、专业街。二是要全面注重城市色调的搭配。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时,要全面城市格调,注重每条街、每幢建筑的色彩的搭配。三是要全面提升建筑品位。不求每幢建筑都成精品,但每幢建筑都要与城市相协调,这样整个城市就成了精品,形成一街一种景致,一路一个风格。四是要努力提高设计水平。一个城市美不美,设计至关重要,没有好的设计,再大的投入也是浪费。    

      4、培育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活的灵魂,是一个城市最具魅力的个性特征。尤其是南部目前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更需要用一种精神来凝聚南部县人民,为南部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城市精神可向南部县人民征集,最后由专家讨论通过。    

      5、着力营造城市现代气息。要从城市环境生态上加强对市民现代意识的引导,大规模搞好城市亮化工程,重点是城市入口处,繁华地段、公园及广场。既要让城市亮起来,又要让城市亮得好看,要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的声、光、电、色和电脑、机械,创造出具有动感、美感的亮化作品,做到面貌新、亮点多、环境美,展现现代生态大城市的气息。    

      6、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和投融资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满足人民不断增加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要防止单纯追求赢利而对城市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防止低级庸俗的商业炒作。通过优化城市环境,加快提高南部县城市发展的综合能力和管理水平。    

      (四)依托“五城”建设,提升城市品牌,彰显城市品位。    

      城市品牌是城市的风格和个性,它凝聚和体现着城市的功能、整体价值取向和对外的辐射力、对内的吸引力。树立南部独特的品牌形象,可以提高知名度,增加资本的含量,提高资本的利用率。城市品牌建设,就是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的资源,把独特的城市特色做足做优。南部的特色城市文化品牌在“桂花城”的建设和“钓鱼城”的打造,特别注重每年钓鱼桂花旅游文化节机会,全面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位和名气。目前,南部的“桂花城”、“钓鱼城”、“板材城”都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商标,这就成了南部的三张名片,以后可以以此打造成城市品牌。同时我们要充分保护、挖掘、开发好一些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要重视把特色文化建设纳入城市经营规划,把这些文化体现出来,挖掘出来,以此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为建设现代生态大城市提供条件。比如我们可以深度挖掘“升钟起义红色旅游”、“国宝醴封观”、“古居民宋家坪”、“禹迹山”等历史景观景点,集中进行包装、推介、扩散,把南部真正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湖光山色景观、桂花流彩景观、千年大佛景观”旅游品牌。    

      (五)依托“五城”建设,彰显城市“山水田园桂花”的特色,构建生态框架体系。    

      严格保护自然山水资源,优化生态网络,打造生态南部,是建设现代生态大城市的根本。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中国桂花城市”品牌创建活动,加快桂博园二期工程建设及沿铁路、高速路、国道、省道等“13215”工程,加强城市街道、小区各具特色的桂花苑建设,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城市生态景观。同时我们要建设一批具有南部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继续抓好南部“母亲河”嘉陵江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灵云山绿化建设,继续实施嘉陵江四岸江滩景观建设与防洪工程,全力推进升钟湖5A级景区及桂博园4A级景区建设,从而形成“一山(灵云山)一水(嘉陵江)一园(桂博园)一湖(升钟湖)的现代生态大城市格局,构建南部绿水青山的生态框架体系。    

      (六)以“两化”互动为主导,加快推进城市建设。    

      2007年,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工作思路,并以此作为当时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省工作的战略重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今年省委再次强调“两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的对加快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在历史进程中,工业化和城镇化历来是相辅相成、互动互融的。为了实现南部建设现代生态大城市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两化”互动为主导,即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近年来,南部工业化快速提升,南部工业园区迅速壮大,一批大型工业企业入驻南部,从而拉动了南部城市人口的增加,提升了南部二三产业就业比重。2005年,南部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只有40.32%,到2010年,南部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就达55.65%,五年时间就上升了15.3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3.11个百分点。2005年南部城镇化率为27.49%,2010年就达44.43%,5年时间上升了16.9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3.39个百分点。因此,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使工业经济在拉动农村经济的同时,把大量农民工引进城市的工业企业,从而进一步提高南部城镇化率,进一步推进南部大城市建设。二是以新型城镇化推动新型工业化。城市是生产要素的聚集地、人流物流的集散地和地方经济文化中心,对区域经济有着强大的辐射推动作用。只有把城市这张名片做好了,才会有更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南部;只有南部的生态环境、投资环境等条件成熟了,才能有更多的企业向南部投资,从而推动南部工业经济的发展,提升南部工业化水平,促进南部地方经济跨越发展。    

      (七)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提高南部发展大城市的竞争力。    

      城市发展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没有经济发展和产业支撑,就不会有城市的繁荣和城市的扩张,就不可能实现城市化。发展城市经济,要大力培养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发展城市经济,还要抓好经济结构调整:一是加强宏观调控,优化生产力布局。要制定和完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规划指导和宏观调控实现产业聚集。二是要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要对民营企业实行“国民待遇”,通过减少限制、降低门槛、行业开放,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造,经营城市公用事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三是要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大中城市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淘汰落后生产力,不断壮大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同时,通过大力发展金融、商贸、服务、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建好中心商务区,不断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小城镇要在发展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产业上下功夫,促进中小型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主动接纳大中城市转移出来的普通制造业和传统加工业,不断壮大自身“块头”;以治散为重点,大力集聚乡村工业,走集约型工业发展之路。四是以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要淘汰落后产品,降低粗加工产品比例,扩大适销对路产品生产,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在省内外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高、附加值高的名牌产品。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