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与城市,如何相处更融洽?共享单车:要共享也要共管
3月13日,成都市东二环路路边上一支由10多名志愿者组成的共享单车维修队,正在对不同程度毁坏的共享单车进行修理。图为被毁坏的共享单车和二维码标牌。 (记者 衡昌辉 摄)
成都市民罗小静觉得,共享单车带给她最大的好处是“终于下定决心学会骑自行车了”。3月17日,她从世纪城地铁站出来,熟练地打开一辆共享单车,经过天府二街骑行到公司上班。
共享单车的出现,给像小罗一样的年轻人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呼应市民对这种便利的期待,3月初,《成都市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正式发布,为共享单车规范有序发展提供了制度引导。
制度规范背后,共享单车管理还有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改善?日前,在成都首期《网络理政真情面对》节目录制中,成都市大数据与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组织了一场集合政府相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和企业代表的大讨论。
使用待规范——
基层管理“压力山大”
仿佛是一夜之间,成都的大街小巷,特别是地铁口、公交站附近,到处可见黄色的、橙色的、蓝色的小单车。
今年1月,“鼓励支持共享单车和共享新能源汽车等共享交通健康发展”被写进了2017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成都成为全国第一个将支持共享单车发展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的城市。
政府鼓励与市场期待形成合力,推动共享单车市场快速扩张。据统计,截至3月14日,6家公司已在成都投放共享单车超过38万辆,累计服务市民逾4500万人次,其中摩拜和ofo两家公司各投放约10万辆。
但这一扩张速度,也给部分市民带来一些不好的体验。记者在总府路一家大型商超门口看到,七八辆不同品牌的共享单车歪歪斜斜地停放在一起,不仅挤占了人行道,妨碍了沿街商家的正常经营,也对市民非机动车的正常停放造成了影响。“现在车子投放多了,停车位不够就会到处乱放。”市民张晓丹表示。“我们每天都会接到关于共享单车的投诉,管理压力很大。”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市容秩序管理处处长谢坚表示,共享单车在给市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侵犯了一些公共和个人利益。
来自成都市网络理政平台的数据也显示,自去年12月30日平台正式运行以来,两个月的时间已收到有关共享单车方面的诉求100件左右,大家反映的问题主要是占道停放,其他还有退费困难、车辆被盗以及自行车道行驶权的问题。
权责应理顺——
管理责任该谁承担
梳理管理压力来源,谢坚认为,此前舆论提到的“部分使用者素质不高”,只是其中一部分,更主要的问题在于共享单车企业“各扫门前雪”的竞争现状。
谢坚举了个例子,前一段时间人民南路有十公里路段的共享单车停放非常乱,为此,城管委约谈了5家相关企业。“我问能不能每一公里派一个人维护,5家企业都说可以,但他们只管理自己的单车。这就意味着本来10个人能解决的问题,要投入50个人,企业的运营成本都增大了,要管好也就更难了。”
日前发布的《试行意见》,虽然明确规定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应组建专业运行维护队伍,做好车辆停放秩序的维护管理”,但尚未对车辆投放总量、运营企业资质等进行明确限定,更没有细化到运营企业之间如何协同调度等方面。
谢坚建议,由市交委牵头,强化对单车运营企业的监管,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运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督促运营企业加强车辆维护和停放秩序管理。
成都市ofo共享单车负责人张翱透露,他们公司正在设计一种“虚拟电子围栏”,根据手机、车位和GPS三者的数据相匹配完成停车,以此规范用户的停车行为。
但谢坚仍不看好这一“创新”:“如果每一家公司都去搞自己的电子围栏,都要在街上增设自己的标志设备,那街面的秩序会更乱。” (记者 邵明亮 陈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