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眉山市服务业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期间眉山服务业发展情况
(一)总量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眉山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达到581.81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倍。2006年,眉山市服务业增加值为86.94亿元,增长12.2%;2007年突破百亿,达到102.44亿元;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达到145.14亿元,是2005年的1.9倍,年均增加13.64亿元,为“十五”期间年均增加量的1.8倍,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1.4%,比“十五”期间提高了1.3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年均增速在10%以上的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1.8%;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5.4%;批发和零售业13.5%;住宿和餐饮业14.4%;金融业1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2.1%;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1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1.7%。其它行业年均增速也在9%以上,其中:房地产增长9.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9.1%;教育9.5%;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9.7%。
(二)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从业人员不断增加
“十一五”期间,眉山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其中的服务业行业劳动密集型居多,广泛提供各种劳动就业机会,特别是吸纳了从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大批富余劳动力。2009年,眉山市从业人员184.87万人,比2005年增加2.0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下降4.72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下降0.84万人,只有第三产业增加了7.57万人。从构成比重看,2009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60.9%,比2005年下降3.25%;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17.1%,比2005年下降0.6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22%,比2005年增长3.9%。“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和所占比重一直高于第二产业,且差距在逐步拉大。(见下表)
2005-2009年眉山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变化情况 | |||||||
从业人员 | 人数(万人) | 构成%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2005 | 182.86 | 117.29 | 32.49 | 33.08 | 64.1 | 17.8 | 18.1 |
2006 | 182.29 | 115.54 | 32.56 | 34.19 | 63.4 | 17.9 | 18.8 |
2007 | 181.54 | 114.27 | 32.94 | 34.33 | 62.9 | 18.1 | 18.9 |
2008 | 184.24 | 113.12 | 32.24 | 38.88 | 61.4 | 17.5 | 21.1 |
2009 | 184.87 | 112.57 | 31.65 | 40.65 | 60.9 | 17.1 | 22.0 |
2009年-2005年 | 2.01 | -4.72 | -0.84 | 7.57 | -3.25 | -0.65 | 3.90 |
分行业看,增长最快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3.2倍,其次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3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增长1.9倍,批发和零售业增长97.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86%,金融增长85%,教育增长80%。
(三)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投资结构出现新的变化
“十一五”期间,眉山固定资产投资中服务业投资总量达到328.85亿元,是“十五”期间服务业投资总量的3.2倍。2010年,固定资产服务业投资额为112.03亿元,比2005年增长2.4倍,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27.6倍,住宿餐饮业增长22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4.4倍,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增长9.5倍,教育增长6倍,卫生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2.9倍。同时,“十一五”期间服务业投资结构出现积极变化,其中民生性服务投资得到加强。“十一五”期间,各项民生性服务业投资占服务业投资总量的比重比“十五”期间提高较大,其中:住宿餐饮业提高8.3个百分点,教育提高2.5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提高1.8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娱乐业提高1.3个百分点,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提高0.6个百分点,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提高0.4个百分点。
(四)各行业发展步伐加快
1、交通运输业发展迅猛。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迅猛提高,推动交通运输需求空前增大。2010年,境内公路总里程达7157公里,比2005年增加3515公里;货运量3624万吨,比2005年增加2372万吨;货物周物周转量352394万吨公里,比2005年提高278564万吨公里;客运量6648万人,比2005年增加857万人,客运周转量208761万人公里,增加57587万人公里。
2、电信业务快速发展。随着通信业的迅猛发展,移动、宽带业务几乎普及到每个家庭,改变和方便了人民生活。2010年,眉山市电信业务收入10.24亿元,比2005年增长16.4倍。移动电话用话达174.41万户,比2005年提高2.1倍。宽带业务用户14.48万户,比2005年增长3.7倍。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75部,比2005年增长52.2%。
3、房地产业势头强劲。“十一五”以来,眉山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房市价格预期上涨和投资不动产保值增值理念不断加强,刺激房地产开发投资速度加快。“十一五”期间,眉山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47.31亿元,比“十五”期间提高2.2倍。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402.4万平方米,比“十五”增长99.7%。
4、市场消费异常繁荣。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拉动城乡消费政策和“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作用下,眉山市消费市场实现了全面增长。“十一五”期间,眉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98.9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2倍,年均增长17.7%。其中批发零售业548.3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3倍,年均增长19%;住宿餐饮业113.9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2倍,年均增长14.7%。
5、旅游业全面发展,旅游产品呈现多元化。“十一五”期间,眉山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节会活动为载体,着力打造川西南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成都人出游首选地。除了传统观光游之外,眉山市旅游产品呈现多元化:三苏文化旅游、彭祖长寿养生旅游、黑龙滩山水养生休闲旅游、洪雅生态旅游、七里坪温泉度假旅游和眉山市乡村旅游等逐渐成为眉山市主打旅游产品,受到旅游者追捧。2010年实现旅游收入64.73亿元,比2005年增长3.6倍,接待各类游客991.34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1.2倍。
二、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眉山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已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各行业取得也长足发展。但眉山服务业还存在着总量偏小、结构不优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十一五”眉山服务业增速低于GDP,大大低于第二产业
(三)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投资结构出现新的变化
“十一五”期间,眉山固定资产投资中服务业投资总量达到328.85亿元,是“十五”期间服务业投资总量的3.2倍。2010年,固定资产服务业投资额为112.03亿元,比2005年增长2.4倍,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27.6倍,住宿餐饮业增长22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4.4倍,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增长9.5倍,教育增长6倍,卫生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2.9倍。同时,“十一五”期间服务业投资结构出现积极变化,其中民生性服务投资得到加强。“十一五”期间,各项民生性服务业投资占服务业投资总量的比重比“十五”期间提高较大,其中:住宿餐饮业提高8.3个百分点,教育提高2.5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提高1.8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娱乐业提高1.3个百分点,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提高0.6个百分点,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提高0.4个百分点。
(四)各行业发展步伐加快
1、交通运输业发展迅猛。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迅猛提高,推动交通运输需求空前增大。2010年,境内公路总里程达7157公里,比2005年增加3515公里;货运量3624万吨,比2005年增加2372万吨;货物周物周转量352394万吨公里,比2005年提高278564万吨公里;客运量6648万人,比2005年增加857万人,客运周转量208761万人公里,增加57587万人公里。
2、电信业务快速发展。随着通信业的迅猛发展,移动、宽带业务几乎普及到每个家庭,改变和方便了人民生活。2010年,眉山市电信业务收入10.24亿元,比2005年增长16.4倍。移动电话用话达174.41万户,比2005年提高2.1倍。宽带业务用户14.48万户,比2005年增长3.7倍。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75部,比2005年增长52.2%。
3、房地产业势头强劲。“十一五”以来,眉山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房市价格预期上涨和投资不动产保值增值理念不断加强,刺激房地产开发投资速度加快。“十一五”期间,眉山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47.31亿元,比“十五”期间提高2.2倍。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402.4万平方米,比“十五”增长99.7%。
4、市场消费异常繁荣。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拉动城乡消费政策和“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作用下,眉山市消费市场实现了全面增长。“十一五”期间,眉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98.9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2倍,年均增长17.7%。其中批发零售业548.3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3倍,年均增长19%;住宿餐饮业113.9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2倍,年均增长14.7%。
5、旅游业全面发展,旅游产品呈现多元化。“十一五”期间,眉山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节会活动为载体,着力打造川西南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成都人出游首选地。除了传统观光游之外,眉山市旅游产品呈现多元化:三苏文化旅游、彭祖长寿养生旅游、黑龙滩山水养生休闲旅游、洪雅生态旅游、七里坪温泉度假旅游和眉山市乡村旅游等逐渐成为眉山市主打旅游产品,受到旅游者追捧。2010年实现旅游收入64.73亿元,比2005年增长3.6倍,接待各类游客991.34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1.2倍。
二、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眉山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已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各行业取得也长足发展。但眉山服务业还存在着总量偏小、结构不优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十一五”眉山服务业增速低于GDP,大大低于第二产业
指标名称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GDP增速(%) | 14.1 | 14.3 | 14.3 | 14.5 | 15.6 |
第一产业增速(%) | 3.9 | 5.8 | 4.4 | 4.5 | 4.4 |
第二产业增速(%) | 22 | 20.1 | 19.9 | 19.9 | 23.8 |
第三产业增速(%) | 12.2 | 12.5 | 12.9 | 12.4 | 8 |
从表中资料可以看出,从2006年-2010年眉山服务业增速均低于同期GDP增速。2006年-2010年眉山GDP年均增长14.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1%,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低于GDP年均增速3个百分点,大大低于第二产业年均增速9.5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占GDP比重低于第二产业,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
构成GDP的三次产业此消彼长,在工业强市战略以及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第二产业与服务业占GDP比重差距越来越大。如上图所示,“十一五”期间,每年眉山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超过服务业比重,且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下滑,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呈逐年上升态势。2005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高于服务业5.2个百分点,到2010年高于服务业28.6个百分点,差距越来越大。同时“十一五”眉山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眉山为26.3%,全省为35.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8个百分点。
(三)主要行业发展参差不齐
从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看,2010年主要行业增长速度大都居于10%左右,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发展最快,增长13.5%,高出第三产业增速5.5个百分点。其他各行业发展参差不齐,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6.5%,住宿餐饮业增长12.1%,金融保险业增长9.0%,房地产业增长5.3%,教育行业增长1.9%,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1.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2.0%。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
“十一五”期间,眉山市区县服务业增加值完成总量差距较大。其中东坡区194.64亿元,仁寿县185.57亿元,彭山县68.15亿元,洪雅县47.78亿元,丹棱县23.67亿元,青神县35.30亿元,总量最大与最小的差距为170.97亿元,反差很大。同时,东坡区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远远超过了彭山、洪雅、丹棱、青神四个县,反映出各区县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差距较大,发展严重不平衡。
三、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因素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受“重物质、轻服务”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服务业本身的广泛性、复杂性,使得服务业统计十分薄弱,至今眉山市尚无独立的服务业统计机构和人员。另一方面,服务业涉及的部门较多,有的部门没有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相对固定的统计人员,对报送的统计报表不看、不管、不用,上面有要求就随意报几个数字应付了事,以致有的部门报送发展指标数据出现一年比一年少的情况,不懂得用统计数据正确反映部门工作成果。没有认真执行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报表时必须抄送同级统计部门的规定,造成眉山市部分服务业行业统计资料失实。
(二)居民收入水平不高
根据北京市1990-2008年城乡居民年收入和服务业增加值的回归分析,城乡居民收入与服务业增加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5和0.986,表明居民收入与服务业发展水平有着较高的相关性。2010年眉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644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1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94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02元。受收入水平的限制,眉山城乡居民对服务业的需求有限。服务业发达国家的消费率平均保持在75%以上,而2010年眉山消费率仅为42.7%,这已经并还将制约眉山市服务业的发展。
(三)城镇化水平过低
绝大多数服务产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高度同一性,决定了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为服务业发展创造需求基础;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结构,也取决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结构。眉山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城市化水平较低等是眉山市服务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世界银行统计,1995年全球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0%,2010年眉山市城市化率仅有34.11%,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1个百分点。
(四)经济发展规律的影响
经济发展规律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由快速上升逐步转为下降,服务业则将经历上升、徘徊、再上升的发展过程,最终将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世界上发达和中等发达国家大都经历了产业结构从“一二三”到“二一三”,再到“二三一”,最终达到“三二一”的过程,此后经济增速将逐步趋缓。
从国内各省市区看,北京市和上海市GDP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率先成为服务业比重超过50%的地区后,GDP增速就逐步趋缓,2009年GDP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位居全国第23和29位。
因此,在推动产业结构演进上只能在客观条件下充分发挥能动作用,以缩短演进的过程,加快其演进的步伐。目前,眉山第二产业仍居主要地位,但农业占比仍然较大,服务业更是处于数量少(仅占GDP的26.3%)、质量低(信息化程度低)的状况,与承担主导产业重任的要求相距甚远。虽然各级政府不遗余力地为迅速提高服务业的比重而努力,但目前眉山市服务业发展慢于GDP增速和第二产业增速,服务业比重仍有下滑的趋势。
(五)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
根据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工业化阶段的关系可知,服务业的发展程度与工业化阶段密切相关,工业化进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服务业发展的阶段。眉山尚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前期阶段,工业仍将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在这一阶段,眉山第二产业仍居第一位,服务业处于第二位,所占比重较小,正处于逐渐上升时期。之后,眉山将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此时第二产业的比重将明显下降,金融保险业、旅游业、信息产业等服务业将快速发展,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地位将逐渐提升。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
重视服务业统计工作,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眉山市经济在狠抓工业强市的同时,要确立以服务业为推进点的战略发展步伐,积极促进改变重工业、轻服务的观念,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联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努力构筑眉山市服务业的竞争优势,全力推进眉山市服务业的发展规划和重点行业的发展。
(二)拓宽渠道,提高居民收入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拓宽城乡居民创收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强购买力,积极引导居民消费,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率持续上升,支撑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三)抓项目、强措施,加大旅游发展力度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能带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和交通运输等多个行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眉山的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好东坡文化,要继续坚持旅游业“四抓、四强”工作,即抓项目、强招商;抓宣传、强营销;抓规范、强功能;抓保障、强服务。要多方面保障旅游业稳步发展,从而增强对服务业的促进和支撑作用。
(四)打造适合区域特色的服务业体系
各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从本地实际和市场需求出发,发展各具特色的服务业。要根据自身的服务业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来确定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提升服务业发展数量和质量,同时积极扩展新兴行业的发展步伐,打造出自身的区域特色服务业体系,实现服务业发展的量变到质变。
(五)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
加快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以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为依托,以扩大居民消费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进一步扩张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逐步实现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要把城镇化同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要积极扩大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兴办城镇各类市场,通过繁荣城镇,达到辐射农村、活跃农村、带动农村的目的。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职业培训等服务领域。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