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与川东北区域、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

  • 2011年11月28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摘要】

      本文从地区经济实力、区域经济聚集力、基础设施保障力、社会公共服务力、生态环境承载力等五个方面对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进行分类比较,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各个城市竞争力进行评分,通过得分高低找出南充城市竞争力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增强南充城市竞争力的措施建议。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明显,各地都推出了城市化战略,城市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2005年,南充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南充建设成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几年来,南充市上下齐心协力,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和优势,着力实施项目推动战略,加快经济发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南充在川东北区域初具金融、商贸、交通、物流、邮电通讯等方面中心城市雏形。2011年,成渝经济区规划将南充确定为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南充市第五次党代会又对此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为了客观地测出南充与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的优势与不足,我们借鉴多个城市竞争力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修订完善,建立了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动态的评价模型,对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进行了分类比较,并进行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发扬优势,改进不足,进而加快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二、研究对象界定及内容   

      研究对象:按照现行的四川省行政区划和成渝经济区总体规划,川东北区域应包括巴中、达州、广安、广元、南充、遂宁6市;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巴中、南充、遂宁、广安和达州,并且重庆合川、潼南也在这之列(见图一)。由于潼南县人口少、经济总量小,不纳入该文进行研究。合川区是重庆规划的重庆北部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大、人口多,故我们把巴中、达州、广安、广元、合川、南充、遂宁等七个城市确定为研究对象。为了突出城市,文章中研究对象确定为这7个市的市辖区。即巴中城(巴州区)、达州城(通川区、达县)、广安城(广安区)、广元城(利州区)、合川区、南充城(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遂宁城(船山区、安居区)。
     
      图一:成渝经济区辐射范围图

      
      
      
      研究内容:一个城市发展的好与坏,可以通过该城市的规模、城市经济实力、城市聚集能力、城市承载能力和城市潜在能力来体现。本文通过城市的经济实力、区域经济的聚集力、基础设施保障力、社会公共服务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几个方面对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区域主要城市进行比较研究。看南充在这些方面与其他城市相比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如何进一步发扬优势,改进不足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三、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及评价结果   

      (一)指标体系。将反映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的32个主要经济指标分为地区经济实力、区域经济聚集力、基础设施保障力、社会公共服务力、生态环境承载力等五个大类(见表1)。   

      表1:城市竞争实力评价指标体系 
      
    Z—城市竞争力 Y1—地区经济实力 X1—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X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X3—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X4—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
    X5—工业总产值(万元)
    X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万元)
    X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
    X8—城乡居民年未储蓄余额(万元)
    Y2—区域经济聚集力 X9—建成区人口(万人)
    X10—新签项目合同(个)
    X11—当年实际使用外资(万美元)
    X12—国际互联网用户数(户)
    X13—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Y3—基础设施保障力 X14—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平方公里/万人)
    X15—人均家庭生活用水量(立方米/人)
    X16—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千瓦小时)
    X17—人均铺装道路面积(平方米)
    X18—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辆)
    Y4—社会公共服务力 X19—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X20—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元/人)
    X21—人均科学教育支出(元/人)
    X22—每万人拥有教师数(人)
    X23—每万人拥有床位数(张)
    X24—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万立方米/日)
    X25—每万人拥有体育场馆数(个)
    X26—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册)
    Y5—生态环境承载力 X27—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X28—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
    X2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X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X3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X3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运用SPSS19.0进行主成分分析,可以得出每个城市分类得分和总的得分,根据分类得分,对各个城市在经济实力、聚集力、保障力、服务力和承载力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可以根据总的得分判定其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位次。   

      (二)计算公式

      假设有n个指标,经过主成分分析得到p个主成分,其主成分系数用a表示,X表示相关系数,Fp表示某个主成分得分,其计算公式如下:

      F1=a11X1+a21X2+…+an1Xn

      F2=a12X1+a22X2+…+an2Xn

      …

      Fp=a1pX1+a2pX2+…+anpXn

      根据方差贡献率,可以计算出来某一组的得分,如下:

      Yp= s1* F1+s2* F2+…sp* Fp

      Yp表示第p组得分,得分越高,说明其竞争实力越强;sp表示第p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Fp表示第p个主成分得分。

      用SPSS19.0进行主成分分析,可以计算出来分组的竞争实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得分,以计算经济实力得分Y1为例。数据来源于2011年中国城市年报、《四川统计年鉴2011》、《合川区统计年鉴2011》(注:市辖区部分人均数用全市数代替;本文数据全部采用2010年年末数据)。 
     
      表2:城市经济实力得分计算表
      
    城 市 F1 F2 S1 S2
    广元市 -0.2303 0.5002 0.6454 0.2163
    遂宁市 0.2583 0.0777 0.6454 0.2163
    南充市 1.5444 -0.3430 0.6454 0.2163
    广安市 -0.2358 -0.1099 0.6454 0.2163
    达州市 -0.8158 -1.9576 0.6454 0.2163
    巴中市 -1.4090 1.1430 0.6454 0.2163
    合川区 0.8881 0.6896 0.6454 0.2163

      由公式Yp= s1* F1+s2* F2+…sp* Fp,将表2中数据带入可得:

      Y11= s11* F11+s21* F21

      =-0.23027*0.64537+0.50022*0.21625

      =-0.0404

      Y11表示广元经济实力得分,在反映经济实力的众多指标中,共有两个主成分,两个主成分是F11 F21,其具体得分为:-0.23027、0.50022。两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是s11 、s21其值分别为:0.64537、0.21625。

      以此类推,可以得出其他城市各分类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分值。

     
      表3: 川东北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竞争力分值
      
      

      城市得分
    Z:综合竞争力 Y1:地区经济实力 Y2:区域经济聚集力 Y3:基础设施保障力 Y4:社会公共服务力 Y5:生态环境承载力
    广元市 0.5402 -0.0404 -0.2312 0.7983 0.6417 0.1471
    遂宁市 0.1303 0.1835 0.4151 0.5519 -0.1253 0.0280
    南充市 0.6305 0.9225 1.1622 0.8196 0.8890 0.9897
    广安市 -0.0642 -0.1759 -0.1074 -0.0076 -0.0899 -0.2586
    达州市 -0.8832 -0.9498 -0.6574 -0.4213 -0.6993 -0.2265
    巴中市 -0.3815 -0.6621 -0.7392 -0.7296 -0.5929 -0.7275
    合川区 0.0278 0.7223 0.1579 -1.0113 -0.0232 0.0477

      四、城市竞争力评价

      (一)单项竞争力评价

      城市的经济实力:从表3可以看出,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七个城市中,得分居第一的是南充市,合川区居第二位,巴中、达州相对靠后。经济实力的竞争力是城市核心竞争力,所以经济竞争力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相对统一。这充分说明南充经济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在这七个城市中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经济实力的人均指标上,南充人均GDP位列第四位,排位相对靠后。这就说明,南充城区人口较多,企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缺少新兴行业和高科技行业。

      区域经济聚集力:它能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国际化程度,对外开放的水平。同时,也是自身外向能力、吸纳能力的体现。从表3中可以看出,南充经济聚集力得分为1.1622,处于第一位,位于第二的是遂宁市,得分为0.4151,南充远远高于第二名。排名靠后的是达州和巴中。这就说明南充的国际化程度、对外开放的水平最高,聚集能力、吸纳能力远远超过其他城市。本身的聚集能力、吸纳能力恰恰也是这个城市区位优势、文化内涵的一种集中体现,较好的投资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人力、自然资源和优惠的投资政策,是南充在聚集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最主要的原因。

      基础设施保障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活动的载体,它与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城市基础设施保障力对提高城市竞争力有重要的作用。从表3中看出,城市基础设施保障力得分看,南充、广元、遂宁居前三位,巴中和合川相对靠后。南充的基础设施保障力得分最高,说明南充城市建设方面相对于其他城市已经到达一定水平,在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平。这也正是南充打造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以来城市建设成果的一种体现。

      社会公共服务力:社会公共服务力反映第三产业发展态势,也是科教、文卫发展潜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统一。从表3可以看出,南充处于领先地位,广元居第二,巴中、达州比较靠后。为了突出“城”的概念,在对广元进行分析时,因元坝区远离市中心,未纳入进行对比分析,而主要的资源集中在利州区,故人均指标占优。在科教、文卫方面,南充拥有6所大学、2所三甲医院,均是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中最多的。也就是说,南充在科教、文卫方面在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区域处于遥遥领先地位。

      生态环境承载力:从经济可持续发展来看,经济的发展不仅仅看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还要综合考虑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因素。所以,生态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城市发展潜力的体现,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素。从表3可以看出,生态环境承载力得分第一的是南充,其次是广元、遂宁,比较靠后的是达州和巴中。从自然环境看,生态环境好,能吸引大量的外来投资,也能吸引大量的人口移居进来,生态环境是评价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

      (二)城市综合竞争力

      城市综合竞争力是经济实力、经济聚集力、基础设施保障力、公共服务能力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的综合体现。运用主成分分析得出的综合竞争力得分,从表3可以看出,在川东北区域中,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南充、广元、遂宁、合川、广安、巴中和达州。因广元市元坝区未纳入统计范畴,主要资源集中在利州区,人均指标占优,导致广元总体排位靠前。如果排除这些因素,广元应该排在合川之后,广安之前。结合分项得分和综合实力得分可以看出,城市经济实力是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所以,在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时,还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的保护、文化品位的提升等多方面因素。

      五、南充较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的优势与不足

      (一)南充存在的优势

      一是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根据成渝经济区规划和川东北区域的范围,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含遂宁、南充、广安、合川、广元、达州和巴中等七个主要城市,为了进一步确立确定这七个主要城市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劣势,我们对这七个城市相互之间的距离进行了测算(表4)。利用简单的数据求和测算出这七个城市的几何中心,从而确定在地理位置上最具有成为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地区。

      我们运用百度地图对上述七个城市之间的直线距离进行测定。从表4中可以看出,南充到其他城市间的距离之和最小,从而证明南充离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区域的几何中心最近。几何中心就是城市在空间位置的中心,具有直线路径、最快速度的特点。从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看,在各城市其他指标一定的情况下,对周围城市辐射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城市间的距离。要使其对周围所有城市的辐射能力达到最强,只有位于或靠近该区域的几何中心。同时,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理论上中心城市建在几何中心上最节约成本。也就是说,从地理位置上讲,南充最具有成为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

     
      表4: 川东北区域、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间直线距离
                                                                                                                      单位:公里  
    城市 南充 达州 遂宁 广安 广元 巴中 合川
    南充 0 136.0 61.7 65.4 179.8 129.6 96.5
    达州 136.0 0 198.5 116.1 205.8 100.5 180.1
    遂宁 61.7 198.5 0 102.5 214.6 185.0 91.2
    广安 65.4 116.1 102.5 0 233.4 156.0 64.1
    广元 179.8 205.8 214.6 233.4 0 106.0 278.2
    巴中 129.6 100.5 185.0 156.0 106.0 0 216.7
    合川 96.5 180.1 91.2 64.1 278.2 216.7 0
    合计 669.0 937.0 853.5 737.5 1217.8 893.8 926.8

      二是发展规划上的优势。一方面,定位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南充早在2005年,就提出要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这几年来,南充在经济发展措施、城市功能和民生工程的建设上,一直以这个目标为中心,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切实加快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步伐。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南充已经在物流、金融、商贸、交通、邮电通讯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另一方面,成渝经济区规划把南充定位为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见表5)。从成渝经济区北部城市的规划看,广元、巴中位置相对偏远,没有作为重点城市进行规划,其他城市的发展定位各有侧重。但是,只有南充是明确规划为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
     
      表5: 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发展定位 
      
    城市 城市发展定位
    南充 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轻纺服装、有机农产品加工、能源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经济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
    达州 天然气和磷硫化工、冶金建材、农产品加工基地,重要的商贸物流节点城市。
    遂宁 精细化工、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商贸物流基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
    广安 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加工、汽车及汽摩零部件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供应、红色旅游基地,重要的交通物流节点和港口城市。
    广元  
    巴中  
    合川 能源建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轻纺食品基地,重要的物流节点和旅游城市。
      
      三是总体规模上的优势。从经济总量上,南充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27.8亿元,在成渝经济区处于第一位,其次是达州,经济总量最小的是合川区。从人口规模上看,南充市拥有754.4万人,常住人口达到627.8万人,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从城市规模上看,南充市辖区建成区面积达到78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达到79.4万人,南充建成区面积是巴中的4倍还多,建成区人口是广安的近3倍。按照城市等级分类,50-100万人口的城市为大型城市,在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中,只有南充城市人口超过50万,在大城市之列,已经向特大城市行列迈进。从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看,南充都占有绝对优势,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均处于第一位。

      四是历史积淀上的优势。从秦朝到清朝,南充作为郡、府、州、道等行政区治所长达1200多年,作为县级州、县行政区治所长达650年,解放后,南充又是川北行署,辖南充、剑阁、遂宁、达县4个专区。后为南充地区,管辖着今广安在内的多个市县。南充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是陈寿、朱德、罗瑞卿的故乡,是培养张山、贾童等奥运会冠军和世界冠军的摇篮,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都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 

      五是社会事业上的优势。南充市是国家级旅游城市,近年来来,进一步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在教育体育方面,南充拥有六所高等院校,在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中是最多的;南充在体育方面拥有的全国冠军、世界冠军和等级运动员、等级裁判员都是成渝经济区主要城市中最多的;在医疗卫生方面,南充拥有两所三甲医院,一所医学类大学,医疗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区域内处于领先地位。   

      (二)南充存在的不足   

      一是优势不够明显。南充在川东北区域与成渝经济区其他主要城市进行对比中,众多指标上,都存在一定优势,但是这种优势不够明显,大多都属于略大其他城市,甚至有个别指标还比较靠后。也就是说,南充的优势还不明显,和真正意义上的中心城市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经济不够发达。南充的经济总量大,在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由于南充人口也属于最大,所以在人均指标上,处于落后。这虽然说明,我们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但也说明当前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大。三是缺少支柱产业。南充市是农业大市,农业占比达到24.4%,但是我们的农业的规模化、特色化水平还不高;工业方面有五大板块,主要以石油化工、机械汽配为主,但缺少支柱产业或龙头企业,也缺少有影响力的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三产方面,除旅游业相对较好外,其他行业的发展水平均没有绝对的优势。   

      六、对增强南充城市竞争力的对策与措施      

      根据前面的分析,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主要是由其地区经济实力、区域经济聚集力、基础设施保障力、社会公共服务力、生态环境承载力共同作用形成的。要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聚集力和保障力;注重文卫、科教等社会事业发展,增强公共服务力;强化软硬环境建设,增强城市承载力。我们对南充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南充竞争力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没有达到区域中心城市的水平。我们针对这个情况,并提出一些措施建议,发扬好的方面,克服不足,重点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上面所强调的五种能力。   

      (一)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城市经济发展   

      一是以项目推动经济发展。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抓项目建设、抓项目推动上,取得了较大成就。要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就要继续实施项目推动战略。其一,要借力成渝经济区。政府要组织专家团队,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进行研判,尤其是成渝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要认真研究成渝经济圈的布局,根据整个布局情况,并结合南充实际,突出南充特点,确定出新的、大的项目。四川在成渝经济圈建设中,又提出了天府新区的建设,我们无法与之抗衡,但是,我们要认真研究天府新区的发展规划,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才能从中分得一杯羹。其二,要加强项目监管。对待已经确立的项目要尽早开工,对开工了的项目要加强监管,要集中优势力量,进行重点投入,重点攻破,真正让项目推动战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提高坚强保证。

      二是以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从目前的经济总量、结构和人均指标来看,南充还处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即将进入工业化中期,也就说,工业处在转型的关键期。要进一步发展工业,我们必须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方面,要调整产业布局。要深刻认识发展特色产业对于发展经济的重要意义,要站在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高度,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产业布局进行研究,对于两个区域还不够完善、存在断裂的产业链,要进行重点研究,条件成熟的,要大胆地健全、完善产业链,使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能够建立起完善的产业链条,从而促进南充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要承接产业转移。南充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从现行的经济看,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由于沿海一带经济发展迅速,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劳动密集型向高新技术行业转变,在集约型、高新技术行业我们没有优势,不能与之抗衡。所以,我们要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承接产业转移,建立劳动密集型企业,既促进经济发展,又缓解就业压力。

      (二)完善城市功能,努力提升城市品位

      一是正视差距,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南充总人口居全省第二,城市面积居全省第三,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省第三,在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区域内比较起来,南充的竞争力排在第一位,但是,南充还存在现有优势不明显、人均指标比较靠后,城市品位、功能、知名度有待提高、基础建设比较薄弱等诸多不足。我们要正视存在的差距,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缓解交通压力。南充交通堵塞现象严重,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数量急剧增加,导致了高峰期主城区交通几乎陷于瘫痪状态。为缓解交通压力,建议南充主城区分区、分时段实行大循环缓解部分交通压力。比如北湖路、莲池路一带的交通堵塞现象。将北湖路、莲池路和和平西路设置成单行道,构成一个逆时针的大循环。如仪凤街、中心医院一带,花市街、文化路、文华巷一带,都可以通过单行道、形成大循环的方式来缓解交通压力;将五星花园地下通道尽早提上议事日程,抓紧施工,如果五星花园一带建成地下通道,对于缓解整个主城区的交通压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建设期间,将部分车辆通过滨江路、绕城高速等分流方式,缓解因建设而造成的交通压力。提高绿化面积,建设山水田园城市。我们的人均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在七个城市中分别列二、三位。在推进城市建设中,要自立于建设山水田园城市的标准,充分利用嘉陵江、西山、凤垭山等自然优势,对人均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设置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要达到山水田园城市的标准,我们建成区在扩大的同时,要按照设置的标准进行绿化。

      二是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城市空间。科学规划城市,使其合理布局,这是城市发展最大的资源。我们要对城市的发展,做一个长远的规划,突出区域特色,明确功能定位,努力把南充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北部区域的中心城市。在规划上,要立足长远,要超前考虑50年,站在区域中心城市的高度进行规划,要综合考虑南充的人口、建成区规模和产业定位等诸多因素,在产业发展方向上要以化学工业园区、轻工业、农产品及土特产品加工、生态旅游业和物流产业为重点,把南充建设成为经济、文化中心;在城区规划上,要把西充作为南充的一个区进行整体规划,重点考虑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布局,预留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城市建设和适应未来城市人口发展的需要。在建设上,要做到适用。要把人文、历史、地域等文化结合一起进行创意规划,在临江的街道,要进行重点建设,提升档次,对新扩展的区域要逐步完善文化、教育、医疗、商服等功能。在风格上,要注重美观。不能一味的高楼大厦,清一色的欧式建筑,完全失去传统的东西,要把现代的、欧式的和本土的融合起来,要利用嘉陵江穿城之优势,建设山水城市,做到错落有致,使城市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山水生态旅游城市的特色。

      三是突出特色,强化重点项目建设。一座城市,应该有其自身的特色和独有的文化内涵,应该有一些标志性的建筑、景观或标志性的产品,而这些标志性的建筑、景观是独一无二的,标志性的产品在行业内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到目前为止,南充还没有一座有名气、能代表南充的标志性建筑和非常有名的景观等;南充虽有“源远流长嘉陵江,千年绸都南充城”的美誉,但是,南充在丝织品方面,也没有享誉中外的产品。南充应在这方面花大力气,要自立于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高度,建设一些诸如“嘉陵江大桥”、“丝绸大厦”等标志性建筑,围绕嘉陵江打造出“水上主题公园”、“滨江路”、“嘉陵江商业步行街”等,或者是将丝织品发扬光大,把他们建设成为能代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景观,或者是闻名世界的特色产品。他们既是城市的标志,也是城市最好的名片。

      四是注重内涵,弘扬嘉陵江文化。山无水则枯,城无水则涩。南充是嘉陵江畔的一座城,嘉陵江穿城而过,“嘉陵第一江山、嘉陵第一桑梓、嘉陵第一曲流”让南充文化拥有了丰厚的文化血脉,可以说,嘉陵江是南充人的母亲河。南充在打造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时提出 “以江为轴,南延北拓,跨江东进”的战略规划,目前开展的“嘉陵江国际旅游节”、“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嘉陵江论坛”等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嘉陵文化。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扩大其影响力。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弘扬嘉陵江文化。其一,建立嘉陵江标志性建筑。在嘉陵江流经南充的地段,建立一个嘉陵江的标志性建筑,比如桥梁、码头,或者是单独的嘉陵江标志,类似于南京长江大桥、兰州中山桥一样的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建筑一定要大气,有文化内涵,能体现南充本土特色。其二,以“嘉陵江”命名的方式。可以“嘉陵江”为名,对一些街道、酒店或者行业的龙头进行命名。比如,打造一条“嘉陵江大道”,或者“嘉陵江步行街”,要高规格的规划,建设成如同上海南京路、成都春熙路一样具有地方特色的繁华的商业街道。对一些企业、产品或者基金等,以嘉陵江命名,让这些产品作为名片,实现品牌战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其三,设置“嘉陵江”奖项。对于南充在教育、科研、医疗等方面,设置一个最高奖项,以“嘉陵江”为名,大力弘扬嘉陵江文化。

      (三)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宜业城市

      一是实施环保优先,改善人居环境。在招商引资或者发展本地企业的过程中,凡是涉及有环境污染的,不管程度大小,都坚决予以否定;对南充城区周边的河流进行清理整治,借助嘉陵江、西河等先天优势,打造山水田园城市,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宜居城市。

      二是建立保障体系,解决后顾之忧。要建设宜居城市,就要健全保障体系,让人们衣食无忧。第一,要完善社保制度。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完善城镇职工养老金制度,重点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同时,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采取积极措施,做好优抚安置工作。第二,要推行保障房制度。政府要加大投入,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切实推行保障房制度。保障房建设可以说是“民生一号工程”,只有让城镇居民住进自家房子,大家才能住得舒心、住得放心,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居乐业。第三,完善教育医疗体制。政府要出台措施,加大对教育、医疗等的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入学难、看病难的问题。

      三是改善就业环境,建立宜业城市。政府要主动调整就业措施,要转变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一方面,完善人才培训机制。政府应组织专门力量,建立本地的专家库、人才库。同时,针对不同的就业群体,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待就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另一方面,不断创造就业机会。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创造就业机会,出台政策,鼓励大家自主创业,并要积极主动为大家搞好服务。

      (四)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改善投资环境

      一是努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深入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强化效能监察,从严查处故意刁难投资者和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继续推行环境综合整治。近两年来,南充在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尤其是几条主要街道“白改黑”,焕然一新,商铺门面整齐规范。同时,还整治了一些卫生死角。为了更进一步改善环境,我们要继续推行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努力建设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强要素保障,着力创新投融资方式,积极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民间资金参与项目建设;加强闲置土地清理,统筹产业用地供应,保证一批优势项目尽快落地、建成、投产;积极争取能源指标,做好水、电、油、煤、运输等的协调保障工作,全力保障项目建设需求。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南充与川东北区域、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

  • 2011年11月28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摘要】

      本文从地区经济实力、区域经济聚集力、基础设施保障力、社会公共服务力、生态环境承载力等五个方面对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进行分类比较,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各个城市竞争力进行评分,通过得分高低找出南充城市竞争力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增强南充城市竞争力的措施建议。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明显,各地都推出了城市化战略,城市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2005年,南充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南充建设成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几年来,南充市上下齐心协力,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和优势,着力实施项目推动战略,加快经济发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南充在川东北区域初具金融、商贸、交通、物流、邮电通讯等方面中心城市雏形。2011年,成渝经济区规划将南充确定为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南充市第五次党代会又对此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为了客观地测出南充与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的优势与不足,我们借鉴多个城市竞争力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修订完善,建立了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动态的评价模型,对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进行了分类比较,并进行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发扬优势,改进不足,进而加快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二、研究对象界定及内容   

      研究对象:按照现行的四川省行政区划和成渝经济区总体规划,川东北区域应包括巴中、达州、广安、广元、南充、遂宁6市;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巴中、南充、遂宁、广安和达州,并且重庆合川、潼南也在这之列(见图一)。由于潼南县人口少、经济总量小,不纳入该文进行研究。合川区是重庆规划的重庆北部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大、人口多,故我们把巴中、达州、广安、广元、合川、南充、遂宁等七个城市确定为研究对象。为了突出城市,文章中研究对象确定为这7个市的市辖区。即巴中城(巴州区)、达州城(通川区、达县)、广安城(广安区)、广元城(利州区)、合川区、南充城(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遂宁城(船山区、安居区)。
     
      图一:成渝经济区辐射范围图

      
      
      
      研究内容:一个城市发展的好与坏,可以通过该城市的规模、城市经济实力、城市聚集能力、城市承载能力和城市潜在能力来体现。本文通过城市的经济实力、区域经济的聚集力、基础设施保障力、社会公共服务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几个方面对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区域主要城市进行比较研究。看南充在这些方面与其他城市相比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如何进一步发扬优势,改进不足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三、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及评价结果   

      (一)指标体系。将反映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的32个主要经济指标分为地区经济实力、区域经济聚集力、基础设施保障力、社会公共服务力、生态环境承载力等五个大类(见表1)。   

      表1:城市竞争实力评价指标体系 
      
    Z—城市竞争力 Y1—地区经济实力 X1—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X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X3—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X4—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
    X5—工业总产值(万元)
    X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万元)
    X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
    X8—城乡居民年未储蓄余额(万元)
    Y2—区域经济聚集力 X9—建成区人口(万人)
    X10—新签项目合同(个)
    X11—当年实际使用外资(万美元)
    X12—国际互联网用户数(户)
    X13—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Y3—基础设施保障力 X14—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平方公里/万人)
    X15—人均家庭生活用水量(立方米/人)
    X16—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千瓦小时)
    X17—人均铺装道路面积(平方米)
    X18—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辆)
    Y4—社会公共服务力 X19—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X20—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元/人)
    X21—人均科学教育支出(元/人)
    X22—每万人拥有教师数(人)
    X23—每万人拥有床位数(张)
    X24—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万立方米/日)
    X25—每万人拥有体育场馆数(个)
    X26—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册)
    Y5—生态环境承载力 X27—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X28—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
    X2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X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X3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X3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运用SPSS19.0进行主成分分析,可以得出每个城市分类得分和总的得分,根据分类得分,对各个城市在经济实力、聚集力、保障力、服务力和承载力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可以根据总的得分判定其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位次。   

      (二)计算公式

      假设有n个指标,经过主成分分析得到p个主成分,其主成分系数用a表示,X表示相关系数,Fp表示某个主成分得分,其计算公式如下:

      F1=a11X1+a21X2+…+an1Xn

      F2=a12X1+a22X2+…+an2Xn

      …

      Fp=a1pX1+a2pX2+…+anpXn

      根据方差贡献率,可以计算出来某一组的得分,如下:

      Yp= s1* F1+s2* F2+…sp* Fp

      Yp表示第p组得分,得分越高,说明其竞争实力越强;sp表示第p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Fp表示第p个主成分得分。

      用SPSS19.0进行主成分分析,可以计算出来分组的竞争实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得分,以计算经济实力得分Y1为例。数据来源于2011年中国城市年报、《四川统计年鉴2011》、《合川区统计年鉴2011》(注:市辖区部分人均数用全市数代替;本文数据全部采用2010年年末数据)。 
     
      表2:城市经济实力得分计算表
      
    城 市 F1 F2 S1 S2
    广元市 -0.2303 0.5002 0.6454 0.2163
    遂宁市 0.2583 0.0777 0.6454 0.2163
    南充市 1.5444 -0.3430 0.6454 0.2163
    广安市 -0.2358 -0.1099 0.6454 0.2163
    达州市 -0.8158 -1.9576 0.6454 0.2163
    巴中市 -1.4090 1.1430 0.6454 0.2163
    合川区 0.8881 0.6896 0.6454 0.2163

      由公式Yp= s1* F1+s2* F2+…sp* Fp,将表2中数据带入可得:

      Y11= s11* F11+s21* F21

      =-0.23027*0.64537+0.50022*0.21625

      =-0.0404

      Y11表示广元经济实力得分,在反映经济实力的众多指标中,共有两个主成分,两个主成分是F11 F21,其具体得分为:-0.23027、0.50022。两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是s11 、s21其值分别为:0.64537、0.21625。

      以此类推,可以得出其他城市各分类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分值。

     
      表3: 川东北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竞争力分值
      
      

      城市得分
    Z:综合竞争力 Y1:地区经济实力 Y2:区域经济聚集力 Y3:基础设施保障力 Y4:社会公共服务力 Y5:生态环境承载力
    广元市 0.5402 -0.0404 -0.2312 0.7983 0.6417 0.1471
    遂宁市 0.1303 0.1835 0.4151 0.5519 -0.1253 0.0280
    南充市 0.6305 0.9225 1.1622 0.8196 0.8890 0.9897
    广安市 -0.0642 -0.1759 -0.1074 -0.0076 -0.0899 -0.2586
    达州市 -0.8832 -0.9498 -0.6574 -0.4213 -0.6993 -0.2265
    巴中市 -0.3815 -0.6621 -0.7392 -0.7296 -0.5929 -0.7275
    合川区 0.0278 0.7223 0.1579 -1.0113 -0.0232 0.0477

      四、城市竞争力评价

      (一)单项竞争力评价

      城市的经济实力:从表3可以看出,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七个城市中,得分居第一的是南充市,合川区居第二位,巴中、达州相对靠后。经济实力的竞争力是城市核心竞争力,所以经济竞争力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相对统一。这充分说明南充经济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在这七个城市中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经济实力的人均指标上,南充人均GDP位列第四位,排位相对靠后。这就说明,南充城区人口较多,企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缺少新兴行业和高科技行业。

      区域经济聚集力:它能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国际化程度,对外开放的水平。同时,也是自身外向能力、吸纳能力的体现。从表3中可以看出,南充经济聚集力得分为1.1622,处于第一位,位于第二的是遂宁市,得分为0.4151,南充远远高于第二名。排名靠后的是达州和巴中。这就说明南充的国际化程度、对外开放的水平最高,聚集能力、吸纳能力远远超过其他城市。本身的聚集能力、吸纳能力恰恰也是这个城市区位优势、文化内涵的一种集中体现,较好的投资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人力、自然资源和优惠的投资政策,是南充在聚集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最主要的原因。

      基础设施保障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活动的载体,它与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城市基础设施保障力对提高城市竞争力有重要的作用。从表3中看出,城市基础设施保障力得分看,南充、广元、遂宁居前三位,巴中和合川相对靠后。南充的基础设施保障力得分最高,说明南充城市建设方面相对于其他城市已经到达一定水平,在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平。这也正是南充打造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以来城市建设成果的一种体现。

      社会公共服务力:社会公共服务力反映第三产业发展态势,也是科教、文卫发展潜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统一。从表3可以看出,南充处于领先地位,广元居第二,巴中、达州比较靠后。为了突出“城”的概念,在对广元进行分析时,因元坝区远离市中心,未纳入进行对比分析,而主要的资源集中在利州区,故人均指标占优。在科教、文卫方面,南充拥有6所大学、2所三甲医院,均是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中最多的。也就是说,南充在科教、文卫方面在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区域处于遥遥领先地位。

      生态环境承载力:从经济可持续发展来看,经济的发展不仅仅看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还要综合考虑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因素。所以,生态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城市发展潜力的体现,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素。从表3可以看出,生态环境承载力得分第一的是南充,其次是广元、遂宁,比较靠后的是达州和巴中。从自然环境看,生态环境好,能吸引大量的外来投资,也能吸引大量的人口移居进来,生态环境是评价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

      (二)城市综合竞争力

      城市综合竞争力是经济实力、经济聚集力、基础设施保障力、公共服务能力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的综合体现。运用主成分分析得出的综合竞争力得分,从表3可以看出,在川东北区域中,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南充、广元、遂宁、合川、广安、巴中和达州。因广元市元坝区未纳入统计范畴,主要资源集中在利州区,人均指标占优,导致广元总体排位靠前。如果排除这些因素,广元应该排在合川之后,广安之前。结合分项得分和综合实力得分可以看出,城市经济实力是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所以,在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时,还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的保护、文化品位的提升等多方面因素。

      五、南充较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的优势与不足

      (一)南充存在的优势

      一是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根据成渝经济区规划和川东北区域的范围,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含遂宁、南充、广安、合川、广元、达州和巴中等七个主要城市,为了进一步确立确定这七个主要城市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劣势,我们对这七个城市相互之间的距离进行了测算(表4)。利用简单的数据求和测算出这七个城市的几何中心,从而确定在地理位置上最具有成为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地区。

      我们运用百度地图对上述七个城市之间的直线距离进行测定。从表4中可以看出,南充到其他城市间的距离之和最小,从而证明南充离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区域的几何中心最近。几何中心就是城市在空间位置的中心,具有直线路径、最快速度的特点。从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看,在各城市其他指标一定的情况下,对周围城市辐射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城市间的距离。要使其对周围所有城市的辐射能力达到最强,只有位于或靠近该区域的几何中心。同时,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理论上中心城市建在几何中心上最节约成本。也就是说,从地理位置上讲,南充最具有成为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

     
      表4: 川东北区域、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间直线距离
                                                                                                                      单位:公里  
    城市 南充 达州 遂宁 广安 广元 巴中 合川
    南充 0 136.0 61.7 65.4 179.8 129.6 96.5
    达州 136.0 0 198.5 116.1 205.8 100.5 180.1
    遂宁 61.7 198.5 0 102.5 214.6 185.0 91.2
    广安 65.4 116.1 102.5 0 233.4 156.0 64.1
    广元 179.8 205.8 214.6 233.4 0 106.0 278.2
    巴中 129.6 100.5 185.0 156.0 106.0 0 216.7
    合川 96.5 180.1 91.2 64.1 278.2 216.7 0
    合计 669.0 937.0 853.5 737.5 1217.8 893.8 926.8

      二是发展规划上的优势。一方面,定位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南充早在2005年,就提出要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这几年来,南充在经济发展措施、城市功能和民生工程的建设上,一直以这个目标为中心,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切实加快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步伐。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南充已经在物流、金融、商贸、交通、邮电通讯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另一方面,成渝经济区规划把南充定位为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见表5)。从成渝经济区北部城市的规划看,广元、巴中位置相对偏远,没有作为重点城市进行规划,其他城市的发展定位各有侧重。但是,只有南充是明确规划为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
     
      表5: 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发展定位 
      
    城市 城市发展定位
    南充 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轻纺服装、有机农产品加工、能源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经济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
    达州 天然气和磷硫化工、冶金建材、农产品加工基地,重要的商贸物流节点城市。
    遂宁 精细化工、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商贸物流基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
    广安 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加工、汽车及汽摩零部件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供应、红色旅游基地,重要的交通物流节点和港口城市。
    广元  
    巴中  
    合川 能源建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轻纺食品基地,重要的物流节点和旅游城市。
      
      三是总体规模上的优势。从经济总量上,南充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27.8亿元,在成渝经济区处于第一位,其次是达州,经济总量最小的是合川区。从人口规模上看,南充市拥有754.4万人,常住人口达到627.8万人,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从城市规模上看,南充市辖区建成区面积达到78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达到79.4万人,南充建成区面积是巴中的4倍还多,建成区人口是广安的近3倍。按照城市等级分类,50-100万人口的城市为大型城市,在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中,只有南充城市人口超过50万,在大城市之列,已经向特大城市行列迈进。从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看,南充都占有绝对优势,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均处于第一位。

      四是历史积淀上的优势。从秦朝到清朝,南充作为郡、府、州、道等行政区治所长达1200多年,作为县级州、县行政区治所长达650年,解放后,南充又是川北行署,辖南充、剑阁、遂宁、达县4个专区。后为南充地区,管辖着今广安在内的多个市县。南充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是陈寿、朱德、罗瑞卿的故乡,是培养张山、贾童等奥运会冠军和世界冠军的摇篮,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都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 

      五是社会事业上的优势。南充市是国家级旅游城市,近年来来,进一步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在教育体育方面,南充拥有六所高等院校,在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中是最多的;南充在体育方面拥有的全国冠军、世界冠军和等级运动员、等级裁判员都是成渝经济区主要城市中最多的;在医疗卫生方面,南充拥有两所三甲医院,一所医学类大学,医疗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区域内处于领先地位。   

      (二)南充存在的不足   

      一是优势不够明显。南充在川东北区域与成渝经济区其他主要城市进行对比中,众多指标上,都存在一定优势,但是这种优势不够明显,大多都属于略大其他城市,甚至有个别指标还比较靠后。也就是说,南充的优势还不明显,和真正意义上的中心城市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经济不够发达。南充的经济总量大,在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主要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由于南充人口也属于最大,所以在人均指标上,处于落后。这虽然说明,我们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但也说明当前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大。三是缺少支柱产业。南充市是农业大市,农业占比达到24.4%,但是我们的农业的规模化、特色化水平还不高;工业方面有五大板块,主要以石油化工、机械汽配为主,但缺少支柱产业或龙头企业,也缺少有影响力的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三产方面,除旅游业相对较好外,其他行业的发展水平均没有绝对的优势。   

      六、对增强南充城市竞争力的对策与措施      

      根据前面的分析,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主要是由其地区经济实力、区域经济聚集力、基础设施保障力、社会公共服务力、生态环境承载力共同作用形成的。要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聚集力和保障力;注重文卫、科教等社会事业发展,增强公共服务力;强化软硬环境建设,增强城市承载力。我们对南充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南充竞争力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没有达到区域中心城市的水平。我们针对这个情况,并提出一些措施建议,发扬好的方面,克服不足,重点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上面所强调的五种能力。   

      (一)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城市经济发展   

      一是以项目推动经济发展。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抓项目建设、抓项目推动上,取得了较大成就。要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就要继续实施项目推动战略。其一,要借力成渝经济区。政府要组织专家团队,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进行研判,尤其是成渝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要认真研究成渝经济圈的布局,根据整个布局情况,并结合南充实际,突出南充特点,确定出新的、大的项目。四川在成渝经济圈建设中,又提出了天府新区的建设,我们无法与之抗衡,但是,我们要认真研究天府新区的发展规划,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才能从中分得一杯羹。其二,要加强项目监管。对待已经确立的项目要尽早开工,对开工了的项目要加强监管,要集中优势力量,进行重点投入,重点攻破,真正让项目推动战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提高坚强保证。

      二是以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从目前的经济总量、结构和人均指标来看,南充还处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即将进入工业化中期,也就说,工业处在转型的关键期。要进一步发展工业,我们必须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方面,要调整产业布局。要深刻认识发展特色产业对于发展经济的重要意义,要站在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高度,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产业布局进行研究,对于两个区域还不够完善、存在断裂的产业链,要进行重点研究,条件成熟的,要大胆地健全、完善产业链,使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能够建立起完善的产业链条,从而促进南充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要承接产业转移。南充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从现行的经济看,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由于沿海一带经济发展迅速,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劳动密集型向高新技术行业转变,在集约型、高新技术行业我们没有优势,不能与之抗衡。所以,我们要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承接产业转移,建立劳动密集型企业,既促进经济发展,又缓解就业压力。

      (二)完善城市功能,努力提升城市品位

      一是正视差距,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南充总人口居全省第二,城市面积居全省第三,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省第三,在川东北区域和成渝经济区北部区域内比较起来,南充的竞争力排在第一位,但是,南充还存在现有优势不明显、人均指标比较靠后,城市品位、功能、知名度有待提高、基础建设比较薄弱等诸多不足。我们要正视存在的差距,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缓解交通压力。南充交通堵塞现象严重,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数量急剧增加,导致了高峰期主城区交通几乎陷于瘫痪状态。为缓解交通压力,建议南充主城区分区、分时段实行大循环缓解部分交通压力。比如北湖路、莲池路一带的交通堵塞现象。将北湖路、莲池路和和平西路设置成单行道,构成一个逆时针的大循环。如仪凤街、中心医院一带,花市街、文化路、文华巷一带,都可以通过单行道、形成大循环的方式来缓解交通压力;将五星花园地下通道尽早提上议事日程,抓紧施工,如果五星花园一带建成地下通道,对于缓解整个主城区的交通压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建设期间,将部分车辆通过滨江路、绕城高速等分流方式,缓解因建设而造成的交通压力。提高绿化面积,建设山水田园城市。我们的人均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在七个城市中分别列二、三位。在推进城市建设中,要自立于建设山水田园城市的标准,充分利用嘉陵江、西山、凤垭山等自然优势,对人均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设置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要达到山水田园城市的标准,我们建成区在扩大的同时,要按照设置的标准进行绿化。

      二是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城市空间。科学规划城市,使其合理布局,这是城市发展最大的资源。我们要对城市的发展,做一个长远的规划,突出区域特色,明确功能定位,努力把南充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北部区域的中心城市。在规划上,要立足长远,要超前考虑50年,站在区域中心城市的高度进行规划,要综合考虑南充的人口、建成区规模和产业定位等诸多因素,在产业发展方向上要以化学工业园区、轻工业、农产品及土特产品加工、生态旅游业和物流产业为重点,把南充建设成为经济、文化中心;在城区规划上,要把西充作为南充的一个区进行整体规划,重点考虑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布局,预留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城市建设和适应未来城市人口发展的需要。在建设上,要做到适用。要把人文、历史、地域等文化结合一起进行创意规划,在临江的街道,要进行重点建设,提升档次,对新扩展的区域要逐步完善文化、教育、医疗、商服等功能。在风格上,要注重美观。不能一味的高楼大厦,清一色的欧式建筑,完全失去传统的东西,要把现代的、欧式的和本土的融合起来,要利用嘉陵江穿城之优势,建设山水城市,做到错落有致,使城市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山水生态旅游城市的特色。

      三是突出特色,强化重点项目建设。一座城市,应该有其自身的特色和独有的文化内涵,应该有一些标志性的建筑、景观或标志性的产品,而这些标志性的建筑、景观是独一无二的,标志性的产品在行业内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到目前为止,南充还没有一座有名气、能代表南充的标志性建筑和非常有名的景观等;南充虽有“源远流长嘉陵江,千年绸都南充城”的美誉,但是,南充在丝织品方面,也没有享誉中外的产品。南充应在这方面花大力气,要自立于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高度,建设一些诸如“嘉陵江大桥”、“丝绸大厦”等标志性建筑,围绕嘉陵江打造出“水上主题公园”、“滨江路”、“嘉陵江商业步行街”等,或者是将丝织品发扬光大,把他们建设成为能代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景观,或者是闻名世界的特色产品。他们既是城市的标志,也是城市最好的名片。

      四是注重内涵,弘扬嘉陵江文化。山无水则枯,城无水则涩。南充是嘉陵江畔的一座城,嘉陵江穿城而过,“嘉陵第一江山、嘉陵第一桑梓、嘉陵第一曲流”让南充文化拥有了丰厚的文化血脉,可以说,嘉陵江是南充人的母亲河。南充在打造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时提出 “以江为轴,南延北拓,跨江东进”的战略规划,目前开展的“嘉陵江国际旅游节”、“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嘉陵江论坛”等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嘉陵文化。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扩大其影响力。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弘扬嘉陵江文化。其一,建立嘉陵江标志性建筑。在嘉陵江流经南充的地段,建立一个嘉陵江的标志性建筑,比如桥梁、码头,或者是单独的嘉陵江标志,类似于南京长江大桥、兰州中山桥一样的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建筑一定要大气,有文化内涵,能体现南充本土特色。其二,以“嘉陵江”命名的方式。可以“嘉陵江”为名,对一些街道、酒店或者行业的龙头进行命名。比如,打造一条“嘉陵江大道”,或者“嘉陵江步行街”,要高规格的规划,建设成如同上海南京路、成都春熙路一样具有地方特色的繁华的商业街道。对一些企业、产品或者基金等,以嘉陵江命名,让这些产品作为名片,实现品牌战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其三,设置“嘉陵江”奖项。对于南充在教育、科研、医疗等方面,设置一个最高奖项,以“嘉陵江”为名,大力弘扬嘉陵江文化。

      (三)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宜业城市

      一是实施环保优先,改善人居环境。在招商引资或者发展本地企业的过程中,凡是涉及有环境污染的,不管程度大小,都坚决予以否定;对南充城区周边的河流进行清理整治,借助嘉陵江、西河等先天优势,打造山水田园城市,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宜居城市。

      二是建立保障体系,解决后顾之忧。要建设宜居城市,就要健全保障体系,让人们衣食无忧。第一,要完善社保制度。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完善城镇职工养老金制度,重点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同时,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采取积极措施,做好优抚安置工作。第二,要推行保障房制度。政府要加大投入,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切实推行保障房制度。保障房建设可以说是“民生一号工程”,只有让城镇居民住进自家房子,大家才能住得舒心、住得放心,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居乐业。第三,完善教育医疗体制。政府要出台措施,加大对教育、医疗等的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入学难、看病难的问题。

      三是改善就业环境,建立宜业城市。政府要主动调整就业措施,要转变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一方面,完善人才培训机制。政府应组织专门力量,建立本地的专家库、人才库。同时,针对不同的就业群体,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待就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另一方面,不断创造就业机会。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创造就业机会,出台政策,鼓励大家自主创业,并要积极主动为大家搞好服务。

      (四)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改善投资环境

      一是努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深入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强化效能监察,从严查处故意刁难投资者和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继续推行环境综合整治。近两年来,南充在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尤其是几条主要街道“白改黑”,焕然一新,商铺门面整齐规范。同时,还整治了一些卫生死角。为了更进一步改善环境,我们要继续推行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努力建设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强要素保障,着力创新投融资方式,积极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民间资金参与项目建设;加强闲置土地清理,统筹产业用地供应,保证一批优势项目尽快落地、建成、投产;积极争取能源指标,做好水、电、油、煤、运输等的协调保障工作,全力保障项目建设需求。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