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强解读如何看待“十三五”时期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如何看待“十三五”时期的机遇与挑战,记者采访了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
世界格局将进入深度调整期,机遇仍大于挑战
记者: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其中也蕴蓄着机遇与挑战。“十三五”期间,我们可以抓住的国际机遇有哪些?
李后强:从国际机遇看,在“十三五”期间,世界经济将趋于好转,增速提升,结构转优,这都将带来新的供给和需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科技革命加快,比如以生物、信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为核心的产业技术革命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四大技术之间正在融合,这种融合可能会改变世界,也给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
记者:机遇之外,当然也有挑战。哪些国际挑战不容忽视?
李后强:从国际挑战看,“十三五”时期世界格局将进入深度调整期,可能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严峻挑战:一是一些发达国家实施工业4.0和再工业化战略,吸引高端制造不断回流,对我们延长产业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挑战;二是一批中低收入国家用比较优势吸引中低端制造业向这些国家转移,由此进一步强化对我国的供给替代效应;三是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升值,升值以后会导致出口导向型产业竞争优势继续下降;四是全球贸易规则可能发生变化。
把握发展的有利条件,重视不利或风险因素
记者:完成现代化历程中的重要跨越,我们必须在未来五年抓住并用好重大机遇。从国内来说,促进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李后强:从国内机遇看,深化改革的红利在不断释放、全球合作的动能在不断提升,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构建全球经济新版图,战略方位的变化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促进国内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有: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加强,理顺了体制机制,大幅度简政放权,可释放一些改革红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出“非线性增长”(就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增长)和“新的体外增长”(如海外投资、混合经济、自贸区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央强力反腐增强了人民群众信心,扫清了发展的障碍。“十三五”期间带领7000多万人摆脱贫困,改革中的“获得感”、发展中的“幸福感”,深深植根于亿万人民心中。“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这样的万众一心、满怀信心,正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最好的基本面;推行“一带一路”战略,将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联动起来,必将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合作、投资贸易、电子商务、能源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带来发展机会;“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雄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转型的能力较强。
记者: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调整也必然带来许多挑战,“十三五”期间有哪些挑战是我们必须重视的?
李后强:从国内挑战看,中国经济正经历新旧动能转化,人口结构变化、产能过剩、资源环境压力等,都是“拦路虎”。中国社会也仍在深刻转型,社保、教育、医疗等问题,都是“硬骨头”。这期间,劳动成本继续上升,年轻和廉价的劳动力在不断减少;全要素生产率将出现下降,依靠技术进步获取增长的难度在不断增加;金融风险在积累;产能过剩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应对挑战
记者:我们要如何把握“十三五”时期的机遇,应对挑战?
李后强:未来五年,只有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我们才能走好复兴之路上的“关键一程”。在“十三五”时期,我认为我们应该“适应一个大格局”、“防止一个大风险”、“保持两个大稳定”、“推进三个大转变”。“适应一个大格局”,就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防止一个大风险”,就是防止出现大的区域性和全局性系统风险。“保持两个大稳定”,一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主要任务是提质增效、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二要保持社会稳定运行,主要是关注弱势群体和新生中产阶层,通过改革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和解决中产阶层的上升通道问题。“推进三个大转变”,一是转变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从过去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输出资本、技术,科学把握“一带一路”的双向性、双机性、双刃性。二是转变经济增长动力,主要由消费和创新拉动增长,系统改革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使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刺激产业结构从重工业导向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导。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释放全部潜力。三是转变社会结构,促进市民化社会、橄榄型社会的形成。 (记者 杨洁)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