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全面小康 全力精准扶贫】工作简报第二十一期
按:针对贫困地区国土资源禀赋独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国土资源厅通过深入调研,准确把握扶贫开发国土资源工作内在规律,研究制定了《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支持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十条措施》;省农科院全面启动实施“农业科技进贫困地区行动计划”。现将其主要内容刊印,供学习借鉴。
国土资源厅出台十条措施
全力支持贫困地区扶贫攻坚
一是全力保障扶贫攻坚用地需求。省、市(州)在编制下达土地利用计划时,合理安排片区县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并予以倾斜支持。对国家确定的贫困县,每年专项安排300亩新增耕地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
二是发挥试点政策对扶贫攻坚的支持作用。加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支持力度;经国土资源部批准的范围内的挂钩项目,在优先保障本县域范围内农民安置和生产用地的前提下,结余指标可在省域范围内挂钩使用。
三是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积极争取国家级扶贫攻坚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加大省级投资土地整治项目和因灾损毁耕地复垦资金投入力度。土地整治项目验收后,新增耕地指标结余部分可在全省范围内优先流转使用;经国土资源部同意,对片区县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扶贫开发项目,其占补平衡指标不足的,允许采用“边占边补”的方式落实占补平衡任,但须承诺2年内完成。
四是合理开发利用后备资源。坡度在25度以下的损毁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开发整理成园地,验收后可用于占补平衡,并按耕地管理;经国土资源部同意,新增建设占用25度以以上坡耕地的,可按占用非耕地管理。
五是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和重要矿产资源找矿工作,支持开展区域地质及农业地质调查等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开展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评价,为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地质保障。
六是推动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大采矿权抵押融资支持力度,探索矿区农村集体和农民以征地拆迁款、补偿提留款等多途径入股矿山资源开发新途径,拓宽农民长期稳定性财产收入渠道。
七是加快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帮扶贫困地区2018 年前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加大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支持力度。
八是强力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积极支持申报中央财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加大省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支持力度。
九是支持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积极争取中央地质遗迹保护项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地质公园、矿山公园申报和建设。
十是实施包虫病区打井找水工程。继续推进实施甘孜州包虫病区找水打井工程。在2016年以前,完成甘孜州5县包虫病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建设供水井504 口。
省农科院启动“农业科技进贫困地区行动计划”助力精准扶贫产业脱贫
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扶贫攻坚战的支撑和引擎作用,省农科院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到2020年实施“农业科技进贫困地区行动计划”。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由院长、党委书记总负责,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牵头,机关有关处室和下属研究所负责人参加的《农业科技进贫困地区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整合各学科、各领域科技力量,协调院地合作,督查和指导协同创新、集成示范、科技培训等科技扶贫项目任务的落实。
二是建立院地合作机制。“四大片区”内的市(州)及其部分重点贫困县,由学院统一与其签定院市(州)、院县合作协议;其他市和贫困县,根据产业发展特点,由学院有关所与其签定合作协议,实现院地合作全覆盖。学院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贫困地区的地域和气候特点,提出特色、优势、高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编制农业产业(科技)扶贫规划。继续创建主要粮经作物高产高效典型,探索院地合作及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示范转化的长效机制。
三是建立科技培训服务机制。面向88个县的基层干部、驻村干部、农技人员、农业经营主体、贫困农户等,分类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异地集中训练营、田间农民学院、远程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科技培训机制模式,定期开展农业科技培训,重点对当地农技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为扶贫攻坚留下一支扎根本土、永不离开的农技队伍。
四是优化调整科研方向。根据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对农业科技的中长期需求,优化调整学院学科、领域研究方向。联合贫困地区州(市)、县农业科研单位,建立区域农业科技实验基地,重点开展突破性、先导性、换代性主要粮经作物新品种、提质增效新技术、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及种养循环模式、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研究与中试熟化,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后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五是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制定《农业科技进贫困地区行动计划》管理办法,加强全过程管理和督查,做到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下年有计划;制定相应奖励措施,激励科技人员赴贫困地区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以及领办、联办、入股等科技成果产业化开发。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