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为科学救灾 科学重建提供决策依据

  • 2011年05月05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四川统计支持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综述

      四川统计在科学抗震救灾和科学灾后恢复重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重大自然灾害统计应急机制,是建立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统计应急机制的重要实践探索。在灾后恢复重建后期,省统计局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加强统计深度分析、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加强部门沟通和争取国家统计局的支持”的要求,在四川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征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整理汇编的重灾区基本情况、灾区学校和化工企业分布等及时、翔实的数据资料,为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安排部署救援力量和救援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统计支撑。

      ◆进行物价监测、灾情专题调查,为稳定灾区社会秩序,支持灾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提供了快捷的信息服务。

      ◆撰写的《汶川地震对四川经济影响的初步分析》报告等综合和专题调研资料,为省委、省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

      ◆定期发布的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报告,成为省委、省政府进行重要决策,部门进行监控管理,灾区党政领导部署、实施科学重建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

      与世界上历次重大自然灾害相比,为什么遭遇特大地震的四川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如此巨大的跨越式发展?

      尊重规律,科学救灾,科学重建,无疑是崛起危难、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而四川统计正是凭借着为决策者提供的一个个准确的数据,一条条宝贵的信息,在提升救灾和重建的科学性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严重的灾情,四川统计迅速反应、全体动员,第一时间启动抗震救灾工作方案和统计工作应急快速反应机制,积极、全面、深入、高效地主动介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全过程,为科学救灾、科学重建提供了判断依据和决策参考。

      准确收集信息 为科学判断提供依据

      如此巨大的地震灾害,到底给全省带来了怎样的损失?震后,这不仅是老百姓,也是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更是安排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最重要的依据。

      震后第一天,四川统计立即启动统计快速反应机制,调查灾害损失。但受灾范围如此之大,受灾领域如此之广,受灾部门如此之多,如何才能避免灾情统计的遗漏、重复或缩小、夸大,导致灾情失实?

      省统计局负责人第一时间率队奔赴灾区,实地察看灾情。同时,一边向国家统计局汇报情况,请求指导和支持,一边与受灾市州取得联系,指导市州立即进行调查,灾情上传和相关抗震救灾数据资料下达的渠道在第一时间打通。省统计局还及时与海内外有关专家和研究机构取得联系,请求帮助,同时与省地震局、省测绘局等部门协同,更新数据库。横向联动、上下互动的良好工作局面,为准确收集灾情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灾害损失统计调查方案》也成为今后其他地区启动灾情统计可资参考的重要文献。

      全省统计系统不仅仅收集灾情信息,还主动开展了与之相关的种类繁多的调查。

      震后,省统计局及时启动社情民意快速调查,组织开展了《四川地震波及地区社会稳定》、《地震灾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意愿及灾后重建意向调查》等一系列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社情民意调查,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指出,省统计局围绕“5·12”汶川特大地震所展开的一系列社情民意调查很有价值,这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动精神值得肯定。希望省统计局发挥优势,再接再厉,不但提供情况信息,更要注重统计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为我省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和成都、眉山、阿坝、绵阳、德阳、广元、雅安等市州调查队及其受灾县队推出的《“5·12”大地震灾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意愿问卷调查》、《工业企业生产恢复情况调查》、《震灾对农民生产生活影响调查》等,都成为当地党委、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广受好评。

      深入分析信息 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省统计局不只是简单地收集和整理信息,还深入分析信息,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决策参考。

      2008年5月30日,省政府召开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第一次会议,责成省统计局直接负责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编制组的资料数据组工作,负责相关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会后,省统计局立即为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编制组提供了灾区的基本设施、社会、经济等方面5期数据资料及50个灾区县情数据资料,整理汇编了《国内外有关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文献选编》,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工作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通过对已有各类统计数据资料进行二次开发,省统计局整理编印了《“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从业人员、出省及外来务工人员情况》、《“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化工、制药、采矿企业分布情况》、《“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在建投资项目基本情况》、《“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港澳台及外商企业基本情况》等资料10余册,及时送往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有关部门和市州,为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掌握全局,合理安排救援力量及今后的重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性保障。

      省统计局还及时评估地震灾害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着重从工业、农业、市场供应、市场物价、投资、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居民收入的影响等各方面进行深度分析,并形成《汶川地震对四川经济影响的初步分析》、《地震对工业生产影响分析》等10余篇分析报告,上报省委、省政府,供决策参考。2008年6月6日,省统计局报送的《地震对工业生产影响分析》被中央办公厅以《汶川地震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开始显现》为题在《信息综合专报》(675期)刊登,送发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各同志和国务委员。

      为全面、系统、及时、准确反映地震灾区灾后经济、社会、人民生活和对口援建等方面的情况,反映恢复重建的成果和突出问题,为党委和政府制定有关政策、科学考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依据,四川统计系统研究制定了《四川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方案》及《四川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报表制度》。自2009年起,根据各地和相关部门报送的监测报表和监测报告,省监测办汇总整理形成全省灾后重建监测报表,并在此基础上撰写灾后重建统计监测报告,以月度报告、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的形式上报省委、省政府和灾区党委、政府,成为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门进行监控管理,灾区党政领导部署、实施科学重建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

      灾后恢复重建后期

      四川统计开启大有作为新天地

      灾后恢复重建进入后期,支持灾区发展振兴,支持四川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是时代赋予四川统计神圣而光荣的使命。四川统计按照省委、省政府 “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加强统计深度分析、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加强部门沟通和争取国家统计局的支持”的要求,省统计局局长刘晓华组织中心组学习研究,提出总体工作安排部署,致力开启统计工作大有作为的新天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当前,重点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四大工程”,尤其是在“一套表”改革上继续坚持,努力加强服务业统计薄弱环节,加快建立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方法、统计流程,同时与相关部门加强协调,提升服务业数据质量。

      加强统计深度分析。重点是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敏感问题、重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掌握更加丰富准确的一手材料,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决策咨询建议,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更加翔实的参考依据。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重点是应对当前统计工作的新情况、新任务和新要求,进一步增强“三大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三性”--敏锐性、预见性和准确性;放眼未来,放眼全球,科学高效运用统计结果,提高统计实效。

      加强部门沟通和争取国家统计局的支持。重点是进一步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增进双方理解,推进信息共享。同时,加强统计业务向国家统计局汇报的工作,争取国家对四川统计更大的支持。
    责任编辑: 蓁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科学救灾 科学重建提供决策依据

  • 2011年05月05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四川统计支持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综述

      四川统计在科学抗震救灾和科学灾后恢复重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重大自然灾害统计应急机制,是建立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统计应急机制的重要实践探索。在灾后恢复重建后期,省统计局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加强统计深度分析、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加强部门沟通和争取国家统计局的支持”的要求,在四川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征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整理汇编的重灾区基本情况、灾区学校和化工企业分布等及时、翔实的数据资料,为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安排部署救援力量和救援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统计支撑。

      ◆进行物价监测、灾情专题调查,为稳定灾区社会秩序,支持灾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提供了快捷的信息服务。

      ◆撰写的《汶川地震对四川经济影响的初步分析》报告等综合和专题调研资料,为省委、省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

      ◆定期发布的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报告,成为省委、省政府进行重要决策,部门进行监控管理,灾区党政领导部署、实施科学重建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

      与世界上历次重大自然灾害相比,为什么遭遇特大地震的四川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如此巨大的跨越式发展?

      尊重规律,科学救灾,科学重建,无疑是崛起危难、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而四川统计正是凭借着为决策者提供的一个个准确的数据,一条条宝贵的信息,在提升救灾和重建的科学性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严重的灾情,四川统计迅速反应、全体动员,第一时间启动抗震救灾工作方案和统计工作应急快速反应机制,积极、全面、深入、高效地主动介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全过程,为科学救灾、科学重建提供了判断依据和决策参考。

      准确收集信息 为科学判断提供依据

      如此巨大的地震灾害,到底给全省带来了怎样的损失?震后,这不仅是老百姓,也是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更是安排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最重要的依据。

      震后第一天,四川统计立即启动统计快速反应机制,调查灾害损失。但受灾范围如此之大,受灾领域如此之广,受灾部门如此之多,如何才能避免灾情统计的遗漏、重复或缩小、夸大,导致灾情失实?

      省统计局负责人第一时间率队奔赴灾区,实地察看灾情。同时,一边向国家统计局汇报情况,请求指导和支持,一边与受灾市州取得联系,指导市州立即进行调查,灾情上传和相关抗震救灾数据资料下达的渠道在第一时间打通。省统计局还及时与海内外有关专家和研究机构取得联系,请求帮助,同时与省地震局、省测绘局等部门协同,更新数据库。横向联动、上下互动的良好工作局面,为准确收集灾情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灾害损失统计调查方案》也成为今后其他地区启动灾情统计可资参考的重要文献。

      全省统计系统不仅仅收集灾情信息,还主动开展了与之相关的种类繁多的调查。

      震后,省统计局及时启动社情民意快速调查,组织开展了《四川地震波及地区社会稳定》、《地震灾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意愿及灾后重建意向调查》等一系列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社情民意调查,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指出,省统计局围绕“5·12”汶川特大地震所展开的一系列社情民意调查很有价值,这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动精神值得肯定。希望省统计局发挥优势,再接再厉,不但提供情况信息,更要注重统计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为我省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和成都、眉山、阿坝、绵阳、德阳、广元、雅安等市州调查队及其受灾县队推出的《“5·12”大地震灾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意愿问卷调查》、《工业企业生产恢复情况调查》、《震灾对农民生产生活影响调查》等,都成为当地党委、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广受好评。

      深入分析信息 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省统计局不只是简单地收集和整理信息,还深入分析信息,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决策参考。

      2008年5月30日,省政府召开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第一次会议,责成省统计局直接负责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编制组的资料数据组工作,负责相关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会后,省统计局立即为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编制组提供了灾区的基本设施、社会、经济等方面5期数据资料及50个灾区县情数据资料,整理汇编了《国内外有关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文献选编》,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工作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通过对已有各类统计数据资料进行二次开发,省统计局整理编印了《“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从业人员、出省及外来务工人员情况》、《“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化工、制药、采矿企业分布情况》、《“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在建投资项目基本情况》、《“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港澳台及外商企业基本情况》等资料10余册,及时送往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有关部门和市州,为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掌握全局,合理安排救援力量及今后的重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性保障。

      省统计局还及时评估地震灾害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着重从工业、农业、市场供应、市场物价、投资、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居民收入的影响等各方面进行深度分析,并形成《汶川地震对四川经济影响的初步分析》、《地震对工业生产影响分析》等10余篇分析报告,上报省委、省政府,供决策参考。2008年6月6日,省统计局报送的《地震对工业生产影响分析》被中央办公厅以《汶川地震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开始显现》为题在《信息综合专报》(675期)刊登,送发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各同志和国务委员。

      为全面、系统、及时、准确反映地震灾区灾后经济、社会、人民生活和对口援建等方面的情况,反映恢复重建的成果和突出问题,为党委和政府制定有关政策、科学考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依据,四川统计系统研究制定了《四川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方案》及《四川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报表制度》。自2009年起,根据各地和相关部门报送的监测报表和监测报告,省监测办汇总整理形成全省灾后重建监测报表,并在此基础上撰写灾后重建统计监测报告,以月度报告、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的形式上报省委、省政府和灾区党委、政府,成为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门进行监控管理,灾区党政领导部署、实施科学重建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

      灾后恢复重建后期

      四川统计开启大有作为新天地

      灾后恢复重建进入后期,支持灾区发展振兴,支持四川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是时代赋予四川统计神圣而光荣的使命。四川统计按照省委、省政府 “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加强统计深度分析、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加强部门沟通和争取国家统计局的支持”的要求,省统计局局长刘晓华组织中心组学习研究,提出总体工作安排部署,致力开启统计工作大有作为的新天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当前,重点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四大工程”,尤其是在“一套表”改革上继续坚持,努力加强服务业统计薄弱环节,加快建立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方法、统计流程,同时与相关部门加强协调,提升服务业数据质量。

      加强统计深度分析。重点是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敏感问题、重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掌握更加丰富准确的一手材料,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决策咨询建议,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更加翔实的参考依据。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重点是应对当前统计工作的新情况、新任务和新要求,进一步增强“三大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三性”--敏锐性、预见性和准确性;放眼未来,放眼全球,科学高效运用统计结果,提高统计实效。

      加强部门沟通和争取国家统计局的支持。重点是进一步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增进双方理解,推进信息共享。同时,加强统计业务向国家统计局汇报的工作,争取国家对四川统计更大的支持。
    责任编辑: 蓁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