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赤水河保护“痛点”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四川省推进赤水河小水电清理整改典型案例
——四川省推进赤水河小水电清理整改典型案例
引言:赤水河是长江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云南省,流经云贵川三省,全长436.5公里。赤水河四川段均在泸州境内,河长229公里,流经古蔺县、叙永县,至合江县汇入长江。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而闻名天下,因孕育茅台、郎酒、习酒等众多名酒被传为佳话,有着“英雄河”“美酒河”之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水电在赤水河流域得到快速发展,在前后不到十年的时间,全流域就修建了多达132座小水电。伴随着小水电过度开发,河水被拦截,溢流量逐渐减少,再加上山区河流季节性特征明显,导致部分河段出现河床脱水、干涸,其他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啃下小水电清理整治这块“硬骨头”,成为制约赤水河流域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
摘要:为守护好这条极具传奇色彩的母亲河,泸州市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理念,以最大的决心、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坚持绿色发展、科学治理、以人为本理念,持续强化河湖保护,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扎实有序推进赤水河流域小水电清理整治。截至2022年底,全流域累计退出小水电站108座,占应退出总数的82.4%,比方案同期整治任务多退出9座。2022年度全市累计完成小水电退出32座,超额完成整治任务。
关键词:赤水河流域 小水电清理整治 生态环境
一、背景情况
“小水电”指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利用分散的溪流、小河或灌渠跌水所形成的落差进行发电的小型水电站。作为一种很受欢迎的清洁能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水电在赤水河流域得到快速发展,在前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全流域就修建了多达132座小水电,仅古蔺一个县就有67座。伴随着小水电过度开发,河水被拦截,溢流量逐渐减少,再加上山区河流季节性特征明显,导致部分河段出现河床脱水、干涸,其他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同时,小水电工程自身问题也逐渐暴露,厂房破损、电机锈蚀,业主为追遂经济利益而忽视电站的维修保养,电站存在安全隐患,流域生态环境堪忧。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同年9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进驻贵州现场调研,指出了赤水河流域小水电存在严重问题:开发过密,造成河道减脱水情况严重,压缩了鱼类的生存空间;支流形成的梯级电站影响了干流保护区的水文情势。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和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映出的问题,受到河对岸的四川省高度重视。为加强四川省境内赤水河流域保护,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保障生态安全,推进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1年7月《四川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为小水电清理整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小水电清理整治遇到巨大的挑战。首先,大多数小水电都是业主自建,电站业主有的没有收回成本,有的还有大量负债,不愿意甚至反对拆除。其次,清理整治只有任务,没有工作方案,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案例,补助资金也没有标准。同时,流域涉及的泸州市三个县在全省经济发展水平排名靠后,叙永、古蔺两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才得以脱贫,涉及的补助资金数额巨大,财力难以承受……,但是,这一切困难,并没有让攻坚行动徘徊不前。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理念,坚决纠正小水电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促进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四川省、市纷纷行动,专题研究、督导检查,相关各级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指引,从赤水河流域整体出发,系统考虑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科学制定方案,全面推动赤水河流域小水电清理整治工作。
二、攻坚过程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小水电清理整治是其中的重点难点。四川省将小水电清理整治工作纳入河湖长制年度工作要点,明确时间表、绘制路线图,全力攻坚,啃下赤水河流域(四川)小水电清理整治这块“硬骨头”。
(一)加强领导,组织保障有力
小水电清理整治事关民生发展,是践行“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赤水河流域小水电清理整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研究部署清理整治工作。赤水河省级河长多次赴泸开展巡河工作,并主持召开四川省赤水河流域河湖长制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小水电清理整治事宜,推动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工作焦灼时刻,四川省水利厅主要领导及相关处室直赴一线督导,推进赤水河流域小水电清理整治深入开展。
为了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治走深走实,泸州市借着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正在四川推动的有利时机,借势发力,一场声势浩大的小水电清理整治攻坚战就此展开。先后成立全市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赤水河流域(四川)小水电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统筹推进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为加大小水电清理整治力度,2021年底将市委副书记、市长调整担任赤水河河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开展现场督导检查,听取工作汇报、研究推动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四川省将小水电清理整治工作纳入市县河湖长制考核,纳入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泸州市委目标绩效办、市水务局加强指导督促,建立日调度、周总结、月通报制度,强力推进整治。成立由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竹业局组成的市级综合督导组,分片督导区县推进整治工作,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二)精准分类,方案科学精细
过去小水电内部管理混乱,资料严重缺失。为了摸清电站的情况,市、县相关部门通过查档案、走访了解,结合核准电站名录、电站上网交易记录等方式拉网式核查,对流域内132座小水电地点、规模、效益、损工结构、债务股权结构、拆除意愿等进行逐一核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清理整治赢取主动。
根据摸底情况,泸州市聘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专业机构“问症把脉”,详细制定“一站一策”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的时间表、路线图。水利部高度重视赤水河小水电清理整治工作,派出水利部原总工程师和河湖管理司相关负责人在成都专题主持召开了赤水河四川段小水电清理整治方案评审会议,聘请中国科学院曹文宣院士等11名国内顶级专家对整治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科学性等全面评估论证。编制单位对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了多次修改,编制完成《赤水河流域(四川)小水电清理整改方案》。通过的整治方案,坚持了实事求是原则,不搞“一刀切”,符合当下形势要求。除了1座电站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作为生态调度研究试验点,其余131座小水电站分期分批在2024年前完成退出。最终方案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后由泸州市具体组织实施。
(三)系统推进,整治成效显著
全力保障资金需求。经过大量的调研和研究,泸州市明确了以电站的装机容量为基础,综合考虑修建时间、运行状态、效益,以及电站厂房和大坝拆除、生态修复、财力状况等因素,按照县级承担主体责任,市级给予适当奖补的原则,“以奖代补”推动整治。古蔺县明确提前半年以内、1年以内、1年以上分别按100元/kw、200元/kw、400元/kw标准予以奖励。统筹省、市小水电站整治专项补助资金和县财政预补偿资金,通过整合赤水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融资贷款等多种方式,全力保障小水电清理整治员工就业安置、遗留问题处置、自主拆除设施设备资产补偿等项目所需资金,并严格按照清理整治协议内容,兑现补偿资金12000余万元,其中四川省财政厅拨付奖补资金6744.44万元,保障小水电清理整治稳妥推进。
精心组织清理整治。泸州市通过调研走访,落实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和防范措施,建立点对点包保工作机制,做好政策宣传引导,依法依规解决业主的合理诉求,保护业主的合法权益。未出现大规模群访事件和负面舆情,未出现安全事故和次生灾害。为了赢得业主理解支持,市、县均成立相关工作小组,统筹发动行业协会、法律顾问、乡村振兴驻村力量等群体,主动下沉一线,搜集情况,形成台账,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制定方案,分类解决。针对不愿拆除、提不合理要求的少数业主,成立专人专班重点做工作;针对就业难的转产职工,开展培训,帮助其实现再就业;动员党员干部带头主动退出,做好表率。
延伸治理修复链条。责任县推动小水电站清理整治的同时,努力做好“后半篇”文章,推进水生态修复。对库区90余公里河道清淤疏浚,对垃圾开展集中转运,无害化处置;对电站厂区、大坝等拆除遗留的60亩空地平整复绿,恢复植被;在古蔺河、白沙河、盐井河实施禁渔禁捕和增殖放流,投放岩原鲤、中华倒刺鲃等各类鱼苗129万尾……,光秃秃的河道岸坡逐渐变绿,河水潺潺,鱼翔浅底,赤水河流域又重新恢复生机。赤水河珍稀鱼类种群数量明显增加,许多主要栖息于赤水河干流的喜流水性鱼类(墨头鱼、泉水鱼和云南光唇鱼等)已经进入赤水河流域,鱼类早期资源调查到的物种数由32种上升至37种。2022年5月,科考人员在首批退出的长征电站附近发现了古蔺裂腹鱼等鱼类新物种。
通过强力推动,赤水河流域小水电站退出超出预期,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底,当年完成小水电退出32座,超额完成年度整治任务,全流域累计退出小水电站108座,占应退出总数的82.4%。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电站全部整治完成,省市检查反馈问题全面整治销号。2022年以来,赤水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古蔺河、盐井河、白沙河等主要支流水质保持Ⅲ类及以上,河道水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
三、经验启示
(一)小水电清理整治顺应时代需要,应秉承绿色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多数小水电站的运行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树立和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是发展所需、群众所盼。做好小水电的清理整治工作,就要统筹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综合施策、系统治理,特别是要抓住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这个有力契机,把小水电清理整治纳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重点工作,以河湖长推进小水电有序清理、绿色转型升级。
(二)小水电清理整治事关河湖健康,要坚持科学治理理念
赤水河是我国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长江支流。做好赤水河小水电清理整治,推进赤水河保护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级政府自上而下要扛起赤水河保护修复工作的政治责任,落细落实巡查、治理、保护等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长效机制,推动赤水河长久安澜,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小水电站数量多、分布广、历史复杂等特点,要用保护与发展的眼光,把握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科学推进治理,不搞冒进,不搞“一刀切”,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生态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小水电拆除后,要坚持规划与整治齐抓并进,开展好河道治理和流域水源涵养保护。对小水电厂区、大坝等拆除遗留空地,采取回填土料、覆土复绿、植被恢复等措施,挖掘水电发展历史等元素,变退出电站为乡村旅游景观,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
(三)小水电清理整治关系民生福祉,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生态环境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小水电站多是群众自行修建,是很多家庭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要在群众中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的理念。作为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要始终心怀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好换位思考,多听群众的呼声、多走访调研,综合统筹,探索既能保障群众利益诉求,又能解决问题的路径,确保社会稳定、人心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