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十三五”四川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180分钟的专题询问,满满的关切与期待。
问扶贫
贫困群众生活年年要有新改观
要确保2020年497.6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01个贫困村和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十三五’期间,我省如何乘势而上,深入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刘海金委员的问题备受关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施精准扶贫和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是‘十三五’规划编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省发改委副主任邵小龙表示,正在进行的“十三五”规划指标体系的设置,将注重与四川省情相结合,“围绕脱贫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能考核的相关指标。”
有了规划保障,如何持续发力?
省扶贫移民局局长张谷表示,“十三五”期间,对全省有劳动能力的265.45万名贫困人口,将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服务,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稳定增收“拔穷根”;针对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地方的116万贫困人口,有计划地开展移民搬迁……“我省还结合实际,计划通过灾后重建和发展振兴,有效解决地震、洪涝、泥石流等灾区因灾致贫返贫问题,使贫困群众生活年年都有新改观。”“破解贫困难题,我省制定了10个专项方案,进入‘十三五’后,获批的专项方案将对精准扶贫的落实提供极大的支持。”张谷表示,“十三五”期间,我省将紧紧盯住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重点,特别是最突出的民生问题,集中力量加以解决。
问城乡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杨文和谢道全同时注意到一个数据:2014年,我省城镇化率达到46.3%,但比全国低8.4个百分点,发展不平衡,有10个市州处于平均值以下,发展质量和水平亟待提升。
面对“‘十三五’时期,如何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缓解‘城市病’?”的提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邱建坦承:“虽然‘十二五’期间,我省前4年城镇化率平均增速高于全国,但城镇化工作还存在推进理念、发展路径和建设质量等诸多问题。‘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以引导700万人就近城镇化、促进8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500万人居住的城镇危旧房和棚户为重点目标,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在邱建看来,首先要解决的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我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的政策还落实不到位,面向农民工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完善,‘十三五’要全面放开除成都市以外的其他城镇落户限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对“部分地方忽视资源环境承载力,盲目追求城市规模扩张”等问题,邱建表示,“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彻底改变传统以“土地财政”模式推动城镇化的路径,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合理确定城镇功能定位;根据主体功能区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发挥服务业“最大就业容器”的作用。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城市内涝等“城市病”,能否在“十三五”期间得到极大缓解?对此,邱建表示,将通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实施“多规合一”的县(市)域全域规划,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同时,通过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增加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数量等方式,加快新型城镇化配套改革。
问发展
多个产业面临利好和机遇
“十二五”期间,虽然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区域发展差距明显、生态环境约束不断增强等压力和挑战,但与会人员对“十三五”依然充满期待。吴得民委员、陈焕祥委员纷纷发言,就怎样推动四川优势产业发展、如何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作用等提问。
“目前,我省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十三五’要保持快于全国的发展态势,产业是关键,工业是主导,优势产业是核心支撑。”省经信委主任陈新有表示,结合当前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发展方向,“十三五”期间,我省将瞄准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等十余个高端产业领域,形成产业发展新引擎。“目前,中央确定的‘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发展战略,对我省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技术等产业做大做强都是利好和机遇。”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深入推进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和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力争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30%,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同时,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省逐步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阶梯型孵化体系。
“四川发展解决新问题、形成新动力、取得新成果、开创新局面还需做大量的工作”,甘霖表示,下一步,政府部门将深入调研,认真征求多方面的意见,共同努力把“十三五”规划编制好。 (记者 刘佳)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