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乡村振兴 中医药可持续发力

  • 2022年05月31日 09时07分
  • 来源: 健康报
  • 【字体:
  •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秦晓明

    中医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不仅是一种专业或职业的选择与坚守,其理论博大精深、方药内外兼治、市场广阔宏大、作用一专多能,对于服务乡村振兴有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和先行性、普惠性和针对性、特质性和特效性、持续性和操作性。

    理论博大精深:

    服务乡村振兴具有

    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和先行性

    创作于战国、秦、汉之际,汇编成书于西汉中后期的《黄帝内经》,是中医药理论的代表之作和经典之作,同后续的《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构成中医学主要理论体系,所形成的“天人合一”整体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理论,是人类健康服务史上的中国智慧与中国贡献。这些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历久弥新,不能只拘泥于救死扶伤之中。

    运用中医药理论服务乡村振兴,就是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的谋篇布局上,注重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始终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新时代创新理论作为工作的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同时,要防止和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偏差与失误,探索坚持“三个导向”“五个思维”,即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和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辨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

    方药内外兼治:

    服务乡村振兴具有

    不可忽视的普惠性和针对性

    清代《修事指南》的作者张仲岩指出:“炮制不明、药性不确,而汤方无准,病症不验也。”中医药常用的药方近千种,无论是单方的“独当一面”,还是复方中的“君臣佐使”,都把药物的性味归经和生克乘侮的力量聚集在实际效果的先期预判和动态调整之中。乡村振兴既不是门开芳杜径、室距桃花源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也不是小桥流水人家同风车、庄园、城堡的组合;乡村振兴是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发展、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振兴。

    发展、建设、治理是乡村振兴的三个重点环节。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运用中医药的“四气五味”与“生克乘侮”等原理,把“四个增加”作为乡村振兴的“扶元固本、益气生津”之要,即增加农业投入与收入,增加非农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大、更快、更公平地惠及农民,为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市场广阔宏大:

    服务乡村振兴具有

    不可估量的特质性和特效性

    中医药服务乡村振兴需要政府主导、专业支撑、协商一致、多点多极、集聚集群的主动求变、顺势而为,把中医药的资源优势融入国内和国际的双循环中,并转化为产业优势。通过中医药服务乡村振兴,力求形成这样的格局:既有第一产业中的专业化、现代化种植,又有第二产业中的标准化、国际化生产,以及第三产业中的精准化、集团化服务;既有在乡村山寨的培育,又有在异国他乡的种植。

    作用一专多能:

    服务乡村振兴具有

    不可比拟的持续性和操作性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与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发展总方针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相间相融、浑然一体。

    尤其要注重中医药在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独特作用以及在基层的传承运用,更要让中医药的文化延伸与普及进村入户、进门入院,推进大众化的科普教育与新媒体上的持续宣传。同时,借助信息工程、生物制造、现代物流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渗透,与其他民族医药的优势交织互补和转化提升,持续提升中医药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服务乡村振兴 中医药可持续发力

  • 2022年05月31日 09时07分
  • 来源: 健康报
  •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秦晓明

    中医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不仅是一种专业或职业的选择与坚守,其理论博大精深、方药内外兼治、市场广阔宏大、作用一专多能,对于服务乡村振兴有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和先行性、普惠性和针对性、特质性和特效性、持续性和操作性。

    理论博大精深:

    服务乡村振兴具有

    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和先行性

    创作于战国、秦、汉之际,汇编成书于西汉中后期的《黄帝内经》,是中医药理论的代表之作和经典之作,同后续的《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构成中医学主要理论体系,所形成的“天人合一”整体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理论,是人类健康服务史上的中国智慧与中国贡献。这些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历久弥新,不能只拘泥于救死扶伤之中。

    运用中医药理论服务乡村振兴,就是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的谋篇布局上,注重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始终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新时代创新理论作为工作的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同时,要防止和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偏差与失误,探索坚持“三个导向”“五个思维”,即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和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辨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

    方药内外兼治:

    服务乡村振兴具有

    不可忽视的普惠性和针对性

    清代《修事指南》的作者张仲岩指出:“炮制不明、药性不确,而汤方无准,病症不验也。”中医药常用的药方近千种,无论是单方的“独当一面”,还是复方中的“君臣佐使”,都把药物的性味归经和生克乘侮的力量聚集在实际效果的先期预判和动态调整之中。乡村振兴既不是门开芳杜径、室距桃花源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也不是小桥流水人家同风车、庄园、城堡的组合;乡村振兴是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发展、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振兴。

    发展、建设、治理是乡村振兴的三个重点环节。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运用中医药的“四气五味”与“生克乘侮”等原理,把“四个增加”作为乡村振兴的“扶元固本、益气生津”之要,即增加农业投入与收入,增加非农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大、更快、更公平地惠及农民,为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市场广阔宏大:

    服务乡村振兴具有

    不可估量的特质性和特效性

    中医药服务乡村振兴需要政府主导、专业支撑、协商一致、多点多极、集聚集群的主动求变、顺势而为,把中医药的资源优势融入国内和国际的双循环中,并转化为产业优势。通过中医药服务乡村振兴,力求形成这样的格局:既有第一产业中的专业化、现代化种植,又有第二产业中的标准化、国际化生产,以及第三产业中的精准化、集团化服务;既有在乡村山寨的培育,又有在异国他乡的种植。

    作用一专多能:

    服务乡村振兴具有

    不可比拟的持续性和操作性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与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发展总方针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相间相融、浑然一体。

    尤其要注重中医药在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独特作用以及在基层的传承运用,更要让中医药的文化延伸与普及进村入户、进门入院,推进大众化的科普教育与新媒体上的持续宣传。同时,借助信息工程、生物制造、现代物流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渗透,与其他民族医药的优势交织互补和转化提升,持续提升中医药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