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辉煌“十二五”】法治良序 树起“两个跨越”的坚强保障

  • 2016年01月11日 17时2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传播法治文化。‘法治早班车’携法与您同行。”11月13日早上7:40,巴中恩阳区市民冉庆东登上201路公交车,“上班路上也能知晓法律知识。”201路已为上百万人次乘客进行过普法宣传,成为当地重要普法载体之一。“法治早班车”的出现,得益于一项战略在我省的开启实施。“十二五”期间,省委鲜明提出: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过去5年,“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四川”由决策而落地,治蜀兴川各项事业被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治省工作向全域纵深推进。

      着力顶层设计构建系统网络

      法治四川建设既有“路线图”又有“度量衡”

      没有法治的保障,社会稳定就没有根基,“两个跨越”也难以顺利推进。

      省委高瞻远瞩,围绕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学法用法六大主要任务,把法治建设贯穿于“五位一体”建设全过程,作出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决定》。与此配套,《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依法治省《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估办法》又相继出台,法治四川建设因此既有“路线图”又有“度量衡”。

      紧密的系统构建,事关法治建设的推进力度。为此,我省着力构建党委牵头揽总、部门各司其职、条块紧密结合、纵横联动推进网络。在省、市(州)、县(市、区)及其各部门普遍建立以党委(党组)书记为组长、副书记(或部门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组织领导机构,将依法治理办公室设在党委办公厅(室),分别制定领导小组工作规则、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使依法治省工作从一开始就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为夯实法治四川建设的基层基础,还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寺庙统筹开展依法治理示范创建工作,推动市县乡、学校、机关、企业、单位法治示范创建活动全面开花。

      实施强力推进坚持重点突破

      依法治省工作向全域纵深推进

      法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摸准脉把住缰至关重要。

      从去年开始,德阳的公职人员又多了一份档案——法治档案。打开德阳市的一份干部法治年度考核登记表,里面详细记录了学法、守法、用法,以及违法记录等相关情况,一年下来,干部就有了属于个人的法治档案。这份档案作为干部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科学立法是依法治省的首要环节。省人大常委会坚持开门立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立法选题和立法建议,针对法规草案重点难点焦点问题,集中开展专题立法研究,实现法规草案全部网上公布。

      最近,家住成都市武侯区簇桥的高杰遭遇了一次行政处罚:因为自家货运车没按规定维护和检测,被武侯区交通和市政设施管理局罚款1000元。“尽管被罚款,我心服口服。”在处罚过程中,高杰通过武侯区政府网站“电子政务大厅”,核对相关法律、跟踪对自己的处罚流程和裁量结果、提出申诉,“我充分行使了当事人的权利,处罚适当,认账。”

      目前,我省类似的“电子政务大厅”有200多个,成为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的组成部分。

      我国80%以上的法律、90%以上的法规和几乎全部的规章,都是由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负责执行和落实,行政管理行为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讲法治,首先应当强调如何用法律规范政府的行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我省已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平台,省、市、县三级政府所有行政权力全部录入行政职权目录。“政务越来越公开,法治氛围越来越浓厚。”法国工商会成都分会负责人马晨曦感慨。

      在推进依法治省进程中,省委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程,突出抓好“法律七进”,即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全省公职人员受训人数逾140万余人次,各地编发中小学普法读物130多万册,组建法治宣传队伍7000多支。

      依法治省战略正在全川纵深推进。

      进展

      法治四川建设评价体系初步建成

      11月,省依法治省办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作为省委统筹推进法治建设的综合协调部门,指导推动我省各地法治建设,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科学评价,是其重要任务之一。

      今年7月17日,《四川省依法治省评价标准(试行)》(简称《评价标准》)和《四川省法治建设状况评估办法(试行)》(简称《评估办法》)出台。

      在此之前,我省已分别出台《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定》(简称《决定》)、《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简称《纲要》)、《四川省依法治省指标体系(试行)》(简称《指标体系》)。

      “《决定》、《纲要》和《指标体系》是依法治省的总规划和总指向,《评价标准》、《评估办法》是推动前三者落地见效的制度保障。”依法治省办有关负责人解释,《评价标准》是对《指标体系》重点部位和关键节点实现程度的基本度量,也就是说,为依法治省“度量衡”划上具体刻度。

      随着一系列实施办法的出台和落地,法治四川建设评价体系也逐步完善,“一个主导,四个配套”的法治四川建设评价体系初步建立。

      据了解,《评价标准》和《评估办法》所涉及的具体考核从明年开始执行。为了提高评估的可操作性,目前,省依法治省办正依据《评估办法》,以《评价标准》定性指标为基本,对其三级指标进行适度量化,制定评估方案,并向社会公布。

      我的十二五

      遇事找法已成共识

      讲述人:绵阳市涪城区司法局城北司法所所长邓启贵

      我今年52岁,担任基层司法所长已有17年。“十二五”是忙碌的5年,也是收获很大的5年。

      城北街道位于绵阳市核心城区,有近200个小区,300多家企事业单位,10余家大型商场,4600多家个体工商户,6万多常住人口,10万以上流动人口。

      人多,事多,矛盾纠纷就多。2011年11月,绵阳市司法局、绵阳市人民调解中心以我的名字命名成立“邓启贵人民调解工作室”。矛盾纠纷调解不是“和稀泥”,这是门艺术。怎样让矛盾双方心服口服,又合理合法地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我将矛盾纠纷细分为婚姻家庭、拆迁等若干类,然后收集整理与之对应的法规条款,再分别总结提炼工作方法和技巧,形成一个个“单方”,实行“一病一方”,并将这些“单方”分享给基层社区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确保有针对性的快速处理辖区各类矛盾纠纷。

      这个方法很管用。当然,这也和大家的法治意识普遍提高有关系。现在遇到矛盾纠纷,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搜集维护自己权益的证据,走合法途径解决;或是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或是走司法途径,而不是大打出手。

      明年是“十三五”开局,也是“七五”普法的开始。我相信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法治建设的明天会越来越好。(记者 庞莹整理)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辉煌“十二五”】法治良序 树起“两个跨越”的坚强保障

  • 2016年01月11日 17时2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传播法治文化。‘法治早班车’携法与您同行。”11月13日早上7:40,巴中恩阳区市民冉庆东登上201路公交车,“上班路上也能知晓法律知识。”201路已为上百万人次乘客进行过普法宣传,成为当地重要普法载体之一。“法治早班车”的出现,得益于一项战略在我省的开启实施。“十二五”期间,省委鲜明提出: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过去5年,“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四川”由决策而落地,治蜀兴川各项事业被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治省工作向全域纵深推进。

      着力顶层设计构建系统网络

      法治四川建设既有“路线图”又有“度量衡”

      没有法治的保障,社会稳定就没有根基,“两个跨越”也难以顺利推进。

      省委高瞻远瞩,围绕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学法用法六大主要任务,把法治建设贯穿于“五位一体”建设全过程,作出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决定》。与此配套,《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依法治省《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估办法》又相继出台,法治四川建设因此既有“路线图”又有“度量衡”。

      紧密的系统构建,事关法治建设的推进力度。为此,我省着力构建党委牵头揽总、部门各司其职、条块紧密结合、纵横联动推进网络。在省、市(州)、县(市、区)及其各部门普遍建立以党委(党组)书记为组长、副书记(或部门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组织领导机构,将依法治理办公室设在党委办公厅(室),分别制定领导小组工作规则、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使依法治省工作从一开始就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为夯实法治四川建设的基层基础,还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寺庙统筹开展依法治理示范创建工作,推动市县乡、学校、机关、企业、单位法治示范创建活动全面开花。

      实施强力推进坚持重点突破

      依法治省工作向全域纵深推进

      法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摸准脉把住缰至关重要。

      从去年开始,德阳的公职人员又多了一份档案——法治档案。打开德阳市的一份干部法治年度考核登记表,里面详细记录了学法、守法、用法,以及违法记录等相关情况,一年下来,干部就有了属于个人的法治档案。这份档案作为干部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科学立法是依法治省的首要环节。省人大常委会坚持开门立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立法选题和立法建议,针对法规草案重点难点焦点问题,集中开展专题立法研究,实现法规草案全部网上公布。

      最近,家住成都市武侯区簇桥的高杰遭遇了一次行政处罚:因为自家货运车没按规定维护和检测,被武侯区交通和市政设施管理局罚款1000元。“尽管被罚款,我心服口服。”在处罚过程中,高杰通过武侯区政府网站“电子政务大厅”,核对相关法律、跟踪对自己的处罚流程和裁量结果、提出申诉,“我充分行使了当事人的权利,处罚适当,认账。”

      目前,我省类似的“电子政务大厅”有200多个,成为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的组成部分。

      我国80%以上的法律、90%以上的法规和几乎全部的规章,都是由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负责执行和落实,行政管理行为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讲法治,首先应当强调如何用法律规范政府的行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我省已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平台,省、市、县三级政府所有行政权力全部录入行政职权目录。“政务越来越公开,法治氛围越来越浓厚。”法国工商会成都分会负责人马晨曦感慨。

      在推进依法治省进程中,省委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程,突出抓好“法律七进”,即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全省公职人员受训人数逾140万余人次,各地编发中小学普法读物130多万册,组建法治宣传队伍7000多支。

      依法治省战略正在全川纵深推进。

      进展

      法治四川建设评价体系初步建成

      11月,省依法治省办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作为省委统筹推进法治建设的综合协调部门,指导推动我省各地法治建设,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科学评价,是其重要任务之一。

      今年7月17日,《四川省依法治省评价标准(试行)》(简称《评价标准》)和《四川省法治建设状况评估办法(试行)》(简称《评估办法》)出台。

      在此之前,我省已分别出台《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定》(简称《决定》)、《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简称《纲要》)、《四川省依法治省指标体系(试行)》(简称《指标体系》)。

      “《决定》、《纲要》和《指标体系》是依法治省的总规划和总指向,《评价标准》、《评估办法》是推动前三者落地见效的制度保障。”依法治省办有关负责人解释,《评价标准》是对《指标体系》重点部位和关键节点实现程度的基本度量,也就是说,为依法治省“度量衡”划上具体刻度。

      随着一系列实施办法的出台和落地,法治四川建设评价体系也逐步完善,“一个主导,四个配套”的法治四川建设评价体系初步建立。

      据了解,《评价标准》和《评估办法》所涉及的具体考核从明年开始执行。为了提高评估的可操作性,目前,省依法治省办正依据《评估办法》,以《评价标准》定性指标为基本,对其三级指标进行适度量化,制定评估方案,并向社会公布。

      我的十二五

      遇事找法已成共识

      讲述人:绵阳市涪城区司法局城北司法所所长邓启贵

      我今年52岁,担任基层司法所长已有17年。“十二五”是忙碌的5年,也是收获很大的5年。

      城北街道位于绵阳市核心城区,有近200个小区,300多家企事业单位,10余家大型商场,4600多家个体工商户,6万多常住人口,10万以上流动人口。

      人多,事多,矛盾纠纷就多。2011年11月,绵阳市司法局、绵阳市人民调解中心以我的名字命名成立“邓启贵人民调解工作室”。矛盾纠纷调解不是“和稀泥”,这是门艺术。怎样让矛盾双方心服口服,又合理合法地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我将矛盾纠纷细分为婚姻家庭、拆迁等若干类,然后收集整理与之对应的法规条款,再分别总结提炼工作方法和技巧,形成一个个“单方”,实行“一病一方”,并将这些“单方”分享给基层社区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确保有针对性的快速处理辖区各类矛盾纠纷。

      这个方法很管用。当然,这也和大家的法治意识普遍提高有关系。现在遇到矛盾纠纷,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搜集维护自己权益的证据,走合法途径解决;或是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或是走司法途径,而不是大打出手。

      明年是“十三五”开局,也是“七五”普法的开始。我相信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法治建设的明天会越来越好。(记者 庞莹整理)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