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落实“五个全力”举措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宜宾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和省政府第十次全体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保市场主体、稳经济大盘、优产业布局、强园区服务、提企业信心”工作总思路,谋实策、出实招、求实效,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以政府更大作为激发市场活力、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全力保障市场主体。一是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出资10亿元成立民营经济担保基金、组建2亿元风险补偿金和转贷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力争今年全市实现个转企400户、小升规70户。注重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发挥一产种养殖规模优势和二产高效加工转化优势,带动农旅、农工、农商融合发展,不断培育壮大本土民营经济。二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大力推行“网上办”“马上办”等服务方式,简化经办流程、精简审批环节,确保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对餐饮、零售、旅游等5个特困行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等17个行业中的困难企业以及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为助企纾困提供有力支持。
二、全力稳住经济大盘。一是强化稳增长调度。按照工业“5+1”、农业“5+2”、服务业6大门类组建19个经济运行专班,对口服务390户重点企业,每季度逐一走访、解决问题,力争全年动力电池产业产值突破700亿元,白酒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翻番。二是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把赛道、伙伴和集群作为新型工业化的三个重要方面,确定数字经济新蓝海和绿色新能源“一蓝一绿”两个赛道,加快构建产业生态,确保2—3年内建成国内一流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积极拓展新领域,力争总投资330亿元的两个晶硅光伏项目实现今年签约、今年建设、今年投产。
三、全力优化产业布局。一是优化产业链配套。在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实行“一链一制”、“一链一策”,组织开展链主企业行、标杆企业行、高校院所民营企业行,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全力提升企业创新发展竞争力。在白酒食品、茶叶等传统优势产业和餐饮、物流等服务业领域,加强政策指导和扶持,推动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经营,鼓励民营企业抱团发展。二是培育特色产业。围绕“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培育发展多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和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到2026年,全市培育“专精特新”培育库企业800家,其中,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低于4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低于50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低于350家。实施“名优特新”农业品牌培育,引导发展智慧农业、精品农业和休闲农业,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以上,新纳入培育和创(升)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以上。
四、全力强化园区服务。一是做好“企业保姆”“园区管家”。按照“有事不缺、无事不扰”原则,坚持每月全覆盖对接走访园区企业,以企业建设和生产为核心,梳理问题清单并限期清零。全面做好市、县(区)各类园区在建和待建项目前期服务,有效保障园区企业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二是落实“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全覆盖、全事项改革,实行并联审批,将自然资源规划领域建设工程规划核实、土地核验合并为一个验收事项,大力推行“三证合一”。分类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将审批事项从80项减少为53项,全流程审批总用时从253个工作日压减控制在52至90个工作日以内,平均压缩用时70%以上。
五、全力提振企业信心。一是健全服务机制。深化开展“双千”活动、健全完善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高位推动民营企业诉求困难处理。严格执行《宜宾市政商交往负面清单“十不准”》,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强涉及民营经济相关政策的宣传解读,完善政策发布等信息公开机制,开展涉民营经济政策执行后评估,推动政策更好落地见效。二是营造浓厚氛围。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发布“宜宾市百强民营企业”、评选表扬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积极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总结宣传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典型事迹,大力弘扬民营企业家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诚信精神,在全市形成尊重民营企业、尊重民营企业家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