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批建设示范区后 四川中医药如何做好“必答题”“特色卷”

  • 2022年05月26日 09时47分
  • 来源: 川观新闻
  • 【字体:
  • 2021年12月31日,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推进会上,四川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成为全国首批也是西部唯一入选的省(区、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以省、区、市为建设主体,鼓励在中医药服务模式、产业发展、质量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获批半年间,四川中医药强省建设动作频频、动力十足,努力做好“必答题”和“特色卷”。

    有基础:全省中医服务量居全国之首

    2021年底,全省中医服务量已超过1.5亿人次,位居全国之首。中医药产业,去年吸引省外投资签约项目9个,投资总额45.72亿元。示范区创建之初,四川“底气”十足。


    在位于内江市东兴区的四川天草润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对比天冬组培苗生长情况。唐明润摄

    2021年1月27日,我省召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将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列入年度重要目标。省领导多次赴中医药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中药企业调研,要求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大胆闯大胆试,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探索更多经验、贡献更多四川智慧。

    同频共振、同题共答。

    21个市(州)召开同规格工作部署大会,党委、政府主动扛起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责任,推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省强市强县领导小组制定建强工作新机制,全省上下呈现竞相发展中医药的全新局面。

    规划引领,政策先行。一系列事关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法规、文件密集出台,使全省中医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2021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到2025年,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中医药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高,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医药强省建设。

    2021年8月,《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重点任务清单》《关于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快中西医结合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密集出台。

    2021年12月,省政府首次将中医药纳入政府专项规划,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十四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规划》,把示范区建设重要指标写入其中。

    同时,多项强服务、惠民生的务实举措继续稳定施行。集中资金实施“十百千”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大力实施中医药院士后备人才培养工程,设立中医药产业发展基金、中医药抗疫科研重大专项,开展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和川产道地药材地方标准建设,正式立项研究川芎、姜黄两项国际标准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多次来川实地调研、倾心指导,省委、省政府对创建工作作出总体擘画和战略安排,目标直指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四川中医药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及发展成效受到各方赞誉。

    有创新:打出一系列重磅“组合拳”

    今年3月,宜宾市中医药管理局挂牌,同时成立市中医药科学研究所,所辖10个县(区)统一增挂中医药管理局牌子,并新增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宜宾市中医药管理体系的健全建强,对全面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起到了先行先试、引领示范作用。”省中医药局局长田兴军表示。

    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我省打出一系列重磅“组合拳”。

    主要负责同志总负责。将四川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入四川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24个厅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员。全省各地均成立中医药领导小组,出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改革举措。

    因地制宜建强管理体系。推动达州、宜宾市独立设置中医药管理局,巴中市成立中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内江、自贡、广安、泸州等地成立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

    传承创新发展亮点纷呈。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聚力推动中医药发展,争取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3个、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7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出台15条医保支持政策,确定首批198种中药制剂全省调剂。

    实招频出,招招奏效。

    创新开展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省级“百个中医专家团队”指导巡诊、市级“千个中医专家团队”坐诊带教、县级“万名中医”联村帮扶,分别深入县、乡、村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使广大群众能“方便看中医、放心看中医、看上好中医”。

    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势头强劲。做强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成立乌蒙山中医药发展联盟,建立科研风险基金,获批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10项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乡村振兴助推成效明显。

    中医药文化自信进一步彰显。首个省级非遗协会传统医药专委会成立,全国首个中医药文物展举行,32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文化传承基地、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成,人民群众中医药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发挥。四川省十大名中医评选如火如荼,中医药为奥运健儿赛场夺金保驾护航;搭建“天府云医·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向20多个国家、地区分享中医药抗疫经验,捐赠中医药抗疫制剂、香囊等物品。

    有目标:传承创新有作为

    近日,广安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中医药预防宣传,熬制预防新冠肺炎中药“大锅汤”,主动向隔离场所、留观场所、医疗救治医院、方舱医院、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等重点场所人员提供,“愿服尽服”“应服尽服”,受到一致好评。


    近日,广安市富源小学学生在百草园除草,管理中药材。张启富摄

    “发挥好藏医药特色优势,为全面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贡献更多力量。”阿坝州人民政府州长罗振华赴州藏医院调研民族医药工作时表示。

    在近两年的抗疫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但是,四川中医药仍存在服务能力不足、发展活力不强、特色优势发挥不够、川药品牌不亮、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四川如何答好“必答题”、出彩“特色卷”?

    “以实施中医药强省‘十大行动’和‘十四五’规划为抓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向中医药强省目标迈进。”田兴军表示,四川将严格按照国家对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做好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改革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等7道“必答题”和推动中医药区域协调发展、中医中药协同发展等两篇“特色卷”,目前已拟制示范区“432”建设方案,即构建管理、保障、服务、产业“四大格局”,建成科技、人才、文化“三个高地”,实施中医药区域协调发展、中医中药协同发展“两大特色工程”。

    示范区建设蓝图再度擘画。到2025年,四川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中医药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高,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能力取得重大突破,中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取得明显成效,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更加广泛深入,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布局更加合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凸显,“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4月,6个省级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8个区域重大疫情中医药防控和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20个县域中医医疗次中心启动建设。

    5月,成都彭州市聚焦中医药等领域,全面实施“115”产业健全强链行动,拟重点引进企业200余家,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中药研发制造基地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区。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专升本,省针灸学校升格为四川中医药职业学院稳步推进。

    承担起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的使命,四川中医药大有可为。(记者 石小宏)

    责任编辑: 余庆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获批建设示范区后 四川中医药如何做好“必答题”“特色卷”

  • 2022年05月26日 09时47分
  • 来源: 川观新闻
  • 2021年12月31日,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推进会上,四川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成为全国首批也是西部唯一入选的省(区、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以省、区、市为建设主体,鼓励在中医药服务模式、产业发展、质量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获批半年间,四川中医药强省建设动作频频、动力十足,努力做好“必答题”和“特色卷”。

    有基础:全省中医服务量居全国之首

    2021年底,全省中医服务量已超过1.5亿人次,位居全国之首。中医药产业,去年吸引省外投资签约项目9个,投资总额45.72亿元。示范区创建之初,四川“底气”十足。


    在位于内江市东兴区的四川天草润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对比天冬组培苗生长情况。唐明润摄

    2021年1月27日,我省召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将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列入年度重要目标。省领导多次赴中医药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中药企业调研,要求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大胆闯大胆试,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探索更多经验、贡献更多四川智慧。

    同频共振、同题共答。

    21个市(州)召开同规格工作部署大会,党委、政府主动扛起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责任,推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省强市强县领导小组制定建强工作新机制,全省上下呈现竞相发展中医药的全新局面。

    规划引领,政策先行。一系列事关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法规、文件密集出台,使全省中医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2021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到2025年,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中医药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高,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医药强省建设。

    2021年8月,《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重点任务清单》《关于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快中西医结合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密集出台。

    2021年12月,省政府首次将中医药纳入政府专项规划,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十四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规划》,把示范区建设重要指标写入其中。

    同时,多项强服务、惠民生的务实举措继续稳定施行。集中资金实施“十百千”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大力实施中医药院士后备人才培养工程,设立中医药产业发展基金、中医药抗疫科研重大专项,开展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和川产道地药材地方标准建设,正式立项研究川芎、姜黄两项国际标准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多次来川实地调研、倾心指导,省委、省政府对创建工作作出总体擘画和战略安排,目标直指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四川中医药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及发展成效受到各方赞誉。

    有创新:打出一系列重磅“组合拳”

    今年3月,宜宾市中医药管理局挂牌,同时成立市中医药科学研究所,所辖10个县(区)统一增挂中医药管理局牌子,并新增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宜宾市中医药管理体系的健全建强,对全面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起到了先行先试、引领示范作用。”省中医药局局长田兴军表示。

    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我省打出一系列重磅“组合拳”。

    主要负责同志总负责。将四川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入四川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24个厅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员。全省各地均成立中医药领导小组,出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改革举措。

    因地制宜建强管理体系。推动达州、宜宾市独立设置中医药管理局,巴中市成立中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内江、自贡、广安、泸州等地成立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

    传承创新发展亮点纷呈。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聚力推动中医药发展,争取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3个、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7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出台15条医保支持政策,确定首批198种中药制剂全省调剂。

    实招频出,招招奏效。

    创新开展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省级“百个中医专家团队”指导巡诊、市级“千个中医专家团队”坐诊带教、县级“万名中医”联村帮扶,分别深入县、乡、村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使广大群众能“方便看中医、放心看中医、看上好中医”。

    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势头强劲。做强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成立乌蒙山中医药发展联盟,建立科研风险基金,获批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10项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乡村振兴助推成效明显。

    中医药文化自信进一步彰显。首个省级非遗协会传统医药专委会成立,全国首个中医药文物展举行,32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文化传承基地、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成,人民群众中医药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发挥。四川省十大名中医评选如火如荼,中医药为奥运健儿赛场夺金保驾护航;搭建“天府云医·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向20多个国家、地区分享中医药抗疫经验,捐赠中医药抗疫制剂、香囊等物品。

    有目标:传承创新有作为

    近日,广安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中医药预防宣传,熬制预防新冠肺炎中药“大锅汤”,主动向隔离场所、留观场所、医疗救治医院、方舱医院、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等重点场所人员提供,“愿服尽服”“应服尽服”,受到一致好评。


    近日,广安市富源小学学生在百草园除草,管理中药材。张启富摄

    “发挥好藏医药特色优势,为全面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贡献更多力量。”阿坝州人民政府州长罗振华赴州藏医院调研民族医药工作时表示。

    在近两年的抗疫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但是,四川中医药仍存在服务能力不足、发展活力不强、特色优势发挥不够、川药品牌不亮、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四川如何答好“必答题”、出彩“特色卷”?

    “以实施中医药强省‘十大行动’和‘十四五’规划为抓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向中医药强省目标迈进。”田兴军表示,四川将严格按照国家对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做好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改革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等7道“必答题”和推动中医药区域协调发展、中医中药协同发展等两篇“特色卷”,目前已拟制示范区“432”建设方案,即构建管理、保障、服务、产业“四大格局”,建成科技、人才、文化“三个高地”,实施中医药区域协调发展、中医中药协同发展“两大特色工程”。

    示范区建设蓝图再度擘画。到2025年,四川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中医药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高,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能力取得重大突破,中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取得明显成效,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更加广泛深入,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布局更加合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凸显,“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4月,6个省级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8个区域重大疫情中医药防控和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20个县域中医医疗次中心启动建设。

    5月,成都彭州市聚焦中医药等领域,全面实施“115”产业健全强链行动,拟重点引进企业200余家,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中药研发制造基地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区。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专升本,省针灸学校升格为四川中医药职业学院稳步推进。

    承担起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的使命,四川中医药大有可为。(记者 石小宏)

    责任编辑: 余庆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