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河湖管护看四川——邛崃市汤营社区
邛崃市汤营社区
汤营社区位于邛崃市羊安街道,辖区面积4.3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878户,总人口6573人,辖区内有斜江河、汤堰、雷堰、黄土堰等4条河渠。新世纪初,汤营社区积极探索、抢抓机遇,创新推出土地“规模化、集约化”运作机制,形成较有影响的“汤营模式”,被列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探索的高度。近年来,汤营社区始终坚持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创建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为契机,创新创建河湖管护“汤营模式”。构建“一室三队伍”护河队伍组织框架,制定“两规定一流程”工作模式,强化“一问五进一公约”宣传动员,切实营造群众爱水、护水的良好氛围,扎实推进“河长制”向“河长治”转变。
一、建立一室三队伍,提供组织保障
(一)依托基层党组织建立河长工作室。明确河长工作室构成及工作职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构建以社区书记为河长,斜江河、汤堰、黄土堰、雷堰四条水域河段长(组长)、网格员落实到人的组织构架,细化水域分区分段,明确巡查发现问题落实到人,问题上报处理落实到位,将河长制工作抓实抓牢。
(二)组建三支工作队。结合汤营社区实际情况,健全保洁队伍建设,规范工作制度,组建党员志愿巡护队、汤营夕阳红河湖保洁队、汤营志愿宣传队三支工作队,按照三必巡、三必清、三必宣工作要求,对辖区内所有河流水域开展巡查工作。结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对河道、池塘、沟渠两旁及水面垃圾的清理,对水面保洁、河道垃圾、偷排漏排、涉水违建等开展重点整治,进一步提高流域水环境质量。
二、制定两规定一流程,完善制度框架
(一)制定河长工作室管理规定及河长工作室履职规定。以章程引领工作,以制度规范动作,强化河段长、网格员等各级人员学习、宣传、处置、交接等能力。在全社区积极开展有队伍、有绿化、有制度、有管护、有景观、有生态;无垃圾、无违建、无杂物、无直排、无违采、无污染等“六有六无”行动,从根本上维护和改善辖区内水环境质量,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努力彰显社区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协调、人水和谐共生景象。
(二)明确涉水问题处理流程图。细化分类“7+3”问题上报模式,鼓励社区群众积极参与问题发现,明确问题处理流程,积极主动处理社区职能能力内的问题。对不能独立处理的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处置工作。同时建立起河湖治理工作台账,对发现问题逐个整改销号,确保工作闭环。今年以来,社区累计巡护发现并解决问题100余个,解决率达100%。
三、强化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
(一)充分“问计”于民。由汤营社区河长制工作室组织宣传人员深入社区小组开展走访宣传活动,邀请社区居民对河长制工作开展、河道管理养护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积极问需、问计、问效于民,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到水环境治理的工作中来,切实解决社区居民提出的百姓身边的问题。
(二)开展“五进”宣传。为确保宣传覆盖面更广,宣传对象精准到位,社区结合辖区内城镇与乡村共存,企业以餐饮、种养殖为主的特点,积极开展进小组、进林盘、进家庭、进餐饮店、进种养殖业的“五进”活动。走访入户宣传,将宣传工作最后一公里落实落细,培养树立居民、经营者、企业共同维护水环境质量的全民意识,不断从源头上减少水环境破坏因素。同时以各村民小组微信群、入户走访发放宣传单、坝坝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常态化宣传。
(三)制定河道管理公约。为创建全体居民共同参与、共同保护水环境的良好机制,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的原则,经社区居民代表讨论通过,制定汤营社区河道管理保护居民公约。以公约为基础,全面规范河道管理,惩戒违规行为,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环境。
邛崃市将持续深化落实河长制管理,以河湖水系为基础、岸线绿地为关键、滨水空间为核心,统筹推动自然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改善、多元业态融合。着力水岸城一体化打造,做好乡村振兴水生态价值表达,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园城市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