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伟、蔡尚伟解读如何推进绿色发展以及怎样构建美丽中国、美丽四川

  • 2015年12月16日 16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编者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构建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对“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作出重大部署。如何推进绿色发展,怎样构建美丽中国、美丽四川,本期专论特别邀请了两位专家学者就此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期嘉宾:

      李宏伟: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授

      蔡尚伟:

      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所长、教授

      主持人:

      评论员 周明华 邓也

      美丽四川应从美丽乡村建设着手

      主持人:中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省委全面贯彻中央精神,明确提出把我省建设成为“美丽四川”。请问,建设美丽四川应该从哪里着手?

      蔡尚伟: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整个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在本质上就是乡村社会。从根本上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耕读文明的发展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和魂在乡村。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各级党委和政府完全可以从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着手。就四川而言,要加快建设成都、雅安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秦巴山区和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协调发展,平衡结构,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协调性,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美丽新家园。

      具体来讲,可以把整个秦巴山区打造成为国家级跨省的“美丽中国建设试验区”,坚持重心在“镇”的发展思路,规划系列特色小镇,通过政府性资源的定向投放,引导社会资源向“镇”集中,解决好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产业支撑等问题,使人们在小城镇能过上“能挣好钱、上好学校、有好医院、有好面子”的生活,塑造“一流水平、中国特色”的小镇品牌,采取特殊政策,吸引大中城市的人到小镇安居、养老,吸引乡贤返乡建设美丽乡村,构建以“镇”为中心、周边美丽乡村村点相互勾连的美丽家园空间格局。

      李宏伟: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要实现绿色发展,必须优化国土空间的开发格局,这是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前提和基础。

      2013年5月,四川省政府出台了《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到2020年,四川要基本形成城镇化、农业和生态安全等三大战略格局。这就需要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强化政府引导和管控,促进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优化;需要坚持国土开发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根据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环境容量,明确国土空间开发的限制性和适宜性,确定国土开发、保护和整治的空间格局;需要坚持以集聚开发促进均衡发展,兼顾效率与公平,在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通过公共资源统筹配置和要素平等交换,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

      “百姓富”与“生态美”要有机统一

      主持人:实施绿色发展,构建美丽中国,打造美丽四川,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共建共享意识?

      李宏伟:让老百姓分享发展成果是十三五规划建议的一大亮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与民生是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的统一体,生态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民众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不断地释放生态红利,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共享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美好环境。

      绿色发展,理当让百姓享有更优美的居住环境。生态环境建设是最大的民心工程,要把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作为实现绿色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要让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优美的城乡环境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成为四川最突出的优势、最宝贵的财富和最重要的品牌。要科学利用生态优势,创新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实施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让四川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新鲜,努力让群众更好地享有优美宜居的环境。

      绿色发展是经济与生态相融合的发展,是“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要以科学的理念统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调整产业布局,把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作为绿色发展的根本目的,以生态理念打造绿色经济,使生态建设与群众增收相结合。

      蔡尚伟:在共建方面,首先是做好“政产学研媒”共同建设。全社会要树立“我的美丽中国,我的美丽四川”、“我的美丽我做主,我的美丽我投入”的观念。建设美丽四川,四川要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可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在川重点高校、省级科研院所、党政部门、媒体等共同参与的“政产学研媒”协同创新平台。这个平台要突出开放性,鼓励跨界别、跨单位、跨学科,针对“美丽四川”建设的重要领域、核心问题、关键技术、发展路径,开展相关研究,为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深层次矛盾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持。

      然后是实现“大视野、大手笔、大平台”的传播。“大视野”,无论是美丽中国还是美丽乡村,其视野一定不能小。美丽四川一定要放在美丽中国、美丽世界的框架下来研究、传播,不能停留在“地方宣传”。“大手笔”则是要重点策划、推进影响面宽、效益显著的大项目实施。“大平台”则是联合中央的、国家的、国际的平台和机构,充分利用四川资源、国家级资源,甚至是海外资源来实现自身的绿色发展诉求。

      建章立制打造生态文明新家园

      主持人:绿色发展还要以严格的制度做保障,我们该如何为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建章立制?

      蔡尚伟:第一,增强法律机制保障,加强生态保护立法、建立生态文明法律机构(生态环境审判庭)、加强环境违法惩罚力度、加快环境教育立法。特别是提高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的强制性,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不得不说,现实中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的强制性依然偏低,环境执法手段偏软,对违法企业的处罚额度过低。特别要加快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步伐,促进资源合理、有序、有效利用。加快制定、完善环境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公民的环保理念,保证公众参与及环保诉讼权益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第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优化生态补偿标准,创新生态补偿办法,破解跨行政区域生态补偿难点,改革生态补偿监测评估机制。特别是建立完善具体的生态补偿机制。针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争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扩充,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生态补偿依据应当参考保护的面积和生态贡献率,对生态保护责任重大的地区增加生态转移支付资金额度。另外,设立美丽中国基金(绿色发展基金),保障生态文明新家园的建设落到实处。

      李宏伟: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一个系统,必须遵循“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原则。要管住源头,就需要建立完善自然资源确权制度和生态环境监测制度。确立自然资源产权,是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的必要条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过程严管需要完善健全环境监管制度。深化环境管理制度改革,应界定并厘清统一监管与部门分工的关系、省级与市县分级管理的关系,建立统筹生态保护和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密切衔接,完善公众参与监督机制,从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后果严惩需要靠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来保障。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可以使那些不顾环境承载能力一意孤行,导致环境恶化或环境事故的党政领导干部受到终身追责。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需要在明确环境责任归属的情况下,对环境损害责任主体进行严厉的惩罚。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李宏伟、蔡尚伟解读如何推进绿色发展以及怎样构建美丽中国、美丽四川

  • 2015年12月16日 16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编者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构建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对“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作出重大部署。如何推进绿色发展,怎样构建美丽中国、美丽四川,本期专论特别邀请了两位专家学者就此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期嘉宾:

      李宏伟: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授

      蔡尚伟:

      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所长、教授

      主持人:

      评论员 周明华 邓也

      美丽四川应从美丽乡村建设着手

      主持人:中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省委全面贯彻中央精神,明确提出把我省建设成为“美丽四川”。请问,建设美丽四川应该从哪里着手?

      蔡尚伟: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整个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在本质上就是乡村社会。从根本上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耕读文明的发展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和魂在乡村。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各级党委和政府完全可以从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着手。就四川而言,要加快建设成都、雅安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秦巴山区和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协调发展,平衡结构,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协调性,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美丽新家园。

      具体来讲,可以把整个秦巴山区打造成为国家级跨省的“美丽中国建设试验区”,坚持重心在“镇”的发展思路,规划系列特色小镇,通过政府性资源的定向投放,引导社会资源向“镇”集中,解决好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产业支撑等问题,使人们在小城镇能过上“能挣好钱、上好学校、有好医院、有好面子”的生活,塑造“一流水平、中国特色”的小镇品牌,采取特殊政策,吸引大中城市的人到小镇安居、养老,吸引乡贤返乡建设美丽乡村,构建以“镇”为中心、周边美丽乡村村点相互勾连的美丽家园空间格局。

      李宏伟: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要实现绿色发展,必须优化国土空间的开发格局,这是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前提和基础。

      2013年5月,四川省政府出台了《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到2020年,四川要基本形成城镇化、农业和生态安全等三大战略格局。这就需要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强化政府引导和管控,促进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优化;需要坚持国土开发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根据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环境容量,明确国土空间开发的限制性和适宜性,确定国土开发、保护和整治的空间格局;需要坚持以集聚开发促进均衡发展,兼顾效率与公平,在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通过公共资源统筹配置和要素平等交换,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

      “百姓富”与“生态美”要有机统一

      主持人:实施绿色发展,构建美丽中国,打造美丽四川,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共建共享意识?

      李宏伟:让老百姓分享发展成果是十三五规划建议的一大亮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与民生是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的统一体,生态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民众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不断地释放生态红利,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共享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美好环境。

      绿色发展,理当让百姓享有更优美的居住环境。生态环境建设是最大的民心工程,要把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作为实现绿色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要让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优美的城乡环境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成为四川最突出的优势、最宝贵的财富和最重要的品牌。要科学利用生态优势,创新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实施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让四川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新鲜,努力让群众更好地享有优美宜居的环境。

      绿色发展是经济与生态相融合的发展,是“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要以科学的理念统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调整产业布局,把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作为绿色发展的根本目的,以生态理念打造绿色经济,使生态建设与群众增收相结合。

      蔡尚伟:在共建方面,首先是做好“政产学研媒”共同建设。全社会要树立“我的美丽中国,我的美丽四川”、“我的美丽我做主,我的美丽我投入”的观念。建设美丽四川,四川要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可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在川重点高校、省级科研院所、党政部门、媒体等共同参与的“政产学研媒”协同创新平台。这个平台要突出开放性,鼓励跨界别、跨单位、跨学科,针对“美丽四川”建设的重要领域、核心问题、关键技术、发展路径,开展相关研究,为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深层次矛盾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持。

      然后是实现“大视野、大手笔、大平台”的传播。“大视野”,无论是美丽中国还是美丽乡村,其视野一定不能小。美丽四川一定要放在美丽中国、美丽世界的框架下来研究、传播,不能停留在“地方宣传”。“大手笔”则是要重点策划、推进影响面宽、效益显著的大项目实施。“大平台”则是联合中央的、国家的、国际的平台和机构,充分利用四川资源、国家级资源,甚至是海外资源来实现自身的绿色发展诉求。

      建章立制打造生态文明新家园

      主持人:绿色发展还要以严格的制度做保障,我们该如何为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建章立制?

      蔡尚伟:第一,增强法律机制保障,加强生态保护立法、建立生态文明法律机构(生态环境审判庭)、加强环境违法惩罚力度、加快环境教育立法。特别是提高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的强制性,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不得不说,现实中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的强制性依然偏低,环境执法手段偏软,对违法企业的处罚额度过低。特别要加快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步伐,促进资源合理、有序、有效利用。加快制定、完善环境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公民的环保理念,保证公众参与及环保诉讼权益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第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优化生态补偿标准,创新生态补偿办法,破解跨行政区域生态补偿难点,改革生态补偿监测评估机制。特别是建立完善具体的生态补偿机制。针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争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扩充,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生态补偿依据应当参考保护的面积和生态贡献率,对生态保护责任重大的地区增加生态转移支付资金额度。另外,设立美丽中国基金(绿色发展基金),保障生态文明新家园的建设落到实处。

      李宏伟: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一个系统,必须遵循“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原则。要管住源头,就需要建立完善自然资源确权制度和生态环境监测制度。确立自然资源产权,是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的必要条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过程严管需要完善健全环境监管制度。深化环境管理制度改革,应界定并厘清统一监管与部门分工的关系、省级与市县分级管理的关系,建立统筹生态保护和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密切衔接,完善公众参与监督机制,从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后果严惩需要靠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来保障。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可以使那些不顾环境承载能力一意孤行,导致环境恶化或环境事故的党政领导干部受到终身追责。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需要在明确环境责任归属的情况下,对环境损害责任主体进行严厉的惩罚。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