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玲、曾武佳解读“建设生态文明 助推发展转型”
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绿色化”为基本取向。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根本目的和本质特征是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绿色化”发展。这一战略取向在中央的顶层设计中非常明确清晰。我省“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现代化建设的“绿色化”为基本取向,在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对既有的产业进行“绿色化”改造,全面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绿色化”转型。
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引下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核心区,以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重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长期以来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特色。“十三五”期间仍然要坚持这一重点,真正把四川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核心区。当前,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长江上游各省区达成了共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共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长江上游地区通过水土流失治理、天然林保护、水污染防治、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的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尚未达到预期效果。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至今没有专门的规划,生态屏障建设没有专门的责任主体、建设方案以及综合的管理体制与之相配套,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区域协调机制更为缺失。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亟待中央的重视、支持和指导。因此,我们建议四川省主动联络长江上游各省区(市),加强区域合作,共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我国应尽快组织编制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规划,成立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权威领导机构,组建编制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规划的工作班子,成立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相关规划的协调,强化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保障体系。
要把“融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显然,“融入”是推进国家绿色转型的关键,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亟待突破。四川可以在“融入”方面为全国创造经验。首先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四川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推进产学研联盟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形成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与生态文明建设互动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第二,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四川新型城镇化战略。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优化四川省城镇空间格局,引导人口、产业合理集聚。第三,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四川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运用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划分全省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加快川南城市群同城化发展,打造长江上游具有超大城市功能的城市群。第四,积极创新“融入”的方法和工具。“融入”活动是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系统中进行的,因此,应该用结构化系统分析的思路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如何“融入”的问题,要对这些建设系统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进行认真剖析和诊断,根据存在的问题和承担的任务,因地制宜地设计“融入”重点和“融入”方法,在要素和结构层面上推进“融入”活动的开展。
要着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内生动力的提升。人是生态环境的破坏者、建设者和保护者,一个人就是一个绿色工厂。要充分发挥我省人力资源优势,采用多种方式,在全社会开展绿色人生发展活动,鼓励民众编制自己的“绿色人生发展规划”,包括“绿色生命”、“绿色生活”、“绿色职业生涯”三部分。绿色人生规划的过程,就是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和创新方法的过程,将极大地提升民众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的观念和能力,是对人类实现绿色变革路径和方法的探索和创新。通过全民的绿色人生管理,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内化”成百姓自身对绿色生命、绿色生活和绿色职业生涯的强烈需求,从而转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从根本上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逐步形成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绿色文化。政府应把支持民众编制绿色人生发展规划列入重大民生工程,设立“国民绿色人生发展规划指导中心”,支持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性试验。
尽快建设四川或西部“绿色发展智库”,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特色是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走在西部乃至全国的前列,创新能力较强。建议省委、省政府积极支持“绿色发展智库”建设,整合四川研究绿色发展的高层次智力资源,充分发挥我省在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上的优势,尽快建成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绿色发展智库,形成绿色发展人才高地,支撑四川、西部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十三五”规划编制以及顺利实施必须加强对干部的培训。由于生态文明建设是首次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中央的顶层设计还不是很了解,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和工作推进误区。很容易把生态文明建设简单地等同于生态环境建设,等同于以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或等同于“生态省”“生态市”建设,可能导致一些地区的“十三五”规划不能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和中央的工作部署。规划的偏差会导致未来五年发展的偏差。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负责编制“十三五”规划的部门和人员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培训,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认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部署,正确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 (邓玲 曾武佳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