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全面小康 全力精准扶贫】工作简报第二十三期
按:达州市认真落实省委“把扶贫开发攻坚责任压紧压实”的工作要求,强化领导责任,落实主体责任,增强工作力量,健全激励机制,收到明显成效;屏山县认真落实省委“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工作要求,探索先进带后进、强村带弱村的“五联”模式,把贫困村党组织建成了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现刊印其主要做法,供学习借鉴。
达州市四大硬举措决战决胜扶贫攻坚
一是抓住“关键少数”压责任。市级领导挂包示范。市委召开4次常委会和1次全委会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到最贫困地区调研,市级领导每人牵头联系1个最贫困村带动示范,坚持不脱贫不脱钩。县级领导分工调整升格。7个县(区、市)均实行双组长制,由县委书记和县长共同任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县委副书记或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下设10个专项行动实施小组,分别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扶贫攻坚领导力量。
二是强化“协调抓总”增动力。市委建立由常委、组织部长任组长的贫困村第一书记选派和管理协调小组,整合市直工委、财政、人社、扶贫移民等部门力量,抽调12名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调整县级扶贫和移民工作部门为政府工作部门或派出机构,核增行政编制47名、事业编制9名,局长纳入政府党组成员。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扶贫攻坚工作力量。
三是配强“第一书记”实帮扶。精准选派驻村干部。每个贫困村至少4个以上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口定点帮扶,并注重选派卸任领导干部、递进培养干部、硕博人才以及具有农业、科技、旅游等专业的党员干部为第一书记;对17个特困村,由2名正县级领导挂任所在乡镇党委书记、15名副县级领导挂任所在乡镇党委副书记,并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全市828个村实现选派精准化、全覆盖。坚持从严从实管理。出台《扶贫开发工作问责办法》和《驻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探索试点“选任管考激”办法,落实日志纪实、定期培训、帮扶承诺、巡回督导、召回问责等常态化制度,已召回和调整第一书记241名。
四是落实“政策保障”强激励。强化经费保障。建立市级2000万元、县级10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并逐年递增,同时市财政每年向市级机关驻村工作组补助工作经费5万元、专项扶贫项目资金20万元,驻村干部工作日补助80元/人,交通费据实报销。突出政治待遇。市委每年组织1次“十佳第一书记”评选活动,对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第一书记通报表扬,并根据考核情况对驻村干部明确一定比例提拔重用,公开表明市委扶贫攻坚决战决胜用人导向。
屏山县探索“五联”模式加快脱贫步伐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确保全县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屏山县立足县情,创新机制,采取先进带后进、强村带弱村的“五联”模式,探索出精准扶贫屏山特色之路。目前,全县共有18个贫困村通过“五联”模式,正加速从贫困村向幸福新村蝶变。
一是支部联建,带强班子筑牢堡垒。采取“1带1、1带2、2带1”方式,把相邻的先进村等与后进村捆绑结对,组建了18对联合党总支,实行班子队伍一起抓、思想观念一起带,筑强攻坚堡垒。结对帮扶,带强班子,着力整治后进村班子不强、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锦屏镇锦屏、万涡村党总支坚持每周例会制度,建立“一帮一”机制,两村班子结成4个工作小组,一起走村入户解决问题;健全万涡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在致富能手和返乡农民工中培养后备干部3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双向培养,激活队伍,着力解决后进村贫困党员示范作用不强、致富能手不多的问题。书楼镇宝宁村、碾米村党总支大力实施“双培”计划,将先进村16名党员与后进村党员结成互助小组,培育党员致富能手8名;发挥先进村党员和村组干部的示范作用,培育特色种养殖35户、营销户5户,使后进村碾米村融入了库区万亩晚熟桂圆产业园。强化培训,更新观念,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发展无路、找钱无门的问题。新安镇金鸭、新光、临江村党总支实施“一家一个明白人”计划,先后组织贫困户外出考察、产业大户传经验、专项技能培训1300余人次;改变传统耕种模式,成立聚福湖湾种养殖合作社,流转土地1200多亩,入股社员202户,其中贫困户79户307人,覆盖率近100%,取得了增收脱贫实效。
二是路子联谋,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充分借鉴先进村成功的发展模式,结合后进村实际,确定了“区域联动、统筹规划、错位发展、互补共赢”的发展路子。规划引领,科学定位。鸭池乡大坝村、华象村、越红村党总支,立足统一规划实施的“万亩高山果蔬生态园”和越红村新村聚居点,把三村主导产业定位为“居民农耕文化体验游”;规划种植3000亩季节性观赏花木,联动大坝村、华象村,从而促进高山果蔬产业与乡村旅游相融互动;引入两个龙头企业注资打造,初见成效。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书楼镇石岗、高田党总支推行“山下赏花、山上休闲、错时办节、联动发展”的旅游产业扶贫;引进惠雅实业公司流转土地4000亩,开发乡村旅游,通过流转土地收益、定向就业等,带动周边43户贫困户发展,户均增收1.1万元以上;在石岗村举办“赏花节”、在高田村举办“采笋节”“捕蝉节”等活动,接待游客8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300余万元。一户一策,精准帮扶。锦屏镇锦屏、万涡村党总支对万涡村81户贫困户一一分析,确定了“逐户分类施策、基础先行铺路、产业务工找钱、教育卫生拔根”脱贫思路,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路、水基础设施已全面开工,年内可投入使用;每户贫困户兑现2000元产业发展资金,对缺乏技术的8户,实行产业能人带动;全覆盖开展大病普查,对因病致贫的22户贫困户开展兜底救助试点,有效杜绝因病致贫、返贫;对住房非常困难的5户,捆绑政策兜底补助2.5万元以上实现建新房。
三是产业联动,加快发展富民增收。利用先进村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和畅通的营销渠道,引导后进村瞄准市场需求,集中连片发展,走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路子,培育壮大产业,强化自身造血功能。整村联动,壮大产业。大乘镇岩门、双峰村党总支发动群众连户连组放田改土,统一连片打造茶叶产业园。近两年,双峰村新建改建茶园近1000亩,成功创建首个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引进龙头企业“满园春色茶叶公司”集中流转茶叶基地5000亩,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现代茶叶加工基地,实现了春、夏、秋茶全季保护价收购。今年茶农收入比去年增加了50%左右。协会联动,提高效益。锦屏镇锦屏、万涡村党总支组建了锦茗茶业和锦果果业两个省级示范合作社,全面推广“四统三分”茶果套种模式,统一质量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加工标准,分户管理、分户采摘、分户销售。专合社利用市级药肥代理商特权,为农户节省农用肥支出400元/吨,发放补助120元/吨,鼓励农户改良土壤、生态种植。注册“天枝鑫”、“锦茗缘”商标,通过“农超对接”扩大销售渠道,吸引了成都重庆的企业家包树下果、办厂制茶。贫困村在先进村专合社的营销带动下,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额增加20%。大户联动,规范管理。锦屏镇六一五村和新村党总支建立了“1+2”结穷亲模式,六一五村8户党员大户对应帮扶新村16户贫困户,实行“大户拉小户”,手把手传授规范化栽植技术;每年开展“双先双带”评比表彰,对产业率先发展起来的贫困户给予物资奖励和精神鼓励,对帮扶对象率先脱贫的产业大户给予项目支持和荣誉表彰。今年已在新村规范化种植“不知火”柑橘500余亩;两村共种植“不知火”柑橘3000多亩,单价每斤较普通柑橘提升了近2-4倍。
四是设施联抓,整合资源夯实基础。屏山镇永康、庄子、王场、凉坝四村党总支共同编制“万亩早春茶基础设施规划”,把基础设施建设与连片扶贫开发、土地整理、交通水利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跟进到哪里。近两年,先后投入2571万元,硬化了56公里村道、15公里产业路,形成了互联互通的路网体系;新建了供水系统,18.8公里观光石河堰、近500亩节水滴灌工程,实现渠堰沟池全配套。该区域5000余亩茶园春茶鲜叶的收购价均在160元/公斤左右。
五是村事联治,民主管理凝聚人心。实行村事联治“三个一”,即“一个原则”:大事党总支定,办事村两委做;“一个机制”: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村民代表会决议、监督小组督事;“一套村规民俗”:共同商讨、共同约定、共同遵守、共同维护。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